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连接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71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管连接组装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连接组装体,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于公共住宅的污水废水管及地下横主管等的配管施工上的管和管之间并以紧固连结方式连接的管连接组装体,能够适用于要求管和管之间的坚固的紧固力、管内部可能产生较高的压力、因从高处垂直落下的污水或废水而发生管脱离的场所中的施工中较为轻松,且经济性优异。



背景技术:

能够在管内部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管脱离的配管的连接而使用的连接件通常为形成有凸缘的管形状,在内部具备有用于水密的软垫,并且凸缘与凸缘以多个螺栓铰链紧固。

但是,所述连接件在连结螺栓时为了以分别紧固多个螺栓来结合的方式使连接件均等地紧贴而要求工作人员的熟练度或过大的力,对于结合的方法为以分解连接件并重新与管进行组合的方式,存在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劳动力的问题。

并且,用于水密的软垫仅以紧贴在配管的外径的形态紧固,因此在维持水密上困难较多,内插配管的一侧部分时,在将管和软垫安装在连接件内侧来组装上也存在难度,因此存在各种问题。

另外,利用如以多个螺栓固定的夹具那样的紧固构件来实行管的连接时,需要在现场拆解连接件的紧固部位并插入能够在需连接的管的外周面对软垫和软垫进行加压的环的另行的施工工序,还要经过在插入环的状态下设定需连接的管和连接件的位置,之后插入到连接件的内侧,还要经过以多个 螺栓紧固夹具这样的顺序而非常麻烦。

因此,需要开发如下连接件,即,稳定地确保连接件的铰链和软垫的水密性能,从复杂的连接件的铰链方法脱离,有施工的便利性、坚固的紧固力、可靠的水密性、以及能够大幅地降低施工费的连接件。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第20-0379077号(2005.03.08)

专利文献2: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第10-0749402号(2007.08.08)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连接组装体,即,为了固定连接配管的管接头,将用于水密的弹性环和用于加压弹性环的加压环一体设置于管接头的内部,在它们外部形成夹具,配管施工时无需其他分解工作,将需连接的管切断成所需的长度来插入到管接头之后,并能够使用通常在现场使用以一个螺栓构成的夹具的电动以及充电式扳手,因此组装时无需过大的力,能够随着紧固简单地连接需连接的管和管接头来进行固定,所以具有坚固的紧固力和水密性以及能够大幅减少施工时间。

与此相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连接组装体,其在分支成多个方向的管接头中,内部需要封水的部分和需要清洁配管内部的异物等的部位配置单独的遮断盖来遮断的同时,能够自然地诱导流体的流动。

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如下详细说明的管连接组装体来实现,即,所述管连接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而构成:插入需连接的管并在端部形成内径逐渐扩展的扩径口的管接头、包括与所述扩径口对置设置的加压环和与所述加压环的一侧结合而插入到所述扩径口的弹性环的加压体、及包裹所述扩径口和加压体的夹具,在所述扩径口插入设置加压体,以夹具包裹这些的状态,将需连接的管插入到所述管接头,加压环通过紧固所述夹具对弹性环进行加压,在需连接的管的外周面紧贴弹性环的同时,能够相互气密地连接所述管接头和需连接的管。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如下管连接组装体来实现,即,所述管连接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而构成:分支成多个方向并插入需连接的管并且在端部形成内径逐渐扩展的扩径口的管接头、包括与各自的扩径口中的一侧的扩径口对置设置并遮断所述一侧的扩径口的加压板和配置在所述加压板与所述扩径口之间的第1弹性环的遮断体、包括与各自扩径口中除去一侧的扩径口之外的另一侧的扩径口分别对置设置的加压环和与所述加压环的一侧结合而插入到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的第2弹性环的加压体、及包裹所述一侧的扩径口和遮断体和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和加压体的夹具,在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分别插入设置加压体,以夹具包裹这些的状态,通过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将需连接的管插入到管接头,加压环通过所述夹具对第2弹性环进行加压,在需连接的管的外周面紧贴第2弹性环的同时,能够相互气密地连接管接头和需连接的管,在所述一侧的扩径口插入设置遮断体,以夹具包裹的状态紧固这些,由此所述第1弹性环能够气密地遮断一侧的扩径口。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期待以下效果。

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能够迅速并简单地进行管连接,使管连接的工作效率提高,能够大幅降低作业工时和施工成本。

并且,具有如下优点,即,密封分支成多个的管的一侧的同时,将因密封引起的流体的流动阻力抑制到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连接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弹性环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加压环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夹具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中:100-管接头,110-扩径口,111-扩展倾斜部,111a-倾斜内周面,111b-第1倾斜外周面,112-引导部,200-加压体,210-加压环,211-紧贴对置面,212-突出外周面,213-紧固力传递斜面,214-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5-第2倾斜外周面,216-紧固倾斜面,220-弹性环、第2弹性环,221-加压紧贴面,222-间隔保持面,223-翅片,224-结合槽,250-遮断体,260-加压板,261-紧固力传递面,262-遮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中,如图1和图2示出的以纵向剖视图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连接之前的状态以及连接状态,本发明包括管接头100、加压体200和夹具300而构成。

所述管接头100通过插入需连接的管P,在端部形成内径逐渐扩展的扩径口110,通过夹具300紧固。这种管接头100中在插入需连接的管P的插入部的端部形成高低差,以便插入固定需连接的管P,插入部的内径与需连接的管P的内径相比,能够在5mm~7.5mm范围内较大地形成。

并且,所述加压体200包含与扩径口100对置设置且通过夹具300紧固的加压环210和弹性环220而构成。所述加压环210按照与扩径口100对置设置且随着通过夹具300的紧固对弹性环220进行加压的结构。并且,所述弹性环220由合成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结合在与所述加压环210的扩径口110的对置面而插入到所述扩径口110。

而且,如上所述,所述夹具300根据包裹紧固扩径口110和加压体200而能够加压所述弹性环220,由此弹性环220紧贴在需连接的管P的外周面。

接着,如所述附图和详细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弹性环和加压环的图3和图 4所示,观察所述扩径口110、加压体200和夹具300的组装时,详细结构为如下。

所述扩径口110由扩展倾斜部111和引导部112构成。所述扩展倾斜部111包括倾斜地形成以使内径从管接头100的端部的内周面逐渐扩展的倾斜内周面111a和倾斜地形成以使外径从所述管接头100的端部的外周面逐渐扩展而与所述夹具300的内周相切的第1倾斜外周面111b而构成。并且,所述引导部112形成为在扩展倾斜部111的端部即倾斜内周面111a和倾斜外周面111b的端部与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呈水平。

如图1所示,这种所述倾斜内周面111a的倾斜角度A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逆时针方向在105度~115度的范围内倾斜。并且,所述第1倾斜外周面111b的倾斜角度B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逆时针方向在115度~125度范围内倾斜。

接着,所述加压体200的弹性环220的厚度在引导部112的内径与管接头100的插入部的内径之间的范围内形成,以便插入到扩径口110侧,由此插入需连接的管P时能够避免相互间的摩擦。留意这种情况进行说明的所述加压体200包含加压紧贴面221、间隔保持面222及翅片223而构成。

所述加压紧贴面221是通过加压紧贴在需连接的管P的外周面的面,如上所述,优选配置成与所述管接头100的插入部的内径一致。

而且,所述间隔保持面222倾斜地形成以使内径从加压紧贴面221的加压环210侧的端部逐渐扩展。如图3所示,这种所述间隔保持面222的倾斜角度C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顺时针方向在5度~11度范围内倾斜。

并且,所述翅片223在加压紧贴面221的扩径口110侧的端部,前端尖细且倾斜地形成,随着加压深入到管接头100的同时紧贴在需连接的管的外周面。这种所述翅片223的倾斜角度D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顺时针方向在35度~45度范围内倾斜。

接着,所述加压体200的加压环210包含紧贴对置面211、突出外周面212、紧固力传递斜面213、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4、第2倾斜外周面215及紧固倾斜面216而构成。

所述紧贴对置面211为形成为与所述扩径口110的引导部112对置,通过加压紧贴于引导部的面,所述突出外周面212为在紧贴对置面211的内周侧端部与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地突出的面。

并且,所述紧固力传递斜面213形成为从突出外周面212的扩径口110侧的端部向加压环210的内部侧逐渐倾斜,通过紧固所述夹具300,紧固力能够传递到所述加压紧贴面221。这种紧固力传递斜面213的倾斜角度E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内周侧以顺时针方向在125度~135度范围内倾斜。

并且,所述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4在紧固力传递斜面213的内周侧端部形成为与所述间隔保持面222平行,并将紧固力的传递方向诱导到紧固力传递斜面213侧,从而所述间隔保持面222与需连接的管P保持间隔。

并且,所述第2倾斜外周面215从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4的加压环210侧的端部沿着外周方向向加压环210的内部侧逐渐倾斜地形成,并且与所述夹具300的内周相切。这种所述第2倾斜外周面215的倾斜角度F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顺时针方向在105度~115度范围内倾斜。

并且,所述紧固倾斜面216从在第2倾斜外周面215的外周侧端部沿着外周方向向加压环210的内部侧逐渐倾斜地形成,并且能够通过紧固所述夹具300压迫加压环210。这种所述紧固倾斜面216的倾斜角度G形成为以管接头10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沿着外周侧以顺时针方向在125度~135度范围内倾斜。

在此,在所述弹性环220中,形成有插入突出外周面212、紧固力传递斜面213以及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4而插入结合的结合槽224,并且对应于 加压环210的形状实现相互结合的结构。

接着,如所述附图和详细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夹具的图5所示,所述夹具300中,铰链结合至少一处以上而被松开或紧固,由此能够包裹所述扩径口110和加压环210,且通过对置的面相互缔结,以包裹所述扩径口110与加压环210的状态来紧固。

这种所述夹具300的内周面上形成包裹所述扩径口110与加压环210的锥形槽部310。所述锥形槽部310的两侧面具备与所述第1倾斜外周面111b和第2倾斜外周面215的倾斜角度对应的倾斜角度,以能够随着紧固而围绕所述第1倾斜外周面111b和第2倾斜外周面215来滑动,通过所述紧固倾斜面216和第2倾斜外周面215的拐点对所述扩径口110和加压环210进行加压。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从所述第1倾斜外周面111b、第2倾斜外周面215、紧固倾斜面216、紧固力传递斜面213、紧固力传递内周面214和锥形槽部310的两侧面的角度紧固夹具300,从而使不必要的应力最小化,通过对弹性环220进行加压而能够最大化与需连接的管P的紧贴力。

在此,所述夹具300被分为三等分,在两处被铰链结合,在剩余的一处对置的面以能够相互缔结的方式形成,包裹所述扩径口110与加压环210变得轻松,优选紧固时在内周面均匀地分布紧固力。

对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管连接组装体的组装过程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插入结合加压环210和弹性环220并在所述扩径口110插入设置加压环220之后,以夹具300包裹所述扩径口110和加压环210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扩径口110使需连接的管P插入到管接头100,通过紧固所述夹具300,加压环210对弹性环220进行加压,并在需连接的管P的外周面,弹性环220的加压紧贴面221和翅片223紧贴,由此能够使所述管接头100与需连接的管P相互气密地连接。

由此,作为如下的管连接组装体,即,为了连接固定需连接的管P和管 接头100,将用于水密的弹性环220和用于加压所述弹性环220的加压环210一体设置在管接头100的内部,在它们的外部配置夹具300,这样在配管施工时无需其他分解工作也能够将需连接的管P切断成所需的长度来插入到管接头之后,能够以一个螺栓构成的夹具300用作通常在现场使用的电动或充电式扳手,由此组装时无需过大的力,能够根据紧固简单地连接需连接的管P和管接头100,提供具有坚固的紧固力和水密性、且能够大幅减少施工时间的管连接组装体。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如下详细说明。如所述的附图和以纵向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图6所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包含管接头100、遮断体250、加压体200和夹具300而构成。

所述管接头100分支成多个方向而插入需连接的管P,并且在端部形成内径逐渐扩展的扩径口110。

并且,所述遮断体250包括与各自的扩径口110中的一侧的扩径口110对置设置并遮断所述一侧的扩径口110的加压板260和配置在所述加压板260与所述扩径口110之间的第1弹性环270而构成。

并且,所述加压体200包括与各自扩径口110中除去一侧的扩径口110之外的另一侧的扩径口110分别对置设置的加压环210和与所述加压环210的一侧结合且插入到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110的第2弹性环220而构成。加压体200在图1~图4中示出。

并且,所述夹具300包裹一侧的扩径口110和遮断体250以及所述另一侧的扩径口110和加压体200,通过紧固而能够对所述第1弹性环270和第2弹性环220进行加压,使第2弹性环220紧贴在需连接的管P的外周面,能够对所述第1弹性环270进行加压使加压板260能够水密地遮断一侧的扩径口110。

在此,所述管接头100、加压体200和夹具300的详细说明和通过夹具300紧固所述扩径口100和遮断体250的结构与所述的内容重复,因此省略 说明。

将作为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因素的遮断体250与图6对应的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所述遮断体250的加压板260包括紧固力传递部261、遮断部262及凸部263而构成。

所述紧固力传递部261在与一侧的扩径口110的对置面上突出形成并通过紧固来向第1弹性环270传递紧固力。

并且,所述遮断部262从紧固力传递部261的内周面向一侧的扩径口110侧形成,并通过一侧的扩径口110插入到一侧的管接头100。

另外,所述凸出部263在遮断部262的内周面凸出地形成,自然地诱导流动到另一侧的管接头100的流体的流动的同时密封遮断部262,因此最终遮断所述一侧的扩径口110。

接着,所述第1弹性环270配置在一侧的扩径口110、紧固力传递部261和遮断部262之间,在一侧形成突出翅片271,并通过夹具300的紧固来加压,由此深入到一侧的管接头100的同时,紧贴在第1弹性环270的内周面和所述遮断部262的外周面。

即,所述管接头100分支成三个方向,需要密封一侧的管接头100时,在一侧的扩径口110插入设置遮断体250,以夹具300包裹这些的状态紧固,由此所述第1弹性环270能够气密地遮断一侧的扩径口110。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管连接组装体,即,在分支成多个方向的管接头100中,在内部需要密封水(sealing water密封水,为了防止臭味等的侵入而盛在存水弯的水)部分和需要清洁配管内部的异物等的部位放置发挥个别的遮断盖的作用的遮断体250来进行遮断,并自然地诱导流体的流动。

如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基本的技术思想是提供一种管连接组装体,即,为了固定连接配管的管接头,将用于水密的弹性环和用于加压所述弹性环的加压环设置在管接头,以夹具包裹这些的状态,将需连接的管插入到管接头 的状态下,能够根据紧固夹具来简单地连接需连接的管和管接头,并且,遮断分支成多个方向的管接头的至少一个部位,且能够自然地诱导流体的流动。

各种变形可以由领域技术人员在这种明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而且在本发明的范畴能够在要求包含各种变形例而作出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得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