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1012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一种使得出口压力低于进口压力、并使得出口压力基本保持恒定的阀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称之为“恒压阀”,减压阀广泛用于流体领域,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气压、液压设备上,例如,气动发射器上采用减压阀,以将高压气体降低到需要的压力来发射弹丸。实用新型申请CN2009103055883. 8公开了一种高压减压阀,该高压减压阀受上、下游的压力影响较小,稳压精度高,但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另外,实用新型申请 CN200820121544. 3涉及另一种高压减压阀,该高压减压阀具有减压阀和安全阀双重功能, 但其结构更加复杂,并不适用于经常需要携行移动的液压或气压设备。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高压减压阀虽然能起到减压和恒压的作用,但普遍地体积大、重量重,不便于经常需要移动的液压或气压设备,例如气动发射器使用。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减压阀,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压阀,该减压阀结构紧凑,体积小, 重量轻,易于加工生产,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经常需要移动的液压或气压设备,例如气动发射
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压阀,包括与入口连通的入口腔、 经由连通通道与该入口腔连通且与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以及阀芯,所述减压阀还包括与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密封性分隔的弹簧腔,所述阀芯的入口端部和出口端部分别伸入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内,所述弹簧腔内设有朝向所述出口腔偏压所述阀芯的弹簧。具体地,所述减压阀具有相互连接的阀体端盖和阀体,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阀体端盖上。具体地,所述入口腔形成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出口腔与弹簧腔为由所述阀体端盖和阀体共同形成的整体腔室,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阀芯的外周面密封配合的第一 0形密封圈以分隔所述入口腔和所述整体腔室,所述阀芯的出口端部形成有环周凸缘,该环周凸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整体腔室的内周壁密封配合的第二 0形密封圈,以将该整体腔室分隔为所述出口腔和所述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的弹簧偏压所述环周凸缘。优选地,所述入口腔内还密封性地伸入有与所述阀体螺纹配合的调节杆。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阀体密封配合的第三0形密封圈。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还固定有保险盖,该保险盖罩盖所述调节杆的朝向所述阀体外部的端面,该保险盖上形成有调节孔,该调节孔对准所述调节杆的朝向所述阀体外部的端面,所述调节杆的朝向所述阀体外部的端面形成有槽口。[0012]优选地,所述弹簧为碟形弹簧或螺旋弹簧。优选地,所述连通通道沿所述阀芯的纵向方向形成在该阀芯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易加工生产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经常需要携带移动的气动或液压设备上,例如应用于气动发射器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减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端盖;2阀芯;3碟形弹簧;4阀体;5阀垫;6调节杆;7保险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包括与入口连通的入口腔、经由连通通道与该入口腔连通且与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与该入口腔和出口腔密封性分隔的弹簧腔以及阀芯 2,所述阀芯2的入口端部和出口端部分别伸入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内,所述弹簧腔内设有朝向所述出口腔偏压所述阀芯2 (例如偏压所述阀芯2的出口端部)的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构思范围内,如图1所示,所述减压阀具有相互连接的阀体端盖1和阀体4 (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阀体4上,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阀体端盖1上。优选地,所述入口腔形成在所述阀体4内,所述出口腔与弹簧腔为由所述阀体端盖1和阀体4共同形成的整体腔室,所述阀体4上设置有与所述阀芯2的外周面密封配合的第一 0形密封圈以分隔所述入口腔和所述整体腔室,所述阀芯2的出口端部形成有环周凸缘,该环周凸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整体腔室的内周壁密封配合的第二0形密封圈,以将该整体腔室分隔为所述出口腔和所述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的弹簧偏压所述环周凸缘。优选地,所述入口腔内还密封性地伸入有与所述阀体4螺纹配合的调节杆6,通过旋转该调节杆6,可以改变所述入口腔的容积,实际上是通过该调解杆6使得该调节杆6与阀芯2的入口端部之间的流道截面积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节流目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杆6的伸入所述入口腔内的端面上还设置有阀垫5,该阀垫5主要是在阀芯2的入口端碰撞到调节杆6的端面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损坏阀芯2。具体地,所述调节杆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阀体4密封配合的第三0形密封圈,从而使得调节杆6能够密封地伸入到所述入口腔内。此外,优选地,所述阀体4上还固定有保险盖7,该保险盖7用于罩盖所述调节杆6 的朝向所述阀体4外部的端面,该保险盖7上形成有调节孔,该调节孔对准所述调节杆6的朝向所述阀体4外部的端面,该调节杆6的朝向所述阀体4外部的端面形成槽口,该槽口主要用于与螺丝刀等调节工具相配合。保险盖7主要用于保证调节杆6不会因为可能的调整不当,而被高压气体顶出。具体选择地,所述弹簧可以是碟形弹簧3或螺旋弹簧。优选地,所述连通通道沿所述阀芯2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阀芯2上。以下参见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减压阀简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的工作过程。工作时气体由阀体4的入口进入,通过阀芯2内的连通通道进入出口腔内,由于阀芯2两端面积不同,作用在出口端面上的压力要大于作用在入口端面上的压力,这时阀芯2 压紧碟形弹簧3向阀垫5方向运动,通过入口压力、弹簧力和出口压力形成平衡。当出口压力在某一时刻过大时,阀芯2朝向阀垫5方向运动,从而改变阀芯2的入口端面与阀垫之间的间距,形成节流,减小出口压力,并重新形成平衡,从而保持出口压力基本不变。此外,根据出口压力的要求,可以通过调整调节杆6来控制气体流量,以达到所需的出口压力要求。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易加工生产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经常需要携带移动的气动或液压设备上,例如应用于气动发射器上。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图1所示的具体结构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减压阀,包括与入口连通的入口腔、经由连通通道与该入口腔连通且与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以及阀芯O),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还包括与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密封性分隔的弹簧腔,所述阀芯O)的入口端部和出口端部分别伸入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内,所述弹簧腔内设有朝向所述出口腔偏压所述阀芯O)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具有相互连接的阀体端盖(1)和阀体G),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阀体⑷上,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阀体端盖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腔形成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出口腔与弹簧腔为由所述阀体端盖(1)和阀体(4)共同形成的整体腔室,所述阀体(4) 上设置有与所述阀芯( 的外周面密封配合的第一0形密封圈以分隔所述入口腔和所述整体腔室,所述阀芯O)的出口端部形成有环周凸缘,该环周凸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整体腔室的内周壁密封配合的第二 0形密封圈,以将该整体腔室分隔为所述出口腔和所述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的弹簧偏压所述环周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腔内还密封性地伸入有与所述阀体⑷螺纹配合的调节杆(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阀体(4)密封配合的第三0形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上还固定有保险盖(7), 该保险盖罩盖所述调节杆(6)的朝向所述阀体(4)外部的端面,该保险盖上形成有调节孔, 该调节孔对准所述调节杆(6)的朝向所述阀体⑷外部的端面,所述调节杆(6)的朝向所述阀体(4)外部的端面形成有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碟形弹簧C3)或螺旋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沿所述阀芯(2)的纵向方向形成在该阀芯(2)上。
专利摘要减压阀,包括与入口连通的入口腔、经由连通通道与该入口腔连通且与出口连通的出口腔、阀芯(2)、以及与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密封性分隔的弹簧腔,所述阀芯(2)的入口端部和出口端部分别伸入所述入口腔和出口腔内,所述弹簧腔内设有朝向所述出口腔偏压所述阀芯(2)的弹簧。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易加工生产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经常需要携带移动的气动或液压设备上,例如应用于气动发射器上。
文档编号F16K17/20GK202302157SQ2011204084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吴菁, 张见峰, 杨扬, 王颖, 高晓清 申请人: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