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测压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049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简易测压阀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以测量水压的阀门,通常是在阀门上安装电性检测元件如水压传感器等来测压,而电性检测元件的成本较高,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维护成本高,而且需要供电和布线,在断电的情况下无法测量水压,对整体结构设计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维护、无需供电和布线的简易测压阀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维护、无需供电和布线的简易测压阀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测压阀门,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安装在出水口侧面的测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包括弹性膜片、测压管、端盖、浮标和弹簧,所述弹性膜片的周边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测压管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弹性膜片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安装在测压管的底端并封闭住测压管的底端开口,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测压管的顶端并封闭住测压管的顶端开口,所述端盖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浮标设置在测压管内,所述浮标的顶面通过所述弹簧与端盖连接,所述浮标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弹性膜片上,所述测压管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测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刻度,所述测压管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水口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测压管的底部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安装在安装槽内并压紧弹性膜片的周边,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通水孔。

其中,所述浮标呈圆盘状,所述浮标的直径与测压管的内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测压阀门,通过在出水口的侧面安装简易机械式的测压装置,当出水口有水通过时,水可以通过通水孔施压于弹性膜片上,使弹性膜片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浮标克服弹簧的弹力在测压管内上下移动,通过读取浮标所指示的压力刻度,即可测量出水压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另外,测压管在装入安装槽后压紧弹性膜片的周边,既可以使弹性膜片安装牢靠不易脱落,又可以使弹性膜片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防止漏水。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维护、密封性好、无需供电和布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在断电的情况下测量水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易测压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阀体;2-测压装置;3-通水孔;10-进水口;11-出水口;20-弹性膜片;21-测压管;22-端盖;23-浮标;24-弹簧;200-凸起;

220-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测压阀门,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还包括安装在出水口11侧面的测压装置2,所述测压装置2包括弹性膜片20、测压管21、端盖22、浮标23和弹簧24,所述弹性膜片20的周边设置有一圈凸起200,所述测压管21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与凸起200相匹配的凹槽,弹性膜片20通过凸起200与凹槽的配合安装在测压管21的底端并封闭住测压管21的底端开口,所述端盖22螺纹连接在测压管21的顶端并封闭住测压管21的顶端开口,所述端盖22上设置有透气孔220,所述浮标23设置在测压管21内,所述浮标23的顶面通过所述弹簧24与端盖22连接,所述浮标23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弹性膜片20上,所述测压管21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测压管21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刻度,所述测压管21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水口1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测压管21的底部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安装在安装槽内并压紧弹性膜片20的周边,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出水口11相连通的通水孔3。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测压阀门,通过在出水口的侧面安装简易机械式的测压装置,当出水口有水通过时,水可以通过通水孔施压于弹性膜片上,使弹性膜片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浮标克服弹簧的弹力在测压管内上下移动,通过读取浮标所指示的压力刻度,即可测量出水压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另外,测压管在装入安装槽后压紧弹性膜片的周边,既可以使弹性膜片安装牢靠不易脱落,又可以使弹性膜片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防止漏水。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维护、密封性好、无需供电和布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在断电的情况下测量水压。

进一步的,所述浮标23呈圆盘状,所述浮标23的直径与测压管21的内径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设计,可以使浮标在测压管内的上下移动更平稳,测量更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