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压阀和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8188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限压阀和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压阀和设置有所述限压阀的机油泵,其中所述限压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设有容纳所述阀芯的阀腔,所述阀腔设分开的第一口和第二口,其中所述第一口处的流体能迫使所述阀芯移动,直至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口,在所述阀腔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口对称的第三口,并且所述第三口连接用于收纳来自于所述第一口的所述流体的容槽。在采用如上述结构的限压阀后,在同样的发动机及整车试验后,限压阀外表面偏磨的问题将彻底解决。
【专利说明】限压阀和机油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设备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限压阀和设置所述限压阀的机油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机油泵限压阀泄油口的普遍结构是直接在阀孔的单侧开I个或2个泄油口,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机油泵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限压阀有I个泄油口 I’,图2中有2个泄油口 I’ ’。以图3为图1中所示的限压阀的主视图为例,参见图3,当机油泵运行时,如果油压过高,在高压油的作用下,限压阀的阀芯2’克服弹簧力后下移,机油从侧面的I个泄油口 I’(或如图2所示的2个泄油口 I’’)流出。但是,对于这种结构,在限压阀处于泄油状态时,限压阀由于受力不平衡,从而容易导致位于泄油口一侧的限压阀外表面出现偏磨现象。
[000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1603609A公开了一种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包括正六边形的阀芯,因此对应设置了六个泄油口,阀芯为钢球形式,并通过弹簧与阀座连接,当机油泵正常工作时,其工作压力小于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只有当油压升高并超过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后,压力油顶开钢球,并通过泄油口排出。由于六个泄油口围绕正六边形布置,压力油可以均匀地流向各泄油口并且快速泄油,不会产生限压阀的偏磨现象。但在这种结构的限压阀中,由于该限压阀可独立于机油泵,因此泄油口都直接与油缸连通,不适用于限压阀与机油泵连为一体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限压阀,该限压阀不仅可以均匀泻压,延长阀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紧凑,维持阀的制造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限压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设有容纳所述阀芯的阀腔,所述阀腔设分开的第一口和第二口,其中所述第一口处的流体能迫使所述阀芯移动,直至流体流入所述第二 口,在所述阀腔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 口对称的第三口,并且所述第三口连接用于收纳来自于所述第一口的所述流体的容槽。
[0006]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第二 口连接排泄腔或排泄孔。
[0007]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排泄腔或排泄孔的形状与所述容槽的形状相同。
[0008]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容槽的数量与所述排泄腔或所述排泄孔的数量相
坐寸ο
[0009]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阀芯沿所述阀腔移动,并且阀芯形状为筒形。
[0010]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阀芯内连接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阀体,当所述阀芯被迫移动时,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
[0011]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弹性元件是压簧。
[0012]在上述限压阀中,可选地,所述容槽与所述排泄腔通过模具抽芯或机器加工一次加工完成。
[0013]上述限压阀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采用如上述结构的限压阀后,在同样的发动机及整车试验后,限压阀外表面偏磨的问题将彻底解决。
[001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限压阀的机油泵,并且所述限压阀集成在所述机油泵内。
[0015]这种机油泵的有益效果在于:泄油效果良好,而且零部件耐磨损,延长了机油泵的工作寿命。
[0016]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附图仅仅意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同样的参考附图标记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
[0018]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俯视图;
[0019]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俯视图;
[0020]图3显示为图1中的限压阀的主视图;
[0021]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
[0022]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限压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俯视图;
[0023]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限压阀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确切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该限压阀包括阀体I和阀芯2,阀体I内设有容纳阀芯2的阀腔3,阀腔3设分开的第一口 4和第二口 5 (第二口 5的位置可结合参见图5或图6),其中第一口 4与机油泵的泄油通道连通,也作为限压阀的进油口,应理解的是,在这里通过限压阀的流体为机油,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无形状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介质。在第一口 4处的机油能迫使所述阀芯2沿阀腔3向下移动,直至机油到达并流入所述第二口 5。在阀腔3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口 5关于阀芯2中心轴对称的第三口 6 (第三口 6的位置可结合参见图5或图6),并且第三口 6连接用于收纳来自于第一口 4的机油的容槽8。即机油可以同时流入第二口 5和第三口 6。这样可以使阀芯2两侧的泄油压力平衡,不会出现一侧磨损的情况。
[0026]第二口 5连接的是排泄腔或排泄孔7。机油流入第二口 5后,通过排泄腔或排泄孔7进入油缸,机油流入第三口 6后,被容槽8储存起来。因为限压阀集成在机油泵上,容槽8可以被设置成容纳排泄出的机油,也可以被设置成最后将该机油排出。容槽8的形状及尺寸可以通过设计实现。可选地是,容槽8的形状与排泄腔或排泄孔7的形状相同,尤其是容槽8与排泄腔或排泄孔7等高。而且,容槽8的数量与排泄腔或排泄孔7的数量相等。参见图5,当设置一个排泄腔或排泄孔7时,容槽8也设置一个;参见图6,当设置两个排泄腔或排泄孔7时,容槽8也设置两个。
[0027]回到图4,阀芯2形状为圆筒形状。阀芯2内有设置弹性元件10的容腔9,容腔9顶部连接弹性元件10的一端,弹性元件10的另一端连接阀体1,当阀芯2被迫移动时,弹性元件10被压缩。弹性元件10可选为压簧。
[0028]机油泵限压阀的容槽8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加工:模具抽芯直接形成,或采用机加工方式完成。对于这两种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对于模具抽芯直接形成泄油孔(即排泄腔)的方式,只需加长此处的抽芯即可,容槽8与排泄腔(或排泄孔)一次抽芯完成;对于采用机加工完成泄油孔的方式,只需加大进刀深度,也可一次完成泄油口以及容槽8的加工。两种加工方式都不增加工艺步骤。
[0029]接下来介绍限压阀的工作过程。
[0030]当机油泵正常工作时,由于弹性元件10预紧力的作用,阀芯2被顶在阀腔口,此时进油口(即阀腔3夕卜)的油压小于阀腔3内的油压。当进油口处的机油油压不断增加,直到超过阀腔3内的油压时,阀芯2被打开,机油迫使阀芯2向下移动,直到阀芯2位置到达第二口 5和第三口 6,机油从阀芯2两侧的油口排出。机油通过第二口 5直接被排出回到油缸,而另一侧的机油流入容槽8中。这样可以保证阀芯2在移动时两侧受到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样避免限压阀内的单侧磨损现象。
[0031]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限压阀,包括阀体(I)和阀芯(2),所述阀体(I)内设有容纳所述阀芯(2)的阀腔(3),所述阀腔(3)设分开的第一口(4)和第二口(5),其中所述第一口(4)处的流体能迫使所述阀芯(2)移动,直至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口(5),其特征是:在所述阀腔(3)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口( 5 )对称的第三口( 6 ),并且所述第三口( 6 )连接用于收纳来自于所述第一口(4)的所述流体的容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口(5)连接排泄腔或排泄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排泄腔或排泄孔(7)的形状与所述容槽(8)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容槽(8)的数量与所述排泄腔或所述排泄孔(7)的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阀芯(2)沿所述阀腔(3)移动,并且阀芯(2)形状为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阀芯(2)内连接一弹性元件(10)的一端,所述弹性元件(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阀体(1),当所述阀芯(2)被迫移动时,所述弹性元件(10)被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元件(10)是压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是:所述容槽(8)与所述排泄腔通过模具抽芯或机器加工一次加工完成。
9.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的机油泵,其特征是:所述限压阀集成在所述机油泵内。
【文档编号】F16N13/00GK203670941SQ20132067021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许建中, 朱国华, 叶佳波, 陈瑜, 梁艳军, 王艳锋, 江亮, 汪天友, 阳晓辉, 薛云忠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