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08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阀体仅仅具有进、出水口,为了实现进、出水口的通、断,而不具有另外的排残留水口,以及实现进水时,使进、出水口连通,而在关水时,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连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该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实现进水时,使进、出水口连通,而在关水时,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柱形状的本体和设在本体第一端的出水口,所述本体的侧部设有一进水口和一排残留水口,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体内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下部与本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中心轴上设有用于通断进、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活塞和用于通断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连通的第二活塞。

进一步的,上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具有独立的第一连通通道,所述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之间具有独立的第二连通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本体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一导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本体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导道。

进一步的,上述中心轴包括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阶梯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下活塞、第一活塞和位于其间的连接杆,所述下活塞在第一导道中滑动,所述第一活塞在第一连通通道中滑动;所述第二连杆包括设在一杆体上的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在第二连通通道中滑动,所述第三活塞在第二导道中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本体的第二端设有与该端口螺纹连接可拆端盖,所述弹簧位于可拆端盖与基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的工作原理:进水状态时,水从进水口进入本体内,中心轴及第一活塞在水压作用下往下运动,打开出水口,同时第二活塞也在中心轴带动下往下关闭排残留水口;关水状态时:水没有进入进水口,没有水压作用,中心轴及第二活塞均在弹簧作用下往上运动,第一活塞关闭进、出水口的连通,同时第二活塞也在中心轴带动下往上运动,开启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设计合理,方便使用,实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水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中心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包括呈柱形状的本体1和设在本体第一端101的出水口2,所述本体的侧部设有一进水口3和一排残留水口4,所述本体1的第二端102体内设有中心轴5,所述中心轴5下部与本体之间设有弹簧6,所述中心轴5上设有用于通断进、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活塞7和用于通断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连通的第二活塞8。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进水口3与出水口4之间具有独立的第一连通通道9,所述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之间具有独立的第二连通通道10。

进一步的,为了滑动顺畅,上述第一连通通道9与本体的第二端102之间设有第一导道11,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0与本体的第二端102之间设有第二导道12。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滑动顺畅,上述中心轴5包括基座13和连接在基座上的阶梯状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4包括下活塞16、第一活塞7和位于其间的连接杆17,所述下活塞16在第一导道11中滑动,所述第一活塞7在第一连通通道9中滑动;所述第二连杆15包括设在一杆体上的第二活塞8和第三活塞18,所述第二活塞8在第二连通通道10中滑动,所述第三活塞18在第二导道12中滑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上述本体的第二端设有与该端口螺纹连接可拆端盖19,所述弹簧位于可拆端盖19与基座13之间。

安装时,预先在中心轴的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上安装密封圈,然后将中心轴塞入本体腔体内,装上弹簧,最后旋上可拆端盖19即可。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的工作原理:进水状态时,水从进水口进入本体内,中心轴及第一活塞在水压作用下往下运动,打开出水口,同时第二活塞也在中心轴带动下往下关闭排残留水口;关水状态时:水没有进入进水口,没有水压作用,中心轴及第二活塞均在弹簧作用下往上运动,第一活塞关闭进、出水口的连通,同时第二活塞也在中心轴带动下往上运动,开启出水口与排残留水口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设计合理,方便使用,实现自动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到变化与修饰都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