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重心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87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具体涉及可调节重心夹具。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运动相机和导航仪等设备经常需要通过夹具固定在支架(包括云台)上来使用。虽然夹具的结构各异,但是基本都为伸缩结构,即主要由弹簧、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组成,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具之间通过弹簧实现连接。这种夹具在没有夹持设备(未拉伸)的状态下,会存在一个初始重心。支架与夹具的固定点一般都设计在这一初始重心上,以保证设备夹持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设计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并非如设计者所愿,能够保持夹持稳定,反而会出现重心不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夹具的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往往为非对称结构,其在结构和重量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设备自身的重心难以确定,且不同设备的重心也不统一。这样,当设备夹持到夹具上时,夹具的重心会随着设备自身重心和2个夹持主体距离的改变,使得夹具和设备的整体重心会发生改变。若支架与夹具的固定点还处于初始重心中,则会出现重心不平衡,而影响夹持稳定的问题。

此时,若夹具是与云台进行连接时,若要维持稳定,云台则需要额外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耗电量,这对于电池供电云台来说无疑是阻碍其长时间使用的一大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夹具的重心无法发生根据使用环境进行改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重心夹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节重心夹具,包括夹具本体,该夹具本体由2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主体和弹簧组成,2个夹持主体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还进一步重心调节件,该重心调节件由活动夹和开合调节件组成;活动夹的2个夹片夹持在其中一个夹持主体的外侧,开合调节件与活动夹的2个夹片相连接;通过开合调节件控制活动夹的2个夹片之间的距离,实现活动夹的开合;当活动夹松开时,活动夹能在2个夹持主体的伸缩方向上移动;活动夹锁紧时,活动夹固定在夹持主体的特定位置上即整个夹具本体的重心处。

上述方案中,活动夹由2个相对设置的夹片组合而成;2个夹片的一端固连为一体,另一端相互独立隔开;2个夹片的相对内侧对称地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包覆于夹持主体的外侧。

上述方案中,活动夹的2个夹片的相对内侧设有防滑条。

上述方案中,开合调节件为外螺纹螺钉,此时活动夹的2个夹片上开设有内螺纹孔,外螺纹螺钉穿设在内螺纹孔内,内螺纹孔与外螺纹螺钉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活动夹上还设有姿态板。

上述方案中,夹具本体的2个夹持主体为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第一夹持主体由第一夹板和柱状空腔组成;柱状空腔的一端固连在第一夹板的边缘处,柱状空腔和第一夹板整体形成L形;第二夹持主体由第二夹板和导向杆组成;导向杆的一端固连在第二夹板的边缘处,导向杆和第二夹板整体形成L形;导向杆的另一端从柱状空腔的另一端的开口出深入到柱状空腔的内部,并通过设置在柱状空腔内部的弹簧连接;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整体呈U形。

上述方案中,活动夹的2个夹片夹持在柱状空腔的外侧。

上述方案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内侧设有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夹具上增设重心调节件,通过重心调节件的活动夹的夹紧与松开,调节夹持主体相对于重心调节件的位置,来实现调节重心。达到平衡夹具重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重心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夹具本体;1-1、第一夹板;1-2、柱状空腔;1-3、第二夹板;1-4、导向杆;1-5、垫片;2、重心调节件;2-1、活动夹;2-2、开合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调节重心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夹具本体1和重心调节件2。

上述夹具本体1与现有结构相似,由2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主体和弹簧组成。2个夹持主体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2个夹持主体为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第一夹持主体由第一夹板1-1和柱状空腔1-2组成。柱状空腔1-2的一端固连在第一夹板1-1的边缘处,柱状空腔1-2和第一夹板1-1整体形成L形。第二夹持主体由第二夹板1-3和导向杆1-4组成。导向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夹板1-3的边缘处,导向杆1-4和第二夹板1-3整体形成L形。导向杆1-4的另一端从柱状空腔1-2的另一端的开口出深入到柱状空腔1-2的内部,并通过设置在柱状空腔1-2内部的弹簧连接。第一夹持主体和第二夹持主体整体呈U形。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3的结构可以不同,但是为了加工方便,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得寻找夹具的重心,在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3的结构相同。柱状空腔1-2和导向杆1-4的条数根据夹具所夹持的设备的大小决定,可以这种为1条以上。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柱状空腔1-2和导向杆1-4的均为2条,2条柱状空腔1-2分处在第一夹板1-1边缘的两端,2条导向杆1-4分处在第二夹板1-3边缘的两端。为了能够将设备更好的固定在2个夹持主体之间,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3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垫片1-5,以提高夹板与设备之间的夹持紧度。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垫片1-5为橡胶垫片。

上述重心调节件2由活动夹2-1和开合调节件2-2组成。活动夹2-1的2个夹片夹持在其中一个夹持主体的外侧,开合调节件2-2与活动夹2-1的2个夹片相连接。通过开合调节件2-2控制活动夹2-1的2个夹片之间的距离,实现活动夹2-1的开合;当活动夹2-1松开时,活动夹2-1能在2个夹持主体的伸缩方向上移动;活动夹2-1锁紧时,活动夹2-1固定在夹持主体的特定位置即整个夹具本体1的重心处。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活动夹2-1由2块相对设置的夹片组合而成。夹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连在一起,另一端设有敞口即相互独立隔开。2个夹片的相对内侧对称地设有与柱状空腔1-2的个数相同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的轴线沿夹片的宽度方向,该定位凹槽包覆于柱状空腔1-2的外侧,并使得活动夹2-1整体夹持在柱状空腔1-2的外侧。活动夹2-1上的设有2个定位凹槽供活动夹2-1夹持在柱状空腔1-2的外侧,开合调节件2-2处在2个柱状空腔1-2之间。开合调节件2-2为外螺纹螺钉。此时活动夹2-1的2个夹片上开设有内螺纹孔,外螺纹螺钉穿设在内螺纹孔内,内螺纹孔与外螺纹螺钉相配合。或者活动夹2-1的2个夹片上开设有通孔,外螺纹螺钉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栓锁紧。为了能够让活动夹2-1更好地稳定在夹持主体上,活动夹2-1的2个夹片的相对内侧特别是定位凹槽处设有防滑条。此外,活动夹(2-1)上还设有姿态板,通过该姿态板能准确获得可调节重心夹具的当前姿态。

重心调节件2可以独立配置在夹具本体1上而不与支架连接,夹具本体1与支架的固定点处在初始重心上,通过改变重心调节件2在夹具本体1上的位置,以通过维持夹持重心的方式来维持稳定。重心调节件2也可以与支架进行连接,通过改变重心调节件2与夹具本体1的固定点,使得夹具本体1与支架的固定点处在实际重心上,以通过改变夹持重心来维持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