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三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161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路三通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水器水路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路三通阀。



背景技术:

根据家庭、办公用水需要,适用于热水器上的水路切换装置较多,在同一使用环境中安装了多种热水器的情况下,水路切换装置可切换地选择使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的其中一种热水,使用者可根据季节或功能需要自主切换选择。但是市售的大部分水路切换装置中的三通阀存在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中国专利CN203488785U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手动水路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进水管道、第二进水管道、出水口的阀座,以及装设在阀座腔体内的可转动阀芯和压盖,所述阀芯上横设有相错贯通的第一出水盲孔和第二出水盲孔,所述阀芯上还竖设有与第一出水盲孔相通的进水盲孔,所述第一进水管道通过设置在阀座腔体底部的第一连通孔与其内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道通过设置在阀座腔体底部的第二连通孔与其内腔相连通;可转动阀芯位于第一旋转工位时,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连通孔、阀座内腔体以及进水盲孔和出水盲孔、出水口相贯通,第二连通孔被可转动阀芯底面封堵不通;可转动阀芯位于第二旋转工位时,第二进水管道、第二连通孔、阀座内腔体以及进水盲孔和出水盲孔、出水口相贯通,第一连通孔被可转动阀芯底面封堵不通。

上述技术内容所简化了传统切换装置在空挡不出水时需要加设止回阀的繁琐结构,该技术方案中的阀座一般采用翻砂铸造,由于铸造工艺的限制,铜水在铸造时不能过多地堆积在阀座底部,如过多地堆积,则易由于大应力的作用使得阀座底部塌陷,从而导致进水管道与连通孔间封堵不通。为避免阀座底部塌陷现象的产生,上述技术内容的进水管道与连通孔间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腔室相连通形成凹槽,以增大铸造时阀座底部铜水间的间隙。上述技术内容中的第二进水管道与第二连通孔间的水路槽呈U字型,水路较长,且多个腔室的结构增加了水流的流阻,具有总出水量小,使用时操作的调节灵敏度低,密封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水流通畅的水路三通阀。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路三通阀,包括可连接阀芯和进出水管的阀体,阀体设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开设阀腔,出水口设于阀腔的侧壁,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阀腔和出水口相通,所述进水口与阀腔间通过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设于阀体底部且位于同一平面。将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于同一平面可使从两进水口进入的水流通过相同的距离流入阀腔内,以保证两进水口的使用效果相同。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出水口正下方,第一进水口的口沿与出水口的口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不仅造型美观大方,更增加了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的牢固度。

所述连通进水口和阀腔的直通道呈L型,该直通道包括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端、与阀腔相连的出水端;所述直通道包括连通第一进水口与阀腔的第一直通道、和连通第二进水口与阀腔的第二直通道,第一直通道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直通道的第二出水端并排设于阀腔中轴线的两侧。

所述阀腔的底面开设限位槽,在三通阀使用时,阀腔内会装配阀芯,限位槽可与阀芯配合以增加阀芯的装配稳固性。

所述阀腔底面设有两个限位槽,两限位槽分别斜设于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直通道与第二直通道的直径相等。

所述阀体采用锻造工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锻造工艺替代传统的翻砂铸造,将进水通道锻造成直通道,减小了水流的流动阻力,增加了出水口的出水量,可满足家庭或办公中的多人供水使用需要,且水温的调节灵敏度也相应地增高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路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路三通阀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路三通阀的阀体剖视图。

其中,阀体1,阀腔2,出水口3,第一进水口4,第二进水口5,加强筋6,第一直通道7,第一出水端71,第二直通道8,第二出水端81,限位槽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路三通阀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路三通阀,包括阀体1,阀体1采用锻造工艺,一体成型。阀体1可连接阀芯和进出水管。在阀体1内开设阀腔2,阀体1侧壁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3,出水口3连通阀腔2。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4和第二进水口5,第一进水口4、第二进水口5、阀腔2和出水口3相通。

第一进水口4位于出水口3正下方,第一进水口4的口沿与出水口3的口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不仅造型美观大方,更增加了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的牢固度。

如图2所示,阀腔2的底面开设限位槽9,在三通阀使用时,阀腔2内会装配阀芯,限位槽9可与阀芯底部配合固定。

同时,为保证阀体1与阀芯的装配稳固性,阀腔2底面设有两个限位槽9,两限位槽9分别斜设于第一出水端71和第二出水端81的两侧。

如图3所示,进水口与阀腔2间通过直通道相连通,第一进水口4和第二进水口5均设于阀体1底部且位于同一平面,以保证两进水口的使用效果相同。

连通进水口3和阀腔2的直通道呈L型,该直通道包括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端、与阀腔2相连的出水端。其中,直通道包括连通第一进水口4与阀腔2的第一直通道7、和连通第二进水口5与阀腔2的第二直通道8,第一直通道7的第一出水端71和第二直通道8的第二出水端81并排设于阀腔2中轴线的两侧。

其中,第一直通道7与第二直通道8的直径相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