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159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

发明背景

随着汽车不断的普及应用,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汽车的驾驶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研究人员与各大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开发新型的汽车减振技术。磁流变减振器作为一种阻尼可调的智能型减振器在汽车悬架减振系统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磁流变减振器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研究改进,在性能上已经能够满足车辆设计的要求,但结构上的不足加大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加工装配难度,从而增加了成本,不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例如授权专利cn201010621508.5所介绍的磁流变减振器活塞结构就代表了现有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即将活塞周向开槽来布置线圈,活塞杆内部开长孔用来引出导线。该方案结构紧凑,但是活塞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尤其是活塞杆,长孔的加工成本更高且在结构优化上存有较多限制。同时,减振器通过阻尼作用将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但温升会严重影响减振器的性能。因为利用线圈产生磁场,线圈本身会有热量产生,将线圈布置在液压缸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加剧减振器内的温升作用,降低减振器性能。

因此,设计不同结构的磁流变减振器已解决现有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该减振器将线圈布置在液压缸体的外面,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仅使磁流变减振器达到了应有的性能要求,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方便、成本较低、便于维护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包括:液压缸体、浮动活塞、活塞、活塞杆、密封盖、线圈、外部缸筒、防尘圈、外部端盖、底部限位件、螺母和套筒,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相连,位于液压缸体内部,所述活塞杆穿过密封盖伸到液压缸体外,所述外部缸筒底端通过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底部限位件上,所述底部限位件与所述外部缸筒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体外部套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布置有双级线圈,活塞位于双级线圈中央位置,活塞与液压缸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外部缸筒内部,套筒上下两端安装有防尘圈,所述浮动活塞设置在液压缸体内。

所述活塞、活塞杆、套筒、线圈、外部缸筒等相对静止,且保证水平方向上活塞位于双级线圈中央位置。所述套筒外部为光滑圆柱面,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防尘圈凹槽,第一线圈凹槽、导向环、第二线圈凹槽、第二防尘圈凹槽。所述套筒同时具有线圈、防尘圈安装定位与所述液压缸筒运动导向的作用。所述套筒内部导向环上开有轴向凹槽,用以布置连接导线。所述外部端盖具有定位所述套筒的功能,在安装后与所述套筒形成的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防尘圈。所述外部缸筒内部上端内径大,下端内径小,上端内径与所述套筒外径相同,内径变化处为凸台结构,与所述外部端盖配合固定所述套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内置的线圈改为外置,简化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加工与装配难度,节约了加工时间与加工成本。

2、线圈外置,当线圈发生故障时可以进行维修,不会影响减振器液压缸体内部结构,也不会污染磁流变液。

3、有利于线圈热量散失,不会加热磁流变液,有利于减振器散热与维持性能的持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套筒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套筒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磁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缸体,2——浮动活塞,3——外部端盖,4——防尘圈,5——线圈,6——套筒,7——活塞,8——保护层,9——活塞杆,10——密封盖,11——外部缸筒,12——螺母,13——底部限位件,14——补偿气室,15——液压腔,16——导线,17——阻尼通道,18——间隙,600——第一防尘圈凹槽,601——第一线圈凹槽,602——轴向凹槽,603——第二线圈凹槽,604——第二防尘圈凹槽,605——导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本发明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表示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外置线圈的磁流变减振器,包括:液压缸体1、浮动活塞2、活塞7、活塞杆9、密封盖10、线圈5、外部缸筒11、防尘圈4、外部端盖3、底部限位件13、螺母12和套筒6。浮动活塞2起到分离补偿气室14与液压腔15的作用,活塞7与活塞杆9相连,位于液压缸体1内部,活塞杆9穿过密封盖10伸到液压缸体1外,底端通过螺母12固定在底部限位件13上,底部限位件13与外部缸筒11固定连接。液压缸体1外部套有套筒6,套筒内布置有双级线圈5,套筒6通过外部缸筒11与外部端盖3的配合固定在外部缸筒11内部,两端安装有防尘圈4。

如图2所示,活塞7、活塞杆9、套筒6、线圈5、外部缸筒11等相对静止,且保证水平方向上活塞7位于两个线圈5中央位置,活塞与液压缸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隙18,线圈5表面与轴向凹槽602内涂有保护层,用来保护导线16与线圈5。防尘圈4布置在套筒6两端,起到防尘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微粒进入套筒6增加导向环605与液压缸体1间的摩擦。

如图3所示,套筒6外部为光滑圆柱面,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防尘圈凹槽600、第一线圈凹槽601、导向环605、第二线圈凹槽603、第二防尘圈凹槽604,两个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凹槽601、第二线圈凹槽603内,所述防尘圈4装在第一防尘圈凹槽600、第二防尘圈凹槽604内,套筒6同时具有线圈5、防尘圈4的安装定位与液压缸筒1运动导向的作用,套筒6内部开有轴向凹槽602,用以布置连接与引出导线16。外部端盖3具有定位套筒6的功能,在安装后与套筒6形成第一防尘圈凹槽600用于安装防尘圈4,外部缸筒11上端内径大,下端内径小,上端内径与套筒6外径相同,内径变化处为凸台结构,与外部端盖3配合固定套筒6。

如图4所示为磁流变减振器线圈5工作时减振器磁场磁路结构示意图。两个线圈5串联连接但是反向缠绕,产生的磁场在同极相斥的原理下形成如图4所示的磁场结构,磁场从两个线圈5间水平通过液压缸体1,并与活塞7与液压缸体1间的阻尼通道17垂直,液压缸体内壁与间隙18之间形成一个虚拟的阻尼通道17。

当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时,液压缸体1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活塞7与套筒6等部件上下往复运动,压迫磁流变液通过阻尼通道17而使减振器产生阻尼力。通过控制线圈5内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通过阻尼通道17的磁场强度,从而改变阻尼通道17内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进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从而达到对阻尼力智能控制的目的。

本发明将原来的内置线圈改为外置线圈,简化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加工与装配难度,节约了加工时间与加工成本,而且维修方便,也不会污染磁流变液,线圈外置有利于线圈热量散失,不会加热磁流变液,有利于减振器散热与维持性能的持久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