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超温保护的手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26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超温保护的手动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双重超温保护的手动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阀门在安全保护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420393903.6)公开了一种高温自动关闭的手动阀,包括设有燃气通道的阀体、套设在燃气通道外的开关部件、以及设置在燃气通道中的密封组件;所述开关部件驱动密封组件在燃气通道中滑动,以封闭或打开燃气通道的出口;进一步,还包括一用于推动开关部件的高温推力弹簧和一易熔挡环,以及所述阀体中开设有一环绕在燃气通道的进口外围的空槽;所述空槽槽口方向朝向开关部件,所述易熔挡环固设在该空槽的槽口处,并将所述高温推力弹簧压缩于空槽中。

该类手动阀,其超温保护是通过高温使易熔挡环熔化,进而使压缩的高温推力弹簧弹出,从而推动开关部件带动磁芯移动,从而使密封件堵住出气口而实现阀门关闭,但由于高温推力弹簧长期处于外界,容易老化或受尘而失去弹力,所以超温保护功能还是存在一定缺陷,有危险隐患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超温保护成功率的双重超温保护的手动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超温保护的手动阀,包括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阀体,依次设置在阀体内的磁性金属制成的阀芯、密封件和弹簧以及套接于阀体外的开关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超温保护结构和第二超温保护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超温保护结构包括有用于推动阀控制器的高温推力弹簧以及易熔挡环,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供高温推力弹簧安装到空槽,所述易熔挡环固定在空槽的槽口处而将高温推力弹簧压缩于空槽中;

所述第二超温保护结构为所述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包括有阀控制器,所述阀控制器包括有若干块磁铁块和壳体,所述磁铁块安装于壳体中,所述壳体可相对于阀体轴向来回滑动地连接在阀体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个数与磁铁块个数相同的壳块组成,每个壳块上设有供一块磁铁块安装的壳腔,所述壳块与壳块之间相连接而组装成环形壳体。

优选地,所述壳块的两个连接端面上分别设有卡接脚和卡接槽,通过壳块的卡接脚插入到另一壳块的卡接槽中实现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块为硬质壳块,在所述壳腔的开口端设有壳盖,所述磁铁块置入壳腔中后通过壳盖与壳块相盖合固接。

优选地,所述磁铁块中至少有两块磁铁块采用同级相斥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部件还包括衔铁环和锁闭铁环,所述衔铁环套设在所述空槽外围,所述锁闭铁环套设在靠近出气口方向的阀体外围;所述壳体位于衔铁环和锁闭铁环之间,且可在衔铁环和锁闭铁环之间阀体上来回滑动。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进气口设有过流保护装置,所述阀体在进气口的位置设有一个收缩口,所述过流保护装置与所述收缩口之间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过流保护装置包括有外壳、内壳、防过流杆以及回位弹簧,所述外壳设有外螺纹与所述收缩口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相旋接固定,所述内壳安装于外壳内,所述防过流杆为伞状体,所述防过流杆的伞端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位置,所述回位弹簧装在内壳之内,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内壳底面接触,另一端与防过流杆的杆端设置的凸台接触。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出气口设有防倒流保护装置,所述阀体在出气口的端口位置设有内螺纹,所述防倒流保护装置对应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旋接而实现所述防倒流保护装置与所述阀体连接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防倒流保护装置包括有通气盖、防倒流挡板以及复位弹簧,所述防倒流保护装置的外螺纹设计在所述通气盖上,所述通气盖固定到阀体的出气口内,所述防倒流挡板为带有连接柱的“T”形板体,所述连接柱插入到通气盖中间开设的连接孔中,且在连接柱的末端套接凸台使防倒流挡板可移动地与通气盖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防倒流挡板和通气盖之间的连接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超温保护结构和第二超温保护结构,其中第一超温保护结构为目前现有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加上第二超温保护结构,即将开关部件设计成包括有若干块磁铁块和壳体,将磁铁块安装于壳体中,在高温环境下,壳体可以快速被熔化而使磁铁块分离脱落,从而使阀芯失去控制而实现密封件将出气口密封,故即使在第一超温保护结构的高温推力弹簧老化失去弹力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该手动阀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关闭,保证绝对的安全,而且是将阀控制器与超温保护装置合二为一,相比现有的产品性价比更高。

(2)该手动阀还包括有过流保护装置或/和防倒流保护装置,从而使得该手动阀的保护性能更为齐全,使用更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控制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控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装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倒流保护装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阀,包括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阀体1,依次设置在阀体1内的磁性金属制成的阀芯4、密封件5和弹簧6 以及套接于阀体1外的开关部件3。该阀体1可用铜材料做成,或用其它除铁、钴、镍以外的金属或合金做成。该阀体1上设有阀腔11、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该实施例还包括有第一超温保护结构2和第二超温保护结构,其中,第一超温保护结构2为包括有高温推力弹簧21以及易熔挡环22,在高温环境下易熔挡环22熔化,高温推力弹簧21弹出而推动开关部件3,使阀芯4带动密封件5堵住出气口13;第二超温保护结构为开关部件3自身,该开关部件3 包括有阀控制器,该阀控制器包括有若干块磁铁块31和壳体32,在高温环境下壳体32熔化,磁铁块31脱落使阀芯4在内部弹簧6作用下带动密封件5 堵住出气口13。故该手动阀具有双重超温保护功能,有效提高超温保护的成功率,提高该手动阀的安全性能。

如图2或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阀体1为从进气口12往出气口13方向呈三段阶梯状逐渐缩小的一体式阀体,其中第一阶梯段直径最大,第二阶梯段次之,第三阶梯段直径最小,在第一阶梯段和第二阶梯段之间的垂直台阶面上设有一环形空槽10,该实施例的高温推力弹簧21压缩于空槽10中,而易熔挡环22固设在该空槽10的槽口处阻挡高温推力弹簧21弹出。高温时,易熔挡环22熔化并释放高温推力弹簧21,高温推力弹簧21弹性恢复而推动阀控制器移动,同时阀控制器驱动阀芯4带动密封件5往出气口13方向移动,进而使密封件5封堵出气口13的内端口,实现了在高温时手动阀的自动关闭,保证了燃气管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或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壳体32由4个硬质壳块320组成,每个壳块320为四分之一的环形体,每个壳块320上设有一个壳腔321,每个壳腔 321中装入一块磁铁块31,为了避免磁铁块31从壳腔321中掉出,该实施例在壳腔321的开口端设有壳盖324,该壳盖324与壳块320盖合后,通过超声密合或涂胶密合等方式连接成一体。该实施例在壳块320的两个连接端面上分别设有卡接脚322和卡接槽323,通过壳块320的卡接脚322插入到另一壳块的卡接槽323中实现卡扣,从而使这两个壳块320连接成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将四个壳块320组装成一个环形壳体,该实施例的卡接脚322和卡接槽323均为易熔材料制成,其熔点为50°-100°。组装后再将磁铁块31按同极相斥的方式装到壳腔321中,安装后如图3所示。高温时,卡接脚322和卡接槽323熔化,使壳块320分离,故使得磁铁块31从阀体1上脱落,故失去对内部阀芯4的控制,阀芯4在内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密封件5往出气口 13方向移动,进而使密封件5封堵出气口13的内端口,实现了在高温时手动阀的自动关闭,保证了燃气管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开关部件3还包括衔铁环33和锁闭铁环34,该衔铁环33套设在该空槽10外围,而高温推力弹簧21则位于空槽10的内围,该锁闭铁环34套设在靠近出气口13方向的阀体1外围,即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之间的位置;该阀控制器位于衔铁环33和锁闭铁环34之间,即第二阶梯段上,且可在该第二阶梯段上来回滑动。该实施例的密封件5固连在阀芯4的朝向出气口方向的端部。弹簧6位于阀芯4的另一端。在弹簧6的作用下,密封件5能将出气口13的内端口封堵。该密封件5为橡胶材料。阀芯4 与阀腔1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供气体通过,其截面可设为多种形状。也可在阀芯4内部设置供气体通过的通道。阀芯4的材料为铁,能够被阀控制器吸附移动,从而带动密封件5堵住出气口13的内端或离开出气口13。阀芯4也可以为其它能够被阀控制器吸附的材料,比如说钴、镍,或包含这些材料的合金。该密封件5上靠近出气口13的一端上设有圆锥面,出气口13 与阀腔11之间具有台阶,密封件5的圆锥面与该台阶处的孔相配合而实现密封,密封效果更好。阀芯4靠近出气口13的一端具有呈圆锥形的卡扣槽,密封件5靠近阀芯4的一端具有与卡扣槽形状相匹配的卡扣部,密封件5的卡扣部与阀芯4的卡扣槽相卡扣。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阀体1的进气口12设有过流保护装置7,该阀体 1的进气口12直径大于阀腔11的直径,阀腔11的直径又大于出气口13的直径。过流保护装置7与靠近进气口12的阀腔11端口之间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该过流保护装置7不仅可以装在进气口12端,也可以装在出气口13端,例如在阀体1出气口13的端口位置设有内螺纹,过流保护装置7对应设有外螺纹与内螺纹旋接而实现过流保护装置7与阀体1连接成一体。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过流保护装置7包括有外壳71、内壳72、防过流杆73 以及回位弹簧74,其中外壳71设有外螺纹与阀体1内的阀腔11内壁设置的内螺纹相旋接固定,该内壳72位于外壳71内,所述内壳72与外壳71之间也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连接,该防过流杆73为伞状体,其伞端位于内壳72之外外壳71之内的位置,伞的弧形端朝向阀体1的出气口13方向,回位弹簧74 安装在内壳72之内,该回位弹簧74一端与内壳72底面接触,另一端与防过流杆73的杆端设置的凸台接触。当发生过流时,气体推动防过流杆73向出气口13方向移动,使其伞端堵住外壳71的底面开设的气孔,从而实现防过流保护。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阀体1的出气口13设有防倒流保护装置8,该阀体1在出气口13的端口位置设有内螺纹,防倒流保护装置8对应设有外螺纹与内螺纹旋接而实现防倒流保护装置8与阀体1连接成一体。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防倒流保护装置8包括有通气盖81、防倒流挡板82以及复位弹簧 83,通气盖81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固定到阀体1的出气口13内,该防倒流挡板82为带有连接柱84的“T”形板体,该连接柱84插入到通气盖81中间的连接孔中,且在连接柱84的末端套接凸台而使防倒流挡板82可移动地与通气盖 81连接,该复位弹簧83套接在防倒流挡板82和通气盖81之间的连接柱84上。当发生倒流时,气体或液体会推动该防倒流挡板82,使该防倒流挡板82与通气盖81贴合而堵住通气盖81上的通孔,从而可避免气体或液体倒流到阀体1内,实现防倒流保护。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