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时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997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时盖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时盖板,用于形成发动机上的正时齿轮室,该正时盖板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正时上盖板(1)和正时下盖板(2),正时上盖板(1)和正时下盖板(2)的对接面相互嵌套设置,组合在一起的正时上盖板(1)和正时下盖板(2)固定在发动机上形成正时齿轮室。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提高了塑料正时盖板的强度,降低了塑料盖板发生变形的概率,而且在不影响正时盖板安装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产品的尺寸精度,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报废率,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正时盖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时盖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发动机上的正时齿轮室的正时盖板。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运行时,曲轴通过正时皮带(或正时链条、正时齿轮)驱动进排气凸轮轴,从而使进排气门按工作循环正常开闭。正时皮带(或正时链条、正时齿轮)驱动系统工作环境要求较高,需保证一定的清洁度,以免由于异物进入造成正时皮带(或正时链条、正时齿轮)出现跳齿、磨损等异常现象。同时,为了隔离正时皮带(或正时链条、正时齿轮)工作时发出的响声,提高发动机NVH性能,则需要让正时驱动系统处于相对密封的工作环境,即通过正时盖板组成正时齿轮室。
[0003]当前的正时齿轮室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发动机气缸盖上直接铸造出正时齿轮室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铸铝形成的盖板与发动机机体密封形成;2)通过注塑形成一体式的塑料大盖板与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机体共同密封形成正时齿轮室。但上述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
[0004]I)在气缸盖上直接铸造出正时齿轮室的一部分,并用铸铝的盖板结合,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大了缸盖铸造难度,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铸铝的盖板使得整台发动机的重量增加;
[0005]2)使用一体式的塑料正时盖板,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强度刚度较小,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振动容易造成正时盖板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发动机工作时周边环境温度较高,塑料件容易受热变形,使得盖板容易和齿轮室内的轮系、张紧器等运动件干涉,造成正时皮带等异常磨损,使发动机工作异常;
[0006]3)由于塑料件注塑时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产品尺寸等精度较难保证,且一体式正时盖板由于安装跨度较大,对产品精度要求高,增加了产品报废率,提高了成本;
[0007]4)由于塑料正时盖板为大平面,正时齿轮室内运动件产生的振动噪音容易在大平面间传播,弓I起正时盖板的振动,加剧了噪声的传播。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靠、使用效果好的用于形成发动机上的正时齿轮室的正时盖板。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时盖板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正时盖板,用于形成发动机上的正时齿轮室,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的对接面相互嵌套设置,组合在一起的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固定在发动机上形成正时齿轮室。
[0011]进一步,正时上盖板的内表面上和/或正时下盖板的部分内表面上形成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由多条相交设置的水平筋和斜筋组成。[0012]进一步,网状结构中的相邻水平筋之间的间距为12_14mm,相邻斜筋之间的间距为14-16mm,水平筋与斜筋之间的夹角为60-80°,水平筋和斜筋的高度为l_2mm,宽度为2_4mmο
[0013]进一步,正时上盖板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由多条凹槽组成,凹槽与正时上盖板内表面上的水平筋对应设置。
[0014]进一步,正时上盖板外表面上的凹槽的宽度和深度与正时上盖板内表面上的水平筋的宽度和高度相等,且正时上盖板外表面上相邻布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隔与正时上盖板内表面上相邻布置的水平筋之间的间隔相等。
[0015]进一步,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减震和密封的橡胶垫。
[0016]进一步,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减轻噪音泄漏的橡胶护垫。
[0017]进一步,正时下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吸音的减震海绵。
[0018]进一步,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处设置有橡胶衬套和钢衬套,正时上盖板和正时下盖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发动机上。
[0019]进一步,正时下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布置在安装孔之间。
[0020]与现有正时盖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具有以下优点:
[0021]I)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相比于铸铝正时盖板减轻了零部件的重量和加工难度,并降低成本;
[0022]2)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采用正时上、下盖板分体结构,相对整体式结构,可大大降低各安装孔的精度要求,保证安装精度;
[0023]3)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避免了整体式塑料正时盖板造成的大平面跨度引起盖板的振动变形,导致与正时轮系发生干涉的现象发生;
[0024]4)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中通过橡胶垫、橡胶护垫、海绵、安装孔橡胶衬套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正时盖板的密封性和减震性,降低了正时轮系的噪音泄漏;
[0025]5)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中通过水平筋和斜筋形成的网状结构以及相配合的条状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正时盖板的强度,并有效的阻隔平面噪音的传播,提升了发动机的整体NVH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正时上盖板的外表面视图;
[0028]图3为图1中的正时上盖板的内表面视图;
[0029]图4为图1中的正时下盖板的外表面视图;
[0030]图5为图1中的正时下盖板的内表面视图;
[0031]图6为图3中的正时上盖板内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为图2中的正时上盖板外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8为图1中的正时上盖板的纵向剖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I正时上盖板;2正时下盖板;3网状结构;4条状结构;5橡胶垫;6橡胶护垫;7减 震海绵;8安装孔;9加强筋;31水平筋;32斜筋;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时盖板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7]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的对接面相互嵌套设置,以保证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之间的密封性和安装精度,组合在一起的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固定在发动机上形成正时齿轮室。
[0038]进一步,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安装孔8处设置有橡胶衬套和钢衬套,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通过安装孔8固定在发动机上。此外,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优选有一个安装孔8可重叠设置,以便可以通过该安装孔8将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连接在一起。而且正时下盖板2的内表面上还可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布置在安装孔8之间,以保证安装时的强度。
[0039]进一步,正时上盖板I的内表面上(和/或正时下盖板2的部分内表面上,参见图5)形成有网状结构3,网状结构3由多条相交设置的水平筋31和斜筋32组成,本实施例中水平筋31和斜筋32相交形成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单元体。其中,网状结构3中的相邻水平筋31之间的间距为12-14mm,优选为13.5mm ;相邻斜筋32之间的间距为14_16mm,优选为15mm;水平筋31与斜筋32之间的夹角为60-80°,优选为70° ;水平筋31和斜筋32的高度为l_2mm,优选为1.5mm ;水平筋31和斜筋32的宽度为2_4臟,优选为3mm。
[0040]进一步,正时上盖板I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条状结构4,条状结构4由多条凹槽41组成,凹槽41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的水平筋31对应设置。其中,正时上盖板I外表面上的凹槽41的宽度和深度(深度为l_2mm,优选为1.5mm;宽度为2_4臟,优选为3mm)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的水平筋31的宽度和高度相等(高度为l_2mm,优选为1.5mm ;宽度为2-4mm,优选为3mm)。而且正时上盖板I外表面上相邻布置的凹槽41之间的间隔(间距为12-14mm,优选为13.5mm)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相邻布置的水平筋31之间的间隔相等(间距为12-14mm,优选为13.5mm)。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的上述尺寸设置可方便制作过程中的注塑成型。
[0041]进一步,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减震和密封的橡胶垫5,以消除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因振动引起的噪音,同时还可避免正时轮系内的噪音从安装面泄漏。此外,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还可设置有用于减轻噪音泄漏的橡胶护垫6,而且正时下盖板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吸音的减震海绵7。
[0042]本实用新型的正时盖板提高了塑料正时盖板的强度,降低了塑料盖板发生变形的概率,而且在不影响正时盖板安装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产品的尺寸精度,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报废率,降低成本。
[0043]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正时盖板,用于形成发动机上的正时齿轮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的对接面相互嵌套设置,组合在一起的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固定在发动机上形成正时齿轮室; 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有一个安装孔(8)可重叠设置,通过该安装孔(8)将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上盖板(I)的内表面上和/或正时下盖板(2)的部分内表面上形成有网状结构(3),网状结构(3)由多条相交设置的水平筋(31)和斜筋(3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网状结构(3)中的相邻水平筋(31)之间的间距为12-14mm,相邻斜筋(32)之间的间距为14_16mm,水平筋(31)与斜筋(32)之间的夹角为60-80°,水平筋(31)和斜筋(32)的高度为l_2mm,宽度为2_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上盖板(I)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条状结构(4),条状结构(4)由多条凹槽(41)组成,凹槽(41)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的水平筋(31)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上盖板(I)外表面上的凹槽(41)的宽度和深度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的水平筋(31)的宽度和高度相等,且正时上盖板(I)外表面上相邻布置的凹槽(41)之间的间隔与正时上盖板(I)内表面上相邻布置的水平筋(31)之间的间隔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减震和密封的橡胶垫(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上设置有用于减轻噪音泄漏的橡胶护垫(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下盖板(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吸音的减震海绵(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安装孔(8)处设置有橡胶衬套和钢衬套,正时上盖板(I)和正时下盖板(2)通过安装孔(8)固定在发动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时盖板,其特征在于,正时下盖板(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布置在安装孔(8)之间。
【文档编号】F16H57/031GK203717155SQ20142001442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陈友祥, 欧阳彩云, 邱若友, 邹凯, 何月涛, 叶志伟, 张亚洲, 王英杰, 穆芳影, 刘俊, 朱浩杰, 范习民, 胡昌良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