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624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震材,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复合材料用以形成具有吸震效果(如弹簧)的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
背景技术
工业的进步造成机械设备大量的被广泛使用,从工程用的重型机械设备到一般轻型的交通载具。一般机械设备在运作时往往会产生震动,为了避免震动对机械设备或使用者造成不良影响,通常都会加设吸震结构(如弹簧避震器)用以吸收震动的能量,尽可能的降低机械设备因震动而造成使用上或维修上的问题。
目前一般的吸震结构的材料多使用金属材料或弹性材料,金属材料组成的吸震材的刚性高(对于轴向应力与剪应力的负荷较高),荷重效果好,因此应用的操作范围较广范,但是其阻尼性较差,此外,一般金属材料不易应用于低温操作环境(易出现低温脆性),会危及吸震结构的稳定性而影响荷重效果。另外,由一般金属材料所形成的吸震结构对于酸碱的抵抗性较差,且较易受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一般多在金属材料表面再形成一抗腐蚀层用来提高吸震结构的抗蚀能力,以增加使用寿命,但是如此一来,便提高了吸震结构的整体成本。
弹性材料的吸震材的阻尼效果较佳,但是其刚性较差(对轴向应力与侧向剪应力的负荷能力较低),且对操作环境(尤其是在面对高低温度的变化上)较为敏感(稳定性较差)使其材料刚性易受到环境影响,进而影响荷重及使用效果。
复合吸震材的材料种类相当多,但是具有高刚性的金属材料,其所形成的复合吸震材虽然荷重较高,但往往较为笨重;然而低刚性的弹性材料,其所形成的复合吸震材,虽然质量较轻,但往往在荷重上常不敷使用上的需求。
目前吸震结构的材料已经出现复合材料,例如应用在金属材料中的合金材料,或是在弹性材料中的树脂材料或纤维材料,这些材料出现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吸震结构能在“高强度”与“质量”上取得最佳的组合。
合金材料的材料强度高,而其所形成的合金吸震结构的重量介于较传统金属材料所形成的金属吸震结构与复合材料所形成的复合吸震材之间。此外,合金吸震结构仍旧具有与一般金属吸震结构不相上下、甚至较高的刚性,因此在吸震效果上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应用上的成本却较金属吸震结构高出许多。
此外,由树脂材料或纤维材料所形成的复合吸震材虽然具有重量轻且使用成本较合金吸震结构为低的好处,加上纤维材料具有可与金属材料相当的轴向应力强度,特别是在轴向的抗应力强度上,但是对于抵抗侧向的剪应力强度却显得不足。因此当形成复合吸震材后,由于抗剪应力强度低,使得由纤维材料所形成的复合吸震材,在整体的强度上却仍较合金吸震结构为低,因此在应用上的荷重受到限制,因而限制了复合吸震材的应用范围。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吸震材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吸震材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吸震材,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吸震材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吸震材,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吸震材,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震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复合吸震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改善一般由复合材料形成荷重效果不佳的吸震结构,形成具有更高抗剪应力的复合吸震材,有效提高复合吸震材的整体强度,进而增加复合吸震材的荷重与应用范围,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震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质轻且具有高强度的复合吸震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改善一般由金属吸震材所形成具有高强度但质量重的金属吸震结构,应用本发明使复合材料的抗剪应力强度大幅提高,使得复合吸震材可保持质轻的优点外,更能具有高强度的表现,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之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之复合吸震材的制造方法,改善一般复合吸震材之制造方法。由于本发明所提供之制造方法可直接成型复合吸震材,因此,在本发明复合吸震材之制造方法中不需经过成型设备(如定型模)来成型复合吸震材,进而减少制造流程与降低制造设备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提供改善一般在制造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时需要利用成型设备(如热熔设备)加以成型的方式,而可以直接成型以形成制成品,减少制造流程与降低制造设备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包括一卷绕材,该卷绕材直接卷绕成形;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附着于该卷绕材的表面并形成包覆。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包括一心材;一卷绕材,该卷绕材卷绕于该心材上;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附着于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并形成包覆。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其中所述的心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其中所述的卷绕材的材料为纤维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更包括一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更包括一以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心材;将一卷绕材缠绕于该心材上;在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形成一树脂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心材及卷绕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树脂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脂或酚树脂的群组组成的树脂材料。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更包括一包覆层对该树脂层形成包覆的方法。
前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更包括一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包括一卷绕材,且该卷绕材螺旋卷绕成形;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用以附着于该卷绕材的表面;藉由卷绕材及树脂层成形一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旋绕成一具有弹簧形状的制成品。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包括一心材;一卷绕材,且该卷绕材螺旋卷绕于该心材上;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用以附着于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藉由卷绕材及树脂层成形一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旋绕成一具有弹簧形状的制成品。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中所述的心材及卷绕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中所述的树脂层的材料包含环氧树脂、聚脂或酚树脂的群组组成的树脂材料。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更包括一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前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更包括一以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复合吸震材,包括一心材、一卷绕材与一树脂层。在此心材的表面螺绕有此卷绕材,再将此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此卷绕材的表面以形成包覆,最后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在复合吸震材中,包括有心材与卷绕材,此心材的材料为实心纤维材料或是中空金属管线。其中,将质轻且轴向应力强度高的卷绕材卷绕在心材上用以提高此心材的刚性。其中,藉由此卷绕材以特定方式卷绕于此心材的方式,可提高此心材的轴向抗应力强度(抗应力强度与抗压缩强度),进而增加此心材的整体强度(如挠性与刚性)。之后,再将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此卷绕材的表面,除了使此心材与此卷绕材可稳固的结合外,更有提高吸震材整体强度的实用功效(如吸震、降低噪音)。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复合吸震材中更包括一包覆层。将一树脂层附着于一心材与卷绕材后,再利用一包覆层将此心材与此卷绕材以及此树脂层包覆,最后形此复合吸震材。其中,此心材先以卷绕材螺旋缠绕再藉由附着的树脂层形成稳固并具有塑性的状态,之后再利用此包覆层完整包覆此心材、卷绕材与树脂层以加强稳固此可塑状态,使此复合吸震材具有良好且稳定的可塑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此复合吸震材藉由包覆层的包覆与强化稳固的作用而具有良好且稳定的可塑状态,因此直接可利用弹簧成型设备直接卷绕成弹簧的形状,之后再加热定型形成本发明的制成品。在此制成品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再利用其他成型模将此复合吸震材包覆成型。
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中包括提供一心材,以及将一卷绕材以特定的卷绕方式螺绕于此心材上的方法。此外,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方法中,包括将此卷绕材以特定卷绕方式形成此吸震材的方法,也包括将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此卷绕材表面的方法。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中,更包括利用一包覆层对此心材与卷绕材以及树脂层同时形成包覆的方法。
综上所述,一种复合吸震材,包括心材与卷绕材,此心材上螺绕有卷绕材,并将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此卷绕材的表面以形成包覆,成为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此外,在形成此一复合吸震材的方法中,包括提供心材以及将卷绕材螺绕于心材上的方法,并使用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卷绕材的表面以形成包覆的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此复合吸震材及其制成品具有良好且稳定的可塑状态,具有高强度的特性,在相同材料强度的比较下,具备更质轻的特性。此复合吸震材的制造方法可节省制造上的设备成本(如成型模),并因为减少了利用成型设备的步骤,进而增加制造此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的生产效益,增加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的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其中的复合吸震材及其制成品强度高,且较同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更为质轻,并且此复合吸震材的制造方法更加经济。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及制造方法中未见有类似的设计及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制造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吸震材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2A与图2B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D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制成品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绘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复合吸震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吸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吸震结构示意图。
100复合吸震材 110心材120卷绕材 121螺旋角122第一卷绕材 123第二卷绕材124第三卷绕材 130树脂层140包覆层 200卷绕设备300包覆设备400弹簧成型设备500固定座 600第一重物700第二重物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吸震材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复合吸震材100包括心材110、卷绕材120与树脂层130。
该心材110,可为此复合吸震材的主要材体,心材110可为中空管或实心管,且心材110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或纤维材料,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或金属纤维等等。心材110上缠绕有卷绕材120。
该卷绕材120,螺旋卷绕于心材110上,用以增加心材110的刚性(如轴向抗应力强度与侧向抗剪应力强度),以提高复合吸震材100的吸震能力。其中卷绕材120可为一股或复数股的卷绕材120并且紧密螺绕于心材110上,而卷绕材120的材料可为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尼龙纤维。在心材110与卷绕材120的表面附着有树脂层130。
该树脂层130,附着于心材110以及卷绕材120的表面,可对心材110与卷绕材120产生包覆作用,并使心材110与卷绕材120可稳固的结合成型。此外,树脂层130更可提高心材110与卷绕材120的结合强度,进而增加心材110的刚性强度。树脂层130的材料可为热固型树脂,此热固型树脂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需经过加热后才会凝固。另外,此树脂层130的特性可依复合吸震材100的作业环境需求而加以调整使用树脂的种类,如在高腐蚀环境下可采用抗酸碱类的树脂,或是在低温作业环境下使用耐低温类的树脂。树脂层130的材料可包含环氧树脂、聚脂或酚树脂。
请参阅图2A与图2B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复合吸震材100包括心材110、复数股卷绕材120、树脂层130与包覆层140。其中心材110可为中空管并螺绕有复数股卷绕材120,并使用树脂层130将此心材110与复数股卷绕材120包覆,之后再使用包覆层140将此树脂层130包覆形成此复合吸震材100。
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形成方法中,至少包括两形成步骤。步骤一是先在心材110上螺绕卷绕材120,其中包括提供一心材110,并利用卷绕材120以螺旋状的方式卷绕于此心材110上。步骤二是在此心材110与此卷绕材120的表面附着一树脂层130,其中是将树脂涂布于此心材110与此卷绕材120的表面以包覆形成一树脂层130,最后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100。上述的心材110可为复数个,且卷绕材120可为一股或复数股卷绕材120。
此外,在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形成方法中,其中更包括一包覆层140。此包覆层140为薄层,可完全包覆此树脂层130,使此树脂层130为液态时(未加热成型时)仍可均匀且稳固地附着在此心材110与此卷绕材120的表面,增加树脂层130与心材110以及卷绕材120的结合强度,强化树脂层130的包覆作用。此包覆层140藉由增加树脂层130对心材110以及卷绕材120的包覆作用(提高结合强度),提高此复合吸震材100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包覆层140的材料可为软质材料或弹性材料,此弹性材料可为塑胶材料,例如热固形塑胶膜(如热缩膜)。
请参阅图3A至图3D所示,其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的流程示意图。此制成品的形状如一弹簧,此制成品至少包括一复合吸震材100。此复合吸震材100包括心材110、卷绕材120、树脂层130与包覆层140。如图3A所示,先利用卷绕设备200将此卷绕材120卷绕于此心材110上。接着,再将此心材110与此卷绕材120涂布树脂,以使心材110与卷绕材120的表面形成树脂层130。接着,再利用包覆设备300将包覆层140紧密包覆于树脂层130的表面,进而形成此复合吸震材100。之后,如图3B所示,将此复合吸震材100经由弹簧成型设备400形成如弹簧的制成品后,再经由加热炉加热后直接定型(如图3C所示),最后形成具有复合吸震材100且状如弹簧的制成品(如图3D所示)。
另外,在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100的形成方法中,可先将心材110与卷绕材120浸入树脂液中以使树脂层130可充分附着于心材110以及卷绕材120的表面。之后,再将卷绕材120螺绕于心材110上,并利用包覆层140将此心材110与卷绕材120以及树脂层130完整包覆,最后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10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树脂层130与包覆层140对心材110与卷绕材120产生稳固的包覆作用,使得此复合吸震材100在塑造成型后仍具有稳固的型态,不需再另外使用定型模加以成型,因此可直接送至加热炉加热成型。由上可知,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100除了可节省制程外,更可降低设备成本(定型模设备)上的支出。
请参阅图4所示,其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材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心材110上缠绕有卷绕材120,且此卷绕材120以螺旋角121缠绕在心材110上,用以提高并强化心材110的刚性(轴向应力强度与侧向的抗剪应力强度)。此螺旋角121的角度范围通常在30度至60度之间。其中,当此螺旋角121为45度时,因合力平均分散,会使此心材110的轴向应力强度与侧向的抗剪应力强度达到最佳的应力分散效果,进而提高此复合吸震材100整体的挠性与刚性强度。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100中,利用前述的方法形成此复合吸震材100。此复合吸震材100,包括心材110、卷绕材120、树脂层130与包覆层140。其中此卷绕材120包括有不同直径的复数股卷绕材120,此复数股(条)卷绕材120包括一股或复数股的第一卷绕材122与一股或复数股的第二卷绕材123。此第一卷绕材122的直径大于此第二卷绕材123的直径。利用此复数股卷绕材120不同直径的组合,使此复数股卷绕材120可更加紧密地卷绕于心材110的表面,有效提高此心材110的刚性(轴向应力强度与侧向的抗剪应力强度)以及荷重强度,大幅提高此复合吸震材100的吸震效果以及荷重能力。
请参阅图6所示,其是绘示依照图5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100。其中,此复数股(条)卷绕材120包括至少一股以上的第三卷绕材124。此第三卷绕材124的直径小于此第二卷绕材123。因此可将此第三卷绕材124分布于此第一卷绕材122以及此第二卷绕材123之间,此种结构方式除了可进一步增加复合吸震材100的刚性(轴向应力强度与侧向的抗剪应力强度)外,更可减少树脂层130材料的含量,使得在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吸震材100时具有更多选择性的弹性组合。此外,心材110或卷绕材120的剖面形状除了可为中空或实心的圆形外,也可为中空或实心的多边形,如六角形(请参阅图7、图8所示)。
请参阅图9所示,其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复合吸震材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包括一心材110、一卷绕材120、一树脂层130与一包覆层140。此心材110为一卷绕材120,因此可将此两股卷绕材120(心材110与卷绕材120)相互紧密螺绕成型,此方法同样可发挥卷绕材120强化刚性的效果,并提高抗剪应力的强度,可降低复合吸震材100的体积与重量,增加此复合吸震材100的应用范围。
此外,请参阅图10所示,此卷绕材120更可为复数股具有不同直径的卷绕材120,用以提高并加强此复合吸震材100的刚性(轴向的抗应力强度与侧向的抗剪应力强度)。其中卷绕材120的材料可为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磁纤维或金属纤维等等。
请参阅图11所示,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吸震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复合吸震材100,固定座500,第一重物600。利用上述的方法形成此复合吸震材100,将此复合吸震材100的一端固设于固定座500后,在此复合吸震材100的另一端放置一第一重物600。由于此复合吸震材100具有良好刚性(轴向的高抗应力强度与侧向的高抗剪应力强度),因此在使用上可取代传统所使用的金属材,例如取代使用于一般交通载具的悬吊系统中的金属材。
请参阅图12所示,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吸震材的吸震结构示意图。其中,将复数个复合吸震材100组合后并固定于固定座500上,用以承载重量大于第一重物600的第二重物700(请参阅图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卷绕材,该卷绕材直接卷绕成形;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附着于该卷绕材的表面并形成包覆。
2.一种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心材;一卷绕材,该卷绕材卷绕于该心材上;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附着于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并形成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卷绕材的材料为纤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以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10.一种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提供一心材;将一卷绕材缠绕于该心材上;在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形成一树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及卷绕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树脂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脂或酚树脂的群组组成的树脂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包覆层对该树脂层形成包覆的方法。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复合吸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以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18.一种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卷绕材,且该卷绕材螺旋卷绕成形;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用以附着于该卷绕材的表面;藉由卷绕材及树脂层成形一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旋绕成一具有弹簧形状的制成品。
19.一种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心材;一卷绕材,且该卷绕材螺旋卷绕于该心材上;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用以附着于该心材与该卷绕材的表面;藉由卷绕材及树脂层成形一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旋绕成一具有弹簧形状的制成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为一中空管或一实心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心材及卷绕材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纤维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树脂层的材料包含环氧树脂、聚脂或酚树脂的群组组成的树脂材料。
25.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26.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以塑胶或热收缩膜为材料的包覆层,且该包覆层包覆该树脂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复合吸震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品。该复合吸震材,包括心材与卷绕材,此心材上螺绕有卷绕材,并将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此卷绕材的表面以形成包覆。该复合吸震材的制造方法中,包括提供心材以及将卷绕材螺绕于心材上的方法,并使用一树脂层附着于此心材与卷绕材的表面以形成包覆的方法。该复合吸震材的制成品,包括一卷绕材,且该卷绕材螺旋卷绕成形;以及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用以附着于该卷绕材的表面;藉由卷绕材及树脂层成形一复合吸震材,该复合吸震材旋绕成一具有弹簧形状的制成品。
文档编号F16F3/00GK101025212SQ20061000767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简胜彦, 千岛和夫 申请人:怡聚发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