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48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质内会含有颗粒状的杂质,因此需要在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的外部额外加装过滤器以避免杂质堵塞控制阀,不仅装配长度大、整体结构不紧凑,而且结构更加复杂、成本高,操作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的内部同轴设有中间腔,所述中间腔的一侧为进水口,所述中间腔的另一侧为出水口,所述中间腔上同轴设有中间内筒,所述中间内筒在近进水口的端部为封闭的筒底,所述中间内筒在近出水口的端部为敞开的筒口,所述中间内筒的筒口与出水口之间具有排水间隙,所述中间内筒中同轴设有一用于轴向滑移出筒口的活塞阀瓣,所述活塞阀瓣经曲柄滑块机构驱动进行沿中间内筒的轴向滑移运动,所述主阀体在出水口上设有用于引导介质流流出的导流器,所述主阀体在出水口端螺接有副阀体,所述副阀体与主阀体之间设有阀座,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上设有碗状的过滤网,碗状的过滤网的凸部朝向远离中间腔一侧,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副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上均设有球阀。

优选的,所述中间内筒的形状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瓣的形状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瓣的外周部与中间内筒的内周部之间轴向设有用于活塞阀瓣轴向滑移时进行导向的导轨,所述活塞阀瓣在近出水口的端部设有活塞阀瓣架,所述活塞阀瓣与中间内筒的筒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位于中间内筒的筒底处的阀轴,所述阀轴经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阀轴的端部固连有一曲柄,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铰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活塞阀瓣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导流器为鼠笼式导流器,所述鼠笼式导流器包括圆形的筒壁,所述筒壁的一端固设有用于与活塞阀瓣架螺接的连接端面,所述筒壁的另一端为出水敞口,所述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水通孔,所述筒壁与活塞阀瓣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筒壁的外径与活塞阀瓣的外径、中间内筒的内径、出水口的内径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进水通孔沿着筒壁的圆周均布,所述进水通孔的轴线均穿过筒壁的轴线,所述筒壁上下部分的进水通孔相互对称、左右部分的进水通孔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导流器为扇叶圈式导流器,所述扇叶圈式导流器包括连接在出水口上的管道,所述管道在近活塞阀瓣的端部为管口,所述管道的内壁周缘上固设有扇叶圈,所述扇叶圈具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曲面扇叶。

优选的,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副阀体在出水口端固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上均设有连接通孔。

优选的,所述中间内筒通过肋板与主阀体的中间腔实现固定连接。

优选的,碗状的过滤网包括圆环形的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上圆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所述连接板体经穿过安装通孔的螺钉螺接在主阀体上,所述主阀体上固设有一圈用于安装连接板体的圆环形法兰,所述圆环形法兰上圆周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体与圆环形法兰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穿设于螺钉上的弹簧。

优选的,碗状的过滤网还包括固设于连接板体的一侧部的网体,所述网体的形状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网体的倾斜周部沿着进水的方向依次由第一过滤周部、第二过滤周部、第三过滤周部组成,其中第一过滤周部、第二过滤周部、第三过滤周部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母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所述第二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三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所述第一过滤周部的下底面与第二过滤周部的上底面之间、第二过滤周部的下底面与第三过滤周部的上底面之间均经环形的衔接段连接为一体,所述网体的倾斜周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沿着远离中间腔的方向逐渐向中轴线倾斜的三段阶梯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的结构简单,主阀体在进水口上设有碗状的过滤网,碗状的过滤网的凸部朝向远离中间腔一侧,颗粒状杂质在压力水的冲刷下,往过滤网边缘堆积,一段时间可以打开第一排水口的球阀,球阀出水,把边网堆积的颗粒状杂质带出阀外,无需拆除过滤网即可清除在过滤网上的水中颗粒状杂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下的导流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下的导流状态示意图。

图5为碗状的过滤网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一种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包括主阀体1,所述主阀体的内部同轴设有中间腔2,所述中间腔的一侧为进水口3,所述中间腔的另一侧为出水口,所述中间腔上同轴设有中间内筒5,所述中间内筒在近进水口的端部为封闭的筒底,所述中间内筒在近出水口的端部为敞开的筒口,所述中间内筒的筒口与出水口之间具有排水间隙,所述中间内筒中同轴设有一用于轴向滑移出筒口的活塞阀瓣6,所述活塞阀瓣经曲柄滑块机构驱动进行沿中间内筒的轴向滑移运动,所述主阀体在出水口上设有用于引导介质流流出的导流器,所述主阀体在出水口端螺接有副阀体7,所述副阀体与主阀体之间设有阀座8,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上设有碗状的过滤网9,碗状的过滤网的凸部朝向远离中间腔一侧,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副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上均设有球阀10;首先,球阀可用于检测,可接压力表在两球阀上,检测前后阀门的压力,工况下球阀处于关闭状态,阀门正常供水;其次,颗粒状杂质在压力水的冲刷下,往过滤网边缘堆积,一段时间可以打开第一排水口的球阀,球阀出水,把边网堆积的颗粒状杂质带出阀外,无需拆除过滤网即可清除在过滤网上的水中颗粒状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阀瓣经曲柄滑块机构驱动进行沿中间内筒的轴向滑移运动,以控制活塞阀瓣与中间腔上的出水口之间的开度(介质流通面积),从而达到调节流量(或压力)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内筒的形状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瓣的形状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瓣的外周部与中间内筒的内周部之间轴向设有用于活塞阀瓣轴向滑移时进行导向的导轨11,所述活塞阀瓣在近出水口的端部设有活塞阀瓣架12,所述活塞阀瓣与中间内筒的筒口之间设有密封圈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位于中间内筒的筒底处的阀轴14,所述阀轴经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阀轴的端部固连有一曲柄15,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铰接有一连杆16,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活塞阀瓣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器为鼠笼式导流器17,所述鼠笼式导流器包括圆形的筒壁18,所述筒壁的一端固设有用于与活塞阀瓣架螺接的连接端面19,所述筒壁的另一端为出水敞口,所述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水通孔20,所述筒壁与活塞阀瓣之间设有密封圈13,所述筒壁的外径与活塞阀瓣的外径、中间内筒的内径、出水口的内径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通孔沿着筒壁的圆周均布,所述进水通孔的轴线均穿过筒壁的轴线,所述筒壁上下部分的进水通孔相互对称、左右部分的进水通孔相互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器为扇叶圈式导流器21,所述扇叶圈式导流器包括连接在出水口上的管道22,所述管道在近活塞阀瓣的端部为管口,所述管道的内壁周缘上固设有扇叶圈,所述扇叶圈具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曲面扇叶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鼠笼式导流器与扇叶圈式导流器均能有效地防止气蚀破坏;对于扇叶圈式导流器,曲面扇叶将介质流分为多股小流,并在扇叶圈的引导下做螺旋流动,介质流被迫改变流向,产生气蚀的气泡被限制在管道中央,失稳气泡的破裂不在管道与阀门的壁面,故而不产生气蚀破坏;对于鼠笼式导流器,介质流经进水通孔时被分成多股高速流体,沿径向向筒壁中心喷射对撞,由此气蚀被限定在筒壁中心,因而也不会产生气蚀破坏;鼠笼式导流器适合于高压差的工况,当下游压力小于上游的三分之二时,设计采用鼠笼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在进水口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法兰24,所述副阀体在出水口端固设有第二连接法兰25,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上均设有连接通孔2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内筒通过肋板与主阀体的中间腔实现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碗状的过滤网包括圆环形的连接板体27,所述连接板体上圆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28,所述连接板体经穿过安装通孔的螺钉29螺接在主阀体上,所述主阀体上固设有一圈用于安装连接板体的圆环形法兰30,所述圆环形法兰上圆周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体与圆环形法兰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穿设于螺钉上的弹簧31;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有可能粘附在过滤网上,此时过滤网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当需要清理杂质时,可以通过水流冲击过滤网,在弹簧作用下过滤网会产生轻微振动,有助于冲落杂质,与传统的刚性连接相比,过滤网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更大,更有利于杂质的清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碗状的过滤网还包括固设于连接板体的一侧部的网体32,所述网体的形状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网体的倾斜周部沿着进水的方向依次由第一过滤周部33、第二过滤周部34、第三过滤周部35组成,其中第一过滤周部、第二过滤周部、第三过滤周部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母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所述第二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三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所述第一过滤周部的下底面与第二过滤周部的上底面之间、第二过滤周部的下底面与第三过滤周部的上底面之间均经环形的衔接段4连接为一体,所述网体的倾斜周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沿着远离中间腔的方向逐渐向中轴线倾斜的三段阶梯式结构;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第二过滤周部的下底面直径大于第三过滤周部的上底面直径,过滤网在横截面状态下近顶部球阀的衔接段呈沿着远离中间腔的方向上翘一定的角度;成阶梯式分布的第一过滤周部、第二过滤周部、第三过滤周部,能够实现在近顶部球阀的杂质往过滤网边缘堆积时,在上翘的衔接段作用下难以再向下滑落。

该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为:主阀体在进水口上设有碗状的过滤网,碗状的过滤网的凸部朝向远离中间腔一侧,颗粒状杂质在压力水的冲刷下,往过滤网边缘堆积,一段时间可以打开第一排水口的球阀,球阀出水,把边网堆积的颗粒状杂质带出阀外,无需拆除过滤网即可清除在过滤网上的水中颗粒状杂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带过滤的直流活塞式调流调压控制阀。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