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串接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78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链条的串接单元,特别是指一种可配合一链轮而顺畅地运转的链条的串接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链条在设计上,主要是由链片、链滚、衬套,以及链轴等组件串接而成。而目前链条都是在工厂出厂时,就将链条的各个组件一一组装结合完成,进而形成长度固定的链条后再贩卖。其中,在链轴与链片间的结合上,主要先使链轴的两端穿过链片的穿孔,再利用机具铆压以将链轴两端与链片固定住,也正因如此,以往的链片穿孔通常为一圆形贯孔的设计,但如此就无法让消费者自行动手组装链条,因为链轴与此种穿孔设计的链片,必须如上述方式利用机具才能结合。但有些消费者喜欢自行动手组装,可增加乐趣与方便性,或者可依其需求组装所需的链条,有鉴于此,本案藉由改变链片结构来提供一种可供自行组装的链条相关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创新,组装容易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包含:二间隔相对的外链片,及一组装轴。每一外链片包括左右间隔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一朝向另一外链片的内侧面,以及一相反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每一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穿孔,每一第二端部具有一与该第一穿孔间隔的扣孔,该扣孔包括一第一扣孔部、一第二扣孔部,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间的扣孔窄缩部。该组装轴可轴向依序穿过所述第一扣孔部,再经过所述扣孔窄缩部后,定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每一外链片的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分别与另一外链片的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轴向对应。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还包含二间隔相对且串接于所述外链片之间的内链片,每一内链片包括左右间隔的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位于所述外链片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该链条的串接单元还包含一轴向穿过相互重迭的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四端部的链轴。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还包含二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端部之间及所述第四端部之间的环形衬套。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每一内链片的该第三端部与该第四端部各具有一凸环,所述凸环各自从该第三端部与该第四端部朝相对的另一内链片一体突出。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且径向扩大的端部,所述端部分别抵坐在所述外链片的所述外侧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扣孔窄缩部的距离。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一径向缩小且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一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另一端与该颈部的一端的端部,该颈部的直径大于其中一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所述端部分别抵坐在所述外链片的所述外侧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二径向缩小且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所述颈部的一端的端部,每一颈部的直径大于每一扣孔的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所述端部分别抵坐在所述外链片的所述外侧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另一端部的直径大于该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其中一该外链片还具有一自该外侧面朝该内侧面凹陷且围绕该扣孔的该第二扣孔部的抵坐面。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抵坐面具有至少一可限制该组装轴的一端位于该第二扣孔部以避免朝该第一扣孔部移动的限位端部。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一径向缩小且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一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另一端与该颈部的一端的端部,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大于该颈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至少一外链片的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间凹设有二桥接凹部,所述桥接凹部分别包括一滑面。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滑面较该抵坐面更接近于该外链片的该外侧面。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且径向扩大的端部,其中一该端部可抵坐在该抵坐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扣孔窄缩部的距离,且所述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一径向缩小且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一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另一端与该颈部的一端的端部,该颈部的直径大于其中一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其中一该端部可抵坐在该抵坐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二径向缩小且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所述颈部的一端的端部,每一颈部的直径大于每一扣孔的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其中一该端部可抵坐在该抵坐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每一外链片的该扣孔还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间的衔接孔部。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所述外链片都具有一自该外侧面朝该内侧面凹陷且围绕该扣孔的该第二扣孔部的抵坐面。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且径向扩大的端部,所述端部皆可分别抵坐在所述抵坐面上,所述外链片的该抵坐面都具有至少一可限制该组装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外链片的该第二扣孔部以避免朝该第一扣孔部移动的限位端部。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该组装轴包括一轴本体部、二径向缩小且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的两相反端的颈部,以及二分别位于所述颈部的一端的端部,所述端部皆可分别抵坐在所述抵坐面上,该轴本体部与其中一该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每一颈部的直径大于每一扣孔的该扣孔窄缩部的距离。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所述端部的其中一个的直径大于另一个的直径,且较大直径的该端部亦大于所述第一扣孔部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定义一通过该第一穿孔的中心与该第二扣孔部的中心的中心连线,该第一扣孔部的中心不位于该中心连线上。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链条的串接单元,包含:二间隔相对的外链片,及二个组装轴。每一外链片包括左右间隔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一朝向另一外链片的内侧面,以及一相反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每一第一端部与每一第二端部都具有一扣孔,所述扣孔相间隔。每一扣孔包括一邻近另一扣孔的第一扣孔部、一相对于该第一扣孔部远离另一扣孔的第二扣孔部,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扣孔部与该第二扣孔部间的扣孔窄缩部。所述组装轴可个别轴向依序穿过所述外链片的所述第一扣孔部,再经过所述扣孔窄缩部后,定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本发明所述的链条的串接单元,每一组装轴包括二相反的端部,所述端部的其中一个的直径大于另一个的直径,每一组装轴的较小直径的该端部与另一组装轴的较大直径的该端部左右间隔相对。本发明的功效:藉由所述外链片的扣孔设计,每一扣孔都具有该第一扣孔部与第二扣孔部等二个孔部,让组装轴可以于扣孔中移动并扣合定位,故本发明的结构创新,而且组装与拆卸上都相当方便且容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链条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显示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一实施例可数个排列;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外链片的前视图,且图中以假想线示意一组装轴;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的剖视图;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一链条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显示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二实施例可数个排列;图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外链片的前视图;图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的剖视图;图9是该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外链片于水平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五实施例的一外链片的前视图;图13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六实施例的一外链片的前视图;图14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七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及图15是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的一第八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4,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1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数个相互串接而构成一链条,并包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4,本发明链条的串接单元1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数个相互串接而构成一链条,并包含:二间隔相对的外链片2、二间隔相对并分别与所述外链片2局部重迭的内链片3、二链滚4、一用于串接所述外链片2与所述内链片3的链轴5,以及一可以将该串接单元1与相邻的另一串接单元1结合的组装轴6。每一外链片2包括左右间隔的一第一端部21与一第二端部22、一连接于该第一端部21与该第二端部22间的第一腰部23、一朝向另一外链片2的内侧面24,以及一相反于该内侧面24的外侧面25。该第一端部21具有一贯穿该内侧面24与该外侧面25的第一穿孔211。该第二端部22具有一贯穿该内侧面24与该外侧面25,并与该第一穿孔211间隔的扣孔20。每一扣孔20包括左右设置的一第一扣孔部201与一第二扣孔部202,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交界处的扣孔窄缩部203。其中一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为d1,另一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为d1’(图1);在本实施例中,d1’>d1。所述扣孔20中,其扣孔窄缩部203为d1的该扣孔20的该第一扣孔部201的直径大于相邻该第二扣孔部202的直径;其扣孔窄缩部203为d1’的该扣孔20的该第一扣孔部201与相邻该第二扣孔部202的直径则约略相等。每一外链片2的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分别与另一外链片2的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轴向对应。每一内链片3包括左右间隔的一第三端部31与一第四端部32,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端部31与该第四端部32间的第二腰部33。所述内链片3的所述第四端部32位于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第一端部21之间。每一内链片3的该第三端部31与该第四端部32各具有一第二穿孔311、321,以及一围绕该第二穿孔311、321的凸环312、322,所述凸环312、322各自从该第三端部31与该第四端部32朝另一内链片3一体突出。所述链滚4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端部31间与所述第四端部32间。该链轴5轴向穿过相互重迭的所述第一端部21以及所述第四端部32。且该链轴5的两相反端可利用铆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21上。每一组装轴6可轴向依序穿过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第一扣孔部201,再经过所述扣孔窄缩部203后,定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202。每一组装轴6包括一轴本体部61、一径向缩小且位于该轴本体部61的一端的颈部63,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61的另一端与该颈部63的一端的端部62。该颈部63的直径大于其中一该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d1。该轴本体部61与其中一该端部6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扣孔部201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d1,使该组装轴6于组装过程中,其一端可轴向穿过所述外链片2。且每一端部62的直径大于与其邻近的该第二扣孔部202的直径,使得组装后该组装轴6不会相对于所述外链片2轴向脱离。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端部62的直径可大于另一端部62的直径,也大于所述第一扣孔部201的直径,以避免使用者穿伸该组装轴6时,不小心将该两端部62皆误穿过该第一扣孔部201,故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端部62扩大设计,有助于使用者组装更便利。本发明要组装成链条时,可取数个如同本实施例的串接单元1,每一串接单元1中的所述外链片2、所述内链片3、所述链滚4及该链轴5可利用铆接该链轴5两端,预先组装结合。接着,将一串接单元1的所述内链片3的所述第三端部31置于另一串接单元1的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第二端部22之间,再藉由一组装轴6串接结合此两相邻的串接单元1。组装过程中,该组装轴6轴向穿过所述第二端部22的所述第一扣孔部201,以及所述第三端部31的所述第二穿孔311与所述凸环312,使该组装轴6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扣孔部201。接着将相邻两串接单元1朝相反方向互相远离地拉动(如图3箭头所示),使该组装轴6的该颈部63与另一端的该轴本体部61会分别挤过与其邻近的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扣孔窄缩部203,并朝所述第二扣孔部202移动。最后,该组装轴6的所述端部62如图4所示,分别抵坐在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外侧面25上,如此即组装完成。组装后,该颈部63与该轴本体部61的一端可因所述扣孔窄缩部203的设计而被限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202中,而不会任意朝所述第一扣孔部201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该串接单元1中的大部分组件可事先由厂商组装结合,仅剩下该组装轴6尚未组装,而消费者可购买该链条的零件包,该零件包内包含数个本发明的该串接单元1。消费者组装时,只需要将每个组装轴6穿过两相邻的串接单元1,再拉动所述串接单元1使该组装轴6扣合定位,即完成组装。而且本发明于拆卸上亦相当方便,当链条中的部分零件损坏时,就可以只拆卸更换该损坏零件处的组件或该组装轴6,如此就不需要将整个链条汰换,因此在维条及保养上非常方便,并能降低链条的使用成本。另外,零件包中也可以同时包含数种不同颜色的该串接单元1,消费者就可以选用其所爱好的颜色的该串接单元1,可以组装成色彩多样化的链条,使组装后的链条独一无二,可展现个人特色。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该组装轴6的型式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有其它型式,如图4的假想线所示,此时只要对应修改所述扣孔20的尺寸即可配合使用。其中,不同的地方在于:最左边的该组装轴6未设有该颈部63,故该组装轴6包括一轴本体部61,以及二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61的两相反端且径向扩大的端部62。组装后该轴本体部61的两端可被限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202中。左边数来第二个组装轴6,与最左边的该组装轴6不同的地方在于:该两端部62的直径相同。左边数来第三个组装轴6的差异为:该组装轴6包括一轴本体部61、二径向缩小且分别位于该轴本体部61的两相反端的颈部63,以及二分别位于所述颈部63的一端的端部62,每一颈部63的直径大于每一扣孔20的该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藉此,于组装后所述颈部63可被限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202。最右边的组装轴6与左边数来第三个组装轴6的差异为:其中一个端部62的直径大于另一个端部62的直径,并且大于所述第一扣孔部201的直径。综上所述,藉由所述外链片2的所述扣孔20相互轴向对应的设计,每一扣孔20都具有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等二个孔部,让该组装轴6可以于所述扣孔20中移动并扣合定位,故本发明的结构创新,可供用户自行DIY组装,而且藉由快扣设计使其组装与拆卸都相当方便。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可供使用者自行决定组装长度及颜色,且拆装、保养都很方便。参阅图5、6、7,本发明链条的该串接单元1的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串接单元1的其中一该外链片2的该第二端部22还具有一自该外侧面25朝该内侧面24凹陷且围绕该第二扣孔部202的抵坐面221。该抵坐面221与该第一扣孔部201的两个交界处是间隔相对,并分别具有一限位端部222,所述限位端部222之间的距离为d2,本实施例的d2大于d1。本实施例的所述扣孔20中,未设有该抵坐面221的该扣孔20的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的直径约略相等;设有该抵坐面221的该扣孔20的该第一扣孔部201的直径则大于该第二扣孔部202的直径。本实施例的组装轴6中,较小直径的该端部62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端部222之间的距离d2。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先将该组装轴6轴向穿过相邻两串接单元1并位于所述第一扣孔部201,接着将所述串接单元1反相远离地拉动,使该组装轴6朝所述第二扣孔部202移动,最后所述端部62如图7所示,其中一该端部62抵坐在该抵坐面221上,另一端部62抵坐在该外链片2的该外侧面25上,即完成组装。组装后,该颈部63与该轴本体部61的一端可因所述扣孔窄缩部203的设计而被限位于所述第二扣孔部202;位于该抵坐面221上的该端部62可被所述限位端部222限位于该第二扣孔部202以避免朝该第一扣孔部201移动。但于实施时,该抵坐面221也可以仅具有一限位端部222,即可达到限位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该抵坐面221的该限位端部222可为至少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所述扣孔窄缩部203与所述限位端部222只要能达到限位该组装轴6,避免使用时该组装轴6朝该第一扣孔部201移动的效果即可,实施时不须限制所述扣孔窄缩部203与所述限位端部222的形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该组装轴6也可以如图4的假想线所示的各种态样,不再赘述。参阅图8、9,本发明链条的该串接单元1的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串接单元1的每一第二端部22具有一围绕该第二扣孔部202的抵坐面221。本实施例的所述抵坐面221形态皆与该第二实施例的该抵坐面221相同。本实施例的组装轴6可以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图4假想线左边数来第三个的组装轴6的结构一样。且该组装轴6的所述端部62可分别抵坐在所述抵坐面221上。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与该第二实施例类似,差别在于所述端部62分别可抵坐于所述抵坐面221上,即完成组装。本实施例的该组装轴6也可以如图4假想线所示左边数来第一轴、左边数来第二轴与最右边的组装轴6的三种态样。补充说明的是,最右边的组装轴6,此时供较大直径的端部62设置的该外链片2的该抵坐面221的面积可以配合加大,以供较大直径的该端部62抵坐。参阅图10、11,本发明链条的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具有该抵坐面221的该外链片2还包括二个间隔凹设并位于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间的桥接凹部223。所述桥接凹部223皆包括一桥接面224,以及一与该桥接面224衔接的滑面225。所述桥接面224是自该外侧面25朝该内侧面24方向延伸,但未连接该内侧面24,且所述桥接面224是由中央往外弧弯地连接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该滑面225平行该外侧面25地连接该桥接而224,而且其高度位于该外侧面25及该抵坐面221之间。因此,所述滑面225较该抵坐面221更接近该外侧面25。另外,本实施例的组装轴6可采用图4所示的各种形态的组装轴6,当采用有该颈部63的组装轴6时,在设计上,该扣孔窄缩部203的距离d1可以大于该颈部63直径,让该颈部63在组装及拆卸时,皆无需施力挤过该扣孔窄缩部203,更增加使用方便性。参阅图4、10、11,本实施例组装时,藉由所述桥接凹部223的设计,该组装轴6(可参照图4所示)在往该第二扣孔部202移动时,由于所述桥接面224向外弧曲而可容许该端部62通过,所以该端部62的底缘只要高于所述滑面225即可顺利移动,该端部62的底缘不需比该外链片2的该外侧面25突出,因此该组装轴6在组装时突出的长度不需太多,使该组装轴6的长度设计可以缩短。参阅图12,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一外链片2的该扣孔20还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间的衔接孔部204。参阅图13,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对每一外链片2定义一条通过该第一穿孔211的中心A与该第二扣孔部202的中心B的中心连线L。该第一扣孔部201的中心C不位于该中心连线L上。配合图3、4,本实施例的该组装轴6串接相邻两串接单元1时,当该组装轴6伸入该第一扣孔部201后,使该组装轴6沿着该第一扣孔部201中心C与该第二扣孔部202中心B的连线方向斜向移动并进入该第二扣孔部202,即组装完成。由于链条使用过程中,该组装轴6会受到平行于该中心连线L并且是自该第二扣孔部202朝该第一穿孔211方向的作用力,本实施例结构使该组装轴6难以被意外推回该第一扣孔部201导致脱落,而可提升组装后的稳固性。参阅图14,本发明链条的该串接单元1的第七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该串接单元1包含二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端部31及所述第四端部32之间的环形衬套34,并以此取代该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凸环312、322(图3)。所述环形衬套34分别与所述第二穿孔311、321紧配套合。参阅图15,本发明链条的该串接单元1的第八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一外链片2的该第一端部21与该第二端部22都具有一扣孔20,所述扣孔20相间隔。所述扣孔20的形态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每一扣孔20包括一邻近另一扣孔20的第一扣孔部201、一相对于该第一扣孔部201远离另一扣孔20的第二扣孔部202,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扣孔部201与该第二扣孔部202间的扣孔窄缩部203(扣孔窄缩部203可参阅图2、3)。本实施例省略该第一实施例的链轴5(图3),并且以组装轴6来取代。本实施例的组装轴6包括一轴本体部61、二端部62以及二颈部63,且其中一端部62的直径大于另一端部62的直径。每一组装轴6的较小直径的该端部62与相邻另一组装轴6的较大直径的该端部62左右间隔相对,此种组装方式可提升链条整体强度。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