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机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967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电视机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平板电视机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座,尤其是平板电视机底座。
背景技术
平板电视机有两种安装方式,壁挂式和桌面式。壁挂式一般会配备壁挂托架,而桌 面式则会配备底座。尽管平板电视厚度纤薄,但也非"轻如鸿毛",几十寸的屏幕怎么说也是 有点分量的,对于桌面式的底座而言,一般都要在底部连接一块支撑钢板以增加整个底座 的刚性,但是钢板的使用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底座。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平板电视机底座,包含底板、连接支架以及承座,所述承座安装在所述底板
上,所述连接支架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支架穿过所述承座并与所述承座连接,所述连
接支架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连接端与平板电视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板中部设有凹陷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支架和承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部底壁上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承座由左承座和右承座连接而成,所述连接支架的固定端置于所述
左承座和右承座之间,连接件将所述左承座、连接支架和右承座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包含与所述固定端的主体垂直的末端,所述承座的底部内凹
形成凹腔,以容置所述固定端的末端,连接件连接所述末端与所述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为折弯结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端为板式结构,所述固
定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部位为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折弯部包含柱状柱心,所述固定端及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柱心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及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折弯部处为与所述折弯部适配的曲面 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柱心包含两个端头以及与所述端头连接的轴心,所述轴心的断面尺 寸小于所述端头的断面尺寸。
优选地所述轴心为独立的两个,所述的每个端头连接一个所述轴心。 塑胶件制成的承座与刚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支架紧密连接后再整体与底板连接的
方式,既能减低成本,实现有效连接又能尽量借用连接支架的刚性,起到防止整个底座受力
变形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平板电视机底座的装配结构图图2为底板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图1中左承座的右向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视图图7为图1中右承座的右向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示意图图9为连接支架的侧视图图10为连接支架的正面视图图ll为连接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平板电视机底座包含底板100、连接支架200以及承座300,底板100 用于将平板电视机放置在某一位置,连接支架200主要是连接底座与平板电视机,承座300 主要是支撑连接支架200,承座300安装在底板100上。 如图2-图4所示,底板100中部设有内凹的安装槽120,安装槽120的形状与承座 300的底部形状适配。安装槽120内部底壁上设有贯穿的螺孔122,螺钉穿过螺孔122将承 座300固定在底板100上。安装槽120内部底壁上以及安装槽120的底面均可以设置加强 筋124,以增强整个底座的刚性。 承座300可以是一体制成,也可以如图1所示,由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连接而 成。在安装时,先在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之间置入连接支架200,然后用螺钉将左承座 320、连接支架200和右承座340紧密连接。 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的形状结构不限制,只要能够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即可。 也可以如图5至图8所示,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的底部326、346拧紧并拢后的形状与安 装槽120的形状适配,底部326、346上设有螺孔,便于使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安装槽120中。 支撑部324、344上设有螺孔323、343,如图8所示,支撑部344上的螺孔343为贯穿的。 如图9所示,连接支架200由刚性材料(如五金件、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固 定端220为板式,其穿过承座300,置于左承座320与右承座340之间,固定端220上也设 有螺孔226,如图1所示螺钉穿过右承座340的螺孔343、固定端220的螺孔226进入左承 座320的螺孔323,将右承座340、连接支架200和左承座320紧密连接。连接端240与平 板电视机连接,连接端240最好也为板式,以节省材料。 为了确保连接稳固,在固定端220上还可以设置螺孔228,左承座320上对应位置 设有螺孔321,在安装时,先用螺钉连接连接支架200和左承座320,然后再加上右承座340 并用螺钉固定。 为了更好地将连接支架200固定,如图9所示,固定端220的末端222可以设计为 与固定端200的主体垂直。对应地,如图6和图8所示,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的底部 326、346的底面内凹,分别形成一凹腔328、348,如图1所示,固定端220的末端222可置于
4凹腔328、348围成的腔体中,且固定端220的末端222以及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的底 部326、346均设有螺孔,安装时螺钉穿过安置槽120分别将底板100与底部326、346、固定 端220的末端222与底板100紧密连接。凹腔328、348内也可以设置加强筋325、345,以增 强承座300的刚性。 为了增强连接支架200的刚性,如图9-图11所示,可以在固定端220与连接端 240的连接处设有折弯部260。如图1所示,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的顶部322 、342的内 壁形状与折弯部260的外部形状适配,也就是说在安装时,折弯部260被左承座320和右承 座340的顶部322 、342包裹。 折弯部260的主体为柱形柱心262,长度与板状固定端220的宽度一致。固定端 220和连接端240可以沿切线方向焊接在柱心262上。也可以如图9所示,固定端220和连 接端240靠近折弯部260处均为曲面连接片224、244,柱心262可以采用断面尺寸较小的轴 心264连接两端断面尺寸较大的端头266的结构,曲面连接片224、244的两端与较大尺寸 的端头266连接;相对于切线方向的连接,这种曲面连接的方式能够增强连接支架200的刚 性。或者如图11所示,轴心264并非一个整体,中间是断开的,也就是每个断面尺寸较大的 端头266上连接有一段断面尺寸较小的轴心264。曲面连接片224、24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 两个端头266,从而将连接支架200连成一体。由于连接支架200是刚性材料制成,在保证 刚性的情况下减少刚性材料的用料可以节省成本。 安装时,先将连接支架200置于左承座320和右承座340之间,先用螺钉将连接支 架200与左承座320连接,然后再用螺钉将左承座320、连接支架200和右承座340连为一 体,然后将连接支架200和承座300 —起置于底板100的安置槽120中,螺钉穿过安置槽 120的底部,分别将底板100与连接支架200、底板100与承座300连接为一体。 上述螺钉也可以由其他连接件替换。 塑胶件制成的承座300与刚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支架200紧密连接后再整体与底板 100连接的方式,既能减低成本,实现有效连接又能尽量借用连接支架200的刚性,起到防 止整个底座受力变形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平板电视机底座,包含底板、连接支架以及承座,所述承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支架穿过所述承座并与所述承座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连接端与平板电视机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部设有凹陷的安装 槽,所述连接支架和承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底壁上设有加 强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由左承座和右承座连 接而成,所述连接支架的固定端置于所述左承座和右承座之间,连接件将所述左承座、连接 支架和右承座紧密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含与所述固定端 的主体垂直的末端,所述承座的底部内凹形成凹腔,以容置所述固定端的末端,连接件连接 所述末端与所述安装槽。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折弯结构,所述 固定端与所述连接端为板式结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部位为折弯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包含柱状柱心,所述 固定端及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柱心连接。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及所述连接端靠近 所述折弯部处为与所述折弯部适配的曲面连接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心包含两个端头以及与 所述端头连接的轴心,所述轴心的断面尺寸小于所述端头的断面尺寸。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电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为独立的两个,所述 的每个端头连接一个所述轴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视机底座,包含底板、连接支架以及承座,所述承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支架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支架的固定端穿过所述承座,并与所述承座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连接端与平板电视机连接。塑胶件制成的承座与刚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支架紧密连接后再整体与底板连接的方式,既能减低成本,实现有效连接又能尽量借用连接支架的刚性,起到防止整个底座受力变形的作用。
文档编号F16M11/20GK201462352SQ20092013336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张 浩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