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367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飞机上总压、静压系统中软管管路对接的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



背景技术:

在飞机软管管路系统中有总压管路和静压管路,飞机上通常采用相同的直通管接口连接总压或静压管路,来达到密闭转接之目的。对于普通直通管接口(如图1、图2所示) 转接方式,其不具备防差错功能,当对特殊座椅进行维护时,需要将直通管接口完全从气压源端总压软管或者静压软管中拔出,此操作十分废力,且由于飞机上管路安装位置一般较为偏僻,视线不理想,实际安装操作不当易造成返工,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维护性较差;若实际操作过程中总压或者静压管路插错,造成的后果无法预计,轻则压力过大冲破备份仪表,致使仪表失灵无法正确指示,重则导致大气数据系统向飞机其它子系统发送错误信息,导致飞行控制、发动机等系统作出错误响应,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后果。

在此背景下,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软管管路与接口易互相插错的问题,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对接管路和相应接口;在保证气密性的同时实现防差错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接头、压紧接头、衬套、气密环,所述管接头包括螺纹端、软管接口端Ⅰ、气密槽;

所述气密槽为所述管接头内侧且靠近螺纹端侧的一环形凹槽;

所述压紧接头一端部外形为六角头端,另一端为软管接口端Ⅱ;

所述衬套一端部内侧为小口径,另一端部内侧为螺纹孔;

所述气密环安装在所述气密槽底部;

所述压紧接头的六角头端侧装入所述衬套的小口径内,所述管接头的螺纹端与所述衬套内侧的螺纹孔配合连接,将衬套拧紧到管接头的螺纹端处,使压紧接头的六角头端的顶端压紧气密环。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槽底部距所述管接头螺纹端端面的轴向距离为6mm,且该气密槽为一环形凹槽,与所述气密环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环为橡胶件。

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为总压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为静压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软管管路的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采用不对称设计,通过定义总压或者静压管路接口端的不同形状,实现防差错功能;后续对特殊座椅维护时,不需要将该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从对应软管中拔出即可实现维护功能,只需将该接口中间部分即衬套与管接头旋转开即可。通过内部旋转式气密槽与气密环的压紧作用,同时实现气密性功能。在保证飞机上总压或者静压管路系统的有效转接情况下,既满足防差错要求,又兼顾气密性要求。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杜绝了飞机上总压或者静压管路插错的可能性,隔离了因总压或者静压管路插错而导致的仪表显示错误信息、损坏设备、解算器的错误结算等不利结果。设计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在实现了对接接口防差错功能基础上,保证了接口的气密性,减少出错及返工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总压直通管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静压直通管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紧接头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紧接头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衬套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衬套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气密环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气密环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总压管接头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总压管接头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静压管接头主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静压管接头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其中:1、管接头;2、压紧接头;3、衬套;4、气密环;5、总压管接头;6、气密槽;7、静压管接头;8、螺纹端;9、压紧接头六角头端;10、衬套内侧的小口径;11、衬套内侧的螺纹孔;12、软管接口端Ⅰ;13、软管接口端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1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以总压管接头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压管接头5、压紧接头2、衬套3、气密环4,所述总压管接头包括螺纹端8、软管接口端Ⅰ12、气密槽6;所述气密槽6为所述总压管接头5内侧且靠近螺纹端8侧的一环形凹槽;所述压紧接头2一端部外形为六角头端9,另一端为软管接口端Ⅱ13;所述衬套一端部内侧为小口径10,另一端部内侧为螺纹孔11;所述气密环4安装在所述气密槽6底部,所述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侧装入所述衬套3的小口径10内,所述总压管接头的螺纹端8与所述衬套3内侧的螺纹孔11配合连接,将衬套3拧紧到总压管接头5的螺纹端8处,使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的顶端压紧气密环4。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槽6底部距所述总压管接头螺纹端 8端面的轴向距离为6mm,且该气密槽为一环形凹槽,与所述气密环4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环4为橡胶件。

其安装步骤如下:

①按照所选飞机位置的结构形状,设计总压管接头5零件;

②进行零部件的制造;

③气密槽6为总压管接头5内侧且靠近螺纹端8侧的一环形凹槽,将气密环4放置在气密槽6底部;

④将气密环4与总压管接头5内侧的气密槽6配合安装的组合件上的软管接口端Ⅰ12连接到气压源端的总压软管处;

⑤将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侧装入衬套3的小口径10 侧;

⑥将压紧接头2与衬套3连接的组合件上的软管接口端Ⅱ13连接到特殊座椅端的总压软管处;

⑦将衬套3内侧的螺纹孔11拧紧到总压管接头5的螺纹端8处,使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的顶端压紧气密环4。

实施例2:所述静压管接头的结构形状与所述总压管接头的结构形状相同,区别仅在于:与软管连接处的软管接口端的形状大小不同。

其安装步骤如下:

①按照所选飞机位置的结构形状,设计静压管接头7零件;

②进行零部件的制造;

③气密槽6为静压管接头7内侧且靠近螺纹端8侧的一环形凹槽,将气密环4放置在气密槽6底部;

④将气密环4与静压管接头7内侧的气密槽6配合安装的组合件上的软管接口端Ⅰ12连接到特殊座椅端的静压软管处;

⑤将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侧装入衬套3的小口径10 侧;

⑥将压紧接头2与衬套3连接的组合件上的软管接口端Ⅱ13连接到气压源端的静压软管处;

⑦将衬套3内侧的螺纹孔11拧紧到静压管接头7的螺纹端8处,使压紧接头2的六角头端9的顶端压紧气密环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差错气路对接接口适用于采用软管的总压或者静压管路系统,通过交叉布置衬套3与压紧接头2 连接的组合件,实现特殊座椅端与气压源端的总静压管路对接与使用维护的防差错设计,其构造原理简单,避免了误操作的发生,杜绝了由误操作带来的系统损害和返工工时,该设计安装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已应用于多型飞机的总压或者静压系统安装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