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584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接头,尤其是一种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软管接头广泛应用于民用与工业,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市场上传统的软管接头一直存在耐压低、易泄露、软管密封部经反复使用后易损坏等不足。如要克服上述缺点则需将软管头部加工成特殊形状(如反边),则其结构复杂、使用制造繁琐,很不方便。另外,传统的软管接头使用时需将软管头预处理,还需另配软管卡箍等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由接头座、紧箍螺帽和管箍组成的软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该接头座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设有连接软管的导流管,该导流管的管径小于进口端;导流管上套置有压紧软管的管箍,该管箍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进口端的外径;进口端螺纹连接有紧箍螺帽,该紧箍螺帽内腔具有挤压管箍的挤压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压强、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使用时,不需对软管头作预处理,也不必另配软管卡箍等零件,直接将软管插入拧紧即可,可承受较大压力,且不论装拆多少次,软管头不会受损变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总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紧箍螺帽1,挤压部1-1,管箍2,箍筋2-1,接头座3,导流管3-1,进口端3-2,出口端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这种软管接头,包括内具通腔的接头座3,该接头座3具有进口端3-2和出口端3-3,进口端3-2和出口端3-3上均设有外螺纹,出口端3-3上还设有O形密封圈。进口端3-2设有连接软管的导流管3-1,该导流管3-1的管径小于进口端3-2,且其端部位于进口端3-2内,其端部外壁与进口端内壁间留有空隙,更加便于安设软管。导流管3-1上套置有压紧软管的管箍2,管箍2外壁设有箍筋2-1,该箍筋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进口端3-2外径,以使紧箍螺帽1能够旋紧于进口端3-2上。进口端3-2螺纹连接有紧箍螺帽1,该紧箍螺帽1内腔具有挤压管箍2的挤压部1-1,本实施例中该挤压部1-1是渐缩的锥形孔。
使用时,软管套设于导流管3-1上,管箍2再套置于导流管3-1上。紧箍螺帽1在进口端3-2上旋紧的过程中,挤压部1-1挤压管箍2,压紧管箍2使其将软管压紧。紧箍螺帽1、管箍2与接头座导流管3-1协力将软管箍紧,可达到很高的耐压性能。需卸下时,松开紧箍螺帽1、拔出软管即可,装卸均十分方便;因软管系受平面力作用,所以不论装、卸多少次,软管密封处也不会变形或受损。
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3),该接头座(3)具有进口端(3-2)和出口端(3-3),其特征是进口端(3-2)设有连接软管的导流管(3-1),该导流管(3-1)的管径小于进口端(3-2);导流管(3-1)上套置有压紧软管的管箍(2),该管箍(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进口端(3-2)的外径;进口端(3-2)螺纹连接有紧箍螺帽(1),该紧箍螺帽(1)内腔具有挤压管箍(2)的挤压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管箍(2)外壁设有箍筋(2-1),该箍筋(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进口端(3-2)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管(3-1)端部位于进口端(3-2)内,与接头座(3)一体成型,其端部外壁与进口端(3-2)内壁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紧箍螺帽(1)内腔的挤压部(1-1)采用渐缩的锥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该接头座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设有连接软管的导流管,该导流管的管径小于进口端;导流管上套置有压紧软管的管箍,该管箍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进口端的外径;进口端螺纹连接有紧箍螺帽,该紧箍螺帽内腔具有挤压管箍的挤压部。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压强、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使用时,不需对软管头作预处理,也不必另配软管卡箍等零件,直接将软管插入拧紧即可,可承受较大压力,且不论装拆多少次,软管头不会受损变形。
文档编号F16L33/24GK2716622SQ20042008217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陶正明 申请人:陶正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