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675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
【背景技术】
[0002]电子驻车是指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技术,具体地,现有的电子驻车通常是通过按钮控制驱动螺栓和调节螺母的配合,实现传统手刹的静态驻车和静态释放功能。其对驱动螺栓和调节螺母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二者的配合度、螺纹的起始角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组装通常由人工手动完成,组装良率不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且生产效率低。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组装良率、生产效率更高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驻车调节螺栓,包括驱动螺栓和与所述驱动螺栓匹配的调节螺母,所述驱动螺栓包括第一头部、第一杆部以及位于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之间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杆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法兰部靠近所述第一杆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节螺母包括第二头部、第二杆部以及位于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第二法兰部,所述调节螺母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与所述第二杆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驱动螺栓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卡入口 ο
[0006]较佳地,所述第一头部内设有内梅花孔。
[0007]较佳地,所述第二头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端设有均匀设置的四个凹槽。
[0008]较佳地,所述内螺纹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
[0009]较佳地,所述外螺纹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驱动螺栓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纹间距。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调节螺母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间距。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包括驱动螺栓和与所述驱动螺栓匹配的调节螺母,所述驱动螺栓包括第一头部、第一杆部以及位于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之间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杆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法兰部靠近所述第一杆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节螺母包括第二头部、第二杆部以及位于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第二法兰部,所述调节螺母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与所述第二杆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驱动螺栓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卡合。本实用新型组装良率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剖视图(组装前);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驱动螺栓、11-第一头部、12-第一杆部、13-第一法兰部、14-外螺纹、
15-第一凸台、16-内梅花孔;20_调节螺母、21-第二头部、22-第二杆部、23-第二法兰部、24-通孔、25-内螺纹、26-第二凸台、2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驱动螺栓10和与所述驱动螺栓10匹配的调节螺母20,所述驱动螺栓10包括第一头部11、第一杆部12以及位于第一头部11和第一杆部12之间的第一法兰部13,所述第一杆部12外侧设有外螺纹14,所述第一法兰部13靠近所述第一杆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15 ;所述调节螺母20包括第二头部21、第二杆部22以及位于第二头部21和第二杆部22之间的第二法兰部23,所述调节螺母20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24,所述通孔24内与所述第二杆部2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25,所述第二杆部22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26,所述驱动螺栓10的外螺纹14与调节螺母20的内螺纹25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15与第二凸台26卡合。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在完成电子驻车的功能的同时,组装良率高、生产效率高。
[0018]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第一头部11内设有内梅花孔16 ;所述第二头部21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23的一端设有均匀设置的四个凹槽27,所述内梅花孔16与凹槽27可在组装时分别作为两个部件的夹持和定位,便于后续的组装。
[0019]较佳地,所述内螺纹25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 ;所述外螺纹14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换句话说,旋入时,螺纹倾角较大,阻力较小,而旋出时的螺纹倾角较小,避免驱动螺栓10和调节螺母20受到向外的拉力时脱离。
[0020]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第一凸台15沿所述驱动螺栓10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外螺纹14的螺纹间距,同样的,所述第二凸台26沿所述调节螺母20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内螺纹25的螺纹间距,换句话说,在内螺纹25与外螺纹14完全旋合之前,第一凸台15和第二凸台26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0021]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的组装方法如下:
[0022]S1:检查驱动螺栓10和调节螺母20的关键尺寸是否合格,防止不良品被误装配,提尚了广品质量;
[0023]S2:在驱动螺栓10和调节螺母20的表面涂防锈润滑油;
[0024]S3:将驱动螺栓10的第一杆部12从调节螺母20的第二杆部22所在的一端旋入通孔24中,直至第一凸台15与第二凸台26卡合;
[0025]S4:检查装配后的尺寸及扭矩是否符合要求;
[0026]S5:装入包装盒内。
[0027]该组装方法可采用自动化设备完成,从检查到包装进行10s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减少了人工干预,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0028]较佳地,在步骤S2之前,还有清洗步骤,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步骤为采用超声波方式清洗,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因而传播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包括驱动螺栓10和与所述驱动螺栓10匹配的调节螺母20,所述驱动螺栓10包括第一头部11、第一杆部12以及位于第一头部11和第一杆部12之间的第一法兰部13,所述第一杆部12外侧设有外螺纹14,所述第一法兰部13靠近所述第一杆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15 ;所述调节螺母20包括第二头部21、第二杆部22以及位于第二头部21和第二杆部22之间的第二法兰部23,所述调节螺母20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24,所述通孔24内与所述第二杆部2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25,所述第二杆部22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26,所述驱动螺栓10的外螺纹14与调节螺母20的内螺纹25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15与第二凸台26卡合。本实用新型组装良率高、生产效率高。
[00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包括驱动螺栓和与所述驱动螺栓匹配的调节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栓包括第一头部、第一杆部以及位于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之间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杆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法兰部靠近所述第一杆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节螺母包括第二头部、第二杆部以及位于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第二法兰部,所述调节螺母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与所述第二杆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驱动螺栓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内设有内梅花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端设有均匀设置的四个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在旋入方向一侧的螺纹倾角为30°,另一侧为1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驱动螺栓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纹间距。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调节螺母轴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驻车驱动螺栓螺母总成,包括驱动螺栓和与所述驱动螺栓匹配的调节螺母,所述驱动螺栓包括第一头部、第一杆部以及位于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之间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杆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法兰部靠近所述第一杆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节螺母包括第二头部、第二杆部以及位于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第二法兰部,所述调节螺母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与所述第二杆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驱动螺栓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旋合时,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卡合。本实用新型组装良率高、生产效率高。
【IPC分类】F16H63/34
【公开号】CN205036852
【申请号】CN201520721451
【发明人】吴敏
【申请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