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213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顶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顶管重量较大,因此如何实现顶管的快速平稳对接是个难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起重机进行装吊,在空中完成对接,在对接完成后,需要用主顶进行顶进,又会涉及到主顶与顶管直接的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解决现场施工时,顶管之间不易对接以及主顶与顶管直接不易对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升降装置、升降台、缓冲装置、载物台,所述的升降台通过升降装置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载物台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套管、弹簧,所述的立柱下端固定在升降台上,套管套于立柱外,套管上端与载物台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与升降台连接;所述的载物台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位于载物台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呈空心漏斗状。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上,载物台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升降装置将升降台抬起,即可进行顶管的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载物台上设置有传送带,传送方向自载物台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送带数量为两个,一个设置在载物台的半圆筒一端,另一个设置在载物台的半圆筒另一端。设置两个传送带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送带上设置有橡胶的条状凸起,与传送带传送方向垂直设置。在传送带运动对顶管进行翻转时,条状凸起更加容易带动顶管旋转,同时条状凸起为橡胶材质,避免对顶管造成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为长方体,在其四周底面设置有千斤顶。针对地面不平时,可调节千斤顶将底座顶起,以达到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的条状凸起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固定于传送带上,另一个直角边位于传送带传送方向一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背,更利于带动顶管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快速完成顶管对接以及主顶与顶管的对接;本发明能在对接时对顶管进行旋转,便于顶管内部组件的对接;本发明设置两个传送带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本发明在传送带上设置有橡胶的条状凸起,便于顶管旋转的同时避免对顶管造成磨损;本发明底座四周底面设置有千斤顶,地面不平时,可调节千斤顶以达到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限位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图2示出了此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实施例2: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所述的载物台5上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方向自载物台5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传送带8转动顶管到合适角度,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实施例3: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所述的载物台5上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方向自载物台5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所述的传送带8数量为两个,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一端,另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另一端。设置两个传送带8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传送带8转动顶管到合适角度,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实施例4: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所述的载物台5上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方向自载物台5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所述的传送带8数量为两个,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一端,另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另一端。设置两个传送带8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所述的传送带8上设置有橡胶的条状凸起9,与传送带8传送方向垂直设置。在传送带8运动对顶管进行翻转时,条状凸起9更加容易带动顶管旋转,同时条状凸起9为橡胶材质,避免对顶管造成磨损。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传送带8转动顶管到合适角度,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实施例5: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底座1为长方体,在其四周底面设置有千斤顶10。针对地面不平时,可调节千斤顶将底座1顶起,以达到平衡。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所述的载物台5上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方向自载物台5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所述的传送带8数量为两个,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一端,另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另一端。设置两个传送带8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所述的传送带8上设置有橡胶的条状凸起9,与传送带8传送方向垂直设置。在传送带8运动对顶管进行翻转时,条状凸起9更加容易带动顶管旋转,同时条状凸起9为橡胶材质,避免对顶管造成磨损。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传送带8转动顶管到合适角度,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最优实施例:

一种对接顶管与顶机的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6、升降台2、缓冲装置、载物台5,所述的升降台2通过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底座1为长方体,在其四周底面设置有千斤顶10。针对地面不平时,可调节千斤顶将底座1顶起,以达到平衡。所述的载物台5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升降台2上,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立柱3、套管4、弹簧7,所述的立柱3下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套管4套于立柱3外,套管4上端与载物台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弹簧7与升降台2连接;所述的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在载物台5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套11,位于载物台5的截面的圆弧内侧,所述的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所述的载物台5上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方向自载物台5截面的一端沿半圆弧至截面另一端。顶管内设置有许多需要与前一段顶管对接的组件,因此需要对顶管进行旋转调整。所述的传送带8数量为两个,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一端,另一个设置在载物台5的半圆筒另一端。设置两个传送带8可调整顶管两端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所述的传送带8上设置有橡胶的条状凸起9,与传送带8传送方向垂直设置。在传送带8运动对顶管进行翻转时,条状凸起9更加容易带动顶管旋转,同时条状凸起9为橡胶材质,避免对顶管造成磨损。所述的条状凸起8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固定于传送带8上,另一个直角边位于传送带8传送方向一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传送带8传送方向相背,更利于带动顶管旋转。

施工时,将顶管直接吊起放置在载物台5上,载物台5为半圆筒状,将顶管半包裹,在对接时顶管不会随意滚动。在放置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顶管的损坏。完成顶管放置后,传送带8转动顶管到合适角度,升降装置6将升降台2抬起,即可进行快速对接。再用主顶插入限位套11即可快速顶在顶管上,限位套11呈空心漏斗状,能快速的对主顶位置进行引导及限位,从而完成主顶与顶管的精确快速对接。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