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和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7339发布日期:2019-04-05 22:4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块体和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结构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厂商设计组合阀,即可实现至少两种功能。但是组合阀的结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结构较为精简,使得结构较为紧凑,同时阀的压降也是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块体和流体控制装置,其结构紧凑且其压降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块体,包括进口、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一端为所述进口,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块体包括通道壁部,所述通道壁部位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周边,所述通道壁部的周侧部至少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块体至少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至少包括第一环形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口,定义所述第一环形底壁邻近所述第一阀口的末端为第一末端,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阀口,定义所述第一环形底壁远离所述第一阀口的末端为第二末端,以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一末端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延伸。

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芯体部、第二芯体部和根据以上所述的块体,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内壁和第二安装腔内壁,所述第一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芯体部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芯体部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一芯体部包括第一配合壁,所述第二芯体部包括第二配合壁;

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块体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所述第一顶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顶壁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配合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顶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配合壁与所述第一顶壁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一配合壁与所述第一顶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出口不连通;所述第二配合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顶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壁与所述第二顶壁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二配合壁与所述第二顶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出口不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流体通道连通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流体通道的通道壁部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一阀口,且第一安装底壁包括有第一环形底壁,且第一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一末端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延伸,如此块体及流体控制装置结构紧凑且压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的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沿图4中的s-s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沿图12中n-n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1示意出块体10的结构,块体10包括进口1、第一出口2、第二出口3,第一安装腔4、第二安装腔5和第一流体通道6,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一安装腔4、第二安装腔5连通。

块体10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6的通道壁部61,所述进口1位于第一流体通道的一个端部,所述通道壁部61周侧部62开设有第一阀口63,所述第一阀口63与第一安装腔4连通。通道壁部61设置的第一阀口63连通第一流体通道6和第一安装腔4。所述第一流体通道6的另一端部为第二阀口64,第二阀口64连通第二安装腔5和第一流体通道6。

所述块体10包括第一安装腔内壁41和第一环形部42,第一安装腔内壁41为形成第一安装腔4的一部分壁部,第一环形部42位于第一安装腔4中部位置。

第一环形部42包括第一贯穿孔421,第一贯穿孔421与第一安装腔4连通,且第一贯穿孔421与第一出口3连通。第一环形部42包括第一顶壁422、第一环形内壁423和第一环形外壁424,第一环形内壁423为形成第一贯穿孔421的一部分壁部,第一顶壁422、第一环形外壁424为形成第一安装腔4的一部分壁部,第一环形外壁424内径小于第一安装腔内壁41,以第一安装腔4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环形外壁424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装腔内壁41。如此,第一环形外壁与第一安装腔内壁41之间形成有块体的流道。

所述块体10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43,以第一安装腔4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安装腔底壁43的高度低于第一顶壁422。第一安装腔底壁43自第一环形部42周向外缘位置径向延伸至第一安装腔内壁41。

第一安装腔底壁43至少包括第一环形底壁431,第一环形底壁431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一阀口64,定义第一环形底壁43邻近第一阀口64的末端为第一末端4311,第一环形底壁431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一阀口64,定义第一环形底壁431远离第一阀口64的末端为第二末端4312,本文中,末端指第一环形底壁末端部。以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环形底壁431自其第一末端431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第二末端4312延伸。应当注意,本文中,在环形底壁连接之处,第一末端、第二末端的界定可通过高度来界定,例如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一末端是其高度最低位置,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是其高度最高位置。

在流体从第一阀口64进入第一安装腔中时,流体沿着第一环形底壁运动,其运动轨迹清晰,第一环形底壁以高度递增形式,使得流经该第一环形底壁的流体的流阻相对较小,有助于降低压降。

第一安装腔4包括第一中心线44,该第一中心线44垂直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方向,该第一中心线44将第一安装腔4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子腔45和第二安装腔子腔46,其中第一安装腔子腔45靠近第一流体通道6的进口1,第二安装腔子腔46相对背离第一流体通道6的进口1,第一环形底壁431的大部分为形成第二安装腔子腔46的一部分壁部。

更进一步,第一环形底壁431的第一末端4311位于第二安装腔子腔46。如此有利于流体自第一流体通道进入第一阀口63,并沿着第一环形底壁431上升,对流体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流体经第一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的压降。

第一安装腔底壁43至少包括第一平台部432,第一平台部432与第一环形底壁431的第二末端4312连接,以第一安装腔4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平台部432的高度低于第一顶壁422,第一平台部432的高度高于第一环形底壁431。定义第一平台部432与第一环形底壁431的第二末端4312连接的端部为其第一末端4321,定义第一平台部另外的末端为第二末端4322。在第一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连接第一平台部,有助于使进入第一安装腔的流体逐渐地上升至第一平台部的高度,使得流体平滑上升至一定高度,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流体在第一安装腔内打转。

第一安装腔底壁43至少包括第二环形底壁433,第二环形底壁433的高度低于第一环形底壁431,第二环形底壁433连接第一环形底壁431和第一平台部432。本文中,定义朝着第一安装腔4开口方向为向上方向,定义朝着第一安装腔底壁43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块体10包括自第一环形底壁431的第一末端4311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4313和自第一平台部432的第二末端4322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4323。第一安装腔4包括第一槽孔47,第一侧壁4313、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二环形底壁433为形成第一槽孔47的一部分壁部,第一阀口63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壁41形成该第一槽孔47的一部分壁部,由于第一流体通道6与第一安装腔4在第一阀口63处连通,故第一阀口也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壁41。由于在第一阀口周围设置了第一槽孔,流体经第一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的通道相对较宽,使得流体经第一阀口后的流阻相对较小。第一阀口6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子腔45,第一阀口6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子腔46,第一槽孔47的大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子腔45,如此使得第一阀口进入的流体从第一槽孔承接过渡到第一环形底壁,使得流体运动平滑,有助于降低压降。

所述块体10还包括第二安装腔内壁51和第二环形部52,第二安装腔内壁51为形成第二安装腔5的一部分壁部,第二环形部52位于第二安装腔5中部位置。

第二环形部52包括第二贯穿孔521,第二贯穿孔521与第二安装腔5连通,且第二贯穿孔521与第二出口3连通。第二环形部52包括第二顶壁522、第二环形内壁523和第二环形外壁524,第二环形内壁523为形成第二贯穿孔521的一部分壁部,第二顶壁522、第二环形外壁524为形成第二安装腔5的一部分壁部,第二环形外壁524内径小于第二安装腔内壁51,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二环形外壁524的高度小于第二安装腔内壁51。

所述块体10包括第二安装腔底壁53,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二安装腔底壁53的高度低于第二顶壁522。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自第二环形部52周向外缘位置径向延伸至第二安装腔内壁51。

所述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三环形底壁531,第三环形底壁531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二阀口64,定义第三环形底壁531邻近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一末端5311,第三环形底壁531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二阀口64,定义第三环形底壁531远离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二末端5312,本文中,末端指第三环形底壁末端部。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三环形底壁531自其第一末端531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第二末端5312延伸。

第二安装腔5包括第二中心线54,该第二中心线54平行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方向,该第二中心线54将第二安装腔5分隔为第三安装腔子腔55和第四安装腔子腔56,第三安装腔子腔55与第四安装子腔56位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三环形底壁531的大部分位于第三安装腔子腔55。

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四环形底壁533,第四环形底壁533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二阀口64,定义第四环形底壁533邻近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一末端5331,第四环形底壁533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二阀口64,定义第四环形底壁533远离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二末端5332,本文中,末端指第四环形底壁末端部。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四环形底壁533自其第一末端533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第二末端5332延伸。第四环形底壁533的大部分位于第四安装腔子腔56。通过第三环形底壁、第四环形底壁的设置,流体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二安装腔后,流体沿着第三环形底壁和第四环形底壁运动,在第二安装腔内流体运动规则,不容易因运动混乱(例如打转)而造成压降的增加。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安装腔底壁53包括第二平台部532,第二平台部532与第三环形底壁531的第二末端5312连接,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为高度方向,第二平台部532的高度高于第三环形底壁531,第二平台部532的高度低于第二顶壁522。如此,流体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二安装腔,然后流体沿着第三环形底壁运动到第二平台部,由于第二平台部的高度高于第三环形底壁,且经过第三环形底壁的过渡,流体再进入第二贯穿孔,其压降较低。

第四环形底壁533的第二末端5332与第二平台部532连接,如此,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二安装腔的流体,大部分可以分成两股,一股沿着第三环形底壁,另一股沿着第四环形底壁,然后大部分的流体经第二平台部进入第二贯穿孔,如此,使得流体在第二安装腔内流动阻力较小,压降相对较低。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三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与第四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连接,此时定义第三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为第三环形底壁高度最高位置,定义第四环形底壁的第二末端为第四环形底壁高度最高位置。如此,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二安装腔的流体,大部分可以分成两股,一股沿着第三环形底壁,另一股沿着第四环形底壁,然后大部分的流体经第三环形底壁、第四环形底壁的邻近末端位置进入第二贯穿孔,如此,使得流体在第二安装腔内流动阻力较小,压降相对较低。

块体10至少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流体进口位于第一侧部,第一出口位于第二侧部,第二出口位于第三侧部,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相对设置,第二侧部连接第一侧部和第三侧部。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7,图7示意出块体20的大体结构,块体20包括进口1、第一出口2、第二出口3,第一安装腔4、第二安装腔5和第一流体通道6,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一安装腔4、第二安装腔5连通。

块体10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6的通道壁部61,进口1位于第一流体通道的一个端部,所述通道壁部61周侧部62开设有第一阀口63,通道壁部61周侧部62还开设有第二阀口64,第一阀口63连通第一流体通道6和第一安装腔4,第二阀口64连通第二安装腔5和第一流体通道6。本文中,通道壁部的周侧部是指通道壁部的周侧位置。第一安装腔结构参照上述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三环形底壁531,第三环形底壁531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二阀口64,定义第三环形底壁531邻近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一末端5311,第三环形底壁531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二阀口64,定义第三环形底壁531远离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第二末端5312。第三环形底壁531自其第一末端531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第二末端5312延伸。

第二安装腔5包括第三中心线57,该第三中心线57垂直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方向,该第三中心线57将第二安装腔57分隔为第五安装腔子腔58和第四安装腔子腔59,其中第五安装腔子腔58靠近第一流体通道6的进口1,第六安装腔子腔59相对背离第一流体通道6的进口1,第三环形底壁531的大部分为形成第六安装腔子腔59的一部分壁部。

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二平台部532,第二平台部532与第三环形底壁531的第二末端5312连接,以第二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二平台部532的高度低于第二顶壁522,第二平台部532的高度高于第三环形底壁531。第二平台部532包括第一末端5321和第二末端5322,第一末端、第二末端的定义如上所述。

第二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五环形底壁534,第五环形底壁534的高度低于第三环形底壁531,第五环形底壁534连接第三环形底壁531和第二平台部532。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朝着第二安装腔5开口方向为向上方向,定义朝着第二安装腔底壁53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块体10包括自第三环形底壁531的第一末端5311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5313和自第二平台部532的第二末端5322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5323。

更进一步,第三环形底壁531的第一末端5311位于第六安装腔子腔59。如此有利于流体自第一流体通道进入第二阀口,并沿着第三环形底壁上升至第二平台部,对流体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流体经第一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的压降。

第二安装腔5包括第二槽孔50,第一侧壁5313、第二侧壁5323以及第五环形底壁534为形成第二槽孔50的一部分壁部,第二安装腔内壁51形成该第二槽孔50的一部分壁部设置第二阀口64,其解释参照上文对第一阀口63所述。由于在第二阀口周围设置了第二槽孔,流体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二安装腔的通道相对较宽,使得流体经第二阀口后的流阻相对较小。第二阀口64的一部分位于第五安装腔子腔58,第二阀口6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六安装腔子腔59,第二槽孔50的大部分位于第五安装腔子腔58,如此使得第二阀口进入的流体从第二槽孔承接过渡到第三环形底壁,使得流体运动平滑。

块体20至少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流体进口位于第一侧部,第一出口位于第二侧部,第二出口位于第三侧部,第二侧部与第三侧部相对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

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也可位于第一流体通道的中心线的两侧。

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参照图8,图8示意出块体30的大体结构,块体30的结构大多数可参照第二种实施方式所示,流体进口1位于第一侧部,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位于第二侧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相对设置且在第一流体通道的轴向上处于同一位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也可在第一流体通道的轴向上处于不同位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可位于第一流体通道的中心线的同一侧。

参照图9,图9示意出一种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芯体部7、第二芯体部8和块体,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内壁41和第二安装腔内壁51,第一芯体部7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4,第一芯体部7与第一安装腔内壁41密封设置,第二芯体部8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5,第二芯体部8与第二安装腔内壁51密封设置,第一芯体部7包括第一配合壁(其位置参照第二配合壁),第二芯体部8包括第二配合壁81;

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进口1、第一出口2和第二出口3,进口1与第一安装腔4连通,进口1与第二安装腔5连通;块体包括第一顶壁422和第二顶壁522,第一顶壁422位于第一安装腔4,第二顶壁522位于第二安装腔5,第一配合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顶壁422配合设置,第一配合壁与第一顶壁422留有间隙,第一安装腔4与第一出口2连通;或者第一配合壁与第一顶壁422密封设置,第一安装腔4与第一出口2不连通;第二配合壁8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顶壁522配合设置,第二配合壁81与第二顶壁522留有间隙,第二安装腔5与第二出口3连通;或者第二配合壁81与第二顶壁522密封设置,第二安装腔5与第二出口3不连通。

参照图10-图14,图10示意出流体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继续参照图11,图11示意出流体控制装置200的结构。流体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三安装腔和第三芯体部9,块体包括第三安装腔内壁,第三芯体部9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安装腔,第三芯体部9与第三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三芯体部9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安装腔92,第三芯体部9与第三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三芯体部9包括第三配合壁91;

流体控制装置200包括第三出口6”,进口1与第三安装腔92连通,块体包括第三顶壁,第三顶壁位于第三安装腔92,第三配合壁91的至少部分与第三顶壁配合设置,第三配合壁91与第三顶壁留有间隙,第三安装腔92与第三出口6”连通;或者第三配合壁91与第三顶壁密封设置,第三安装腔92与第三出口6”不连通。其中,第三安装腔的结构参照上文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安装腔。如此,流体控制装置可集成有三个芯体的功能,自流体进口进入的流体可自第一出口离开,也可自第二出口离开,也可以自第三出口离开,可用于控制与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连接的外部管路的流体通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图13,图12示意出流体控制装置300的结构,图13示意出流体控制装置400的结构,流体控制装置300/400包括第三安装腔和第三芯体部9,块体包括第三安装腔内壁,第三芯体部9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安装腔,第三芯体部9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三芯体部9位于第三安装腔,第三芯体部9与第三安装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三芯体部9包括第三配合壁;

流体控制装置300/400包括第三出口6”,第二出口3与第三安装腔连通,块体包括第三顶壁,第三顶壁位于第三安装腔,第三配合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三顶壁配合设置,第三配合壁与第三顶壁留有间隙,第三安装腔与第三出口6”连通;或者第三配合壁与所述第三顶壁密封设置,第三安装腔与第三出口6”不连通。块体为一体成形结构,块体包括第二流体通道6’,第二流体通道连通第二出口3与第三安装腔。

参照图13,块体包括堵头95,堵头95密封第二流体通道6’的一端;通过堵头的设置,可将第二流体通道6’加工为一端开口的通道,然后通过设置堵头,实现该第二流体通道的密封,便于加工。或者参照图12,块体包括第一部96和第二部97,第一部96与第二部97密封设置;第一部96设置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二部97设置第三腔,第二流体通道6’设置于第二部97,第二流体通道6’的一端为开放端,第二出口2与开放端连通。将块体分成两部分来加工,有助于加工第二流体通道,两部分通过组装固定,例如螺栓固定,不仅加工方便,而且组装也很便捷。

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10,块体包括安装孔,传感器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安装孔与第一流体通道连通。传感器可用于探测第一流体通道内部的温度和/或压力,使得流体控制装置可根据传感器获得的信号来控制第一芯体部、第二芯体部和第三芯体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