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233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包括变速箱、变矩器组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输入轴,所述壳体固定在箱体上,壳体和箱体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有油液,所述液力变矩器设于壳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输入轴、惰轮轴和输出轴,输出轴的尾端伸出箱体、其成型有螺孔,柔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部螺接在螺孔中;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包括粗滤器、油泵、精滤器、旁通阀、节流阀、微动阀、缓冲阀、换挡阀、减压阀、溢流阀、变矩器、冷却器、润滑系统和可变节流阀。它通过柔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桥,降低振动对变速器的影响,提高行车的舒适度,同时,其能够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变速箱热平衡温度。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变速箱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叉车制造领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见图1和2所示,其箱体23a与驱动桥4a刚性连接,其通过箱体23a的输出轴2a上的主锥齿轮3a直接与驱动桥4a的传动锥齿轮5a相啮合,从而带动驱动桥4a运行,其为刚性连接,这样发动机的振动使箱体23a内的传动部件产生振动并直接通过输出轴2a上的主锥齿轮3a与驱动桥4a的传动锥齿轮5a传递给驱动桥4a,这样使得行车舒适性不好,而且容易使动力主要传递部件主锥齿轮3a和动锥齿轮5a损坏,使变速器无法工作。
[0003]同时,现有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控中的微动阀6a与阀体总成7a是分离的,微动阀6a固定在箱体23a的侧壁上,这样变速器的侧边的空间体积增大,影响安装。
[0004]而且如图3所示,其精滤器9a设于减压阀12a之后,溢流阀13a的溢流口与箱体与壳体组成的油液腔体直接连通,主要缺点是:1、冷却效果不好,由于经过溢流阀13a从溢流口流出的油液并未经过冷却器15a冷却,而是直接回流到油液腔体中,使得进入油液腔体的油液温度很高,从而使变速箱热平衡温度偏高。2、由于油液只是通过粗滤器IOa的粗滤后直接进入减压阀12a和换挡阀Ila中,其润滑油过滤效果不好,使得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各种阀的阀芯故障率高,使液压控制系统容易产生故障,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液力传动变速器,它通过柔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桥,使发动起产生的振动通过柔性联轴器进行吸收,降低振动对变速器的影响,提高行车的舒适度,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其采用微动阀整合在一起的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均固定在箱体上部,减少变速器的侧边空间的占用,以缩小侧边空间的占用,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它能够提高油液的过滤效果,减少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同时,其能够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变速箱热平衡温度,而且结构简单。
[0006]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7]—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包括变速箱、变矩器组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输入轴,所述变矩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液力变矩器,所述壳体固定在箱体上,壳体和箱体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有油液,所述液力变矩器设于壳体内,所述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轴插套在壳体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中,所述箱体内设有输入轴、惰轮轴和输出轴,输入轴、惰轮轴和输出轴的尾部均铰接在箱体的后侧壁上、另一端均铰接在壳体上,输入轴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铰接在壳体的连接通孔的内侧壁中、并与涡轮轴相连接,输入轴外侧壁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惰轮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输出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哨合,第四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哨合,输出轴的尾端伸出箱体、其成型有螺孔,柔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部螺接在螺孔中;
[0008]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包括粗滤器、油泵、精滤器、旁通阀、节流阀、微动阀、缓冲阀、换挡阀、减压阀、溢流阀、变矩器、冷却器、润滑系统和可变节流阀,粗滤器固定在壳体的侧壁上,壳体的出油口与粗滤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油泵设置在壳体中,涡轮轴插套在油泵的中心通孔中,油泵的油液入口端与粗滤器的出油口相连通,油泵出口端与精滤器的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固定在箱体的后侧壁外壁上,旁通阀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的出口端还分别与节流阀的进口端和减压阀的入口端相连通,节流阀的出口端与微动阀的入口端相连通,微动阀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和换挡阀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与变矩器之间设有溢流阀,溢流阀的入口端与减压阀的出口端相连通,溢流阀的溢流口与冷却器的入口端相连通,冷却器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却器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的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相连通,润滑油压接口与输入轴的进油口相通;所述旁通阀、节流阀、微动阀、缓冲阀、换挡阀、减压阀和溢流阀组成阀体总成,阀体总成固定在箱体上。
[0009]所述柔性联轴器结构为,第一联轴部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第二联轴部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中间缓冲块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左连接体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上,第一联轴部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柱,第二联轴部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第二连接螺柱螺接在输出轴的尾端的螺孔中。
[0010]所述箱体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输出轴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在通孔的侧壁上、其尾端伸出通孔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的下部的外壁上的端盖中,端盖中设有的密封圈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的尾端的外壁上。
[0011]所述壳体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由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组成,第一阶梯孔在壳体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第二阶梯孔在壳体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上,第一阶梯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孔,第一阶梯孔与第二阶梯孔相连通,第一阶梯孔的内侧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输入轴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的内圈的内侧壁上,输入轴的顶端插套在第二阶梯孔中,弹性密封圈嵌在输入轴的顶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中并弹性压靠在第二阶梯孔的侧壁上。
[0012]所述精滤器设于油泵的出口端与减压阀入口端之间。
[0013]所述换挡阀的P2 口与离合器F的进油口相连通、换挡阀的Pl 口与离合器R的进油口相连通。
[0014]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它通过柔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桥,使发动起产生的振动通过柔性联轴器进行吸收,降低振动对变速器的影响,提高行车的舒适度,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其采用微动阀整合在一起的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固定在箱体上部,减少变速器的侧边空间的占用,以缩小侧边空间的占用,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0016]它将精滤器设于油泵的出口端与减压阀入口端之间,从而对油液经过二次过滤,减少油液中的杂质,从而使进入减压阀和换挡阀的油液更加干净,降低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其将溢流阀的溢流口流出的油液进行冷却器冷却,并再次将冷却后的油液通入润滑系统中,这样降低了其油液的温度,降温后的油液可以在润 滑系统中运行,使变速箱热平衡温度能够得到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液力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现有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的A-A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是图4的Al-Al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4的K2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图8的C-C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4的B-B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见图4至图12所示,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包括变速箱100、变矩器组件200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300,所述变速箱100包括箱体23和输入轴27,所述变矩器组件200包括壳体24和液力变矩器25,所述壳体24固定在箱体23上,壳体24和箱体23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有油液,所述液力变矩器25设于壳体24内,所述液力变矩器25的涡轮轴251插套在壳体24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241中,所述箱体23内设有输入轴27、惰轮轴20和输出轴37,输入轴27、惰轮轴20和输出轴37的尾部均铰接在箱体23的后侧壁上、另一端均铰接在壳体24上,输入轴27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271铰接在壳体24的连接通孔241的内侧壁中、并与涡轮轴251相连接,输入轴27外侧壁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19和第二齿轮273,输入轴27的中部设有摩擦片34、隔片33、离合器活塞30和复位弹簧32,惰轮轴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2,输出轴3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22,第一齿轮19与第三齿轮201相啮合,第四齿轮202与传动齿轮22相啮合,输出轴37的尾端伸出箱体23、其成型有螺孔371,柔性联轴器36的第二联轴部361螺接在螺孔371中;
[0030]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300包括粗滤器2、油泵3、精滤器4、旁通阀5、节流阀6、微动阀7、缓冲阀8、换挡阀9、减压阀12、溢流阀13、变矩器14、冷却器15、润滑系统16和可变节流阀17,粗滤器2固定在壳体24的侧壁上,壳体24的出油口与粗滤器2的进油口相连通,油泵3设置在壳体24中,涡轮轴251插套在油泵3的中心通孔中,油泵3的油液入口端与粗滤器2的出油口相连通,油泵3出口端与精滤器4的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4固定在箱体23的后侧壁外壁上,旁通阀5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4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4的出口端还分别与节流阀6的进口端和减压阀12的入口端相连通,节流阀6的出口端与微动阀7的入口端相连通,微动阀7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8和换挡阀9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12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25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12与变矩器之间设有溢流阀13,溢流阀13的入口端与减压阀12的出口端相连通,溢流阀13的溢流口与冷却器15的入口端相连通,冷却器15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25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却器15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23的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 16相连通,润滑油压接口16与输入轴27的进油口相通,从而为箱体23中的部件进行润滑;所述旁通阀5、节流阀6、微动阀7、缓冲阀8、换挡阀9、减压阀12和溢流阀13组成阀体总成400,阀体总成400固定在箱体2300上,其可以是各个阀体相互连接形成阀体总成400,也可以采用市面上的一些多个阀体集成在一起的壳体中形成阀体总成400。微动阀7在可变节流阀17内。
[0031 ] 所述柔性联轴器36结构为,第一联轴部36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363,第二联轴部361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364,中间缓冲块365 —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左连接体363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364上,第一联轴部362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柱3621,第二联轴部361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3611,第二连接螺柱3611螺接在输出轴37的尾端的螺孔371中。采用此联轴器,通过中间缓冲块365可以降低发动机通过变速器传递到驱动桥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0032]所述箱体23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231,输出轴37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在通孔231的侧壁上、其尾端伸出通孔231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23的下部的外壁上的端盖38中,端盖38中设有的密封圈381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37的尾端的外壁上。
[0033]所述壳体24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241,连接通孔241由第一阶梯孔2411和第二阶梯孔2412组成,第一阶梯孔2411在壳体24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第二阶梯孔2412在壳体24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上,第一阶梯孔2411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孔2412,第一阶梯孔2411与第二阶梯孔2412相连通,第一阶梯孔241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271,输入轴27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271的内圈的内侧壁上,输入轴27的顶端插套在第二阶梯孔2412中,弹性密封圈272嵌在输入轴27的顶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273中并弹性压靠在第二阶梯孔2412的侧壁上。
[0034]采用弹性密封圈272和密封圈381可以防止箱体23内的油液出来,提高密封性。
[0035]所述精滤器4设于油泵3的出口端与减压阀12入口端之间。
[0036]所述换挡阀9的P2 口与离合器FlO的进油口相连通、换挡阀9的Pl 口与离合器Rll的进油口相连通。离合器FlO和离合器Rll指的是前进挡离合器和和后退档离合器。
[0037]液压控制系统组件300的工作原理为,壳体24和箱体23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有油液,油液进入粗滤器2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通过油泵3进入然后经过精滤器4再次过滤,提高油液的纯净度,减少其内混有的杂质,然后油液经过节流阀6、微动阀7后进入换挡阀9,最后经过换挡阀9进入离合器FlO或离合器Rll中进行控制,而经过精滤器4的另一路进入了减压阀12中,通过减压阀12后进入变矩器14和溢流阀13中,经过变矩器14后的油液进入冷却器15冷却,而从溢流阀13溢流口出来的油液也进入冷却器15进行冷却,最后冷却的油液均进入润滑油压接口 16中并从输入轴27的进油口进入进行对箱体23内的部件进行润滑和降温,此时的油液温度低,降低了变速箱热平衡温度。而油液经过粗滤器2和精滤器4的二次过滤,提高其过滤效果,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的阀芯不容易损坏,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0038]本液压控制系统中还设有旁通阀5,可以将精滤器4中的杂质通过其排出,防止精滤器4堵塞。 [0039] 图4至8中的冷却器15未显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包括变速箱(100)、变矩器组件(200)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300),所述变速箱(100)包括箱体(23)和输入轴(27),所述变矩器组件(200)包括壳体(24)和液力变矩器(25),所述壳体(24)固定在箱体(23)上,壳体(24)和箱体(23)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有油液,所述液力变矩器(25)设于壳体(24)内,所述液力变矩器(25)的涡轮轴(251)插套在壳体(24)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24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3 )内设有输入轴(27 )、惰轮轴(20 )和输出轴(37 ),输入轴(27)、惰轮轴(20)和输出轴(37)的尾部均铰接在箱体(23)的后侧壁上、另一端均铰接在壳体(24 )上,输入轴(27 )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271)铰接在壳体(24 )的连接通孔(241)的内侧壁中、并与涡轮轴(251)相连接,输入轴(27)外侧壁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19 )和第二齿轮(273 ),惰轮轴(20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2),输出轴(3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22),第一齿轮(19)与第三齿轮(201)相啮合,第四齿轮(202)与传动齿轮(22)相啮合,输出轴(37)的尾端伸出箱体(23)、其成型有螺孔(371),柔性联轴器(36)的第二联轴部(361)螺接在螺孔(371)中;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300)包括粗滤器(2)、油泵(3)、精滤器(4)、旁通阀(5)、节流阀(6)、微动阀(7)、缓冲阀(8)、换挡阀(9)、减压阀(12)、溢流阀(13)、变矩器(14)、冷却器(15)、润滑系统(16)和可变节流阀(17),粗滤器(2)固定在壳体(24)的侧壁上,壳体(24)的出油口与粗滤器(2)的进油口相连通,油泵(3)设置在壳体(24)中,涡轮轴(251)插套在油泵(3)的中心通孔中,油泵(3)的油液入口端与粗滤器(2)的出油口相连通,油泵(3)出口端与精滤器(4)的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4)固定在箱体(23)的后侧壁外壁上,旁通阀(5)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4)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通,精滤器(4)的出口端还分别与节流阀(6)的进口端和减压阀(12)的入口端相连通,节流阀(6)的出口端与微动阀(7 )的入口端相连通,微动阀(7 )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8 )和换挡阀(9 )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12)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25)的入口端相连通,减压阀(12)与变矩器之间设有溢流阀(13 ),溢流`阀(13 )的入口端与减压阀(12 )的出口端相连通,溢流阀(13 )的溢流口与冷却器(15)的入口端相连通,冷却器(15)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25)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却器(15)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23)的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16)相连通,润滑油压接口(16)与输入轴(27)的进油口相通;所述旁通阀(5)、节流阀(6)、微动阀(7)、缓冲阀(8 )、换挡阀(9 )、减压阀(12 )和溢流阀(13 )组成阀体总成(400 ),阀体总成(400 )固定在箱体(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联轴器(36)结构为,第一联轴部(36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363),第二联轴部(361)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364),中间缓冲块(365) 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左连接体(363)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364)上,第一联轴部(362)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柱(3621),第二联轴部(361)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3611),第二连接螺柱(3611)螺接在输出轴(37)的尾端的螺孔(37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3)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231),输出轴(37)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在通孔(231)的侧壁上、其尾端伸出通孔(231)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23)的下部的外壁上的端盖(38)中,端盖(38)中设有的密封圈(381)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37)的尾端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4)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241),连接通孔(241)由第一阶梯孔(2411)和第二阶梯孔(2412)组成,第一阶梯孔(2411)在壳体(24)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第二阶梯孔(2412)在壳体(24)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上,第一阶梯孔(2411)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孔(2412),第一阶梯孔(2411)与第二阶梯孔(2412)相连通,第一阶梯孔(241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271),输入轴(27 )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271)的内圈的内侧壁上,输入轴(27)的顶端插套在第二阶梯孔(2412)中,弹性密封圈(272)嵌在输入轴(27)的顶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273)中并弹性压靠在第二阶梯孔(241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器(4)设于油泵(3 )的出口端与减压阀(12 )入口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阀(9)的P2 口与离合器F (10)的进油口相连通、换挡阀(9)的Pl 口与离合器R (11)的进油口相连通。
【文档编号】F16D3/50GK103511582SQ20131047912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孙天明, 陈瑞枫, 姚杭杭, 徐锦潮, 潘路峰, 吕坤炯 申请人:浙江中柴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