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螺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39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栓螺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转向构件等模块化的组装体安装在车架上的螺栓螺母机构。
背景技术
在将作为模块化的组装体的转向构件安装在车架上时,在转向构件与车架之间存在间隙(间隔)110,以吸收该间隙110的方式将转向构件安装在车架上。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螺栓螺母机构具有具有内反螺纹125和直径小于内反螺纹125的内正螺纹126并焊接在转向构件117上的螺母120;在外周具有旋合在螺母120的内反螺纹125上的外反螺纹124并且在内侧具有内正螺纹123的衬套119;具有可旋合在衬套119的内正螺纹123上的外正螺纹122,且可从车架116的插入孔插入而旋合在衬套119的内正螺纹123和螺母的内正螺纹126上的螺栓118。螺栓118的外正螺纹122仅在螺栓118的前端部形成,并在外正螺纹122上涂敷粘接材料。螺栓118的没有形成外正螺纹122的轴部121形成得比衬套119的内正螺纹123的内径细。
在使螺栓118向紧固方向转动时,衬套119利用涂敷在螺栓118的外正螺纹122上的粘接材料结合,利用粘接材料的作用使螺栓118和衬套19共同转动。通过将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旋合在螺母120的内反螺纹125上从而使衬套119向车架116侧后退,衬套119的头部接触车架116而按压车架116。这样,转向构件117与车架116之间的间隙被衬套119吸收。
并且当克服粘接材料的阻力使螺栓118向紧固方向转动时,转动力大于粘接力,螺栓118与衬套119的共同转动结束,只有螺栓118开始转动。螺栓118的外正螺纹122与衬套119的内正螺纹123的嵌合被解除,而螺栓118嵌合在螺母120的内正螺纹126上。螺栓118的支承面(座面)127就位于车架116上,在螺栓118的支承面127与螺母120的内正螺纹126之间产生紧固力。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4765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17927号公报。
在螺栓118的紧固作业中,在螺栓118上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的方向,一般与衬套119的推进方向相反,从而作用在螺栓118上的按压力妨碍了衬套119的推进。因此,必须增大用于使衬套119与螺栓118共同转动的锁定力。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依赖于粘接材料的结合力,所以存在锁定力小的问题。
又,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利用涂敷在螺栓118的外正螺纹122上的粘接材料的结合力获得使衬套119推进的力,所以存在结合力由于粘接材料的涂敷量或组装时的温度环境很可能产生偏差的问题。
在粘接材料的结合力低时,也认为衬套119不会推进。这时,存在间隙110没有被吸收,转向构件117由于螺栓118的紧固力而被拉得距离车架116侧更远,而导致转向构件117变形的问题。
又,为了解除螺栓118与衬套119的嵌合,螺栓118的轴部121的外正螺纹122以外的部分必须比衬套119的内反螺纹123的内径细,又,在螺母120上,除了内反螺纹125外,还必须设置与螺栓118嵌合的内正螺纹126。因此,存在螺栓118及螺母120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又,衬套119,预先组装在螺母120上,但螺母120具有与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嵌合的内反螺纹125和与螺栓118的外正螺纹122嵌合的内正螺纹126,所以在内反螺纹125的下端与内正螺纹126的上端之间产生阶梯差。因此,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与螺母120的嵌合长度受螺母120的高度限制。与此相对,通过提高螺母120的高度,可加长嵌合长度,但这种可能仅限于车架116与转向构件117之间的间隙110大的情况,不能用于间隙110小的情况。
又,吸收间隙110后,必须确保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与螺母120的嵌合长度到某种程度。但是,以往,往往不能确保嵌合长度到某种程度,此时,螺栓118紧固时,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或与衬套119的外反螺纹124嵌合的螺母120的螺纹牙可能断裂。
又,间隙110的大小偏差大时,如图13所示,又认为衬套119会从螺母120脱出。
为了实现转向构件117的轻量化,在托架材质上使用铝合金或镁合金的情况日渐增多。但是,螺母120很难焊接固定在铝合金或镁合金上,所以存在无法实现轻量化的问题。
又,从转向构件117等模块化的组装体向车架上电气接地连接时,必须另外在模块化的组装体上设置接地端子,剥开车架的涂装膜,利用螺栓等电气接地连接接地端子与车架,存在接地连接麻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除上述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可对螺栓与衬套间施加大的锁定力,可靠吸收组装体与框架之间存在的间隙的螺栓螺母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用于吸收组装体与框架之间存在的间隙而将前述组装体安装在前述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反螺纹,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前述组装体而形成;衬套,在外周具有与前述内反螺纹旋合的外反螺纹,并且在内周具有内正螺纹;螺栓,具有可与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旋合的外正螺纹,并可从前述框架的外侧面侧插入而使前述外正螺纹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对前述螺栓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仅使前述螺栓的前端部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而阻止较前述前端部更靠后的后部部分旋合,在对前述螺栓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允许前述螺栓的前述后部部分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对前述螺栓施加前述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在前述螺栓的前述前端部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的状态下,使前述衬套与前述螺栓一体地后退,直到前述衬套的头部抵接前述框架的内侧面;对前述螺栓施加大于前述第1规定转矩且小于前述第2规定转矩的转矩时,使前述衬套后退从而使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向外侧按压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对前述螺栓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向外侧按压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状态下,使前述螺栓前进从而使前述螺栓的前述后部部分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利用金属接触来调整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与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之间旋合的摩擦阻力的摩擦阻力调整机构。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形成在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的周面上的突起部。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形成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的周面上的突起部。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和前述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可根据前述突起部突起的高度或前述突起部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而调节设定。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突起部,由相对于轴线方向螺旋形成的多列切槽构成。
又,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在前述组装体上的螺母,前述内反螺纹形成在前述螺母上。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反螺纹形成在前述组装体自身上。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衬套的前端从前述内反螺纹突出,前述衬套的前述外反螺纹可旋合在前述内反螺纹上。
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的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与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接触摩擦度的突起体。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突起体,可随着前述衬套的转动而剥开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外表面的涂装膜,与构成前述框架的金属材料接触,前述框架与前述组装体通过前述衬套可电气导通。
又,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的轴部具有单一直径,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形成在整个前述轴部上。
在上述发明中,当对螺栓施加的转矩在第1规定转矩以下时,衬套与螺栓一体后退直到衬套的头部抵接框架的内侧面;对螺栓施加大于第1规定转矩且小于第2规定转矩的转矩时,衬套后退使衬套的头部向外侧按压框架的内侧面;对螺栓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在衬套的头部将框架的内侧面向外侧按压的状态下衬套静止,螺栓的外正螺纹的后部部分旋合在衬套的内正螺纹上而使螺栓前进,螺栓的支承面接触并按压框架的内侧面。这样,可对螺栓与衬套之间施加大的锁定力,可可靠吸收间隙并可可靠利用螺栓和衬套将组装体安装在框架上。
又,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组装体而形成的内反螺纹,也可在固定于组装体上的螺母上形成,或者在组装体自身上开设贯通孔而在其内壁上形成。
由于内反螺纹是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组装体而形成的,所以在衬套的前端从内反螺纹突出的状态下使衬套的外反螺纹可旋合在内反螺纹上,衬套可确保大的动作范围。
螺栓旋入限制机构,由于具有例如在螺栓的外正螺纹的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所以可容易且可靠地根据突起部突起的高度或突出部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利用金属接触调整螺栓的外正螺纹与衬套的内正螺纹之间的旋合的摩擦阻力。又,可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第1规定转矩和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
如以上说明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则由于具有可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和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的螺栓旋入限制机构,所以可提供能对螺栓施加与衬套之间大的锁定力,且可可靠吸收组装体与框架之间存在的间隙的螺栓螺母机构。
又,由于具有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组装体而形成的内反螺纹,所以衬套不会受螺母的长度或内反螺纹的长度限制,可确保大的动作范围。
又,可简单地在模块化的组装体与车架之间进行接地连接。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螺栓、衬套以及螺母,并对螺栓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的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螺栓、衬套以及螺母,并在螺栓上持续给予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而衬套的头部抵接车架的内板时的图。
图3是表示对螺栓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转矩,并利用衬套吸收间隙而将转向构件安装在车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相互分开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螺栓(a)、衬套(b)以及螺母(c)的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表示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组装体而形成与衬套的外反螺纹旋合的内反螺纹的图,用G2表示(a)所示的状态与(b)所示的状态之间的衬套的动作范围。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是表示在转向构件上不焊接螺母,而直接在转向构件的托架上形成与衬套的外反螺纹旋合的内反螺纹的图。
图8是表示直接在转向构件的托架上形成与衬套的外反螺纹旋合的内反螺纹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衬套的图。
图10是相互分开表示构成本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螺栓(a)、衬套(b)以及螺母(c)的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螺栓螺母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相互分开表示构成以往的螺栓螺母机构的螺栓(a)、衬套(b)以及螺母(c)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衬套与螺母的关系的图,用G1表示(a)所示的状态与(b)所示的状态之间的衬套的动作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螺栓螺母机构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以吸收作为组装体的转向构件1与车架2之间存在的间隙(间隔)3的方式将转向构件1安装在车架2上的螺栓螺母机构4。车架2包括外板2a和内板2b,并在车架2上形成有插入孔2c。
螺栓螺母机构4具有预先借助焊接而固定在转向构件1上的螺母11、用于吸收间隙3的衬套13、插入到插入孔2c中的螺栓15。
在转向构件1安装在车架2上之前,预先将衬套12组装在螺母11上。螺栓15从外板2a侧插入,同时安装外板2a和内板2b以及转向构件1。在车架2和转向构件1上,为了安装作业方便而设置有间隙3,在安装时利用衬套12吸收或消除间隙3。
螺母11具有内反螺纹11a。在螺母11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以单一直径贯通的贯通孔11b,内反螺纹11a形成在贯通孔11b的内壁上。
衬套12,在外周上具有旋合在螺母11的内反螺纹11a上的外反螺纹12a。又,在衬套12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贯通孔12c,衬套12在贯通孔12c的周壁上具有内正螺纹12b。由于在螺母11上形成有贯通孔11b,所以如图6(b)所示衬套12的外反螺纹12a的前端部可贯通贯通孔11b。
螺栓15,具有可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的外正螺纹15a,外正螺纹15a可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
在螺栓15的轴部15d的整体上形成有外正螺纹15a,轴部15d包括形成有外正螺纹15a的前端部15b、中间部的形成有后述的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的部分、形成有外正螺纹15a的后部15c。
又,由于在衬套12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贯通孔12c,所以例如在图1中螺栓15足够长时螺栓15的前端部15b也可从衬套12的贯通孔12c以及螺母11的贯通孔11b突出。因此,在螺栓15的长度设定上可具有余量。
螺栓螺母机构4,具有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在对螺栓15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仅使螺栓15的前端部15b的外正螺纹15a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而阻止外正螺纹15a的后部15c旋合,在对螺栓15施加大于第1规定转矩的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容许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的后部15c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
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构成为利用金属接触调整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与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之间旋合的摩擦阻力。因此,可增大螺栓15与衬套12之间的锁定力。又,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与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之间旋合的摩擦阻力,调节为在对螺栓15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仅螺栓15的前端部15b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而在对螺栓15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使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整体可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
为了利用金属接触调整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与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之间旋合的摩擦阻力,例如图5所示,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具有在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的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21。突起部21,通过在外正螺纹15a的周面上形成切槽22并隆起切槽22的两端而形成。突起部21,是在螺纹牙的顶部局部施加压力而加工的,使螺纹牙的顶部的体积向螺纹齿侧面侧移动,该突出的体积部分构成的突起部21接触内正螺纹12b的齿侧面,在螺栓15与衬套12之间产生锁定力。在此,所谓锁定力,相当于在螺栓15上施加小于第2规定转矩的转矩而作用按压力时克服该按压力使螺栓15与衬套12一体后退的力。
突起部21,靠近螺栓15的前端,例如从第3齿开始到6~8齿加工的,此时,在3~4齿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范围形成有突起部21。
切槽22由相对轴线方向螺旋形成多列排列而形成。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和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根据突起部21突起的高度或突起部21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而调节设定。突起部21突起的高度,可利用在螺纹牙的顶上所加的压力的大小进行调整,又,突起部21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可利用作为加压对象的螺纹牙的个数进行调整。例如通过将突起部21突起的高度设在某个大小从而设定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在前端部15b旋合在内正螺纹12b上后,利用与前端部15b连续的最初的1个或多个突起部21阻止外正螺纹15a与内正螺纹12b之间的旋合。
又,通过将突起部21形成的长度范围设在某个大小从而设定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这样即使对螺栓15施加大于第1规定转矩的转矩,只要对螺栓15施加的转矩不大于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外正螺纹15a与内正螺纹12b之间的旋合不能完全自由。
另外,也可代替在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的周面上形成突起部21,而如图10所示,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的周面上形成切槽23而设置突起部24。
下面说明螺栓螺母机构4的作用。
在对螺栓15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螺栓15由于在外正螺纹15a的周面上存在突起部21,所以仅螺栓15的前端部15b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当对螺栓15施加转矩时,螺栓15不能再深地插入衬套12内,所以利用加在螺栓15上的转矩使衬套12的外正螺纹12a旋合在螺母11的内反螺纹11a上,且在该状态下衬套12与螺栓15一体地后退(向车架侧移动)。衬套12,相对螺母11后退直到衬套12的头部12d抵接车架2的内板2b,变成衬套12的头部12d抵接内板2b的状态。
并且在螺栓15上施加转矩,且对螺栓15施加大于第1规定转矩且小于第2规定转矩的转矩时,衬套12与螺栓15欲一体后退。其结果,与衬套12的头部12d只抵接在内板2b的状态相比,利用更强的力使衬套12的头部12d朝着内板2b按压。
当在小于第2规定转矩的范围内进一步增大施加在螺栓15上的转矩时,衬套12的头部12d以更强的力按压内板2b。此时,由于施加在螺栓15上的转矩小于第2规定转矩,所以衬套12与螺栓15欲一体后退,内板2b与转向构件1之间被更强的力推开。
在对螺栓15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解除衬套12与螺栓15的一体移动。衬套12的头部12d处于强力按压车架2的内板2b的状态,只有螺栓15移动。此时,由于螺栓15被给予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强的转矩,所以外正螺纹15a的后部15c可克服基于突起部21的金属接触的阻力而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当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旋合在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上而螺栓15前进时,螺栓15的螺栓支承面15e接触外板2a。并且当进一步对螺栓15施加转矩时,转向构件1被以更强的力安装在车架2上。
下面参照图6说明螺栓螺母机构4上的衬套12的动作范围G2。
如前所述,在螺母11上形成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的贯通孔11b,内反螺纹11a形成在贯通孔11b的内壁上。衬套12的外反螺纹12a的前端部,如图6(b)所示可贯通贯通孔11b。图6(b),间隙3还没有被吸收,相当于衬套12的头部12d没有抵接内板2b的状态。图6(a)相当于间隙3被吸收而衬套12的头部12d按压内板2b的状态。在图6(a)中,衬套12的外反螺纹12a和螺母11的内反螺纹11a,为了确保必要的旋合强度,在必要最小限度的长度范围旋合即可。即,如图6(a)所示,如果衬套12的外反螺纹12a与螺母11的内反螺纹11a旋合,则确保螺纹牙的剪切强度。因此,衬套12在从图6(b)所示的状态到图6(a)所示的状态之间,可确保衬套12的动作范围G2。这样,由于在螺母11上形成以单一直径贯通的贯通孔11b,所以衬套12不受螺母11的长度限制,可确保大的动作范围G2。又,通过沿着螺栓15的整个轴部形成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从而螺栓15可对应大的动作范围G2。又,由于在螺母11上形成一种内反螺纹11a即可,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
与此相对,以往如图13(a)、(b)所示,螺母120,由于在内反螺纹125的下端与内正螺纹126的上端之间产生阶梯差,转向构件1的外反螺纹124与螺母120的嵌合的动作范围G1受螺母120的高度限制。又,以往,由于不得不在螺母120上除了内反螺纹125外还设置内正螺纹126,所以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如以上那样,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则由于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构成为调整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与衬套12的内正螺纹12b之间旋合的金属接触的摩擦阻力,所以螺栓15可具有大的螺栓轴力,可利用衬套12吸收间隙3而利用螺栓15和衬套12将转向构件1安装在车架2上。
又,由于螺栓旋入限制机构17具有在螺栓15的外正螺纹15a的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21,所以可利用突起部21突起的高度或突起部21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容易且可靠地将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和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调节并设定为希望的值。
由于在螺母11上形成以单一直径贯通的贯通孔11b,所以衬套12不受螺母11的长度或内反螺纹11a的长度限制,可确保大的动作范围G2。
下面参照图9展示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在衬套12的头部12d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提高与内板2b的接触摩擦度的突起体29。突起体29以例如等角度间隔设置3个。突起体29的形状,具有例如上部具有角部的三角锥的形状。从而在使螺栓支承面15e就位于外板2a上并且对螺栓15进一步施加转矩时,可确保衬套12的头部12d与内板2b之间充分的摩擦力,衬套12的头部12d就位于内板2b上时衬套12的转动结束,可以利用螺栓15的牵引力以强力将转向构件1安装在车架2上。
下面说明突起体29的其他效用。
在将转向构件1等模块化的组装体组装在车架2上时,可使衬套12转动而利用突起体29的前尖的端部剥开内板2b的表面的涂装膜。然后使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内板2b的表面露出,可电气地导通金属材料构成的突起体29与内板2b。此时,通过利用突起体29剥开内板2b的表面的涂装膜,从而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车架1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螺母11的支承面之间的电气接触、螺母11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衬套12的周壁之间的电气接触、以及衬套12的突起体29与剥开了涂装膜的内板2b的表面之间的电气接触,获得转向构件1与车架2之间的电气导通性。
其结果,从转向构件1等模块化的组装体产生的多余的电气可经由衬套12接地到内板2b上。以往,是在转向构件1等模块化的组装体上另外设置接地端子而剥开车架的涂装膜并利用螺栓等电气连接接地端子与车架,但通过这样在衬套12上设置突起体29,从而不需要以往的复杂的作业,而可简单地在转向构件1等模块化的组装体与车架之间进行接地连接。
下面参照图4以及图8展示其他实施方式。
图1等所示的是在转向构件1上设置通过预先焊接而固定的螺母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置相当于螺母11的部件,而在转向构件1的托架1a自身形成有内反螺纹11a。这样通过在托架1a自身形成内反螺纹11a,从而即使是在难以将螺母11焊接固定在转向构件1上的情况下,也可利用托架1a自身形成的内反螺纹11a实现螺母11的功能。
为了转向构件1的轻量化而使用铝合金或镁合金作为托架1a的材质时,难以焊接螺母11。这时,本实施方式由于不将螺母11焊接在转向构件1上,而可在转向构件1的托架1a上形成内反螺纹11a,所以特别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栓螺母机构,用于吸收组装体与框架之间存在的间隙而将前述组装体安装在前述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反螺纹,沿轴线方向以单一直径贯通前述组装体而形成;衬套,在外周具有与前述内反螺纹旋合的外反螺纹,并且在内周具有内正螺纹;螺栓,具有可与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旋合的外正螺纹,并可从前述框架的外侧面侧插入而使前述外正螺纹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对前述螺栓施加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仅使前述螺栓的前端部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而阻止较前述前端部更靠后的后部部分旋合,在对前述螺栓施加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允许前述螺栓的前述后部部分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对前述螺栓施加前述第1规定转矩以下的转矩时,在前述螺栓的前述前端部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的状态下,使前述衬套与前述螺栓一体地后退,直到前述衬套的头部抵接前述框架的内侧面;对前述螺栓施加大于前述第1规定转矩且小于前述第2规定转矩的转矩时,使前述衬套后退从而使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向外侧按压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对前述螺栓施加前述第2规定转矩以上的转矩时,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向外侧按压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状态下,使前述螺栓前进从而使前述螺栓的前述后部部分旋合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利用金属接触来调整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与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之间旋合的摩擦阻力的摩擦阻力调整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形成在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的周面上的突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旋入限制机构,具有形成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内正螺纹的周面上的突起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规定转矩的大小和前述第2规定转矩的大小,可根据前述突起部突起的高度或前述突起部形成的长度范围的大小而调节设定。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突起部,由相对于轴线方向螺旋形成的多列切槽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在前述组装体上的螺母,前述内反螺纹形成在前述螺母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反螺纹形成在前述组装体自身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衬套的前端从前述内反螺纹突出,前述衬套的前述外反螺纹可旋合在前述内反螺纹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衬套的前述头部的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与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接触摩擦度的突起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突起体,可随着前述衬套的转动而剥开前述框架的前述内侧面的外表面的涂装膜,与构成前述框架的金属材料接触,前述框架与前述组装体通过前述衬套可电气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螺栓的轴部具有单一直径,前述螺栓的前述外正螺纹形成在整个前述轴部上。
全文摘要
在转向构件安装在车架上时,消除间隙、使左旋螺栓推力稳定化并降低构成部件成本。由螺纹部上设置了利用金属接触的锁定机构(7)的右旋的螺栓(4)、在内径部上具有与前述螺栓配合的内螺纹的左旋的左旋螺栓(5)、与前述左旋螺栓的左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母(6)或经过内螺纹加工的部件(14)这3个部件构成。利用螺栓的锁定机构,使内板(2b)与左旋螺栓头部顶面之间变窄地推进、抵接左旋螺栓,消除车架与转向构件托架(1a)间的间隔。并且当进行安装作业时,螺栓旋入左旋螺栓,螺栓支承面就位于外板(2a)而产生紧固力。紧固力通过左旋螺栓传递,从而安装转向构件。也可不使用焊接螺母,而在转向构件托架上设置配合左旋螺栓的内螺纹。
文档编号F16B37/04GK1867479SQ2004800268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7日
发明者岩田圣隆, 北井一城 申请人:岩田螺丝株式会社,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