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326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用手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滑盖手机的应用很普遍,由外滑轨构件和内滑轨构件组成,在外滑 轨构件的两侧设有用于安装塑胶滑条的弯折槽,弯折槽中装有塑胶滑条,并采用构件组装, 内滑轨构件在外滑轨构件的槽道中滑动,其具有如下缺陷所采用的轴承中的小滚珠都是 在原地滚动,不灵活,采用的是塑胶滑条,稳定性不好,滑动不灵活,寿命短,手感差,精度 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 滚珠直线轴承,这种双滚珠直线轴承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更灵活,更有手感。提供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包括两个呈8字形,且背靠背组装的 滑槽构件,每个滑槽构件具有上下两个直线滑道,每个滑道中都设有多个小滑珠,每个滑 槽构件的一侧具有一滑槽开口,滑槽构件的外侧设有一将两个滑槽构件扣合定位的管状扣 件,管状扣件的一侧具有一与其中一个滑槽开口对应的扣件开口,在所述扣件的两端卡接 有端盖,每个端盖中设有两个供所述两个滑槽构件中的小滑珠循环的上、下通道,两个滑槽 构件中的上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端盖中的上通道构成上直线循环轴承,两个滑槽构件中 的下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端盖中的下通道构成下直线循环轴承。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采用双滚珠直线轴承代替原塑胶滑条和采用金属 构件的内滑轨构件,由于双滚珠直线轴承的精度高,且多个小滚珠在循环通道的作用下,形 成一具有滑滚相结合的直线循环轴承,每个小滚珠都直接参与循环滑动和滚动,不是在原 地的单纯滚动,滑动更灵活,稳定性好,噪音小,寿命更长,更有手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滚珠直线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双滚珠直线轴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双滚珠直线轴承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双滚珠直线轴承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提供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包括两 个呈8字形结构,且背靠背组装的滑槽构件2、3,每个滑槽构件2、3具有上、下两个直线滑 道,每个滑道中都设有多个小滑珠4、5、6、7,滑槽构件2、3的一侧具有一滑槽开口 201、301, 滑槽构件2、3的外侧设有一将两个滑槽构件2、3扣合定位的管状扣件1,管状扣件1的一侧具有一与其中一个滑槽开口 201对应的扣件开口 101,在所述扣件1的两端卡接有端盖 8,每个端盖8中设有两个供所述两个滑槽构件中的小滑珠4、5、6、7循环的上、下通道801、 802,两个滑槽构件中的上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4、5与端盖8中的上通道801构成一上直线 循环轴承,两个滑槽构件中的下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6、7与端盖8中的下通道802构成一 下直线循环轴承。在上述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所述滑槽构件2、3和管状扣件1均是金 属构件。多个小滚珠4、5、6、7在循环通道801、802的作用下,形成一具有滑滚相结合的直 线循环轴承,每个小滚珠都直接参与循环滑动和滚动,不是在原地的单纯滚动,滑动更灵 活,稳定性好,噪音小,寿命更长。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8字形,且背靠背组装的滑槽构件,每个滑槽构件具有上下两个直线滑道,每个滑道中都设有多个小滑珠,每个滑槽构件的一侧具有一滑槽开口,滑槽构件的外侧设有一将两个滑槽构件扣合定位的管状扣件,管状扣件的一侧具有一与其中一个滑槽开口对应的扣件开口,在所述扣件的两端卡接有端盖,每个端盖中设有两个供所述两个滑槽构件中的小滑珠循环的上、下通道,两个滑槽构件中的上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端盖中的上通道构成一上直线循环轴承,两个滑槽构件中的下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端盖中的下通道构成一下直线循环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构 件、管状扣件均是金属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滑盖手机的双滚珠直线轴承,包括两个背靠背组装的滑槽构件,滑槽构件具有上下两个直线滑道,滑道中都设有多个小滑珠,滑槽构件的一侧有一滑槽开口,滑槽构件外侧设有将两个滑槽构件扣合定位的管状扣件,管状扣件的一侧具有与其中一个滑槽开口对应的扣件开口,在扣件的两端接有端盖,端盖中设有两个供两个滑槽构件中的小滑珠循环的上、下通道,两个滑槽构件中的上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上通道构成一上直线循环轴承,滑槽构件中的下滑道中的多个小滑珠与下通道构成一下直线循环轴承。双滚珠直线轴承代替原塑胶滑条和采用金属构件的内滑轨构件,由于双滚珠直线轴承的精度高,滑动更灵活,稳定性好,噪音小,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F16C29/04GK201705811SQ20102016505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
发明者丁海生, 陈显德 申请人:丁海生;陈显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