泵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227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泵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防气锁抽油栗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适用于含气油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油田采油过程中所使用的抽油栗,包括栗筒、柱塞、上、下游动凡尔、进油阀组成,进油阀设在栗筒的下端,当柱塞上行时,进油阀打开,含有气体的油液在负压作用下从下端的进油阀进入栗筒下腔,油液中的气体在负压下会释放出来,存在栗筒下腔的上层,形成气垫,随着柱塞的往复运行,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形成的气垫就越来越厚,抽油量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抽不出油来,这种现象称为“气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0003]通过检索可知,为了克服“气锁”现象,中国专利CN201502517U公开了一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栗”,在栗筒的外侧增设气液交换外壳,在气液交换外壳的内壁与栗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气液交换腔,在栗筒的壁上设有与气液交换腔的连通孔,在下游动阀打开时,气体可进入气液交换腔内,从而防止出现“气锁”。但这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栗”,由于气液交换腔的容积有限,气体压力仍未完全解除,所以,并不能完全避免“气锁”,而且结构复杂,体积大。目前,尚未见柱塞下行时,油气液从栗筒的上部流入;柱塞上行时,采用柱塞的推力、将柱塞以上的油气液上提,从而避免了油气液表层的负压,从原理上避免气体释放、出现“气锁”的抽油栗的报道。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人研制成功了“栗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栗”,并已申报了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520499755.0,但结构稍有复杂。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从原理上根除“气锁”,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的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包括上接头、抽油光杆、柱塞、栗筒和栗筒上接箍、栗筒下接箍,抽油光杆的上端穿过上接头的中心通孔,抽油光杆的下端与柱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柱塞设在栗筒内;栗筒的下端连接栗筒下接箍,栗筒的上端连接栗筒上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筒上端的栗筒上接箍连接外设进油阀;外设进油阀的上端连接防回流阀,防回流阀的上端与上接头连接;所述的外设进油阀包括阀壳下端圆口、阀壳上端圆口、偏置阀腔、凡尔球和复位弹簧,阀壳下端圆口和阀壳上端圆口的轴线与抽油光杆的轴线重合,且套装在抽油光杆上;偏置阀腔的轴线与抽油光杆的轴线平行,且处在栗筒的外侧,进油口向上;在偏置阀腔内设有凡尔球,凡尔球座在复位弹簧的上端,复位弹簧的下端座在偏置阀腔的底壁上,偏置阀腔与阀壳下端圆口至阀壳上端圆口之间的腔体相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防回流阀的壳体内设有抽油光杆的套装孔,套装孔的内径与抽油光杆的外径相配合,在套装孔的一侧设有油气液上流通道,在油气液上流通道内设有阀球;阀球座在油气液上流通道的出口上;油气液上流通道的上封板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出油孔。
[0008]所述的外设进油阀的偏置阀腔的上端进油口内设有中空塞堵;在偏置阀腔的底壁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进油孔;偏置阀腔的轴线离抽油光杆轴线的距离等于偏置阀腔直径的3/4— 3倍。
[0009]所述的防回流阀的油气液上流通道内的下口内也设有中空塞堵。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不仅从原理上排除了整个进油排油过程中气体释放出来的条件,不受液体含气量的影响,避免了“气锁”现象的发生;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可广泛用于油田含气油井。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向剖视示意图。
[0012]图中:1、上接头;2、抽油光杆;3、柱塞;4、栗询;5、栗询上接榧;6、栗询下接榧;7、外设进油阀;71、阀壳下端圆口 ;72、阀壳上端圆口 ;73、偏置阀腔;74、凡尔球;75、复位弹簧;76、上端进油口 ;77、底壁;78、进油孔;8、防回流阀;81、套装孔;82、油气液上流通道;83、阀球;84、上封板;85、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包括上接头1、抽油光杆2、柱塞3、栗筒4和栗筒上接箍5、栗筒下接箍6,抽油光杆2的上端穿过上接头I的中心通孔,抽油光杆2的下端与柱塞3的顶部固定连接,柱塞3设在栗筒4内,沿栗筒4内往复密封运动;栗筒4的下端连接栗筒下接箍6,栗筒4的上端连接栗筒上接箍5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筒4上端的栗筒上接箍5连接外设进油阀7 ;外设进油阀7的上端连接防回流阀8,防回流阀8的上端与上接头I连接;所述的外设进油阀7包括阀壳下端圆口 71、阀壳上端圆口 72、偏置阀腔73、凡尔球74和复位弹簧75,阀壳下端圆口 71和阀壳上端圆口72的轴线与抽油光杆2的轴线重合,且套装在抽油光杆2上;偏置阀腔73的轴线与抽油光杆2的轴线平行,且处在栗筒4的外侧,进油口向上;在偏置阀腔73内设有凡尔球74,凡尔球74座在复位弹簧75的上端,复位弹簧75的下端座在偏置阀腔73的底壁77上,偏置阀腔73与阀壳下端圆口 71至阀壳上端圆口 72之间的腔体相连通;这样,当本实用新型处在油层内时,油层内的压力作用在凡尔球74的上面,压缩复位弹簧75,凡尔球74下移,则打开偏置阀腔73的上端进油口 76,油气液流入柱塞3以上及其相连通的腔体内;当柱塞3上提时,腔体内的油压大于井内油压,在复位弹簧75的作用下,凡尔球74快速上移,堵塞上端进油口 76,同时打开防回流阀8,腔体内的油气液便从防回流阀8的油气液上流通道82向上流动。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防回流阀8的壳体内设有抽油光杆2的套装孔81,套装孔81的内径与抽油光杆2的外径相配合,为滑动密封,在套装孔81的一侧设有油气液上流通道82,在油气液上流通道82内设有阀球83 ;阀球83座在油气液上流通道82的出口上;油气液上流通道82的上封板84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出油孔85,使阀球83上升时不堵塞出油孔85 ;当本实用新型处在油层内时,油气液流入柱塞3以上的腔体内时,同时通过油气液上流通道82、绕过阀球83、再流过出油孔85,进入防回流阀8的以上腔体内;当柱塞3上提时,腔体内的油压增大,当栗内油气液压力大于栗上油管内的液柱压力时,阀球83上移,则打开油气液上流通道82出油。
[0015]所述的外设进油阀7的偏置阀腔73的上端进油口 76内设有中空塞堵,以便于复位弹簧75和凡尔球74的安装;在偏置阀腔73的底壁77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进油孔78,使凡尔球74下压时不会堵塞进油孔78 ;偏置阀腔73的轴线离抽油光杆2轴线的距离等于偏置阀腔73直径的3/4 — 3倍。
[0016]所述的防回流阀8的油气液上流通道82内的下口内也设有中空塞堵。
【主权项】
1.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包括上接头(I)、抽油光杆(2)、柱塞(3)、栗筒(4)和栗筒上接箍(5)、栗筒下接箍(6),抽油光杆(2)的上端穿过上接头(I)的中心通孔,抽油光杆(2)的下端与柱塞(3)的顶部固定连接,柱塞(3)设在栗筒(4)内;栗筒(4)的下端连接栗筒下接箍(6),栗筒(4)的上端连接栗筒上接箍(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筒(4)上端的栗筒上接箍(5)连接外设进油阀(7);外设进油阀(7)的上端连接防回流阀(8),防回流阀(8)的上端与上接头(I)连接;所述的外设进油阀(7)包括阀壳下端圆口(71)、阀壳上端圆口(72)、偏置阀腔(73)、凡尔球(74)和复位弹簧(75),阀壳下端圆口(71)和阀壳上端圆口(72)的轴线与抽油光杆(2)的轴线重合,且套装在抽油光杆(2)上;偏置阀腔(73)的轴线与抽油光杆(2)的轴线平行,且处在栗筒(4)的外侧;在偏置阀腔(73)内设有凡尔球(74),凡尔球(74)座在复位弹簧(75)的上端,复位弹簧(75)的下端座在偏置阀腔(73)的底壁(77)上,偏置阀腔(73)与阀壳下端圆口( 71)至阀壳上端圆口( 72)之间的腔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回流阀(8)的壳体内设有抽油光杆(2)的套装孔(81),套装孔(81)的内径与抽油光杆(2)的外径相配合,在套装孔(81)的一侧设有油气液上流通道(82),在油气液上流通道(82)内设有阀球(83);阀球(83)座在油气液上流通道(82)的出口上;油气液上流通道(82)的上封板(84)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出油孔(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设进油阀(7)的偏置阀腔(73)的底壁(77)的一周设有对称的4个进油孔(78);偏置阀腔(73)的轴线离抽油光杆(2)轴线的距离等于偏置阀腔(73)直径的3/4 — 3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泵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泵,包括上接头、泵筒上、下接箍、抽油光杆、柱塞和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筒上接箍连接外设进油阀;外设进油阀的上端连接防回流阀;所述的外设进油阀包括阀壳上、下端圆口、偏置阀腔、凡尔球和复位弹簧,阀壳上、下端圆口的轴线与抽油光杆的轴线重合;偏置阀腔处在泵筒的外侧;在偏置阀腔内设有凡尔球,复位弹簧的下端座在偏置阀腔的底壁上,偏置阀腔与阀壳下端圆口至阀壳上端圆口之间的腔体相连通。该泵筒顶部外设进油阀的防气锁抽油泵,不仅从原理上排除了整个进油排油过程中气体释放出来的条件,不受液体含气量的影响,避免了“气锁”现象的发生。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IPC分类】F04B47/00, F04B53/10
【公开号】CN204941871
【申请号】CN201520523106
【发明人】王峰
【申请人】王峰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