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式放水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6829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凸轮式放水阀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皿。



背景技术: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米饭是绝对的主食。因此电饭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厨卫电器。电饭锅包括底座和放置在底座内的内胆,煮饭时,首先在电饭锅的内胆内加入米和适量的水,然而在电饭锅煮饭时加入水量很难掌握,水加多了,米饭稀软粘稠,毫无韧劲,食之无味,水加少了,米饭干硬难嚼,无法下咽,严重影响食欲。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天所需的总热量是严格受限制的,每餐米饭不能超出一定的量,而且不能喝粥,粥会使血糖升高,因此,烹饪后淀粉含量较少的沥米饭也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由于沥米饭在烹饪过程中产出的米汤需要从通道中排出,而且米汤中含有较多的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有机物,在电饭锅使用后如果不清洗干净,微生物大量繁殖则可造成通道内部的生物污染,或者是其他物质堆积所带来的卫生隐患,所以电饭锅中的排液通道是电饭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专利号为CN201510078523.2,名称为粒米饭和米汤全自动分离电饭锅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电磁阀的用于烹饪沥米饭的电饭锅,这种电饭锅排液通道的电磁阀包括阀体,阀体的外周设有电磁线圈,阀体内设有通道,通道内设有分别位于入口和出口的上衔铁和下衔铁,下衔铁可从通道的入口进入且依重力位于且封堵住通道的出口,电磁线圈未通电时上衔铁和下衔铁之间具有间隙,上衔铁和下衔铁分别与通道之间设有供液体流经的空间,工作时对电磁线圈通电,此时电磁线圈的磁场作用在上衔铁和下衔铁上使之产生磁性,上衔铁和下衔铁相互吸合,下衔铁会在磁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与上衔铁吸合,此时通道的出口不再被下衔铁的下端封堵,米汤可以通过上衔铁和下衔铁分别与通道之间设有的空间流过,最后从通道的出口流出。

上述电磁阀中的上衔铁和下衔铁均不易取出,无法进行清洁,很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电饭锅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凸轮式放水阀门,保证排水方便,便于清洁,提高电饭锅的使用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凸轮式放水阀门,设在电饭锅的底座上,包括可拆卸连接用于启闭出水口的堵塞单元,和控制堵塞单元是否沥米的控制单元。

本方案中的电饭锅内胆上设有出水口,是本发明人设计用于制作沥米饭的另一发明,该发明已公开。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开始蒸饭时,堵塞单元设置在出水口处,将出水口完全封闭,当蒸饭蒸至半熟状态时,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开始工作,使堵塞单元沿远离出水口的方向滑动,使出水口不再被封闭,从而使米汤从出水口流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的堵塞单元可拆卸连接在出水口处,可以随时进行拆卸,进行清洁;2本方案使用控制单元控制堵塞单元工作,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堵塞单元为活塞,活塞与出水口接触的一端设有密封部,密封部的直径大于出水口直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静连接在内胆底部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自由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轮,转动轮连接有动力装置,转动轮上静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自由端连接有凸轮,凸轮与活塞底部相抵;启动动力装置使转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凸轮向上移动将活塞顶起,从而使出水口打开,米汤从出水口流出,活塞取出方便,容易进行清洁,提高电饭锅的清洁性。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电机操作更加方便。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活塞为T型活塞,T型活塞的横向部与出水口过渡配合,横向部上表面设有密封部。

T型活塞的竖直部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密封部将出水口完全密封,且避免T型活塞从出水口掉出,第一限位部可以避免T型活塞在上移时被顶出,提高T型活塞的工作可靠性。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内胆底部静连接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工作端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T型活塞的竖直部滑动配合,且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T型活塞在第一通孔中上下运动,保证竖直运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避免T型活塞被推出,提高T型活塞工作的稳定性。

方案六:此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T型活塞的竖直部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第一限位杆和第一限位部之间,当T型活塞向上运动时会压缩第一弹簧,米汤流出之后,凸轮不再抵着T型活塞,第一弹簧恢复原长,推动T型活塞向下运动,相比T型活塞依靠自身重力向下运动,运动更加平稳。

方案七: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活塞为漏斗形活塞,漏斗形活塞与出水口配合,将出水口封闭,漏斗形活塞底部设有竖杆,竖杆底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漏斗形活塞将出水口完全封闭,避免内胆在煮饭时漏水,且漏斗形活塞与出水口的接触更加紧密,则漏斗形活塞密封性更好。

方案八:此为方案七的优选,所述内胆底部静连接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工作端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竖杆滑动配合,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通孔下方且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保证漏斗形活塞竖直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提高漏斗形活塞工作的可靠性。

方案九:此为方案八的优选,所述竖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限位杆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当漏斗形活塞向上运动时会压缩第二弹簧,米汤流出之后,凸轮不再抵着T型活塞,第二弹簧恢复原长,推动漏斗形活塞向下运动,相比漏斗形活塞依靠自身重力向下运动,运动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凸轮式放水阀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式放水阀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内胆10、T型活塞20、密封部21、第一限位部22、第一连接杆30、第一限位杆40、第二限位杆41、转动轮50、凸轮60、第二连接杆70、第一弹簧80、第二弹簧81、漏斗形活塞90、竖杆91、第二限位部92。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凸轮式放水阀门,设在电饭锅的内胆10底部,内胆10底部开有出水口,出水口内过渡配合有T型活塞20,T型活塞20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密封部21,密封部21将出水口封闭。

在出水口右侧的内胆10上焊接有第一限位杆40,第一限位杆40左端开有供T型活塞20的竖直部穿过的第一通孔,T型活塞20底部卡接有第一限位部22,T型活塞20位于第一限位杆40和第一限位部22之间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80。

第一限位杆40右侧的内胆10底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杆30,第一连接杆30底部开有转轴孔,转轴孔内间隙配合有转轴,转轴后端连接有电机,转动轴前端过盈配合有转动轮50,转动轮50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杆70,第二连接杆70左端焊接有凸轮60,凸轮60与限位部22相抵。

煮饭时,将米和水倒入电饭锅的内胆10中,并且保持密封部21与出水口相抵,保持封闭状态,蒸饭蒸至半熟状态后,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动轴开始顺时针转动,转动轮50在转动轴的带动下也顺时针转动,使第二连接杆70转动的同时带动凸轮60向上移动,从而将T型活塞20向上顶,密封部21远离出水口,不再封闭,内胆10中多余的米汤流出;且T型活塞20的竖直部沿第一通孔向上滑动,将第一弹簧80压缩,米汤从出水口顺利流出。

米汤流出后,转动轮50逆时针转动,带动凸轮60向下运动,凸轮60远离T型活塞20,第一弹簧80在相互作用力下恢复原长,从而将第一限位部22向下推,带动整个T型活塞20下移,使密封部21重新将出水口密封;如此反复使用后,人手伸入内胆10将第一限位部22拆除,把T型活塞20向上提起并取出,从而进行清洗。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内胆10的进水口处放置有漏斗形活塞90,漏斗形活塞90底部一体成型有竖杆91,竖杆91的最底部卡接有第二限位部92,在内胆10的右侧焊接有第二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1左端开有第二通孔,竖杆91与第二通孔滑动配合,竖杆91位于第二限位杆41和第二限位部92之间的部分套接有第二弹簧81。

在工作时,凸轮60转动将漏斗形活塞90顶起,使漏斗形活塞90不再封闭出水口,从而使米汤从出水口流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