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56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接头,其可沿着一构件移动,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偏心固锁结构的滑动接头,其将该滑动接头选择性地固锁在沿着该构件的任何位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滑动接头是一可拆卸或可沿着表面调整配置的延伸组件,并可使用于将一第一构件套接接合至一第二构件,以使得一可折叠的桌椅或一可调整的遮阳装置中的该第一构件可依需要而沿着该第二构件移动,以实现可收折/展开(collapse/expansion)以及调整具有该接头的该装置。许多公知的设计中,只能让其滑动接头滑动以及固定于该构件两端位置之间,然而这样却会限制了该滑动接头的使用性。其它公知的设计中,则必须使用复杂的机构组件,方能使得其滑动接头任意地沿着该构件固定于所需要的特定位置,但如此却增加了较高的成本,且复杂的机构也不利于操作的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主要的目的提供一滑动接头,其可沿着一构件移动,且可通过一具有简单结构的固锁机构沿着该构件固定于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可沿着一构件移动的一滑动接头,其包括一固锁机构,该固锁机构特别具有偏心设置的一滑动柱体以及一转动环体,用以使得该滑动接头与构件上可任意地相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提供一滑动接头,其可沿着轴向移动,并将第一构件接合至一延伸的第二构件,且该第一构件可对垂直该第二构件的一转轴,作相对该第二构件的转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滑动设置于一第一构件以及一第二构件中,使得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形成可相对运动的连结关系,该滑动接头包括一柱体,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该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一转轴,且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环状凸缘;以及一转动环体,其具有一平面环状部以及一柱体侧壁,该平面环状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二转轴,该柱体侧壁自该平面环状部的外环周围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转轴为转动轴而枢接于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叠于该第一中心孔,该第一构件延伸穿过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形成偏心的相互转动;其中,该转动环体环绕该柱体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具有一第一偏心距离,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具有一第二偏心距离,且第二偏心距离小于第一偏心距离,该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紧束该第一构件,并将该滑动接头固定于该第一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柱体是由一耦合构件结合该第二构件所构成,该耦合构件是相对应设置且间隔特定距离的两长柄体所形成的一U型结构,所述长柄体之间可置入并固接该第二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长柄体中分别具一通孔,且此两通孔形成同轴心排列并枢接一枢轴,该第二构件并通过该枢轴而枢接至该耦合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耦合构件与该柱体形成可相对转动的连结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耦合构件与该柱体形成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柱体沿着其外表面形成一环状凹槽,且该转动环体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于其侧壁内表面上,且衔入该环状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环状凸缘形成一阻挡凸块,且在该转动环体侧壁内表面上形成一凹槽,该凹槽沿着内表面局部延伸而衔入并导引该阻挡凸块于其内部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凸出部是一螺栓,一内螺纹孔贯穿该转动环体侧壁,该螺栓螺接该内螺纹孔,且该螺栓的锁入端延伸超过该侧壁内表面,而衔入该环状凹槽并形成可相对运动的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环状凸缘支撑其上方的转动环体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转动环体具有一径向延伸的握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该转动环体具有一内螺纹孔,且该柱体具有一对应的凹坑,通过一螺栓锁入端卡入该转动环体而固定于该第二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可沿着一构件移动,且可通过一具有简单结构的固锁机构沿着该构件固定于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包括一固锁机构,该固锁机构特别具有偏心设置的一滑动柱体以及一转动环体,用以使得该滑动接头与构件上可任意地相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可沿着轴向移动,并将第一构件接合至一延伸的第二构件,且该第一构件可对垂直该第二构件的一转轴,作相对该第二构件的转动。
为使熟悉该项技术人士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后。


图1是示意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一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立体视图。
图2是示意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3是示意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结合两构件的组合立体视图。
图4是示意图3滑动接头沿着4-4线的剖面视图。图5是示意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未锁固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6是示意图5的滑动接头锁固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7是示意一摇椅的座位通过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而结合一弧形游戏杆的组合立体视图。
图8是示意一遮阳伞装置的顶篷通过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而结合一树立结构的组合立体视图。
图9是示意本实用新型滑动接头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滑动接头;12-柱体;14-套锁环;16-中心孔;18-环状边缘;20-第一区域;22-第二区域;24-环状凹槽;26-凸出部;28-平面;30-内螺纹孔;32-U型耦合构件;34-长柄体;36-底部;38-通孔;
40-枢接销;42-平面环状部;44-柱体侧壁;46-螺栓;48-内螺孔;50-轴心通孔;52-手动杆;54-螺栓;56-内螺孔;58-凹坑;60-上表面;62-第一构件;64-阻挡凸块;66-凹槽;68-第二构件;70-枢接轴;72-通孔;102-乘坐部;104-弧形游戏杆;106-底杆;108-顶杆;110-延伸杆;112-座位;114-靠背;200-遮阳伞装置;202-杆体;204-支撑臂;206-顶篷;208-连杆;310-滑动接头;E-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意,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滑动接头10是由一柱体12以及一套锁环14相互枢接所构成。该柱体12沿着一第一中心轴线延伸形成一中心孔16(如图4所示),且具有一外表面(图中未示出)并于外表面上形成一环状边缘18,而将该柱体12的外表面区隔为一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区域20以及一径向尺寸较小的第二区域22。一环状凹槽24形成于该第二区域22,且该环状凹槽24在轴向与该环状边缘18有一特定距离。该第一区域20形成一侧向凸出部26,该侧向凸出部26具有一平面28,且该平面28中形成一内螺纹孔30。
一U型耦合构件32,包括同时连接一底部36的两个对置的长柄体34。该底部36是一平板体,而直接以面对面接触的方式对应装设至该侧向凸出部26的平面28。较佳的方式是该底部36的尺寸与形状配合该柱体12的侧向凸出部26中的平面28,且一通孔38形成于该底部36。一枢接销40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外螺纹(图中未标示)以配合螺接该侧向凸出部26的内螺纹孔30,且该U型耦合构件32通过该枢接销40的延伸部穿过该通孔38而螺接该底部36与平面28,使得该U型耦合构件32与该柱体12相互结合并可相对转动。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该枢接销40沿着一D轴线穿过该通孔38而螺接该内螺纹孔30,且此D轴线垂直于A轴线,A轴线定义为该柱体12的轴心方向。不过,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D轴线不是必需要垂直于A轴线,该D轴线可以与A轴线具有特定的倾斜的角度。
该套锁环14具有一平面环状部42以及一柱体侧壁44,该柱体侧壁44自该平面环状部42的外环周围向下延伸形成,以配合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的外环表面,并可沿着两接触面而相互旋转。该套锁环14的柱体侧壁44具有一内径尺寸,该内径尺寸配合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的外径尺寸,使得该柱体侧壁44可紧贴地包覆该第二区域22,沿着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的外环表面旋转。
该套锁环14的柱体侧壁44的内表面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以衔入该柱体12的环状凹槽24而可相互运动,使得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可导引该套锁环14进行旋转。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多个螺栓46锁入于该柱体侧壁44中所形成的多个内螺孔48,且所述螺栓46的锁入端延伸穿过该柱体侧壁44的部分形成前述的凸出部,并衔入该环状凹槽24。衔入该环状凹槽24中的所述螺栓46的延伸部分,用以导引该套锁环14相对于该第二区域22旋转,且可避免该套锁环14从该第二区域22脱落。
关于前述的多个螺栓46,其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三个所述螺栓46,沿着该柱体侧壁44外环表面且等间距地设置于该柱体侧壁44中。
该平面环状部42形成一轴心通孔50,该轴心通孔50与该柱体12的中心孔16相同尺寸为佳,且该轴心通孔50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B轴线与该A轴线形成偏心,如图4所示。该套锁环14相对于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的旋转,会使得该轴心通孔50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非锁定位置之间变动,其中,该锁定位置是转至该A轴线与该B轴线的偏心距离较大处,如图6所示,该非锁定位置转至该A轴线与该B轴线的偏心距离较小处,如图5所示。一手动杆52自该套锁环14的柱体侧壁44径向向外延伸所形成,用以辅助以手动方式操作该套锁环14相对于该柱体12的第二区域22的旋转。
一螺栓54锁入形成于该平面环状部42上的尺寸相配合的一内螺孔56,使得该螺栓54的锁入端的延伸部穿过该平面环状部42,而选择性地卡入该柱体12第二区域22中的一上表面60所形成的一凹坑58,以选择是否在该固锁位置固定该套锁环14而不转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该螺栓54是一蝶形螺栓,使得容易通过手动操作转动该螺栓54。
请再次参考图3至图6,为了结合两个构件,该滑动接头10先套设于其中的第一构件62上,其中,该第一构件62的截面小于该柱体12的中心孔16以及该套锁环14的轴心通孔50。因此,该第一构件62松弛地延伸穿过该柱体12与该套锁环14。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该套锁环14与该柱体12处于一相对角度位置,使得该柱体12的中心孔16与该第一构件6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且该套锁环14的轴心通孔50与该第一构件62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小,如图5所示,此位置即该滑动接头10的非固锁位置。此位置可让该滑动接头10稍微固定于该第一构件62上。
通过该手动杆52的辅助,该套锁环14相对于该柱体12沿着箭头E转动,如图5所示,该套锁环14会转至该固锁位置,使得该轴心通孔50与该中心孔16达到A轴线与B轴线的最大的偏心位置,并造成该轴心通孔50与该中心孔16紧密地套住该第一构件62,使得该滑动接头10固定该第一构件62上,如图5所示。该螺栓54可再固锁至该凹坑58,而将该套锁环14固定在该柱体12上,以避免该滑动接头10的松动。
参考图2以及图3,一阻挡凸块64形成于该柱体12的环状边缘18上,并衔入且可活动的置于一凹槽66中,该凹槽66为沿着该柱体侧壁44内表面所形成的内凹部。该凹槽66具有配合限制该阻挡凸块64的两端,并使得该套锁环14的旋转对应被限制于该固锁位置与非固锁位置之间。因此,该阻挡凸块64可实现该套锁环14旋转制该固锁位置与非固锁位置的限制作用。
该U型耦合构件32的长柄体34之间形成一空间,以容置一第二构件68,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接头10结合该第一构件62且仍可相互运动。该第二构件68可通过各种现有的方法而固定于该长柄体34之间,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可利用一枢接轴70延伸穿过所述长柄体34上分别形成的通孔72以及该第二构件68中所对应的一通孔(图中未示出)。因而使得该第二构件68以该枢接轴70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D轴线为旋转轴,相对该滑动接头10旋转。
参考图7,其是一摇椅100,包括有一乘坐部102以及位于该乘坐部102两相对应侧而相间隔的两个弧形游戏杆104。各个弧形游戏杆104具有一弧状凹型的底杆106以及一弧状凸型顶杆108,且具有连接该顶杆108与底杆106之间的一延伸杆110。前述本实用新型的一滑动接头10设置套接于该延伸杆110上。换句话说,该延伸杆110作为前述图3以及图4所讨论的第一构件62。
该乘坐部102具有相互枢接的一座位112以及一靠背114。该座位112与该滑动接头10的U型耦合构件32形成一相对角度,并与该靠背114一相对角度,且该靠背114枢接于该弧形游戏杆104的顶杆108。通过该滑动接头10沿着该延伸杆110的滑动而调整位置,该靠背114会被强制靠近或远离该座位112,因此可调整该靠背114与座位112之间的夹角。
参考图8所显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接头的另一使用实例,其中,该滑动接头10滑动设置于一遮阳伞装置200中的一杆体202。该遮阳伞装置200具有一可辐射状扩张的支撑臂204,该支撑臂204的一端枢接至该滑动接头10的U型耦合构件32而形成可枢转的结构,且另一端则支撑一顶篷206。该支撑臂204顶端枢接一连杆208,且该连杆208另一端枢接于该杆体202,使得可辅助支撑该支撑臂204。通过该滑动接头10沿着该杆体202滑移,该支撑臂204以及该顶篷206可因此靠近或远离该杆体202,并改变该顶篷206底部所形成的遮蔽区域。
再参考图9所显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接头的另一具体实施例。该滑动接头310为前述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的滑动接头10的另一种变形,其中,两实施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或组件会以同样的组件符号标示,以使得叙述上能简化。该滑动接头310与该滑动接头10不同之处在于,该滑动接头310的U型耦合构件32固接于该柱体12,而无法相对转动,使得通过该滑动接头310所结合的一第一构件与一第二构件的相对运动的自由度将会降低,但是也因为这样而简化该滑动接头310的结构,并进一步降低其成本。该滑动接头310中所保留该滑动接头10的部分以及其应用,则可参考前述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然而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滑动设置于一第一构件以及一第二构件中,使得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形成可相对运动的连结关系,其特征是该滑动接头包括一柱体,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该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一转轴,且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环状凸缘;以及一转动环体,其具有一平面环状部以及一柱体侧壁,该平面环状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二转轴,该柱体侧壁自该平面环状部的外环周围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转轴为转动轴而枢接于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叠于该第一中心孔,该第一构件延伸穿过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形成偏心的相互转动;其中,该转动环体环绕该柱体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具有一第一偏心距离,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具有一第二偏心距离,且第二偏心距离小于第一偏心距离,该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紧束该第一构件,并将该滑动接头固定于该第一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柱体是由一耦合构件结合该第二构件所构成,该耦合构件是相对应设置且间隔特定距离的两长柄体所形成的一U型结构,所述长柄体之间可置入并固接该第二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所述长柄体中分别具一通孔,且此两通孔形成同轴心排列并枢接一枢轴,该第二构件并通过该枢轴而枢接至该耦合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耦合构件与该柱体形成可相对转动的连结机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耦合构件与该柱体形成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柱体沿着其外表面形成一环状凹槽,且该转动环体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于其侧壁内表面上,且衔入该环状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环状凸缘形成一阻挡凸块,且在该转动环体侧壁内表面上形成一凹槽,该凹槽沿着内表面局部延伸而衔入并导引该阻挡凸块于其内部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凸出部是一螺栓,一内螺纹孔贯穿该转动环体侧壁,该螺栓与该内螺纹孔螺接,且该螺栓的锁入端延伸超过该侧壁内表面,而衔入该环状凹槽并形成可相对运动的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环状凸缘支撑其上方的该转动环体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转动环体具有一径向延伸的握柄。
11.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其特征是该转动环体具有一内螺纹孔,且该柱体具有一对应的凹坑,通过一螺栓锁入端卡入该转动环体而固定于该第二位置处。
专利摘要一种偏心固锁式滑动接头,包括一柱体,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该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一转轴,且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环状凸缘;以及一转动环体,其具有一平面环状部以及一柱体侧壁,该平面环状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二转轴,该柱体侧壁自该平面环状部的外环周围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转轴为转动轴而枢接于该柱体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叠于该第一中心孔,该第一构件延伸穿过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形成偏心的相互转动;其中,该转动环体环绕该柱体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该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紧束该第一构件,并将该滑动接头固定于该第一构件上。
文档编号F16L49/08GK2856678SQ20042012103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8日
发明者班杰明·P·瑞斯 申请人:班杰明·P·瑞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