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头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986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接头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的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9、 10所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27527锁闭式快速接头,其主要在于本体A 的外环垣Al端壁设有第一定位槽A2,并于本体A外部设有限位件A3 ;弹性组件B的两端部 设有定位件Bl,其中一端定位件Bl插入本体A外环垣Al的第一定位槽A2 ;套环C的通气 室CI的端面设有第二定位槽C2,以供插置弹性组件B另一端的定位件Bl,另,套环C后端 部对应本体A的限位件A3而设有限位卡槽C3。藉之,使接头具有快速定位及锁闭的功效。 但其仅在于接头具有锁闭的作用,由于快速接头一般处于通气状态,因此公接头 卡入时会有气体冲出,因而操作者往往要费相当大的力气才能将公接头插入,使用不方便, 且因为公接头解掣时气体亦会伴随冲出,导致公接头不受控制而弹开,操作者容易因弹开 的公接头撞击而受伤,相当危险。 又如图11所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46712具有高压气动式安全开关的快速接 头,包括有本体D、滑动环E及后座F,其藉由后座F中央设有气道Fl,气道Fl设有阻挡部 F2,阻挡部F2将气道Fl分为两个不相通容室F3,阻挡部F2两侧各环设有复数通孔F4,通 孔F4经由滑动环E的第三环槽El使两容室F3连通,藉由滑动环E的位移而控制气道Fl 的开关,及可安全锁固公接头,以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构造。 M346712新型专利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所研发,虽然其所达成的功效已明显改 善M327527新型专利的缺点,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其构件较多,在组装上较为费 时,而且组件多在成本上亦相对偏高。 所以本创作人乃精心研发终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快速接头的构造,进而可达成降低
成本,组装简单快捷的功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种快速接头的构造,其包括有 —本体,呈管状,于本体外设有一第一阶缘,该第一阶缘套设一弹性组件,并于本 体内设有一第一气道、一阻隔板及一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之间以阻隔板隔开,并 于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内邻近阻隔板处的本体壁上各设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该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气道与本体外,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第二气道与本体外,并该第 二气道内设入有一垫圈,再于本体的外壁设有一定位件,另于第一阶缘设有一供置入扣件 的环槽,邻近该环槽的本体上设有复数的锥孔,该锥孔穿透本体而连通第二气道,且该等锥 孔内各置入一圆珠,该圆珠经由锥孔透入第二气道;一第一管体,穿套设于本体外,该第一 管体外具有一第二阶缘,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沟槽及一卡掣槽,该沟槽与第一管体轴向平
3行且对应本体外壁的定位件,卡掣槽与沟槽相互垂直且相连通,并于第一管体内设有两卡 槽,该两卡槽分别各置入一O形环,且两卡槽之间的第一管体内设有O—通气室,该通气室 对应连通于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并藉由移动第一管体令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气道 的第二通孔均对应连通于该通气室,而令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经由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 通;一第二管体,套设于本体的第一阶缘以定位本体的弹性组件,前述扣件将第二管体扣合 于本体,另第二管体内壁对应本体的圆珠位置设有一环垣,且第一管体的第二阶缘伸入第
二管体内。 该第一管体的外设有刻花区。 该第二管体的外设有刻花区。 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本体外壁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一环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管体的卡掣槽及本体外壁凸设的定位件,使第一管体于通 路状态时具有定位及锁固第二管体的作用,第二管体无法移动,即可牢固扣紧插入的公接 头,具有锁固公接头的作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 2.本实用新型设有O形环,可吸收高压气动工具强力震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并O形 环使本体的第一、二气道间的气密性更佳。 3.本实用新型可以控制第一、二气道的启闭,当第一、二通孔同时与通气室连通时 为启的状态,而第一、二通孔与通气室错位时为闭,因此于公接头卡合或解掣时,控制第一、 二气道为闭的状态,使公接头的卡合或解掣更为轻松、省力。 4.本实用新型第一、二管体外设有刻花区,可以增加摩擦力,使第一管体的推动、 旋动及第二管体的推动更为方便。 5.本体的外壁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的环凹槽,其作用在于增加通气室的容量,藉 以增加气体流量,进而稳定进气的原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体退开使公接头得以卡入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体复位卡掣公接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体推移使通气室移动后涵盖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 定位件对应第一管体的卡掣槽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状态的后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体旋转后,定位件卡入卡掣槽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状态的后视剖视图; 图9为中国台湾M327527新型专利案的分解图; 图10为中国台湾M327527新型专利案的剖视图; 图11为中国台湾M346712新型专利案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3]1本体ll第一阶缘12第一气道121第一通孔13阻隔板14第二气道141第二通孔142垫圈15定位件16环槽17扣件18锥孔19环凹槽2第一管体21第二阶缘22沟槽23卡掣槽24卡槽250形环26通气室27刻花区3第二管体31环垣32刻花区4弹性组件5圆珠6公接头61定位槽A本体Al外环垣A2第一定位槽A3限位件B弹性组件Bl定位件c套环Cl通气室C2第二定位槽C3限位卡槽D本体E滑动环El第三环槽F后座Fl气道F2阻挡部F3容室F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本体1、一第一管体2及一第二管体3,其 中 本体l,呈管状,于本体1外设有一第一阶缘ll,该第一阶缘11套设一弹性组件4 〔弹簧〕,并于本体1内设有一第一气道12、一阻隔板13及一第二气道14,第一气道12及第 二气道14之间以阻隔板13隔开,并于第一气道12及第二气道14内邻近阻隔板13处的本 体1壁上各设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41,该第一通孔121分别连通第一气道 12与本体1夕卜,该第二通孔141连通第二气道14与本体1夕卜,并该第二气道14内设入有一 垫圈142,再于本体1的外壁设有一定位件15,另于第一阶缘11设有一环槽16,该环槽16 内供置入一扣件17,又于邻近该环槽16的本体1设有复数的锥孔18,该锥孔18穿透本体 1而连通第二气道14,且该等锥孔18内各置入一圆珠5,该圆珠5经由锥孔18而透入第二 气道14。 第一管体2,穿套设于本体1夕卜,于第一管体2外具有一第二阶缘21,该第一管体 2设有一沟槽22及一卡掣槽23,该沟槽22与第一管体2轴向平行且对应本体1外壁的定 位件15,卡掣槽23与沟槽22相互垂直且相连通,并于第一管体2内设有两卡槽24,该两卡 槽24分别各置入一 0形环25,且二卡槽24之间的第一管体2内设有一通气室26,该通气 室26对应连通于第一气道12的第一通孔121,并藉由移动第一管体2令第一气道12的第 一通孔121与第二气道14的第二通孔141均对应连通于通气室26,而令第一气道12与第 二气道14经由该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41连通,另,第一管体2的外设有刻花区27。 第二管体3,套设于本体1的第一阶缘ll,以定位本体l的弹性组件4,经由本体1 的扣件17将第二管体3扣合于本体1,另第二管体3内壁对应本体1的圆珠5位置设有一 环垣31,且第一管体2的第二阶缘21伸入第二管体3内部,另,第二管体3之外设有刻花区32。 使用时,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供一公接头6使用,该公接头6设有一定位槽61 , 将第二管体3朝第一管体2的方向推移,由于弹性组件4限位于本体1及第二管体3之间, 推动第二管体3时会同时压縮弹性组件4,直到第二管体3碰触第一管体2,此时第二管体 3的环垣31退开而不再顶抵圆珠5,使圆珠5可以移动,即可将公接头6插入本体1的第二 气道14内,而由于第二气道14内设有垫圈142,该垫圈142具有防漏的作用,第一气道12 及第二气道14通气时可以防止气体外漏,另外,藉由第一管体2的两0形环25阻却第一通 孔121及第二通孔141间的流通,因而使第一气道12及第二气道14之间形成断路状态,所 以公接头6插入本体1时的作动不会有气体阻碍,因此插接公接头6时相对省力。 再如图4所示,当公接头6的定位槽61到达圆珠5的位置时,放开第二管体3,由 于弹性组件4的回复力使第二管体3得以自动复位,并由于本体1的扣件17限位,使第二 管体3回复时不虞脱出本体l,此时公接头6已被圆珠5卡掣限位,而圆珠5更被第二管体 3的环垣31顶压,而具有卡掣公接头6的作用,只要第二管体3不移动,公接头6就无法移 出本体1夕卜,因此组接方式相当稳固。 再者,请参阅图5、6,将第一管体2往第二管体3的方向推移,本体1的定位件15 原来位于第一管体2的沟槽22内,藉由推移第二管体3的动作,定位件15因而可对应于第 一管体2的卡掣槽23 ;并且,通气室26原本对应连通于第一气道12的第一通孔121,当第 一管体2推移时,令第一气道12的第一通孔121与第二气道14的第二通孔141均对应连 通于通气室26,而令第一气道12与第二气道14经由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41连通,因 而使第一气道12及第二气道14之间形成通路状态。 如图7、8所示,由于第一管体2往第二管体3的方向推移,定位件15对应第一管 体2的卡掣槽23,因此旋转第一管体2使定位件15得以卡入该卡掣槽23,该定位件15只 要进入卡掣槽23即具有定位第一管体2的作用,使第一管体2没有退后的空间,同时第一 管体2也顶抵第二管体3,相对限制第二管体3向后退的空间,因此第二管体3没有可退开 的空间,公接头6就不会脱离本体1,因而具有锁固公接头6的作用。 又,解掣时是反向操作前述动作,其重点在于,第一管体2解掣的后呈图4所示的 状态,因此第一气道12及第二气道14之间形成断路状态,且第二气道14内的高压气体会 由第二通孔141沿第一管体2及本体1之间释出,即可以释放第二气道14的压力,待第二 气道14的压力释放后退开第二管体3再拔除公接头6,所以当公接头6拔除时,除了第一气 道12及第二气道14之间形成断路状态所以不会有高压气体伴随冲出之外,同时第二气道 14内也没有残余的气压,进而使公接头6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解掣,操作更为轻松、省 力,且公接头6也不会有被高压气体冲开而撞伤人的问题,使用上也更为安全。 另,本体l的外壁对应第一通孔121处设有一环凹槽19,其作用是在于增加通气室 26的容量,藉以增加气体流量,进而稳定进气的原压;及,定位件15其实只要进入卡掣槽23 即具有定位第一管体2的作用,之所以将卡掣槽23加设一段尺寸,主要是担心外力不慎旋 推第一管体2,使第一管体2脱离卡掣槽23而解掣,因此具有一保险作用。 上述的第一管体2及第二管体3的外部设有刻花区27、刻花区32,藉以增加摩擦 力,使第一管体2的推动及旋动及第二管体3的推动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快速接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呈管状,于本体外设有一第一阶缘,该第一阶缘套设一弹性组件,并于本体内设有一第一气道、一阻隔板及一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之间以阻隔板隔开,并于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内邻近阻隔板处的本体壁上各设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气道与本体外,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第二气道与本体外,并该第二气道内设入有一垫圈,再于本体的外壁设有一定位件,另于第一阶缘设有一供置入扣件的环槽,邻近该环槽的本体上设有复数的锥孔,该锥孔穿透本体而连通第二气道,且该等锥孔内各置入一圆珠,该圆珠经由锥孔透入第二气道;一第一管体,穿套设于本体外,该第一管体外具有一第二阶缘,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沟槽及一卡掣槽,该沟槽与第一管体轴向平行且对应本体外壁的定位件,卡掣槽与沟槽相互垂直且相连通,并于第一管体内设有两卡槽,该两卡槽分别各置入一O形环,且两卡槽之间的第一管体内设有一通气室,该通气室对应连通于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并藉由移动第一管体令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气道的第二通孔均对应连通于该通气室,而令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经由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一第二管体,套设于本体的第一阶缘以定位本体的弹性组件,前述扣件将第二管体扣合于本体,另第二管体内壁对应本体的圆珠位置设有一环垣,且第一管体的第二阶缘伸入第二管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体外设有刻花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管体外设有刻花区。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本体外壁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 一环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快速接头的构造,其包括有一本体、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藉第二管体而定位一公接头于本体,并藉由旋转第一管体而令本体的定位件卡合于第一管体的卡掣槽,而固定第一管体于本体,从而使第二管体限位无法移动,进而锁固公接头于本体,另,本体设有不相通的第一、二气道,藉由第一管体设置的通气室,使第一管体移动时可控制第一、二气道的启闭;藉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启闭的气道及可安全锁固公接头,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结构。
文档编号F16L37/28GK201475563SQ20092013907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谢惠喻 申请人:谢惠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