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062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系统,可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并能有效活化流经液体导管内的液体水分子的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过往的工业过于发达,相对造成空气、土地及水源被过分被污染,当工厂的废气排放在空气中时,会被带到各处去,而当经由下雨的情况,再度流入地面、水源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或工业废弃物被随地倾倒,当下雨过后,该污染同样被雨水带到水源中,而渐渐影响民生用水或农林渔牧灌溉等水源;故现行市面针对水质改善,逐渐发展一种净化水质的滤水装置,但若只是单一功能的滤水装置恐有过滤不完全的疑虑。已知,目前远红外线的使用渐被推广,而远红外线的特性是能够深入有机体内部的组织,促进组织内部的分子结构产生一种共振,进而赋予有机体生命力并加速其循环,以能增进组织重整及活化组织系统能力;此外,将远红外线对水作用后,将可使水分子更具活化效果,即是俗称“能量水”,此已经科学界证实。而现有技术水处理系统或装置,大多利用远红外线陶瓷颗粒对水作用,使得经处理后的饮用水水分子可以提高其共振作用,而称为活化水;然而,利用远红外线陶瓷颗粒处理饮用水的技术,其因流动的水质与远红外线接触时间短暂,使得效果大受限制,若欲达到相当效果的水质活化,则需至少设置长达两公尺长的陶瓷颗粒反应装置;如此,则会导致水处理系统或装置的体积过于庞大。因此,依据现有的水处理系统或装置,使水分子更具活化效果,仍有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良,同实也是本实用新型讨论主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尤指应用于水处理系统程序中,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连接于水处理系统的后置(段)管路系统,当液体经水处理系统后,并流经三通管时,外部气体(如氧气或臭氧...等)将可从三通管的气体导管排入液体中,使得通过液体的流速及水压,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借此进一步有效达到活化流经三通管结构内的液体水分子,藉以排除流动的水质与远红外线接触时间过于短暂,相对造成水质活化效果不彰情况。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应用于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一液体导管及一气体导管。液体导管其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并于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且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有延伸管,且延伸管具有一第三开口 ;气体导管设置于液体导管内,其一端设有进气口并于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而进气口相对位于延伸管内并朝向第三开口,而出气口相对位于液体导管内并朝向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液体自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时,延伸管的第三开口可连接外部输气管并将气体(如氧气或臭氧...等),从气体导管的进气口至出气口排入液体中,且出气口可相对位于液体导管内部中心位置,使得利用液体的流速及水压,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借此可有效活化流经三通管结构内的液体水分子。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目的及优点。

[0009]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结构立体示意图。[0010]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结构剖视示意图。[0011]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结构剖视暨气体与液体流动实施例示意图[0012]其中[0013]1、液体导管11、第一开口[0014]1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开口[0015]121、第二连接部13、延伸管[0016]131、第三开口132、第三连接部[0017]2、气体导管21、进气口[0018]22、出气口3、输气管[0019]3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新型的范畴。请参阅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揭露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尤指应用于水处理系统程序,用以与水处理系统的后置(段)管路连接,使外部液体可经水处理系统后再流入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结构,而三通管结构包括有一液体导管1及一气体导管2,其中液体导管1其一端设有第一开口 11并于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 12,且于第一开口 11与第二开口 12之间设有至少一延伸管13,而延伸管13具有一第三开口 131;而液体导管1可分别于第一开口 11、第二开口 12内部或外部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21 ;而液体导管1可于第三开口 131内部或外部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部132。气体导管2设置于液体导管1内,其一端设有进气口 21并于另一端设有出气口 22,而进气口 21相对位于延伸管13内并朝向第三开口 131,而出气口 22相对位于液体导管 1内并朝向第一开口 11,以使气体导管2可呈L形;另外气体导管2的出气口 22可相对位于液体导管1内部的中心位置。由液体导管1的第二连接部121可与水处理系统的后置(段)液体输出管路连接、 以及由第一连接部111可与外部液体输出管路连接,使得经由水处理系统之后的液体可流经液体导管1 ;另外由延伸管13第三开口 131的第三连接部132可与外部预设的输气管3 连接,而输气管3另设有一控制阀31,以控制气体的流量或者控制气体的开启或关闭状态。[0025]而经由水处理系统之后的液体自液体导管1的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时(如图3 所示),延伸管13的第三开口 131可连接外部输气管3并将气体(如氧气或臭氧)从气体导管2的进气口 21至出气口 22排入液体中,而出气口 22相对位于液体导管1内并朝向第一开口 11,且出气口 22可相对位于液体导管1内部中心位置,使得利用液体的流速及水压, 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借此可进一步有效活化流经液体导管1内的液体的水分子,以排除液体于水处理系统中与远红外线接触时间过于短暂,相对造成水质活化效果不彰的情况。如此通过气体导管2可将外部气体(如氧气或臭氧)排入液体中,使液体的水质改变,因此若运用于农业灌溉时,而能微善改善土壤酸化;而若运用于水殖渔业用水时,而能有效净化水质并抑制细菌滋长。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利用于液体导管1内部另设有具独立通道的气体导管2,且气体导管2的出气口 22相对朝向液体导管1的第一开口 11 (顺液体流向),当液体流经液体导管1时,外部气体(如氧气或臭氧)可从气体导管2的出气口 22排入液体中,使得通过液体的流速及水压,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借此有效活化流经液体导管1内的液体的水分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为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依申请前的先前技术所能轻易完成,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惟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应用于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三通管结构包括有一个液体导管,其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并于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且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有延伸管,而延伸管具有一个第三开口 ;一个气体导管,设置于液体导管内,该气体导管一端设有进气口并于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而进气口相对位于延伸管内并朝向第三开口,而出气口相对位于液体导管内并朝向第一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体导管分别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外部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体导管于第三开口内部位置设有第三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体导管呈L形。
专利摘要一种气体与液体快速混合的三通管结构,尤指应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净化程序,其包括有一液体导管及气体导管;液体导管于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有延伸管,且延伸管具有一第三开口;该气体导管设置于液体导管内,其一端的进气口相对位于延伸管内并朝向第三开口、另一端的出气口相对位于液体导管内并朝向第一开口;借此,当液体自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时,延伸管的第三开口可连接外部输气管并将气体(如氧气或臭氧等)可从气体导管的进气口至出气口排入液体中,且出气口可相对位于液体导管内部中心位置,使得利用液体的流速及水压,达到气体可被快速输送并与液体溶合者。
文档编号F16L41/02GK202100873SQ20112021247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李顺源 申请人:李顺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