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6491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杆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连杆瓦。
背景技术
连杆瓦设置于连杆大头并外套于曲轴,用于减小曲轴和连杆间的磨损。连杆瓦上设置油机油通道,曲轴中的机油通过连杆瓦进入连杆体上的机油通道,然后机油再进入活塞对其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杆瓦的机油通道设计不合理,常发生发动机供油系统机油用量大或活塞冷却效果差等缺陷,导致润滑油浪费或气缸磨损;并且由于供油通道设计位置不佳,常造成连杆瓦受力能力差,连杆瓦磨损加大。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连杆瓦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瓦,以解决发动机供油系统机油用量大、连杆瓦磨损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连杆瓦,包括连杆上瓦和连杆下瓦,所述连杆上瓦的内圆柱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 120°,油槽部的连杆瓦壁上设置有过油孔。进一步,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 ;进一步,所述连杆瓦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进一步,所述连杆瓦由三元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连杆瓦,通过在连杆瓦上设置具有合理弧长的油槽,从而保证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机油可以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时间段向活塞供油, 保证活塞冷却良好,避免气缸磨损损坏;同时其合理的油槽弧长,可保证具有最佳的机油供油量,既能保证可靠冷却,还能避免机油浪费和过多机油对发动机工作的负面影响;同时连杆瓦上设置的定位凸起,使连杆瓦能装配在合理的位置,以使连杆瓦油槽部位避开重负荷受力区,保证工作时连杆瓦磨损小。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I中P部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 I中P部的放大视图。[001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连杆瓦,包括连杆上瓦I和连杆下瓦2,所述连杆上瓦I的内圆柱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油槽3,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油槽部的连杆瓦壁上设置有过油孔4。工作时,机油从曲轴油道进入油槽3,机油再通过过油孔4进入连杆上油道,然后进入活塞对其进行冷却和润滑。本连杆瓦,通过在连杆瓦上设置具有合理弧长的油槽,从而保证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机油可以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时间段向活塞供油,保证活塞冷却良好,避免气缸磨损损坏;同时其合理的油槽弧长,可保证具有最佳的机油供油量,既能保证可靠冷却,还能避免机油浪费和过多机油对发动机工作的负面影响。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可为80 120°内的其他值,在本结构范围类取值,其在活塞冷却、润滑,节约机油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杆瓦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5,设置定位凸起可使连杆瓦能装配在合理的位置,以使连杆瓦油槽部位避开重负荷受力区,保证工作时连杆瓦磨损小。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杆瓦由三元合金制成,耐磨性能好,本实施例中中的三元合金为,本实施例中的三元合金为铅锡铜三元合金。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连杆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 120° ,连杆瓦其它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本实施例连杆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 100° ,连杆瓦其它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瓦,包括连杆上瓦和连杆下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瓦的内圆柱面上 沿周向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 120°,油槽部的连杆瓦壁上设置有过 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瓦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定位 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瓦由三元合金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杆瓦,包括连杆上瓦和连杆下瓦,所述连杆上瓦的内圆柱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80~120°,油槽部的连杆瓦壁上设置有过油孔。本实用新型连杆瓦,通过在连杆瓦上设置具有合理弧长的油槽,从而保证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机油可以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时间段向活塞供油,保证活塞冷却良好,避免气缸磨损损坏;同时其合理的油槽弧长,可保证具有最佳的机油供油量,既能保证可靠冷却,还能避免机油浪费和过多机油对发动机工作的负面影响;同时连杆瓦上设置的定位凸起,使连杆瓦能装配在合理的位置,以使连杆瓦油槽部位避开重负荷受力区,保证工作时连杆瓦磨损小。
文档编号F16C33/10GK202348943SQ2011205116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史长平, 张渊, 张皓钰 申请人:重庆潍柴发动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