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42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止回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立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

止回阀: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升降式止回阀可分为立式和直通式两种。旋启式止回阀分为单瓣式、双瓣式和多瓣式三种。蝶式止回阀为蝶式双瓣、蝶式单瓣、以上几种止回阀在连接形式上可分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和对夹式连接四种。

目前,市场上的止回阀,它包括止回阀本体。这种止回阀本体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阀帽,虽然传统的止回阀所采用的阀芯上的挡水组件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弹性材料,但是在与阀体进行配合时,配合不够紧密,从而影响到止回流效果,并且阀体和阀帽之间的均采用螺纹连接,从而会影响到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回流效果好,密封效果好的止回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止回阀,包括立式止回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立式止回阀本体包括阀体、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上的第一阀帽和第二阀帽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第一阀帽、阀体和第二阀帽之间形成有止回流腔室,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环形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支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抵触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抵触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均呈圆弧状,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式止回阀本体包括阀体、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上的第一阀帽和第二阀帽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第一阀帽、阀体和第二阀帽之间形成有止回流腔室,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结构简单,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环形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通过环形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的支撑块,保证了对阀芯的限位效果,并且在回流通过时,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并且支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抵触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抵触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均呈圆弧状,在阀芯受到回流回弹抵触与支撑块上时,以为圆弧状结构的支撑块,阀芯上通常会采用具有弹性的挡水组件,一方面减小撞击所带来的损伤,另一方面则通过圆弧状的支撑块使得挡水组件包覆于支撑块外,从而增加密封效果,以及止回流效果,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在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及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增加第一阀帽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密封效果,以及增加第二阀帽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上设有限位块、与支撑块相抵触的挡水板以及用于固定挡水板的固定块,第一连接部内和第二连接部内分别设有第一阻隔块和第二阻隔块,第二阻隔块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止回弹簧,止回弹簧套于阀芯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芯上设有限位块、与支撑块相抵触的挡水板以及用于固定挡水板的固定块,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增加对挡水板的固定效果,第一连接部内和第二连接部内分别设有第一阻隔块和第二阻隔块,通过设有的第一阻隔块和第二阻隔块,保证限制挡水板的活动范围,第二阻隔块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止回弹簧,止回弹簧套于阀芯外,通过在第二阻隔块和固定块之间的止回弹簧,增加了对挡水板的回弹效果,从而增加了止回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弹簧包括与第二阻隔块相抵触的上抵触端以及与固定块相抵触的下抵触端,止回弹簧的直径由上抵触端往下抵触端依次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回弹簧包括与第二阻隔块相抵触的上抵触端以及与固定块相抵触的下抵触端,止回弹簧的直径由上抵触端往下抵触端依次递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止回弹簧包括与第二阻隔块相抵触的上抵触端以及与固定块相抵触的下抵触端,且止回弹簧的直径由上抵触端往下抵触端依次递增,为了增加止回弹簧对固定块的作用力,因此将止回弹簧如上述结构设置,保证了对回流的阻隔效果,因此能提高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弹簧的截面可以为梯形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弹簧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回弹簧的纵截面可以为梯形状,作用力稳定,而采用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状结构,容易导致止回弹簧偏移,影响止回流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止回弹簧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状,通过将密封圈设置为截面呈梯形状结构(如图1所述截面),密封圈梯形截面的斜面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进行配合时,因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密封圈的连接处均呈倾斜斜面,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性,从而增加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止回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止回阀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支撑块,120-第一支撑部,121-抵触部,122-第二支撑部,2-第一阀帽,20-第一阻隔块,3-第二阀帽,30-第二阻隔块,4-阀芯,40-限位块,41-挡水板,42-固定块,43-止回弹簧,430-上抵触端,431-下抵触端,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止回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立式止回阀,包括立式止回阀本体,立式止回阀本体包括阀体1、分别设置于阀体1两端上的第一阀帽2和第二阀帽3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4,阀体1和第一阀帽2之间通过紧固件加以固定,阀体1和第二阀帽3之间通过紧固件加以固定,第一阀帽2、阀体1和第二阀帽3之间形成有止回流腔室,阀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11,第一阀帽2和第一连接部10连接,第二阀帽3和第二连接部11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结构简单,第一连接部10上设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环形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0上,通过环形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0上的支撑块12,保证了对阀芯4的限位效果,并且在回流通过时,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并且支撑块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0、抵触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第一支撑部120、抵触部121以及第二支撑部122均呈圆弧状,在阀芯4受到回流回弹抵触与支撑块12上时,以为圆弧状结构的支撑块12,阀芯4上通常会采用具有弹性的挡水组件,一方面减小撞击所带来的损伤,另一方面则通过圆弧状的支撑块12使得挡水组件包覆于支撑块12外,从而增加密封效果,以及止回流效果,第一阀帽2和第一连接部10之间设有密封圈5,第二阀帽3和第二连接部11之间设有密封圈5,通过在第一阀帽2和第一连接部10之间设有密封圈5以及第二阀帽3和第二连接部11之间设有密封圈5,增加第一阀帽2和第一连接部10之间的密封效果,以及增加第二阀帽3和第二连接部11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阀芯4上设有限位块40、与支撑块12相抵触的挡水板41以及用于固定挡水板41的固定块42,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增加对挡水板41的固定效果,第一连接部10内和第二连接部11内分别设有第一阻隔块20和第二阻隔块30,通过设有的第一阻隔块20和第二阻隔块30,保证限制挡水板41的活动范围,第二阻隔块30和固定块42之间设有止回弹簧43,止回弹簧43套于阀芯4外,通过在第二阻隔块30和固定块42之间的止回弹簧43,增加了对挡水板41的回弹效果,从而增加了止回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止回弹簧43包括与第二阻隔块30相抵触的上抵触端430以及与固定块42相抵触的下抵触端431,止回弹簧43的直径由上抵触端430往下抵触端431依次递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止回弹簧43包括与第二阻隔块30相抵触的上抵触端430以及与固定块42相抵触的下抵触端431,且止回弹簧43的直径由上抵触端430往下抵触端431依次递增,为了增加止回弹簧43对固定块42的作用力,因此将止回弹簧43如上述结构设置,保证了对回流的阻隔效果,因此能提高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止回弹簧43的截面可以为梯形状,止回弹簧43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回弹簧43的纵截面可以为梯形状,作用力稳定,而采用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状结构,容易导致止回弹簧43偏移,影响止回流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止回弹簧43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密封圈5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状,通过将密封圈5设置为截面呈梯形状结构(如图1所述截面),密封圈5梯形截面的斜面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以及第二连接部11进行配合时,因为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11分别与密封圈5的连接处均呈倾斜斜面,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性,从而增加了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