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74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珠式等速接头。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滚珠式等速接头的组装中,如在JP 2000-154833A (专利文献I)的图5中所描述的,完成了将内圈组装到保持器内部的组装。具体地,在内圈的轴向方向和保持器的轴向方向被设置成大致正交的状态下,由相邻的内圈滚珠槽的侧壁面构成的槽壁突出部(内圈外周突出部)中的一个被插入到保持器的窗口部中。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内圈绕内圈的轴线相对于保持器枢转而使整个内圈进入保持器内部。此后,将内圈的轴向方向与保持器的轴向方向对齐,从而完成内圈与保持器的组装。为了在该组装过程中将内圈的槽壁突出部(内圈外周突出部)插入到保持器的窗口部中,内圈在外周侧上的轴向一端处形成有径向朝内的切口(参考专利文献I的图I)。这使内圈的槽壁突出部在轴向长度上变窄,而使得其插入到窗口部中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附带地,保持器采取这样的形式保持器的相对的轴向两侧上的环形部通过多个柱部进行联接。也就是说,保持器的每个窗口部均是由相邻的柱部和位于相对的轴向两侧的环形部围封的部段。因此,不容易确保柱部周围的高的强度和刚度。特别地,在试图使内圈和保持器小型化以减小等速接头的尺寸的情形下,变得不能将内圈组装到保持器内部。尽管将保持器的柱部减薄使得能够进行这种组装,但是这种减薄会导致保持器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本发明已经考虑到前述情形,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保持器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同时能够减小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的滚珠式等速接头。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I)根据本发明的滚珠式等速接头为下面的这种滚珠式等速接头,其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形成为在至少轴向一侧上具有开口部的筒形形状,并且在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外圈滚珠槽;内圈,所述内圈设置在所述外圈的内部,并且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内圈滚珠槽;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在相应的外圈滚珠槽与相应的内圈滚珠槽上滚动并且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传递转矩;以及形成为环状的保持器,所述保持器设置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并且沿所述保持器的周向方向形成有分别容置滚珠的多个窗口部;其中,在由相邻的内圈滚珠槽的侧壁面构成的多个槽壁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槽壁突出部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侧上在所述内圈的相对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切口。在将内圈组装到保持器内侧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内圈的槽壁突出部(在内圈的外周侧上的突出部)更深地插入到保持器的窗口部中。在本发明中,切口形成在内圈的槽壁突出部(内圈外周突出部)的相对的轴向两侧上。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的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相等的情形下,能够将槽壁突出部更深地插入到保持器的窗口部中。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内圈组装到保持器内部。在此,由于其不需要使保持器的柱部更薄,所以能够确保保持器获得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持器的强度和刚度相同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保持器的强度和刚度并且与此同时能够实现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减小。(2)此外,在所述内圈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滚珠在所述内圈滚珠槽上滚动时的滚珠中心轨迹被设置成圆弧形;并且位于所述轴向一侧的切口形成为使得在所述轴向一侧的所述切口的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内圈滚珠槽与所述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因此,在位于内圈的轴向一侧上的滚珠中心轨迹是圆弧形的情形下,从切口形成之前槽壁突出部的外周面到槽底部的距离足够长。即使切口的径向深度被制成足够深,也能够设置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然后,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槽壁突出部的轴向另一侧上也形成有切口,所以能够组装内圈与保持器,而不需要将位于轴向一侧上的槽壁突出部的切口的径向深度设置成无法确保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的程度。(3)此外,形成有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切口的轴向位置设置成在所述轴向另一侧上超出转矩传递时所述内圈滚珠槽与所述滚珠之间的所述触点轨迹。在改变设计以使得在接头操作角保持成预定角度时、内圈的外径比现有技术中的内圈的外径相比更小的情形下,在传递转矩时即在使用等速接头的状态下,滚珠的操作范围会变短。这从以下的关系中明显可知以某点为圆心的圆弧的长度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变得更长并且随着半径的减小而变得更短。另一方面,为了能够与轴的外周面传递转矩,在内圈的内表面形成有比如花键。为了传递所需的转矩,在设计中确定了花键的轴向长度。也就是说,内圈的轴向长度根据花键的轴向长度来确定。因此,尽管由于内圈的外径的尺寸减小而使得滚珠的操作范围变窄,但是内圈所需的轴向长度保持不变,使得在内圈滚珠槽上存在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处不需要确保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因此,在本发明中,该部分被用来形成位于轴向另一侧上的切口。也就是说,将本发明设计成使得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不被设置在形成有位于轴向另一侧上的切口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使位于轴向另一侧上的切口的径向深度足够深。因此,即使内圈与保持器的尺寸被减小,也能够组装对内圈与保持器。(4)此外,在所述内圈的所述轴向另一侧上,所述滚珠在所述内圈滚珠槽上滚动时的滚珠中心轨迹被设置成沿着所述内圈的轴向方向的形状。因此,轴向另一侧上的滚珠中心轨迹被制成沿着内圈的轴向方向的形状。在该情形下,其使得轴向另一侧上的内圈滚珠槽的槽深度变浅。由于此原因,切口不容易确保足够深的径向深度。然而,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在不需要确保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的情况下形成位于轴向另一侧上的切口,所以能够形成径向深度较深的切口。这样,由于能够将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切口的径向深度制造得尽可能地深,所以即使在内圈和保持器的尺寸减小的情形下,也能够组装内圈和保持器。


[图I]是沿轴向方向剖切的滚珠式等速接头的截面图。[图2]是沿轴向方向剖切的内圈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内圈被组装到保持器内部的状态的视图,其中,(a)是沿轴向方向剖切的保持器的视图,并且其中(b)是从(a)的右侧观察的视图。在(b)中,保持器的一部分以截面方式示出,以示出已将内圈插入到保持器的窗口部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滚珠式等速接头(以下简称作“等速接头”)的构型做出说明。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10在被保持成接头操作角度Θ为预定角度的状态时、沿轴向方向剖切的截面图。在下列说明中,外圈20的“开口侧”是指图I中的左侧,而外圈20的“深度侧”是指图I中的右侧。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等速接头10是接头中心固定式的滚珠式等速接头(也称作“球笼式(Rz印pa)等速接头”)并且可以优选用作用于车辆的前驱动轴的外侧接头。当然,其也可以应用于后驱动轴。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免根切(undercut-free)式、接头中心固定式滚珠式等速接头为例进行说明。等速接头10由具有多个外圈滚珠槽23的外圈20、具有多个内圈滚珠槽32的内圈30、多个滚珠40、保持器50和轴60组成。下文,将对相应的部件进行详细地说明。外圈20形成为在图I的左侧(对应于本发明中的一个“轴向侧”)具有开口部的杯状(有底的筒状)。联接轴21 —体地形成在外圈20的杯底部的外侧(图I中的右侧)上以沿外圈的轴向方向延伸。联接轴21联接至另一动力传输轴。外圈20的内表面形成为凹球面形状。具体地,凹球面内表面22形成为以外圈轴线LI与内圈轴线L2之间的交点O为曲率中心绘制的球面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为在沿外圈轴向方向剖切的截面中观察呈凹圆弧形状。此外,在外圈2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大致外圈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圈滚珠槽23,其中,多个外圈滚珠槽23中的每一个在与外圈轴线正交的截面中均呈大致凹圆弧状。这些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六个)外圈槽23在沿径向方向剖切的截面中观察的周向方向上以等角间隔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0度间隔)形成。在此,外圈轴向方向是指外圈20的中心轴线所经过的方向,即外圈20的转动轴线方向。内圈30形成为环状并且设置在外圈20的内部。内圈30的外周面31形成为凸球面形状。具体地,内圈30的凸球面外周面31形成为以外圈轴线LI与内圈轴线L2之间的交点O为曲率中心而绘制的球面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为在沿内圈轴向方向剖切的截面中观察呈凸圆弧形状。此外,在内圈3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大致内圈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圈滚珠槽32,其中,多个内圈滚珠槽32中的每一个在与内圈轴线正交的截面中均呈大致凹圆弧状。这些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六个)内圈槽32在周向方向上以等角间隔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0度间隔)形成,以与形成在外圈20上的外圈滚珠槽23在数量上相等。也就是说,各个内圈滚珠槽32定位成面向外圈20的相应的外圈滚珠槽23。在相邻的内圈滚珠槽32之间,分别形成有槽壁突出部33,槽壁突出部33由这些内圈滚珠槽32的相应的壁面构成并且径向向外地突出。在每个槽壁突出部33的轴向一侧上(图I中的左侧)的凸球面外周面31侧处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一凹口或切口 34。此外,在每个槽壁突出部33的轴向另一侧上(图I中的右侧)的凸球面外周面31侧处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二凹口或切口 36。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缩短了槽壁突出部33的径向端部处的轴向长度。将参照图2对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的细节进行说明。尽管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形成在所有的槽壁突出部33上,但是它们也可以仅形成在其中一个槽壁突出部33上。此外,在内圈3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内圈轴向方向延伸的内部花键35。内部花键35与轴60的外部花键相配合(啮合)。在此,内圈轴向方向是指内圈30的中心轴线经过的方向,即内圈30的转动轴线方向。多个滚珠40布置为被放置在外圈20的外圈滚珠槽23与内圈30的面向外圈滚珠槽23的内圈滚珠槽32之间。因此,各个滚珠40在周向方向上(绕外圈轴线或绕内圈轴线)与相应的外圈滚珠槽23和相应的内圈滚珠槽32相接合以便能够在相应的外圈滚珠槽23和相应的内圈滚珠槽32上滚动。因此,滚珠40在外圈20与内圈30之间传递转矩。保持器50形成为环状。保持器50的外周面51形成为与外圈20的凹球面内表面22大致对应的部分球面形状或凸球面形状。另一方面,保持器50的内表面形成为与内圈30的凸球面外周面31大致对应的部分球面形状或凹球面形状。保持器50布置在外圈20的凹球面内表面22与内圈30的凸球面外周面31之间。保持器50具有多个窗口部53,多个窗口部53在周向方向上(绕保持器轴线的周向方向)以等角间隔的方式布置并且多个窗口部53为大致矩形的通孔。保持器50的窗口部53形成为与滚珠40的数量相等。然后,将滚珠40依次地容置在相应的窗口部53中。在每个窗口部53的四个位置处的拐角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增强相邻窗口部53之间的各个柱部的强度和刚度。接下来,将参照图2对有关内圈30的细节、特别是对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的细节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每个内圈滚珠槽32的槽底部均由弯曲槽底部32a和直槽底部32b形成,其中,所述弯曲槽底部32a呈以从交点O朝向外圈20的深度侧(图I和2中的右侧)移位的偏移点b处为曲率中心绘制的圆弧形状,而所述直槽底部32b沿内圈轴向方向从弯曲槽底部32a的一端延伸。接头操作角100——本发明中的等速接头10能够在接头操作角100内传递转矩,该接头操作角100即在使用等速接头10的情形下外圈20与轴60彼此之间所成的角度——设置在例如40°至50°的范围内并且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然后,在可以进行转矩传递的接头操作角100内,滚珠40在内圈30的轴向一侧(图2中的左侧)上的内圈滚珠槽32上滚动所沿的滚珠40中心轨迹110设置成圆弧形状。此外,在接头操作角100内,滚珠40在内圈30的轴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上滚动所沿的滚珠40中心轨迹110设置成沿内圈轴向方向的形状。也就是说,当等速接头运动经过为最大值的接头操作角100时,在实际使用状态下传递转矩的时候,滚珠40的中心轨迹110在Pl与P2之间运动。在此,在参照图I的说明中,内圈滚珠槽32的沿与内圈轴线正交的方向剖切的截面已被假定形成为大致凹圆弧形状。具体地,内圈滚珠槽32形成为所谓的“哥特式拱形”形状,“哥特式拱形”通过例如连接两个不同圆心的凹圆弧而形成。因此,沿与内圈30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处于从内圈滚珠槽32的槽底部32a、32b径向向外地移位的位置,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沿内圈30的轴向方向观察,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处于在内圈滚珠槽32中沿周向方向移位的两个位置。此外,当滚珠40在内圈滚珠槽32上、在沿内圈滚珠槽32的可传递转矩的接头操作角100的范围内滚动时,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成为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的轨迹(在P3与P4之间)。具体地,触点轨迹120的位于轴向一侧(图2中的左侧) 的端点P3位于连接偏移点b与滚珠40中心轨迹11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端点Pl的直线上。另一方面,触点轨迹12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的端点P4位于从滚珠40中心轨迹1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点P2朝向内圈30的转动轴线延伸的垂线上。触点轨迹120在内圈槽32的槽底部呈圆弧曲线形的范围(覆盖弯曲槽底部32a的范围)内成为大致圆弧形,并且在内圈滚珠槽32的槽底部平直的范围(覆盖直槽底部32b的范围)内成为大致直线形。第一切口 34形成在内圈32的槽底部变成圆弧曲线的范围(弯曲槽底部32a的范围)的端部处。第一切口 34的径向内侧的底部被设置成位于超过内圈槽32上的滚珠40的触点轨迹的径向外侧处。也就是说,第一切口 34形成为使得在形成第一切口的轴向位置处设置有内圈滚珠槽34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另一方面,第二切口 36形成在内圈滚珠槽32的槽底部变成直线形的范围(直槽底部32b的范围)的端部处。形成第二切口 36的轴向位置设置在超出当传递转矩时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的轴向另一侧上。也就是说,第二切口 36形成在轴向另一侧上(图2中的右侧),超出触点轨迹12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上的端点P4。具体地,第二切口 36的径向内侧的底部被设置成位于超过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的延伸线的径向内侧处。触点轨迹120的延伸线是保持其触点轨迹120的曲率继续延伸的线。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触点轨迹120是直线形,所以延伸线成为继续延伸该直线形所获得的直线。此外,第二切口 36的径向内侧底部被设置成位于内圈滚珠槽32的、在内圈30的形成第二切口 36的轴向位置处的直槽底部32b的径向外侧处。也就是说,其使得在形成有第二切口 36的轴向位置处,在内圈30上形成有一点内圈滚珠槽32。接下来,参照图3 (a)和图3 (b),将对上述构造的内圈30装配在保持器50中的情形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将内圈30装配到保持器50内侧的过程中,如图3 (a)和图3 (b)所示,首先,形成如下状态使内圈30的轴向方向与保持器50的轴向方向大致正交。在该状态下,将内圈30的内圈滚珠槽32放置成横跨保持器50的内表面的一个端部侧(图3(a)中的右侧)上形成的引入表面54,并将内圈滚珠槽32之间的一个槽壁突出部33插入到窗口部53中。在此,内圈30的槽壁突出部33已经在其轴向一端侧(图3 (b)中的左侧)形成有第一切口 34,并且内圈30的槽壁突出部33已经在其轴向另一端侧(图3 (b)中的右侧)形成有第二切口 36。因此,可将内圈30的一个槽壁突出部33容易地插入到保持器50的窗口部53中,而不会引起干涉。然后,通过将内圈30沿图3 (a)中的箭头X方向绕已插入的槽壁突出部33的周围枢转而将内圈30容置在保持器50内部。随后,在内圈30的凸球面外周面31的中心点与保持器50的内表面52的中心点进行对准之后,将内圈30旋过90度以使内圈30的轴向方向与保持器50的轴向方向相一致。以这种方式,通过使内圈30的凸球面外周面31与保持器50的内表面52球面接合,完成了内圈30与保持器50的组装。
7
已经以此方式组装的内圈30和保持器50被放置在外圈20内部。然后,将滚珠40依次插入到外圈滚珠槽23、内圈滚珠槽32和保持器50的窗口部53中。最后,将轴60插入到内圈30内部,从而完成了等速接头10的组装。如上所述,通过在内圈30的槽壁突出部33的轴向相对两端处形成切口(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与现有技术——其中等速接头10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的等速接头的尺寸相同一相比,能够将槽壁突出部33更深入地插入到保持器50的窗口部53中。换句话说,即使将等速接头10尺寸减小,也能够将内圈30组装到保持器50内部。在此,由于保持器50的柱部不需要是薄的以对内圈30进行组装,所以能够确保保持器50与现有技术的保持器具有相同的强度和刚度。这样,可以实现的是,确保保持器50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同时实现等速接头10的尺寸减小。此外,滚珠40的中心轨迹110在内圈30的轴向一侧上是圆弧形的情形下,在形成第一切口 34之前从槽壁突出部33的外周面到弯曲槽底部32a的距离足够长。即使第一切口 34的径向深度被制成为足够深,也可以设置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此外,由于第二切口 36还形成在槽壁突出部33的轴向另一侧上,所以能够组装内圈30和保持器50,而不需要将位于槽壁突出部33的轴向一侧上的第一切口 34的径向深度设置成无法确保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的程度。附带地,在设计改变成接头操作角设置成预定角度(前驱动轴所需要的角度,例如,比如40度至50度)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内圈30的外径的情形下,在传递转矩时或在使用等速接头10的状态下,滚珠40的操作范围会变短。这从以下的关系中明显可知以某点为圆心的圆弧的长度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变长并且随着半径的减小而变短。另一方面,为了使得能够与轴60的外周面传递转矩,在内圈30的内表面上形成内部花键。为了传递所需的转矩,在设计中确定了内部花键35的轴向长度。也就是说,内圈30的轴向长度根据内部花键35的轴向长度来确定。因此,尽管内圈30的外径的尺寸减小引起滚珠操作范围的变窄,但内圈30的所需的轴向长度也不会在现有技术中该轴向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并且因此其使得在内圈滚珠槽32中存在有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处不需要确保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因此,该部分被用来以形成第二切口 36。换句话说,形成有第二切口 36的轴向位置设计成在该位置上不设置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这使得能够充分地加深第二切口 36的径向深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使得即使在内圈30与保持器50的尺寸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内圈30和保持器50进行组装。此外,位于轴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的滚珠40中心轨迹110制成沿内圈30的轴向方向的形状,即直线形状。在该情形下,从图2中明显可见,内圈滚珠槽32在轴向另一侧上的槽深度被制成比内圈滚珠槽32在轴向一侧上的槽深度浅。因此,如果试图确保触点轨迹120,则将不容易在第二切口 36处确保足够深的径向深度。然而,由于能够形成第二切口 36而不需要在第二切口 36处确保内圈滚珠槽32与滚珠40之间的触点轨迹120,所以能够形成在径向深度上较深的第二切口 36。这样,由于第二切口 36的径向深度被制造成尽可能地深,使得即使在内圈30和保持器50的尺寸减小的情形下,也能够组装内圈30和保持器50。尽管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对关于(免根切式(UF))接头中心固定的滚珠式等速接头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在JP2008-008323A中描述的Barfiled式等接头中心固定的滚珠式等速接头上形成第一切口 34和第二切口 36。同样在该情形下,能够实现等速接头的尺寸减小并且同时完成内圈30和保持器50的组装。此外,在本申请被制成为除接头中心固定的滚珠式等速接头之外的双偏置式滑动等速接头的情形下,能够实现等速接头的尺寸减小并且同时完成内圈30和保持器50的组装。附图标记说明 10 :滚珠式等速接头,20 :外圈,23 :外圈滚珠槽,30 :内圈,32 :内圈滚珠槽,34 第一切口,36 :第二切口,40 :滚珠,50 :保持器,53 :窗口部,60 :轴,100 :接头操作角,110 :滚珠中心轨迹,120 :内圈滚珠槽与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
权利要求
1.一种滚珠式等速接头,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形成为在至少轴向一侧上具有开口部的筒形形状,并且在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外圈滚珠槽;内圈,所述内圈设置在所述外圈的内部,并且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内圈滚珠槽;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在相应的外圈滚珠槽与相应的内圈滚珠槽上滚动并且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传递转矩;以及形成为环状的保持器,所述保持器设置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并且沿所述保持器的周向方向形成有分别容置滚珠的多个窗口部;其中,在由相邻的内圈滚珠槽的侧壁面构成的多个槽壁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槽壁突出部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侧上在所述内圈的相对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滚珠式等速接头,其中在所述内圈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滚珠在所述内圈滚珠槽上滚动时的滚珠中心轨迹被设置成圆弧形;并且位于所述轴向一侧的切口形成为使得在所述轴向一侧的所述切口的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内圈滚珠槽与所述滚珠之间的触点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滚珠式等速接头,其中形成有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切口的轴向位置设置成在所述轴向另一侧上超出转矩传递时所述内圈滚珠槽与所述滚珠之间的所述触点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珠式等速接头,其中在所述内圈的所述轴向另一侧上,所述滚珠在所述内圈滚珠槽上滚动时的滚珠中心轨迹被设置成沿着所述内圈的轴向方向的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滚珠式等速接头,该滚珠式等速接头能够确保保持器的强度和刚度并且与此同时能够实现滚珠式等速接头的尺寸减小。在由相邻的内圈滚珠槽的侧壁面构成的多个槽壁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处,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侧上在所述内圈的相对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切口。
文档编号F16D3/223GK102959261SQ2011800315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半田百合, 铃木聪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