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腔式限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707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腔式限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内腔式限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管路上之压力控制结构,具体为一种内腔 式限压阀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若要把流体管路上的流体压力控制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需要在 管路前端设置一个限压阀,以保持系统管路的稳定。现有的内腔式限压阀,包括有一 阀体、上盖、下盖、进水口、出水口、限压组件、控制杆组件,在所述阀体内部,设 有一上、下敞口的直通型内腔体,该内腔体下开口的外端设有由所述控制杆组件联动
控制的封堵件,上开口皆是通过o型密封圈或其他方式密封。上述结构中,采用其他
辅助结构设置会增加加工成本,而采用O型密封圈具有下述缺点1)由于0型圈容让 性较小,为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工艺上要求O型密封圈外圈与内腔体内壁必须贴合 紧密,这样,对与之匹配的内腔体内壁加工精度较高,其结果使内腔体材料在选择上 受到限制,只能采用可再加工的金属材料制造,使其材料成本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加 工成本;2)由于本限压阀结构中控制杆组件是随着压力的变化而上下移动来达到封闭 目的的,因此控制杆移动较为频繁,而当O型密封圈外圈与内腔体内壁贴合过紧时, 会造成控制杆的移动迟缓,降低其工作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能有效地保证控制杆组 件上封堵件及时封闭,降低限压阀的使用性能;3)鉴于前述理由,实际工作中0型 密封圈一般选择硬度不是很高的材料,然而,由于控制杆组件的频繁移动,使0型密 封圈过早的磨损,经常需要更换,从而降低了限压阀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现有技 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腔式
的限压阀y型密封圈结构,可以改善限压阀的工况条件,解决限压阀的使用寿命问题, 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闽体、上盖、下盖和控制杆组件,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 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腔设有一上、下开口之内腔体,控制杆组件穿过所述内腔体, 其上端设有限压组件,下端设有可封堵内腔体下开口之封堵件,内腔体上开口通过密 封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设置于控制杆组件上、与内腔体内壁适配的Y 型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限压组件上可设有弹簧;
所述限压组件包括固于一体的膜片和托板,所述托板与控制杆组件固接,膜片外 圈与阀体、上盖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限压组件包括活塞体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阀体内壁适配。其中, 所述密封件可为O型密封圈或Y型密封圈。
所述下盖还可开设有出水口。
所述阀体可采用塑料材料注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控制杆组件上设置与限压阀内腔体内壁适配的y型密封圈结
构,可以改善限压阀的工况条件,防止密封圈过早磨损,延长了限压阀的使用寿命, 从根本上解决了限压阀的使用寿命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阀体制造精度要求,降低了生 产成本,还可使限压阀工作更灵敏,限压更稳定。采用上述结构,还可使塑料材质用 以制造限压阀得以实现,更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la为图1之A处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之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如图l所示,其包括阀体1一2和控制杆组件 l一5,所述阀体l一2上开设有进水口 l一l和出水口 l一7,其上端设有上盖1一10, 下端设有下盖1一12,皆通过连接件与阀体1_2固接,下盖1-12上还设有一个下盖 出水口 1-13。在阀体1一2之内腔,设有一含有上、下开口之直通形内腔体1一6,控 制杆组件1_5穿过所述内腔体l一6内,可在出水口 1—7流体压力控制下沿内腔体1 一6内壁做上下移动,其上端与限压组件1一3固定连接,该限压组件1-3设置于阀体 1 — 2出水通道上,包括膜片及托扳,两者固于一体,其中托板与控制杆组件l一5固 接,膜片外圈与阔体1-2及上盖1-10固定连接,以隔离上盖1一10所形成的空腔,限 压组件1-3上方顶持限压弹簧1-4,该限压弹簧1-4位于上盖1一10空腔内,其上有 一调节螺丝1-11,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其弹力。所述控制杆组件l一5下端设有可封 堵内腔体1一6下开口之封堵件1一9,该封堵件1—9位于内腔体l-6下开口外侧(适 配封堵件的开口称为阀口),控制杆组件1一5向上移动时,可通过该封堵件1一9封闭 内腔体1一6下开口。内腔体1一6上开口通过密封圈密封,如图la所示,所述密封圈 为设置于控制杆组件l一5中部位置、可与内腔体l一6内壁适配的Y型密封圈l一8。 控制杆组件l一5与y型密封圈l一8可构成感压组件。
一般来说,所述限压组件l一3所受到的流体的压力F等于流体在阀后的压强PX 限压组件的面积S,若阀后压强P小于限压阀的限压值,弹簧力将向下压迫限压组件1 一3并联动控制杆组件1一5及封堵件1一9向下运动,阀门开启,流体可以通过阀门。 若阀后压强P等于限压阀的限压值,限压组件l一3将向上压迫限压弹簧l一4并联动 控制杆组件1一5及封堵件1一9向上运动,阀门闭合,流体不可以通过阀门。在阀门 闭合时,当流体压力上升时,亦不能压开阀口,因为在阀口的对侧有一个相同面积的 感压组件,它所受到的流体压力数值相同力量相反,故可相互抵消。限压组件1_3 便可依据阀后流体的压力调节弹簧1_4,并联动封堵件1_9开启与闭合阀口 。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0型密封圈使控制杆组件l一5与内腔体l一6内壁密封,0型密封圈随阀门的开闭而在内腔体1一6的内壁运动,故这种密封为动密封。内腔体l —6的内径与控制杆组件l一5中杆体的外径及0型密封圈的尺寸要十分匹配,否则0 型密封圈或被挤压过紧而使阀门运动受阻,或过松而使阀门泄露。0型密封圈在内挤 外压的条件下运动会有较大的磨擦力,使阀门不够灵敏且极易磨损。并且由于较软的 橡胶才能密封效果较好,而较软的橡胶更不耐磨,影响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Y 型密封圈l一8结构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是因为,Y型密封圈l一8外圈有一个 开叉,其中一边可顶触内腔体1一6内壁,另一边可顶触控制杆组件外壁即可密封,由 于开叉的空隙较大,故其具有较大的容让空间,从而使内腔体1—6内径与控制杆组件 l一5外径精度要求大大降低,用塑料如ABS、 PC、 PVC、尼龙、赛钢等均可注塑而成, 而非传统的金属机加工材料,使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Y型密封圈1 一8靠流体的自身压力密封,不用控制杆组件l一5外壁与内腔体l一6内壁内挤外压, 故在运动时摩擦力很小,不易磨损,且运动起来非常灵巧,不会产生运动迟滞现象。 而且Y型密封圈1—8可以选用比较硬的橡胶材料,更耐磨,使得限压阀使用寿命提高。 工作时,流体从进水口 l-l进入内腔体l-6,从内腔体l-6下开口处流出内腔体 l-6进入出水腔,从出水口 l-7流出限压阀。当出水口 1-7处的流体压力较低时,弹 簧1-4会压迫限压组件1-3联动控制杆组件1-5及封堵件1-9向下运动,使内腔体1 一6下开口阀门开启;反之阀门将闭合。在阀门闭合时,进水压力不能压开封堵件l-9, 因为有一个与封堵件1-9同面积的带Y型密封圈1-8的活塞受到相同大小的反方向的 力,两个力对冲为零,控制杆组件1一5固定不动。当出水口 1-7有流体流出时,封堵 件1-9外部受到的流体压力下降,弹簧1-4之弹性力迫使控制杆l一5组件向下移动, 压开封堵件l-9,阀门开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形式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如图2 所示,其包括阀体2—2和控制杆组件2—5,所述阓体2—2上开设有进水口 2_1和 出水口 2—7,其上端设有上盖2 — 10,下端设有下盖2 — 12,皆通过连接件与阀体2 一2固接,下盖2-12上还设有一个下盖出水口 2-13。在阀体2—2之内腔,设有一含有上、下开口之直通形内腔体2—6,控制杆组件2 — 5穿越所述内腔体2 — 6,可在出 水口 2_7流体压力控制下沿内腔体2_6内壁做上下移动,其上端与限压组件2_3 固定连接,该限压组件2-3设置于阀体2 — 2出水通道上,包括活塞体及密封件,其中 密封件可采用O型密封圈或Y型密封圈,置于活塞体外圈,与上盖2—10内壁适配, 以隔离上盖2 — 10所形成的空腔。限压组件2-3上方顶持限压弹簧2-4,该限压弹簧 2-4位于上盖2 — 10空腔内,其上有一调节螺丝2-11,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其弹性力。 所述控制杆组件2_5下端设有可封堵内腔体2—6下开口之封堵件2—9,该封堵件2 一9位于内腔体l-6下开口外侧(适配封堵件的开口称为阀口),控制杆组件2—5向 上移动时,可通过该封堵件2—9封闭内腔体2 — 6下开口。内腔体2—6上开口通过密 封圈密封,如图2a所示,所述密封圈为设置于控制杆组件2—5中部位置、可与内腔 体2_6内壁适配的Y型密封圈2_8。控制杆组件2 — 5与y型密封圈2 — 8构成感压 组件。
同样,工作时流体从进水口 2 — 1进入内腔体2 — 6,从内腔体2 — 6下开口处流出 内腔体2—6进入出水腔,从出水口 2 — 7流出限压阀。当出水口 2 — 7处的流体压力较 低时,弹簧2—4会压迫限压组件2 — 3联动控制杆组件2—5及封堵件2—9向下运动, 使内腔体2—6下开口阀门开启;反之阔门将闭合。在阀门闭合时,进水压力不能压开 封堵件2—9,因为有一个与封堵件2 — 9同面积的带Y型密封圈2—8的活塞受到相同 大小的反方向的力,两个力对冲为零,控制杆组件2—5固定不动。当出水口2 — 7有 流体流出时,封堵件2—9外部的流体压力下降,弹簧2 — 4之弹性力迫使控制杆组件 向下移动,压开封堵件2—9,阀门开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 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阀体、上盖、下盖和控制杆组件,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腔设有一上、下开口之内腔体,控制杆组件穿过所述内腔体,其上端设有限压组件,下端设有可封堵内腔体下开口之封堵件,内腔体上开口通过密封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设置于控制杆组件上、与内腔体内壁适配的Y型密封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组件上设有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组件包括固 于一体的膜片和托板,所述托板与控制杆组件固接,膜片外圈与阀体、上盖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组件包括活 塞体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阀体内壁适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 圈或Y型密封圈。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开有出水口。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腔式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采用塑料材料注 塑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阀体、上、下盖和控制杆组件,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腔设有一上、下开口之内腔体,控制杆组件穿过所述内腔体内,其上端设有限压组件,下端设有可封堵内腔体下开口之封堵件,内腔体上开口通过密封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设置于控制杆组件上、与内腔体内壁适配的Y型密封圈。所述限压组件上设有弹簧,包括固于一体的膜片和托板,托板与控制杆组件固接,膜片外圈与阀体、上盖固接;或包括活塞体和与上盖内壁适配的密封件。本实用新型可改善限压阀的工况条件,延长限压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阀体制造精度要求及生产成本,也扩大了限压阀材料的选择范围,同时还可使限压阀工作更灵敏,限压更稳定。
文档编号F16K27/02GK201221631SQ20082009410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杨克庆 申请人:杨克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