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密封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5739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给水泵密封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水泵密封水回收装置,包括液位控制器、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箱,液位控制器包括设有腔体的信号管、及设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阀体,信号管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及位于腔体内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的阀芯,信号管的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伸入阀体内,第一通孔与入口部相对设置,第二通孔与出口部相对设置,入口部与排水口连通,进水口与给水泵的密封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液位自调节,是一种无机械运动部件,无需电、汽部件控制,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使给水泵运行更安全;采用非能动控制阀,减少运行人员控制量及人为失误;且结构简单,减少设计工作量、现场安装量及节省空间或占地。
【专利说明】
给水泵密封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栗密封水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背景技术】
[0002]密封水回水为无压力自然排水,排水必须畅通,如因某种原因导致排水受阻,则会引起给水栗密封水回水腔室满水,从而导致给水栗油中进水,影响给水栗安全运行,故给水栗回水排水畅通是保证给水栗密封水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对给水栗密封水回收时,经常通过浮球式、气动式、电动式液位控制等能动控制阀对水箱内的水位进行调节,但能动控制阀对外界的依赖比较大,当调节失电(气)时,这些控制阀则不能工作,造成密封水无法回收,存在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能够实现液位自调节, 无需电、汽部件控制,使给水栗运行更安全。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包括液位控制器、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箱,液位控制器包括设有腔体的信号管、及设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阀体,信号管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及位于腔体内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的阀芯,信号管的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伸入阀体内,第一通孔与入口部相对设置,第二通孔与出口部相对设置,入口部与排水口连通,进水口与给水栗的密封水管连通。
[0006]给水栗密封水从进水口进入水箱,再从水箱的排水口进入阀体,且部分密封水流入信号管的腔体内,信号管根据液位高低采集汽相、液相信号直接进入阀体,与阀体内的密封水混合。当水箱内的液位上升时,汽相信号减少,信号管腔体内的液位上升,阀芯也随着上升,使阀芯阻挡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部分减少,增大有效通流面积,密封水的疏水流量增加;当水箱内的液位下降时,汽相信号增加,信号管腔体内的液位下降,阀芯也随着下降, 使阀芯阻挡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部分增加,减少有效通流面积,密封水的疏水流量降低, 实现液位自调节。该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是一种无机械运动部件,无需电、汽部件控制, 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使给水栗运行更安全;采用非能动控制阀,减少运行人员控制量及人为失误;且结构简单,减少设计工作量、现场安装量及节省空间或占地。
[0007]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08]进一步的是,出口部与凝汽器连通,水箱的顶部设有通气口。水箱与大气相通,压力稳定,水箱的水由大气压力与凝汽器背压的压力差驱动,再由液位控制器回收到凝汽器, 调节可控且稳定。
[0009]进一步的是,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还包括弯管,弯管的一端与通气口连通,另一端设有开口朝下进气口。进气口朝下,防止有杂物落入进气口造成堵塞,也不易积尘,保证水箱与大气相通。
[0010]进一步的是,水箱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通过溢流口将水往外排出,水箱内的水位过高而从进水口倒流回给水栗,保证给水栗的运行安全。[〇〇11]进一步的是,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溢流管道,溢流口通过溢流管道与排水沟连通。
[0012]进一步的是,信号管与水箱的正常水位线位置连通。液位控制器的调整更合理和精准。[〇〇13]进一步的是,进水口有两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液位自调节,是一种无机械运动部件,无需电、汽部件控制,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使给水栗运行更安全;采用非能动控制阀,减少运行人员控制量及人为失误;且结构简单,减少设计工作量、现场安装量及节省空间或占地。【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0019] 10.液位控制器,110.信号管,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腔体,120.阀体, 121.入口部,122.出口部,130.阀芯,20.水箱,210.进水口,220.排水口,230.溢流口,30.密封水管,40.凝汽器,50.弯管,510.进气口,60.溢流管道,70.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包括液位控制器10、及设有进水口 210和排水口 220的水箱20,液位控制器10包括设有腔体113的信号管110、及设有入口部121 和出口部122的阀体120,信号管110设有与腔体113连通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及位于腔体113内并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配合的阀芯130,信号管110的一端与水箱 20的正常水位线位置连通,另一端伸入阀体120内,第一通孔111与入口部121相对设置,第二通孔112与出口部122相对设置,入口部121与排水口 2 20连通,进水口 210与给水栗的密封水管30连通。[〇〇22] 给水栗密封水从进水口 210进入水箱20,再从水箱20的排水口 220进入阀体120,且部分密封水流入信号管110的腔体113内,信号管110根据液位高低采集汽相、液相信号直接进入阀体120,与阀体120内的密封水混合。当水箱20内的液位上升时,汽相信号减少,信号管110腔体113内的液位上升,阀芯130也随着上升,使阀芯130阻挡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 112的部分减少,增大有效通流面积,密封水的疏水流量增加;当水箱20内的液位下降时,汽相信号增加,信号管110腔体113内的液位下降,阀芯130也随着下降,使阀芯130阻挡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部分增加,减少有效通流面积,密封水的疏水流量降低,实现液位自调节;且信号管110与水箱20的正常水位线位置连通,使液位控制器10的调整更合理和精准。该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是一种无机械运动部件,无需电、汽部件控制,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使给水栗运行更安全;采用非能动控制阀,减少运行人员控制量及人为失误;且结构简单,减少设计工作量、现场安装量及节省空间或占地。
[0023]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10有两个,进水口2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以上。 [〇〇24] 如图1所示,出口部122与凝汽器40连通,水箱20的顶部设有通气口(附图未标识)。 水箱20与大气相通,压力稳定,水箱20的水由大气压力与凝汽器40背压的压力差驱动,再由液位控制器10回收到凝汽器40,调节可控且稳定。[〇〇25]如图1所示,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还包括弯管50,弯管50的一端与通气口连通, 另一端设有开口朝下进气口 510。进气口 510朝下,防止有杂物落入进气口 510造成堵塞,也不易积尘,保证水箱20与大气相通。[〇〇26] 如图1所示,水箱20设有溢流口 230,溢流口 230位于进水口 210的下方,通过溢流口 230将水往外排出,水箱20内的水位过高而从进水口 210倒流回给水栗,保证给水栗的运行安全。[〇〇27]如图1所示,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溢流管道60,溢流口 230通过溢流管道 60与排水沟70连通。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控制器、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 的水箱,所述液位控制器包括设有腔体的信号管、及设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阀体,所述信号 管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 述第二通孔配合的阀芯,所述信号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阀体内,所述 第一通孔与所述入口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出口部相对设置,所述入口部与所 述排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与给水栗的密封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与凝汽器连 通,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通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 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口连通,另一端设有开口朝下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设有溢流口, 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管道,所述 溢流口通过所述溢流管道与排水沟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管与所述水箱 的正常水位线位置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给水栗密封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 有两个。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5689480SQ201620631384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31384.1, CN 201620631384, CN 205689480 U, CN 205689480U, CN-U-205689480, CN201620631384, CN201620631384.1, CN205689480 U, CN205689480U
【发明人】邓成刚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