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用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14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轴用连接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用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将轴(例如电动机的轴)与连接对象(例如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的轴用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轴用连接机构,在该轴用连接机构中,将电动机的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使电动机的轴的输出传递至减速器,成为减速器的输入,从而对电动机的轴的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由于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包括供所述电动机的轴插入的轴插入部,且所述轴插入部的内径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的外径相差甚小,当将电动机的轴插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所述轴插入部时,所述轴插入部的靠减速器的输入端一侧的内部空间会因电动机的轴的插入而形成几乎密闭的内部空间,积存在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气体会随着电动机的轴的逐步插入而被压缩且难以逸出至外部,使得电动机的轴的插入过程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当需要将电动机的轴从所述轴插入部拔出时,外部的气体难以进入内部空间,而使得内部空间的气压相较于外部气体的气压处于负压的状态,因此,因上述负压,使得电动机的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中拔出。

因此,如何设计对现有的轴用连接机构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无论是将电动机的轴插入到轴插入部中,还是将电动机的轴从轴插入部中拔出,均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进行上述动作的轴用连接机构,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用连接机构,在将轴与连接对象连接或是解除连接时,该轴用连接机构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轴用连接机构,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将轴与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包括供所述轴插入的轴插入部,其特征是,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包括气体导通部,所述气体导通部形成于所述轴插入部,能够在所述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时,将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内的靠所述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中的气体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并且能够在所述轴被从所述轴插入部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的气体进入到所述轴插入部内的靠所述连接对象一侧的所述内部空间中。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时,随着电动机的轴沿轴向朝靠连接对象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内部的气体会经由所述气体导通部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藉此,所述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不会因受到过度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不会阻碍所述轴的插入。

另一方面,当将所述轴从所述轴插入部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外部的气体经由所述气体导通部进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所述轴插入部内的靠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随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轴插入部内,使得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强与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大致相等,由此,不会因内部空间内的负压而使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中拔出。

藉此,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体导通部是气体导通孔,所述气体导通孔在所述轴插入部的靠所述连接对象一侧的位置处沿所述轴插入部的径向贯穿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所述气体导通孔在所述轴插入部的靠所述连接对象一侧的位置处沿所述轴插入部的径向贯穿形成,因此,随着轴沿轴向朝靠连接对象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内部的气体逐渐被赶到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并经由气体导通孔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体导通孔在所述轴插入部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当将轴插入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拔出时,能同时经由多个气体导通孔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或是从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吸收气体,因此,单位时间内经由气体导通孔排出或吸收的气体的量变多,从而能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体导通部是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形成在所述轴插入部的内表面,一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连通。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不希望来自外部的气体、液体等直接经由贯穿形成于轴用连接机构的径向壁面的气体导通孔进入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的情况下、或者是当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的材质不适合贯穿形成气体导通孔(例如,因形成气体导通孔而使得轴插入部的强度降低等)的情况下,通过在轴插入部的内表面形成连接槽,且使该连接槽的一端与轴插入部的靠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连通,从而不仅能实现容易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到外部,而且能避免或是减少因形成气体导通孔对轴插入部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槽呈螺旋状或直线状,所述连接槽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利用多条并行的连接槽,使得单位时间内经由连接槽排出或吸收的气体的量变多,从而能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体导通部包括连接槽和气体导通孔,所述气体导通孔相对于所述连接槽设置在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所述连接槽形成在所述轴插入部的内表面,一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导通孔连通,所述气体导通孔沿所述轴插入部的径向贯穿所述轴插入部而形成。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时,随着轴沿轴向朝靠连接对象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内部的气体经由所述连接槽(所述气体导通部的一部分)流动到连接槽与气体导通孔连通的部位处,然后经由所述气体导通孔(所述气体导通部的另一部分)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由此,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不会因受到过度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不会阻碍所述电动机的轴的插入。另外,由于气体导通孔的气体排出速度快于连接槽的气体排出速度,通过缩短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并与所述气体排出孔结合使用,从而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气体、液体等直接经由气体导通孔进入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同时能使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的排出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当将所述轴从所述轴插入部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外部的气体经由所述气体导通部和所述连接槽(所述气体导通部)进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所述轴插入部内的靠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随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轴插入部内,使得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强与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大致相等,由此,不会因内部空间内的负压而使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中拔出。

藉此,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并且能避免或是减少因仅形成气体导通孔对轴插入部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槽呈螺旋状或直线状。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使连接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槽在所述轴插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气体导通孔在所述轴插入部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利用多条并行的连接槽和多个气体导通孔,使得单位时间内经由气体导通部排出或吸收的气体的量变多,从而能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轴插入部的轴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不与所述轴接触的直径扩大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直径扩大部因为不与轴接触,因此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不高,从而能够减少因加工轴插入部而消耗的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轴用连接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轴是电动机的轴,所述连接对象是减速器的输入端。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简单地实现电动机与减速器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的、设置有气体导通孔(气体导通部)的轴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2)的轴用连接机构的、在前端部设置有气体导通孔(气体导通部)的轴插入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实施例3)的轴用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实施例4)的轴用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轴用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动力传递装置

100、100A、100B、100C、100D 轴用连接机构

101 连接部

102、102A、102B、102C、102D 轴插入部

103、103A、103B、103C、103D 气体导通部

104、104A 气体导通孔

105B、105C、105D1、105D2 连接槽

106C、106D 气体导通孔

200 减速器的输入端

300 电动机的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4)及变形例的轴用连接机构100、100A~100D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轴用连接机构100、100A~100D的轴插入部102、102A~102D在轴向上的、靠连接对象200一侧的端部称为“前端部”,将前端部所在一侧称为“前端侧”,而将轴用连接机构100、100A~100D的轴插入部102、102A~102D在轴向上的、靠轴300一侧称为“后端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以连接对象200是减速器的输入端、轴300是电动机的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连接对象200和轴300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任意合适的构件。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包括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100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100的、设置有气体导通孔(气体导通部103)的轴插入部102的前端部的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上述动力传递装置1包括:作为轴300的电动机的轴,所述电动机的轴能产生旋转输出(动力);轴用连接机构100,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接受到所述电动机的轴所产生旋转输出(动力),并将该旋转输出(动力)传递至作为连接对象200的减速器的输入端;以及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在输入端处接受到来自所述电动机的轴的旋转输出,并对所述旋转输出(动力)进行调节。

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包括:连接部101,所述连接部101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的前端侧,并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200)连接;轴插入部102,所述轴插入部102能供电动机的轴(轴300)插入;以及气体导通部103,所述气体导通部103形成于所述轴插入部102。

在电动机的轴没有被插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的所述轴插入部102中时,在所述轴插入部102的内部积存有气体(例如是空气),仅在图1中,用斜线阴影示意表示上述气体,在后述各实施例的图示中,省略上述斜线阴影的描绘。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气体导通部103是形成于轴插入部102的前端部的气体导通孔104。

更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气体导通孔104在轴插入部102的前端部(即,靠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连接对象200)一侧的位置)处以从内周面沿着所述轴插入部102的径向贯穿至外周面的方式形成。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气体导通孔104在轴插入部102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轴插入部102的周向上仅形成有一个。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多个气体导通孔104在轴插入部10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多个气体导通孔104也可以离散地设置。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电动机的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102时,随着电动机的轴沿轴向朝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102内部的气体逐渐被赶到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并经由气体导通孔104(所述气体导通部103)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的外部。由此,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不会因受到过度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不会阻碍所述电动机的轴的插入。

另一方面,当将所述电动机的轴从所述轴插入部102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外部的气体经由气体导通孔104(所述气体导通部103)进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的所述轴插入部102内的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随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轴插入部102内,使得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强与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大致相等,由此,不会因内部空间内的负压而使电动机的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102中拔出。

藉此,根据本实施例1,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当将电动机的轴(轴300)插入轴用连接机构100的轴插入部102、或是从轴用连接机构100的轴插入部102拔出时,能同时经由多个气体导通孔104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到轴用连接机构100外部、或是从轴用连接机构100外部吸收气体,因此,单位时间内经由气体导通孔104排出或吸收的气体的量变多,从而能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吸收。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轴用连接机构100A的、在前端部设置有气体导通孔104A(气体导通部103A)的轴插入部102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在实施例2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例1相同或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或相当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此,仅对实施例2中的与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前述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100中,如图2所示,气体导通孔104在靠所述连接对象200一侧的位置处以从内周面沿着所述轴插入部102的径向贯穿至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但在本实施例2的轴用连接机构100A中,如图3所示,气体导通孔104A在所述轴插入部102A的前端部(即,靠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连接对象200)一侧的位置)处以从所述轴插入部102A的前端内侧端面沿着所述轴插入部102A的轴向贯穿至所述轴插入部102A的前端外侧端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本实施例2中,与前述实施例1同样地,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

另一方面,在前述实施例1中,由于气体导通孔104形成在轴插入部102的前端部的径向内周面(参照图1),因此,存在终究无法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全部排出,使得轴300相对于轴用连接机构100的轴插入部102的插入、拔出的动作仍稍显费劲。但是,在本实施例2中,通过将气体导通孔104A形成在所述轴插入部102A的前端内表面(参照图3),从而能够在将轴300完全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100A的轴插入部102A时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全部排出到轴用连接机构100A的外部,从而能使得轴300相对于轴用连接机构100A的轴插入部102A的插入、拔出的动作更加轻松。

另外,本实施例2也可以与前述实施例1结合使用,即,形成气体导通孔104(参照图1)和气体导通孔104A(参照图3)这两种气体导通部。

(实施例3)

图4是表示实施例3的轴用连接机构100B的示意图。

在实施例3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例1相同或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或相当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此,仅对实施例3中的与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前述实施例1的轴用连接机构100中,如图2所示,气体导通部103是形成于轴插入部102的前端部的气体导通孔104,但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4所示,气体导通部103B是形成在轴插入部102B的内表面的连接槽105B。

更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槽105B的一端与轴插入部102B的靠减速器的输入端一侧(即,靠所述连接对象200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轴用连接机构100B的外部连通。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连接槽105B呈螺旋状,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呈直线状、或者是任何有利于将气体排出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的其它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电动机的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102B时,随着电动机的轴沿轴向朝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200)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102B内部的气体经由连接槽105B(所述气体导通部103B)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B的外部。由此,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不会因受到过度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不会阻碍所述电动机的轴的插入。

另一方面,当将所述电动机的轴从所述轴插入部102B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B外部的气体经由连接槽105B(所述气体导通部103B)进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B的所述轴插入部102B内的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200)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随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轴插入部102B内,使得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强与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大致相等,由此,不会因内部空间内的负压而使电动机的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102B中拔出。

藉此,在本实施例3中,与前述实施例1同样地,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

另外,例如,当不希望来自外部的气体、液体等直接经由贯穿形成于轴用连接机构的径向壁面的气体导通孔进入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的情况下、或者是当所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的材质不适合贯穿形成气体导通孔(例如,因形成气体导通孔而使得轴插入部的强度降低等)的情况下,通过在轴插入部的内表面形成连接槽,且使该连接槽的一端与轴插入部的靠减速器的输入端一侧(即,靠所述连接对象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连通,从而不仅能实现容易将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到外部,而且能避免或是减少因仅形成气体导通孔对轴插入部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3也可以与前述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结合使用,即,形成气体导通孔104、104A(参照图1、图3)和连接槽105B这两种或三种气体导通部。

(实施例4)

图5是表示实施例4的轴用连接机构100C的示意图。

在实施例4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例3相同或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或相当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此,仅对实施例4中的与实施例3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前述实施例3的轴用连接机构100中,如图4所示,气体导通部103B是形成在轴插入部102B的内表面的连接槽105B,且所述连接槽105B的一端与轴插入部102B的靠减速器的输入端一侧(即,靠所述连接对象200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轴用连接机构100B的外部连通,但在本实施例4中,如图5所示,气体导通部103C由形成在轴插入部102C的内表面的连通槽105C和贯穿形成在轴插入部102C的内表面的气体导通孔106C构成。

更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气体导通孔106C相对于连接槽105C设置在轴插入部102C的后端侧(即,与轴插入部102C的前端部的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气体导通孔106C沿所述轴插入部102C的径向贯穿所述轴插入部102C而形成,而所述连接槽105C的一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导通孔106C连通。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连接槽105C呈螺旋状,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呈直线状、或者是任何有利于将气体排出到轴用连接机构的外部的其它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电动机的轴被插入到所述轴插入部102C时,随着电动机的轴沿轴向朝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200)一侧)插入,积存在所述轴插入部102C内部的气体经由连接槽105C(所述气体导通部103C的一部分)流动到连接槽105C与气体导通孔106C连通的部位处,然后经由所述气体导通孔106C(所述气体导通部103C的另一部分)排出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C的外部。由此,前端侧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不会因受到过度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不会阻碍所述电动机的轴的插入。另外,由于气体导通孔106C的气体排出速度快于连接槽105C的气体排出速度,通过使实施例4中的连接槽105C的长度(参照图5)比实施例3中的连接槽105B的长度(参照图4)短,并在实施例4中与气体排出孔106C结合使用,从而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气体、液体等直接经由气体导通孔106C进入轴用连接机构100C的轴插入部102C,同时能使积存在内部空间的气体的排出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当将所述电动机的轴从所述轴插入部102C拔出时,使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C外部的气体经由气体导通部106C和连接槽105C(所述气体导通部103C)进入到所述轴用连接机构100C的所述轴插入部102C内的前端侧(即、靠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对象200)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随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轴插入部102C内,使得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强与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大致相等,由此,不会因内部空间内的负压而使电动机的轴很难被从轴插入部102C中拔出。

藉此,在本实施例4中,与前述实施例3同样地,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容易且不费劲地将轴插入到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或是将轴从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中拔出,并且能避免或是减少因仅形成气体导通孔对轴插入部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4也可以与前述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结合使用,即,形成连接槽105C及气体导通孔106C(参照图5)和气体导通孔104、104A(参照图1、图3)这两种或三种气体导通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1~4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上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以外,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将上述实施例的要素组合使用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轴用连接机构100B、100C的轴插入部102B、102C的内表面上仅形成有一条连接槽105B、105C,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作为一个变形例,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轴用连接机构100D的轴插入部102D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条并行的连接槽105D1、105D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多条并行的所述连接槽105D1、105D2的一端与轴插入部102D的前端部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导通孔106D连通(参照图6)或是与轴用连接机构100D的外部连通(未图示),从而能利用多条并行的连接槽105D1、105D2,使得单位时间内经由气体导通部103D排出或吸收的气体的量变多,从而能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吸收。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例1~4中,在轴用连接机构100、100A~100C的轴插入部102、102A~102C的前端侧具有不与电动机的轴(轴200)接触的直径扩大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轴用连接机构的轴插入部的后端侧或者是两端侧(轴向两侧)具有不与轴接触的直径扩大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