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147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同步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同步带。



背景技术:

同步带是一种传送带,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传动时通过同步带齿与同步带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不需润滑,无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传送带。市面上在一些场合还会用到开口同步带,由于开口同步带长度不固定,必须先剪割出所需同步带的长度,然后把同步带两边打成对齿,用高分子溶剂胶接驳起来,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剪割长度不当,对齿不匹配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接驳之后接口处也比较容易断裂,影响传动效率,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现有同步带存在的若干问题,提供一种接驳后对齿能精确匹配,且接驳牢靠的新型同步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同步带本体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下表面的同步带齿,同步带本体表面等距开设有沿宽度方向的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相邻同步带齿的中间位置,同步带本体两侧分别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同步带还包括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固定绳。第一凹槽作为同步带剪割时的剪割槽,由于设置在相邻同步带齿中间,可以保证同步带在剪割并首尾两端相连后,接驳处两侧的同步带齿的齿距与其他相邻同步带齿的齿距保持一致,既保持对齿匹配,避免了同步带传动的不稳定;另外,接驳之后,固定绳可通过溶剂胶固接在接驳处的第二凹槽内,进一步增加了同步带的接驳牢靠程度。

优选的,每个相邻同步带齿之间均开设有第一凹槽。这样的设置保证第一凹槽沿同步带长度方向等距且密集排列,保证了剪割时的最小长度精度,既剪割后同步带的长度为齿距的整数倍;另外,相邻第一凹槽的间距为固定值,在剪割一定长度的同步带时,只需要数第一凹槽的数目,就可以确定其长度,不必使用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作为初选方案,第一凹槽开设在所述同步带本体的上表面,其横截面呈矩形状。上表面开设凹槽加工方便,矩形状凹槽的设置方便剪割时刀口进入凹槽。

作为另一方案,第一凹槽开设在同步带本体的下表面,第一凹槽横截面呈矩形状。同步带剪割后向内弯曲,接驳成环状,若第一凹槽开设在同步带本体上表面,则第一凹槽处会受到由于弯曲而产生的拉伸力,拉伸力过大可能会造成同步带体的撕裂,如果将第一凹槽设置在同步带本体的下表面则完全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作为再一方案,第一凹槽开设在同步带本体的上表面,第一凹槽横截面呈倒三角状。倒三角状的第一凹槽相比矩形状的第一凹槽,更有利于刀具进行精确定位和精确剪割,进一步提高对齿匹配度。

值得一提的是,同步带本体与所述同步带齿一体成型。保证了带齿不易脱落,提高了同步带主体抗弯、抗压能力。

此外,固定绳表面四周等距设有多个凹槽。固定绳并非固定长度,多个凹槽的等距设置,可不用进行直接测量,视具体情况来剪割固定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同步带的优化设计,增设第一凹槽,减少了剪割同步带时出现的误差,提高精确度,避免出现开口不匹配情况,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固定绳的合理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同步带的牢靠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实施例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展开局部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5实施例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展开局部视图;

图8是本发明图7实施例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展开局部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实施例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6给出了本发明一种新型同步带的第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同步带本体2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下表面的同步带齿1,同步带本体2与同步带齿1一体成型,这样使带齿不易脱落,提高了同步带主体抗弯、抗压能力,延长了同步带的使用寿命。同步带本体2下表面等距开设有沿宽度方向的多个第一凹槽21,并处于相邻同步带齿1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凹槽21横截面呈矩形状,沿着第一凹槽21方向剪割,剪割下的同步带首末端恰好可以组成一个对齿,接口处的齿间距不会与同步带的其他齿间距有太大误差,从而减少了因为剪割不当造成的浪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凹槽21是等距设置,故可不用进行直接测量同步带长度。同步带本体2两侧分别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22,用来与固定绳3配合,当剪割下的同步带用高分子的溶剂胶粘合成环状同步带时,在接口处,固定绳3安插在第二凹槽22的内部,进一步增加了同步带的牢靠,使其不易断裂,此外固定绳3表面四周等距开设有凹槽31,同样也不必进行直接测量所需长度,视情况沿凹槽31剪割即可。

图7~8给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为了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另一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点。第一凹槽21a开设在同步带本体2下表面,顺着第一凹槽21a剪割,该同步带首末端可以恰好匹配,不会出现接口处的齿间距过大或过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之后用高分子的溶剂胶粘合开口,在接口处的第二凹槽22内安插固定绳3,使同步带连接更加牢靠。本发明这个变形的优点在于,加工方便,成本低。

图9~10给出了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为了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再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另一实施例的区别点。第一凹槽21b等距开设在同步带本体2的上表面,且第一凹槽21b横截面呈倒三角状,本实施例中,顺着第一凹槽21b向下剪割,该同步带首末端可以恰好匹配,不会出现接口处的齿间距过大或过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之后用高分子的溶剂胶粘合开口,在接口处的第二凹槽21b内安插固定绳3,使同步带连接更加牢靠。本发明这个变形的优点在于,第一凹槽21b横截面呈倒三角状,更有利于刀具进行精确定位和精确剪割,进一步提高对齿匹配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同步带,解决传统开口同步带接驳麻烦,接驳之后容易断裂的问题。其包括同步带本体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下表面的同步带齿,同步带本体表面等距开设有沿宽度方向的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相邻同步带齿的中间位置,同步带本体两侧分别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同步带还包括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固定绳。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接驳方便、精确、牢靠,减少资源浪费等诸多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奥祥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1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