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起动系统的具有密封单向离合器的转矩传递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120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发动机起动系统的具有密封单向离合器的转矩传递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在两个可转动部件之间传递转矩的超越滚子离合器的转矩传递机构。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包括超越滚子离合器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陈述仅提供涉及本公开内容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基于燃料成本和环境方面的考虑,将内燃发动机作为第一动力源并将电动马达作为第二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至少一种混合动力车辆中,内燃发动机被频繁地起动和停机以最高效地操作车辆。为了最小化和/或消除与典型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相关联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可将起动马达齿轮设置成与内燃发动机的旋转构件常啮合。沿此动力路径设置有离合器以允许起动马达与内燃发动机之间的暂时性驱动互连。尽管可以将各种离合器设计结合于发动机中,但仍有成本、尺寸、重量、润滑需要和转矩传输能力方面的考虑。
至少一种与汽车相关的已知离合器紧邻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设置或部分地设置在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内。由于发动机缸体内的润滑剂也会提供给离合器,故而需要这种定位方式。尽管这种构造可能被证明是有利的,但是离合器在这种系统中的定位是受到限制的,而且也不一定理想。此外,可能需要对发动机缸体或其它内燃发动机部件进行额外的特殊加工,以提供适当的通道以便润滑剂到达离合器以及从离合器返回。
离合器在超越模式下操作时所具有的诸如生热及效率损失的其它已知特性可能无助于其在试图使能量效率最大化的车辆中使用。因此,可能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该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具有包括改进的单向离合器的转矩传递机构。

发明内容
本部分提供本发明公开内容的概述,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开。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起动系统包括具有可转动地支撑在发动机缸体内的曲轴的内燃发动机。所述起动系统包括起动马达;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由所述起动马达选择性地驱动;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常啮合的一组齿;以及密封的单向离合器组件,所述单向离合器组件适于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盘与所述曲轴驱动互连。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适于固定成与所述曲轴一起转动的内座圈。外座圈固定成与所述驱动盘一起转动并且具有周向间隔开的凸轮面。滚子元件在径向上位于所述内座圈与所述外座圈之间。 所述离合器组件还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用于将所述滚子定位成周向间隔开地与所述凸轮面对正。一对密封板被固定成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的其中一个一起转动并且彼此间隔开,而所述滚子元件位于所述密封板之间。每个密封板被定位成靠近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另一个并与之间隔开。
通过此处提供的描述其它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内容部分中的描述及具体示例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此处描述的图片仅用于示例选定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配备有密封大功率超越滚子离合器的示例性混合动力车辆的原理图; 图2是图示出包括密封大功率超越滚子离合器的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是滚子离合器及驱动盘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滚子离合器及驱动盘组件的平面图; 图5是起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空转操作模式下的滚子离合器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滚子离合器的另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可选滚子离合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可选离合器的一部分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6的滚子离合器组件在转矩传递操作模式下的局部截面图; 图11是图示出可选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2是图示出可选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3是图示出可选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4是图示出可选内燃发动机起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5是配备有罩和防磨装置的可选离合器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6是可选的保持架及滚子子组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示出的保持架及滚子组件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18是可选驱动盘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及其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附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零件和特征。
图1至7示出转矩传递系统8,其包括终身密封单向超越离合器10,该离合器10 构造成选择性地在示例性车辆12内的可转动部件之间传递转矩。车辆12可以构造成将内燃发动机14作为第一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第二动力源由电动马达16提供。图1的原理示了一对驱动轮18、20,所述驱动轮18、20接收由内燃发动机14提供并通过变速器 22传递的转矩。电动马达16被示出与另一对驱动轮MJ6驱动互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内燃发动机14或电动马达16驱动的轮的数量仅为示例性的,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其他动力传动配置,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或串/ 并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可选地,配备有超越离合器10的车辆无需是混合动力车辆, 而是可能仅仅配备有内燃发动机动力源。
在车辆12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内燃发动机14会频繁地被停机并重起动以试图提高燃油效率。例如,一旦控制器观确定车速已经低于预定阈值预定的时长——比如当车辆遇到停车灯而处于怠速状态时,内燃发动机14可能就会停机。根据诸如节气门位置的到控制器观的多个输入,车辆12可以仅通过由电动马达16提供的动力、由内燃发动机14和电动马达16 二者提供的动力、或由内燃发动机14单独提供的动力来驱动。不管使用怎样的控制方案,发动机14都可能需要频繁地重起动。
转矩传递机构8包括起动马达30。控制器观发出起动或重起动内燃发动机14的信号时,起动马达30能够选择性地操作成将转矩传递至发动机14的曲轴32。起动马达30 包括与固定至驱动盘38的齿圈36常啮合的小齿轮34。齿圈36可以与驱动盘38形成整体,也可以是固定到驱动盘38上以便转动的独立部件。驱动盘38包括中央孔口 40,该中央孔口 40接收离合器10的一部分。离合器10选择性地在驱动盘38与曲轴32之间传递转矩。挠性板42通过多个紧固件45固定成与变矩器44 一起转动。变矩器44被支撑成在变速器22内转动。如下文所述,挠性板42还固定成与曲轴32—起转动。
离合器10包括固定成与驱动盘38 —起转动的外座圈46、固定成与曲轴32 —起转动的内座圈48、多个滚子50、保持架52、多个滚子弹簧54、内板55和外板56、内卡圈57和外卡圈58、多个折叠弹簧59、以及内径-外径夹60。曲轴32由多个轴承(未示出)支撑成在发动机缸体62内转动。缸体密封件66安置在形成于密封盖70内的孔68内,密封盖70 固定于发动机缸体62。密封盖70包括接收衬套74的外围唇缘72。外座圈46由衬套74 支撑以便转动。内径-外径夹60限制外座圈46相对于密封盖70的轴向运动。
外座圈46的导引部76定位在驱动盘38的孔口 40内。导引部76可以以压配合构造联接于驱动盘38,在该压配合构造中驱动盘38的内表面78抵接外座圈46的阶梯形座 80设置。更具体地,驱动盘38可以通过压配合和小型键槽连接至外座圈46。可选地,驱动盘38和外座圈46可以焊接在一起。外座圈46的内径包括内环形槽82、外环形槽84及多个凸轮表面86。槽82、84分别具有大致柱形的形状。凸轮表面86周向地彼此间隔开,每个凸轮面具有浅端部92和进一步径向地凹入外座圈46中的深端部94。
内座圈48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安装凸缘96,该安装凸缘96与曲轴32的端面98接合。如上文所述,内座圈48固定成与曲轴32—起转动。在图2所示的构造中,内座圈48 通过螺纹紧固件99固定于曲轴32。紧固件99将内座圈48和挠性板42固定成与曲轴32 一起转动。内座圈48包括定位在基本光滑的滚子接触面104的两侧上的内阶梯形凹入部 100及外阶梯形凹入部102。特征100、102和104各自包括大致柱形的表面。
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包括滚子50、保持架52和多个滚子弹簧M。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可以顺序地插入外座圈46与内座圈48之间。
保持架52可以是模制塑料部件或由金属构造而成,也可以将其称为骨架52。保持架52包括第一环120和第二环122,第一环120和第二环122彼此间隔开,并通过一系列在第一环120和第二环122之间轴向延伸的连结板IM互连。连结板IM周向地彼此间隔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对应于期望的滚子50的位置。连结板IM在保持架52内限定出多个窗口 126以如要描述的容纳滚子50及滚子弹簧M。保持架52还包括4个径向向外延伸的臂128,臂1 上联接有折叠弹簧59。
将滚子50卡合就位于相对的滚子弹簧M组内,以组装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 各滚子弹簧M包括引导件130,该引导件130包括分叉的腿部132,以将各滚子50的一侧定位于所需位置。在与引导件130相对的端部处,滚子弹簧M联接于保持架52。应当理解,两个滚子弹簧M彼此协作以定位单个滚子50。
现在可以将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定位在内座圈48与外座圈46之间。如图4 和6中示出的,外座圈46包括4个周向间隔开的凹入部134。臂128的末端及折叠弹簧59 定位在凹入部134内。更具体地,折叠弹簧59的一端与凹入部134的第一侧壁136接合。 将臂1 朝向相对的第二侧壁138偏压。当内座圈48和外座圈46静止时,折叠弹簧59转动保持架52,使臂1 与第二侧壁138接合。保持架在此位置时,离合器10处于分离或空转模式,在该模式中滚子50与内座圈48间隔开并且位于深端部94内。这也是在内座圈48 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外座圈46转动时——例如,当内燃发动机14运转而起动马达30不运转时——保持架52的位置。
在将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定位于外座圈46与内座圈48之间后,可以通过将内密封板55定位成与邻近内环形槽82设置的座137接合而封闭离合器10的一个轴向端。 内密封板55的厚度、内环形槽82以及座137的位置相互协作,从而将内密封板55固定成与外座圈46—起转动。内密封板55的内周向边缘定位成靠近但不接触内座圈48。可以设置诸如润滑脂的润滑剂与滚子50、保持架52、滚子弹簧M和内密封板55接触。带润滑的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110可以通过安装外密封板56和外卡圈58而封闭。外密封板56以与关于内密封板55进行描述的方式相类似的方式固定成与外座圈46 —起转动。外密封板 56定位成紧靠内座圈48但与其间隔开,从而使离合器10操作过程中的摩擦损失最小和/ 或消除。可以想见,离合器10在初次组装后无需再润滑。因此,离合器10是终身密封部件。 如上文所述,内径-外径夹60限制离合器10相对于内燃发动机14轴向运动。此外,应当理解,密封板55、56可以替代性地固定成与内座圈48 —起转动,且不与外座圈46接触。
在图8和9中图示的另一种构造中,可以用一体式多弹簧构造139替代滚子弹簧 M,该一体式多弹簧构造139包括彼此轴向间隔开的第一轮圈140和第二轮圈142。第一轮圈140和第二轮圈142各自的形状分别构造为其中形成有间隙144的开口环。多个轴向延伸的支撑部146使第一轮圈140和第二轮圈142互连。各支撑部146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分别包括基部148和一对向上翻起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引导部150。优选地,第一轮圈140、第二轮圈142和支撑部146由一片弹簧钢彼此成整体地形成。各基部148包括从中延伸穿过的孔口 152。这些孔口 152与形成于某些预定连结板IM上的径向向内延伸的栓 (未示出)协作。各引导部150包括从基部148延伸的足部154、以及下腿部156和上腿部 158。下腿部156和上腿部158为彼此成大于90°小于180°的角度相交的大致平面的部分。在下腿部156与上腿部158的交接处形成凹槽160。
弓丨导部150彼此间隔开,使得成对的上腿部158的上缘162隔开比滚子50的直径小的距离。成对的凹槽160彼此间隔开比滚子50的直径大的距离。因此,各滚子50被夹持在位于引导部150、第一轮圈140和第二轮圈142之间的凹穴164内,并可在其中自由转动。各引导部150是可从其图示的名义位置移动的弹性构件。由于各引导部150可以单独移动,故而各滚子50可以同时地与接触面104和其中一个凸轮面86接合,从而传递最大量的转矩通过离合器10。可弹性移动的引导部150允许离合器10的部件的公差稍稍放宽,同时保证全套滚子50在需要时传递转矩。
无论是使用滚子弹簧还是多弹簧构造,在车辆操作过程中都可能需要频繁地起动和停止内燃发动机14。当内燃发动机14停机时,无论外座圈46还是内座圈48都不转动。 如图6中示出的,折叠弹簧59偏压地接合臂128,从而将滚子50推向凸轮面86的深端部 94。离合器10处于分离或空转模式。
在起动程序中,离合器10以图10中示出的锁合或转矩传递模式操作。起动马达 30通电以转动小齿轮34。通过小齿轮34与齿圈36的啮合互连,驱动盘38和外座圈46也转动。此时,曲轴32和内座圈48不转动。这样,外座圈46与内座圈48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向凸轮面86的浅端部92推动滚子50。滚子50楔入凸轮面86与滚子接触面104 之间,从而在外座圈46与内座圈48之间传递转矩。折叠弹簧59受到压缩。
—旦内燃发动机14已经起动,起动马达30不再通电。随着内燃发动机14运行, 曲轴32和内座圈48比外座圈46和驱动盘38转得快。凸轮面86不再将滚子50推向浅端部92。由折叠弹簧59提供力使保持架52转动并使滚子50移至不与内座圈48接触的位置。滚子50与外座圈46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并且避免了因摩擦导致的能量损失。
终身润滑的超越离合器10提供了用于在小装填封壳内提供大转矩容量的低成本高能效的解决方案。如上文所述,内座圈48固定于曲轴32,由此限定离合器10的内径。离合器10的外径通过在由外座圈46和内座圈48限定的周向壳层内紧密地装填尽可能多的滚子50而最小化。在图示示例中使用了 40个滚子。每个滚子具有直径约为4mm至5mm的大致圆柱形形状。相邻滚子的中心间距为大约7. 5mm。这样,各相邻滚子间的间隙为大约 2. 5mm至3. 5mm,或为滚子直径的33%至50%。这种滚子尺寸构造和装填构造提供了理论上的高转矩输出。为确保离合器10的实际转矩容量与理论转矩容量大致相符,滚子弹簧M 确保在离合器10以锁合模式操作时每个滚子50在外座圈46与内座圈48之间传递转矩。
图11图示了另一种转矩传递机构180。转矩传递机构180基本上类似于上文描述的转矩传递机构8。因此,同样的元件将保留其先前所引用的附图标记,只是该附图标记包含上撇角标。为了进一步提高转矩传递机构180的操作效率,用轴承组件182替代衬套 74’。轴承组件182将外座圈46’精确地定位并支撑成相对于发动机缸体62’转动。卡圈 184将轴承组件182轴向地定位在发动机缸体62’上。离合器10’包括保持架186,该保持架186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188。保持架186包括周向槽190。在外座圈46’上形成有类似的相对的周向槽192。槽190、192内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球轴承194,以在相对转动过程中相对于外座圈46’引导保持架186并减少外座圈46’与保持架186之间的摩擦。应当理解,在分离或空转操作模式下,滚子50’、内座圈48’、外座圈46’和保持架186之间无摩擦损失产生。
图12以附图标记200示出了另一种可选的转矩传递机构。转矩传递机构200说明由于不需要从内燃发动机14供油,所以终身密封的离合器10可以定位在整个动力传递路径上的任意数目的位置处。具体地,转矩传递机构200图示出离合器10连接于双质量飞轮或变矩器202。该双质量飞轮或变矩器202被支撑成在变速器壳体204内转动。发动机曲轴32被固定成与该双质量飞轮或变矩器202 —起转动。因此,起动马达30可以向固定成与外座圈46 —起转动的驱动盘206输出转矩。内座圈48压配合到双质量飞轮或变矩器 202并固定成与双质量飞轮或变矩器202 —起转动。衬套208可以用于在径向方向上定位外座圈46。因此,起动马达30可以驱动变速器部件,而非内燃发动机部件。
图13图示了转矩传递机构200的标识为转矩传递机构220的另一种变型。转矩传递机构220与转矩传递机构200的区别在于用轴承222取代衬套208。
图14示出了另一种可选转矩传递机构M0。转矩传递机构240基本上类似于转矩传递机构180,但离合器10被干式单向离合器10”取代。离合器10”基本上类似于离合器 10,只是并未通过使用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密封板而将润滑剂堵在内座圈48”与外座圈46” 之间。相反,密封板55”、56”与内座圈48”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空气间隙。这种构造确保了在空转操作模式过程中对内座圈48”与外座圈46”之间的相对转动的阻力非常小。
图15图示了另一种离合器,该离合器以附图标记600标出。离合器600包括外座圈602、内座圈606、滚子607、保持架608、保持架定位板610、密封件612、和内径-外径夹或密封板614,外座圈602固定成与驱动盘604 —起转动。离合器600还包括罩616,所述罩616通过收缩配合法联接于外座圈602。因此,罩616的内柱形表面618向外座圈602的外柱形表面620施加压缩力。该压缩力抵消离合器600锁合时外座圈602中产生的周向应力。
此外,罩616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622,该凸缘622具有大致成平面的内表面 624。成平面的表面6 与内径-外径夹614的表面拟6接合。内径-外径夹614被夹持于凸缘622与形成在外座圈602上的台阶6 之间。罩616用于将内径-外径夹614锁定到外座圈602。内径-外径夹614受到限制无法在离合器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外座圈602转动。
离合器600还包括防磨装置632,该防磨装置632固定于内径-外径夹614的内径部634。防磨装置632包括“C”形横截面,该“C”形横截面具有通过端壁640互连的第一腿部636和第二腿部638。防磨装置632可以由青铜、聚合物或一些其它减磨引导材料形成。防磨装置632可以用包括诸如铆钉的机械紧固件在内的多种方法或通过胶粘剂固定于内径-外径夹614。可选地,防磨装置632可以包覆模制于内径-外径夹614上。在另一种变形中,防磨装置632可以由两件形成,其中防磨装置由可以在负载情况下分离的机械闭锁装置固定。第一腿部636包括引导面644,该引导面644与内座圈606中形成的槽648 的侧壁646间隔开。类似的,第二腿部638包括引导面650,该引导面650与槽648的同侧壁646相对的侧壁652间隔开。
图16和17图示了一种可选的滚子及保持架子组件660,其包括滚子662、保持架 664和多弹簧构造666。各滚子662夹持于在保持架664上形成的凹面668与多弹簧构造 666的凸形末端670之间。多弹簧构造666的本体部672包括蛇形绕曲的形状,由此允许末端670在离合器操作过程中偏斜。末端670将滚子662朝凹面668偏压。滚子662定位于在外座圈678中形成的槽676内。
图18图示了一种可选的驱动盘700,其包括齿轮702、轮毂704和外座圈706。齿轮702优选地由诸如可硬化钢的金属构成,并包括多个外部齿708以及大致柱形的内表面 710。轮毂704包括内环712、外环714和多个径向延伸的轮辐716,该轮辐716使外环714与内环712互连。轮毂704优选地由诸如聚合物的轻质材料构成。外座圈706优选地由诸如可硬化钢的金属构成,并且基本上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外座圈。驱动盘700可以在将外座圈706和齿轮702放置于注射模具型腔内的情况下用包覆模制法构造而成。在同时将外环 714固定于齿轮702并将内环712固定于外座圈706时,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型腔中以限定轮毂704。这种重量相对较轻且成本相对较低的驱动盘700可以与上文描述的任意离合器结合使用。
此外,以上论述仅公开并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从这些论述以及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很容易认识到,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修改和变型,而不会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起动系统,所述起动系统包括内燃发动机,所述内燃发动机具有可转动地支撑在发动机缸体内的曲轴,所述起动系统包括起动马达;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由所述起动马达选择性地驱动;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常啮合的一组齿;以及单向离合器组件,所述单向离合器组件适于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盘与所述曲轴驱动互连,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内座圈、外座圈以及在径向上位于所述内座圈与所述外座圈之间的多个滚子元件,所述内座圈适于固定成与所述曲轴一起转动,所述外座圈适于固定成与所述驱动盘一起转动并且具有周向间隔开的凸轮面,所述离合器组件还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用于将所述滚子定位成周向间隔开地与所述凸轮面对正,所述离合器包括一对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联接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一个并且彼此间隔开,而所述滚子元件位于所述密封板之间,每个密封板被定位成靠近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另一个、 并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所述另一个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卡圈,所述卡圈与所述密封板中的每一个接合,从而将所述密封板联接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外座圈适于由所述发动机缸体支撑以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保持环,所述保持环定位于形成在所述外座圈上的环形槽内,以限制所述离合器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衬套,所述衬套适于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缸体, 所述衬套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外座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轴承,所述轴承适于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缸体, 所述轴承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外座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保持架包括通过轴向延伸的连结板互连的间隔开的第一环和第二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保持环在所述外座圈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的相对转速超过6500RPM时保持定位于形成在所述外座圈上的所述环形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滚子元件具有直径,并且相邻滚子元件之间的间隔小于一个滚子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作用在所述保持架上,从而使所述滚子元件与所述内座圈间隔开并将所述离合器置于空转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弹簧联接于从所述保持架径向延伸的臂,所述弹簧和所述臂定位于形成在所述外座圈中的凹入部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当所述滚子元件与所述凸轮面及所述内座圈接合从而将所述离合器置于转矩传递模式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并且所述臂与所述外座圈脱尚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当所述离合器处于空转模式时,所述臂与所述外座圈接合,并且所述保持架将所述滚子元件定位于所述凸轮面的深部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润滑脂,所述润滑脂通过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滚子元件保持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罩,所述罩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外接所述外座圈的外表面、并偏压地接合所述外座圈的外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罩通过收缩配合固定于所述外座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罩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密封板中的一个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外座圈与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之间的相对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座圈的聚合物轮毂,其中在固定于所述聚合物轮毂的金属圈上形成有齿。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起动系统,其包括小齿轮、驱动盘以及单向离合器,所述小齿轮由起动马达选择性地驱动,所述驱动盘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常啮合的一组齿,所述单向离合器适于使所述驱动盘与发动机曲轴互连。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内座圈,所述内座圈适于固定成与所述曲轴一起转动,外座圈固定成与所述驱动盘一起转动并且具有周向间隔开的凸轮面。所述离合器还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用于将滚子定位成周向间隔开地与所述凸轮面对正。一对密封板联接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一个。每个密封板被定位成靠近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另一个、并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中的所述另一个间隔开。
文档编号F16D13/74GK102187109SQ20098014120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5日
发明者李建文, 理查德·D·穆伊泽拉尔, 肖恩·斯蒂尔 申请人: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