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53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液压驱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大型工程机械中一般使用CA发动机转速控制液压行走系统,所谓CA-控制是指控制液压栗/马达排量的控制回路的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成一定比例关系的排量控制系统。现有的CA-控制的静液压行走系统主要包括变量栗、计量齿轮栗和液压马达,发动机转速控制计量齿轮栗的流量大小,计量齿轮栗的油液通过节流阀分别作为变量栗和液压马达的控制压力,进入变量栗和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中,控制变量栗和液压马达排量的变化,从而实现车辆速度的改变。
[0003]由上述可知,在现有的液压行走系统中,利用发动机转速与计量齿轮栗流量的正比关系,由发动机转速控制计量齿轮栗的流量大小,从而可以改变节流阀的进出口压差的大小,节流阀进出口压差通过栗和马达的排量控制装置,最终实现变量栗和马达排量的改变。因此,当车辆制动的过程中,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计量齿轮栗的流量迅速减小,节流阀进出口压差产生波动,使进入变量栗控制机构和马达控制机构的先导控制压力产生突变,变量栗和液压马达变量不平稳,最终导致车辆制动冲击较大,制动不平稳,整机操作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该行走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能够减轻制动冲击,保证车辆运行平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变量栗、齿轮计量栗和液压马达,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变量栗和齿轮计量栗由发动机驱动,变量栗的主油路与液压马达的主油路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变量栗上连接有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液压马达上连接有马达排量控制机构,齿轮计量栗的进口端与油箱连接,齿轮计量栗的出口端连接有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均通过管路与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和马达排量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齿轮计量栗与节流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蓄能器。
[0006]所述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包括与变量栗的斜盘机械连接的变量栗伺服变量缸、与变量栗伺服变量缸的油路连接的排量伺服控制阀、与排量伺服控制阀的阀芯连接的先导伺服活塞以及与先导伺服活塞的油路连接的安全先导控制阀,安全先导控制阀的阀芯两端分别与节流阀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连接。
[0007]所述马达排量控制机构包括与液压马达的斜盘连接马达伺服变量缸、与马达伺服变量缸连接的马达排量控制阀、与马达排量控制阀连接的马达压力越权阀,节流阀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与马达压力越权阀连接,节流阀的进口端与马达排量控制阀连接。
[0008]采用上述结构,发动机的转速控制齿轮计量栗输出流量的大小,齿轮计量栗的输出流量通过节流阀,节流阀前的压力和节流阀后的压力分别进入变量栗控制机构和马达控制机构;进入变量栗控制机构的油液分别作用在变量栗安全先导控制阀芯的两端,控制阀芯的开闭,从而控制进入先导伺服活塞的流量,使先导伺服活塞向左(或向右)移动,推动排量伺服控制阀,使油液进入伺服变量缸中,从而实现主栗排量的改变;节流阀前和节流阀后的油液进入马达控制机构中,节流阀前和节流阀后的油路作用在马达压力越权阀上,作为伺服控制油,节流阀前的油液同时作为控制油液在马达排量控制阀的两端,通过压差推动阀移动,控制进入马达伺服变量缸的油量,实现马达排量的改变。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实施制动尤其是紧急制动时,发动机转速突然降低,导致齿轮计量栗输出的流量产生一个突变,使进入节流阀的油液产生流量波动和压力冲击,导致变量栗和马达排量变化不稳定。在节流阀前的油路中增加蓄能器后,蓄能器可以有效的吸收流量波动和压力冲击,稳定控制压力,使进入变量栗和马达的控制压力平稳,使栗和马达的排量平稳,降低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冲击,从而保证车辆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变量栗1、齿轮计量栗2和液压马达3,变量栗1和齿轮计量栗2由发动机驱动,变量栗1的主油路与液压马达3的主油路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变量栗1的控制油路上连接有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液压马达3的控制油路上连接有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齿轮计量栗2的进口端与油箱6连接,齿轮计量栗2的出口端连接有节流阀7,节流阀7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均通过管路与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和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连接,齿轮计量栗2与节流阀7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蓄能器8。当车辆实施制动尤其是紧急制动时,发动机转速突然降低,导致齿轮计量栗2输出的流量产生一个突变,使进入节流阀7的油液产生流量波动和压力冲击。在节流阀7前的油路中增加蓄能器后,蓄能器8可以有效的吸收流量波动和压力冲击,稳定控制压力,使进入变量栗1和液压马达3的控制压力平稳,使栗和马达的排量变化平稳,降低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冲击,从而保证车辆运行平稳。
[0014]图2示出了整个系统的具体结构原理图,图中的两个虚线框分别标示出了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和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图中的粗实线代表高压油路,细实线代表低压油路,粗虚线代表补油油路,细虚线代表回油油路。
[0015]如图2所示,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包括与变量栗1的斜盘机械连接的变量栗伺服变量缸41、与变量栗伺服变量缸41的油路连接的排量伺服控制阀42、与排量伺服控制阀42的阀芯连接的先导伺服活塞43以及与先导伺服活塞43的油路连接的安全先导控制阀44,安全先导控制阀44的阀芯两端分别与节流阀7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连接。
[0016]如图2所示,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包括与液压马达3的斜盘连接马达伺服变量缸51、与马达伺服变量缸51连接的马达排量控制阀52、与马达排量控制阀52连接的马达压力越权阀53,节流阀7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与马达压力越权阀53连接,节流阀7的进口端与马达排量控制阀52连接。
[0017]两个排量控制机构的控制原理是:发动机的转速控制齿轮计量栗2输出流量的大小,齿轮计量栗2的输出流量通过节流阀7,节流阀7前的压力和节流阀7后的压力分别进入变量栗控制机构4和马达控制机构5 ;进入变量栗控制机构4中的油液分别作用在安全先导控制阀芯的两端,控制阀芯的开闭,从而控制进入先导伺服活塞43的流量,使先导伺服活塞43向左(或向右)移动,推动排量伺服控制阀42,使油液进入伺服变量缸41中,从而实现变量栗排量变化;节流阀7前和节流阀7后的油液进入马达控制机构中,节流阀7前后的油路作用在马达压力越权阀53上,作为伺服控制油,节流阀7前的油液作为控制油液推动在马达排量控制阀52的阀芯,通过压差推动阀移动,控制进入马达伺服变量缸51的油液,实现液压马达3排量的改变。
[0018]参照图2,在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中还设置两个方向控制电磁阀45以及功率控制阀46,两个方向控制阀分别控制车辆的前进和后退,功率控制阀设定液压系统起调控制压力。在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中,马达压力越权阀53与高压油路之间连接马达最大排量锁定阀54,用于设置液压马达的最大排量。该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变量栗(1 )、齿轮计量栗(2)和液压马达(3 ),其特征是所述变量栗(1)和齿轮计量栗(2 )由发动机驱动,变量栗(1)的主油路与液压马达(3)的主油路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变量栗(1)上连接有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液压马达(3 )上连接有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 ),齿轮计量栗(2 )的进口端与油箱(6 )连接,齿轮计量栗(2 )的出口端连接有节流阀(7 ),节流阀(7 )的出口端和进口端通过管路与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和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连接,所述齿轮计量栗(2)与节流阀(7)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蓄能器(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变量栗排量控制机构(4)包括与变量栗(1)的斜盘机械连接的变量栗伺服变量缸(41)、与变量栗伺服变量缸(41)的油路连接的排量伺服控制阀(42)、与排量伺服控制阀(42)的阀芯连接的先导伺服活塞(43)以及与先导伺服活塞(43)的油路连接的安全先导控制阀(44),安全先导控制阀(44)的阀芯两端分别与节流阀(7)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马达排量控制机构(5)包括与液压马达(3)的斜盘连接马达伺服变量缸(51)、与马达伺服变量缸(51)连接的马达排量控制阀(52)、与马达排量控制阀(52)连接的马达压力越权阀(53),节流阀(7)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与马达压力越权阀(53)连接,节流阀(7)的进口端与马达排量控制阀(52)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液压行走系统,其包括变量泵、齿轮计量泵和液压马达,变量泵和齿轮计量泵由发动机驱动,变量泵的主油路与液压马达的主油路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变量泵的控制油路上连接有变量泵排量控制机构,液压马达的控制油路上连接有马达排量控制机构,齿轮计量泵的进口端与油箱连接,齿轮计量泵的出口端连接有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均通过管路与变量泵排量控制机构和马达排量控制机构连接,齿轮计量泵与节流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蓄能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能够减轻制动冲击,保证车辆运行平稳。
【IPC分类】F15B11/00, F15B1/02
【公开号】CN205136169
【申请号】CN201520800094
【发明人】任冰冰, 王晓楠, 刘林, 李海军, 杨飞, 王强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