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611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掌上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观看电视、电影或视频。为了方便观看电视、电影或视频,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使之与桌面呈一定角度。现有的支撑架分二种,一种与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分离,这种支撑架使用后容易被遗忘,容易丢失;另一种与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固定连接,不易丢失。现有的第二种支撑架一般通过转轴与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旋转连接,通常在连接处设置一限位装置,使支撑架可以维持一定的角度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然而,当使用者由上往下压便携式电子 装置时,这种设计的支撑架在受力较大情况下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被压坏的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的支撑架。一种支撑架,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旋转模组和设在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上的装配部;该旋转模组包括转轴和铰链,该支撑板通过该转轴旋转地连接到该装配部上,该铰链包括弹性件、主动凸轮和止挡部;该主动凸轮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并一起转动;当该主动凸轮旋转至该止挡部时,该弹性件提供使支撑板继续打开的力矩维持支撑板打开的角度不变。上述支撑架通过弹性件随着主动凸轮的转动发生变形并产生扭矩,从而使支撑板可以稳定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者由上往下压便携式电子装置时使支撑架遭到损坏。


图I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支撑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支撑架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3沿IV-IV线的截面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支撑架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支撑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时的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支撑架100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
支撑板10板体12铰链套筒14容置孔16变形孔17提拉孔18旋转模组20转轴22 轴部222凸缘224铰链24固定件242第一端壁2422第二端壁2424容置腔2426开口2428主动凸轮244联动部2442凸轮部2444从动凸轮245弹性件246装配部30底壁32收容空间34第一侧壁342第二侧壁344圆孔343固定孔345贯穿孔3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支撑架100可旋转地安装在如PDA、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 (图中仅用一壳体代替)上,用以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支撑架100包括支撑板10、旋转模组20及设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的装配部30。该支撑板10包括板体12及形成于板体12 —端的铰链套筒14。该铰链套筒14 一端开设一容置孔16,请同时参阅图2,该铰链套筒14的另一端开设与容置孔16相通的变形孔17。在本实施方式,该变形孔17为一方形孔。该旋转模组20包括转轴22和铰链24。该转轴22包括与容置孔16配合的轴部222和位于轴部222 —端的凸缘224。该凸缘224与变形孔17卡合,从而使支撑板10与转轴22 —起转动。请同时参阅图4,该铰链24 包括固定件242、主动凸轮244、从动凸轮245和弹性件246。主动凸轮244、从动凸轮245和弹性件246容置在固定件242内,从动凸轮245可以沿着固定件242的内周壁(图未标)移动。该固定件242包括第一端壁2422、第二端壁2424及形成在二端壁2422、2424之间的容置腔2426。该第一端壁2422开设一开口 2428与该容置腔2426相通,该第二端壁2424形成一缩口 2429与该容置腔2426相通。该主动凸轮244包括一联动部2442及一凸轮部2444 (请参阅图4),该联动部2442从开口 2428伸出,而第一端壁2422挡住凸轮部2444,使其容置在容置腔2426内。该凸轮部2444和联动部2442分别可以在容置腔2426内和开口 2428处自由转动。该联动部2442与变形孔17卡合,从而使主动凸轮244与支撑板10 —起转动。该主动凸轮244的凸轮部2444与从动凸轮245之间设有一止挡部(图未示),以限定主动凸轮244继续旋转。该装配部30为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表面凹陷形成,用以收容支撑板10。该装配部30包括一底壁32,用以承托支撑板10。该底壁32 —端凹陷形成一收容空间34,用以收容铰链套筒14。该收容空间34 二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壁342及第二侧壁344。该第一侧壁342开设一圆孔343与转轴22的轴部222配合。该第二侧壁344开设一固定孔345,用以固定固定件242。装配时,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将铰链24的固定件242固定在固定孔345上,转轴22的轴部222穿过容置孔16与圆孔343配合,凸缘224与变形孔17卡合,将支撑板10铰链套筒14的一端压下,使主动凸轮244的联动部2442与变形孔17卡合,支撑板10的板体12容置在装配部30内。当支撑板10关闭时,铰链24的主动凸轮244有一个预转角度,该预转角度优选为8。。此时,弹性件246提供一回复力,使支撑板10紧紧贴在底壁32上。使用者需要施加一个较大的力才能打开支撑板10,而这个力在主动凸轮244转到一第一角度时达到最高值,在本实施方式该第一角度优选为10°。转过第一角度后,主动凸轮244转动需要使用者施加的力逐渐减少。当主动凸轮244转到一第二角度时,主动凸轮244转动需要使用者施加的力变为零,而过了第二角度,该弹性件246开始推动主动凸轮244继续旋转,支撑板10自动打开。在本实施方式该第二角度优选为52°。请同时参阅图5,当主动凸轮244转到一第三角度时,止挡部阻止主动凸轮244进一步转动,也就是阻止支撑板10进一步打开,此时支撑板10打开的角度得以维持。在本实施方式该第三角度优选为80°。可以理解,预转角度、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这些角度均可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请同时参阅图6,将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放置桌面(图未示)上,其中,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临近铰链套筒14的一侧贴着桌面,角度稳定的支撑板10远离铰链套筒14的一端与桌面抵持,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可以理解,因为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的力矩来源于弹性件246的力,当使用者从上而下压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200时,且力矩大于弹性件246提供的力矩,支撑板10也只是关闭而已,而不会遭到破坏。
为了方便打开支撑板10,本实施方式在板体12相对铰链套筒14的一端开设一提拉孔18,装配部30地板相应地开设一贯穿孔36,以方便手指操作。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板体12相对铰链套筒14的一端设置一凸起,以方便拉起支撑板10。在本实施方式,凸缘224、变形孔17及主动凸轮244的联动部2442的横截面为方形。但是,凸缘224、变形孔17及主动凸轮244的联动部244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但不限于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只要可以实现三者一起运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固定件242的横截面为方形或长方形,而固定孔345的横截面相应也为方形或长方形,从而固定件242不会相对本体转动。当然,固定件242也可以通过其他 方式固定在本体上,例如可以用胶水或卡扣等方式。可以理解,固定件242也可以省略,直接将弹性件246容置在固定孔345内,而在固定孔345的开口处设置一挡块以阻挡主动凸轮244的凸轮部2444。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架,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旋转模组和设在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上的装配部;该旋转模组包括转轴和铰链,该支撑板通过该转轴旋转地连接到该装配部上,该铰链包括弹性件、主动凸轮和止挡部;该主动凸轮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并一起转动;当该主动凸轮旋转至该止挡部时,该弹性件提供使支撑板继续打开的力矩维持支撑板打开的角度不变。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当支撑板关闭时,铰链的主动凸轮有一个预转角度,弹性件提供一回复力,使支撑板贴在装配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凸轮的预转角度为8°。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凸轮转到一第二角度时,该弹性件推动支撑板自动打开。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凸轮旋转80°时到达止挡部。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铰链进一步包括固定件,该固定件开设容置腔,该固定件一端部开设与容置腔相通的开口,该弹性件容置在该收容腔内,该主动凸轮从该开口穿出与该支撑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一端开设变形孔,该转轴一端设置凸缘,该凸缘与该变形孔配合,使该支撑板与该转轴一起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凸轮包括联动部,该联动部与该变形孔配合,使该联动部与该支撑板一起转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一端设有铰链套筒,该变形孔位于该铰链套筒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装配部包括底壁及于该底壁一端形成的收容空间,该底壁用以承托支撑板,该收容空间用以收容该铰链套筒。
全文摘要
一种支撑架,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其包括支撑板、旋转模组和设在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上的装配部。该旋转模组包括转轴和铰链,该支撑板通过该转轴旋转地连接到该装配部上,该铰链包括弹性件、主动凸轮和止挡部。该主动凸轮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并一起转动。当该主动凸轮旋转至该止挡部时,该弹性件提供使支撑板继续打开的力矩维持支撑板打开的角度不变。上述支撑架通过弹性件随着主动凸轮的转动发生变形并产生扭矩,从而使支撑板可以稳定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
文档编号F16M11/24GK102758998SQ20111010748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林幸辉, 黄俊达 申请人: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