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652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轮,特别是指一种转动摩擦力小并且可对皮带轮及皮带进行降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的皮带轮。



背景技术:

皮带轮是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工具,现有的皮带轮一般由皮带轮本体以及一体设置于皮带轮本体周缘的皮带槽组成,皮带轮本体的中部设有轴孔。皮带轮在传动过程中,通常依靠皮带轮底部或者侧面与橡胶皮带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动,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皮带槽和橡胶皮带上,很难散去,使皮带工作时的温度大大提高,加速了橡胶皮带的老化速率,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专利200810141448X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效果的皮带轮,该皮带轮的皮带槽上设有通风口,这种结构的皮带轮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温的效果,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皮带轮在转动时,风会从两端口同时进入皮带槽内,但是由于通风口两端口的孔径相同,因此从两端口进入的两个方向相反的风会相互抵消,热交换后的热空气会积聚在皮带槽内部,这就使得降温效果大大折扣。

另外,现有的皮带轮一般都是直接将转动装置与轴孔进行连接,这种皮带轮的转动效率低下、转速通常较慢。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有市场上也有安装了轴承的皮带轮,虽然极大地提升了转动效率,但是这种轴承的内滚动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往往是半圆形的,钢球与内、外滚道球面接触,该结构承载力差,当载荷增加时接触应力增加从而增大了轴承疲劳剥落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接触应力增大引起轴承的发热,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皮带轮降温效果差以及皮带轮转动效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本体和轴承,所述轴承安装于皮带轮本体的中部,所述皮带轮本体的外圈形成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轴向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贯穿于皮带轮本体并在皮带轮本体的两外侧面上分别形成左通风口和右通风口,左通风口的孔径大于右通风口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槽的孔径自左通风口向右通风口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的,所述皮带槽的底面还设有径向的凹槽,该凹槽环绕于皮带槽的底面。更有利于皮带槽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增强散热降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槽的内壁上形成一层磨砂层。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槽的底部设有一层耐磨的碳化钨层。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滚珠,内圈上设有内滚道,外圈上设有外滚道,所述内滚道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均呈三角形,所述滚珠分别与内、外滚道相切。滚珠和内、外滚道之间相切,使得接触面积变小,减少了滚动时的摩擦力,不仅更利于滚珠的滚动,而且也减少了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左通风口的进风量明显大于右通风口的进风量,风会从左通风口向右通风口单向流动,有利于皮带槽内空气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得降温效果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皮带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皮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皮带轮及皮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本体1和轴承2,所述轴承2安装于皮带轮本体1的中部,所述皮带轮本体1的外圈形成皮带槽3,皮带4(通常为橡胶)卡设于皮带槽3内。为了增强摩擦力,所述皮带槽3的内壁上形成一层磨砂层(图中未画出);为了增强耐磨性能,所述皮带槽3的底部设有一层耐磨的碳化钨层。

同时参照图2和图3,所述皮带槽3的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轴向的通风槽5,所述通风槽5贯穿于皮带轮本体1并在皮带轮本体1的两外侧面上分别形成左通风口51和右通风口52,左通风口51的孔径大于右通风口52的孔径。皮带4安装于皮带槽3内时,通风槽5就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由于左通风口51的孔径大于右通风口52的孔径,因此左侧的进风量明显大于右侧的进风量,风会从左通风口51向右通风口52单向流动,有利于皮带槽3内空气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得降温效果显著提升。

同时参照图4,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外圈22和滚珠23,内圈21上设有内滚道211,外圈22上设有外滚道221,所述内滚道211和外滚道221的径向截面均呈三角形,所述滚珠23分别与内、外滚道211、221相切。滚珠23和内、外滚道211、221之间相切,使得接触面积变小,减少了滚动时的摩擦力,不仅更利于滚珠23的滚动,而且也减少了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通风槽5’的孔径自左通风口51’向右通风口52’逐渐减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皮带槽3的底面还设有径向的凹槽6,该凹槽6环绕于皮带槽3的底面并与通风槽5交错。更有利于皮带槽3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增强散热降温效果。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