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062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设备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中常用的减震器为双筒结构(即内筒和外筒)并采用高压密封气体,所以其结构和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由于采用了高压密封气体,活塞杆上下活动时,如有较硬的灰尘颗粒粘在活塞杆密封处,易使活塞杆造成划痕,导致高压密封气体泄露、流失,压力不足,致使减震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报废。由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原因,因此高压密封气体受温度影响严重,造价高,易损坏,而且外特性、外力速度响应能力等都很差。另外,填充高压密封气体需用专用设备高压枪,安装复杂,而且运输这样的减震器极不方便,当有不当操作,如倾斜、误倒置等都会使高压气体泄入活塞工作腔内筒,造成减震性能下降。这样的减震器报废处理也极为麻烦,因为在报废后,它仍然是一个危险品,一旦受热,易引起爆炸, 造成事故。因此改进减震器结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是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其结构简单,并且不采用气体,造价低,性能稳定,安全实用的单筒、全液压结构减震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密封的外壳体, 所述密封的外壳体上装有阀式注油孔和针状排气阀,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上均布有多个垂直地贯穿于活塞的泄流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密封的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和网状盖;所述活塞与所述网状盖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及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每个泄流孔上均设有一单向阀,每两个相邻的泄流孔上的单向阀的位置呈交错地设置在所在泄流孔的顶端或底端(一个泄流孔是将单向阀设在泄流孔的顶端位置B 处,即活塞的上表面处,另一个泄流孔则是将单向阀设在泄流孔的底端A处,即活塞的下表面处)。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中,所述泄流孔为3-5对,所述网状盖为金属网,所述弹性物为耐油强力橡胶,所述活塞杆的材质为镀铬钢杆,所述活塞好所述单向阀的材质为金属。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中,所述网状盖选自铁、铜、铝合金中的任何一种;所述密封的外壳体的内径为30-50mm、其高为300_500mm、壁厚为2_3mm ;所述活塞杆的长为 280-470mm,其直径为10_30mm ;所述活塞的直径为30_50mm,其高度为20_25mm ;所述泄流孔的直径为2-3mm ;所述单向阀的直径为3_4mm,其厚度为0. 5-lmm ;所述网状盖的直径为 30-50mm,其厚度为2_3mm ;所述弹性物的直径为30-50mm,其厚度为40_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前减震器结构复杂、采用高压密封气体带来的造价高,易损坏,对温度和工作时间长短影响较大,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难题。该汽车减震器采用单筒、全液压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由于未使用高压密封气体,几乎不受温度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影响。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实用,不易损坏,且易于维修,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装置适用范围广,适应各种频率、各种模式、各种复杂震动的要求。可用于汽车防震,也可广泛用于其它各种防震领域。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汽车减震器的剖视图;图中1—一密封的外壳体2——一活塞杆3——一活塞[0013]4——单向阀5——一泄流孔6——一网状盖[0014]7——一弹性物8——液压油9——一固定环[0015]10——阀式注油孔11—一针状排气阀12—一弹性密封圈[0016]A——一泄流孔的底端B——一泄流孔的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包括密封的外壳体1,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上装有阀式注油孔10和针状排气阀11,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内设有活塞3和活塞杆2,所述活塞3上均布有多个垂直地贯穿于活塞3的泄流孔5,所述活塞杆2的上端穿过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的顶部;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7和网状盖6 ; 所述活塞3与所述网状盖6之间充满液压油8 ;所述活塞杆2的顶端及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 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9 ;每个泄流孔5上均设有一单向阀4,每两个相邻的泄流孔 5上的单向阀的位置呈交错地设置在所在泄流孔5的顶端或底端,如图2所示,即一个泄流孔5是将单向阀4设在泄流孔5的上端位置B处,即活塞的上表面处的,另一个泄流孔5则是将单向阀4设在泄流孔5的下端A处,即活塞的下表面处的。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中的泄流孔5有6个(即3对),所述泄流孔5的直径为 2mm ;密封的外壳体1的内径为30mm、其高为300mm、壁厚为2mm ;所述单向阀和所述网状盖 6均选用铁,所述单向阀4的直径为3mm,其厚度0. 5mm ;所述网状盖6的直径为50mm,其厚度为3mm ;所述弹性物7为耐油强力橡胶,其直径为30mm,其厚度为50mm。所述活塞3为钢材制作,所述活塞3的直径为30mm,其高度为20mm ;所述活塞杆2的材质为镀铬钢杆,所述活塞杆2的长为^Omm、直径为IOm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是的工作过程是当活塞3向下运动时,减震器中活塞3下部的液压油8因受到压力增大,使泄流孔 5上端B处的单向阀4打开,液压油8从活塞3的下部经泄流孔5流入到活塞3的上部,同时,对活塞3产生阻尼;此时,弹性物7受到挤压而收缩,也对活塞3产生阻尼。当活塞3向上运动时,减震器中活塞3的上部的液压油8因受到压力增大,使泄流孔5下端A处的单向阀4打开,液压油8从活塞3的上部通过泄流孔5流入到活塞3的下部,对活塞3产生阻尼,此时,弹性物7因所受压力撤除而恢复原状。当活塞3再向下运动时,上述过程得到周而复始的重复。实施例2 汽车减震器中的泄流孔5为8个(即4对),所述泄流孔5的直径2. 5mm ;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内的直径为40mm,高为400mm,其壁厚为2. 5mm ;所述单向阀4为铁金属网,所述单向阀4直径3. 5mm,厚度Imm ;所述网状盖6为铝合金,网状盖6直径为40mm,厚度为3mm ; 所述弹性物7为耐油强力橡胶,其直径为40mm,厚度为45mm ;所述活塞3为钢材制作,直径为40mm,高度为22mm ;所述活塞杆2的材质为镀铬钢杆,长为370mm,直径为15mm。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3 减震器泄流孔5为10个(即5对),泄流孔5直径2. 5mm ;外壳体1的内径为50mm, 高为500mm,壁厚为3mm ;所述单向阀4直径3. 5mm ;所述网状盖6为铜材料,其直径为50mm, 厚度为3mm ;所述弹性物7直径为40mm,厚度为45mm ;所述活塞3直径为50mm,高度为25mm ; 厚度Imm ;所述活塞杆2长为470mm,直径为20mm ;其它同实施例2。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减震器,包括密封的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上装有阀式注油孔(10)和针状排气阀(11),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内设有活塞C3)和活塞杆 O),所述活塞C3)上均布有多个垂直地贯穿于活塞(3)的泄流孔(5),所述活塞杆O)的上端穿过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的顶部;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7)和网状盖(6);所述活塞(3)与所述网状盖(6)之间充满液压油⑶;所述活塞杆O)的顶端及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9);每个泄流孔 (5)上均设有一单向阀G),每两个相邻的泄流孔( 上的单向阀的位置呈交错地设置在所在泄流孔(5)的顶端或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孔( 为3-5对,所述网状盖(6)为金属网,所述弹性物(7)为耐油强力橡胶,所述活塞杆O)的材质为镀铬钢杆, 所述活塞(3)和所述单向阀的材质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盖(6)选自铁、铜、 铝合金中的任何一种;所述密封的外壳体(1)的内径为30-50mm、其高为300-500mm、壁厚为2-3mm;所述活塞杆O)的长为280_470mm,其直径为10_30mm ;所述活塞(3)的直径为 30-50mm,其高度为20-25mm;所述泄流孔(5)的直径为2_3mm ;所述单向阀(4)的直径为 3-4mm,其厚度为0. 5-lmm ;所述网状盖(6)的直径为30_50mm,其厚度为2_3mm ;所述弹性物 (7)的直径为30-50mm,其厚度为40_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包括密封的外壳体,所述密封的外壳体上装有阀式注油孔和针状排气阀,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上均布有多个垂直地贯穿于活塞的泄流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密封的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和网状盖;所述活塞与所述网状盖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及所述密封的外壳体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每个泄流孔上均设有一单向阀,每两个相邻的泄流孔上的单向阀的位置呈交错地设置在所在泄流孔的顶端或底端。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结构简单,并且不采用气体,造价低,性能稳定,安全实用的单筒、全液压结构减震器。
文档编号F16F9/34GK202140498SQ20112021242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吴志强, 王克起, 王喆, 王桂德 申请人:天津市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