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93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插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离合器液压管路中一般都设置有插接组件,插接组件用于将离合踏板液压管路连接至离合器液压分离副缸管路。目前的插接组件都是靠卡子卡紧或螺纹旋紧来实现插头与分离副缸插管的固定,卡子的压入和螺纹紧固均依赖工人的操作水平,无法避免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且受到高压油液冲击时,卡子易弹出,螺纹连接处易松脱,导致插头与分离副缸插管的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插接组件,以解决插接组件连接的可靠性较低且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插接组件,包括:插头、卡簧、分离副缸插管,所述插头上设置有卡簧沟槽,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卡簧沟槽内,所述分离副缸插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导向面和止推面,所述导向面设置成在所述插头向内插入所述分离副缸插管时挤压所述卡簧以使所述卡簧向所述卡簧沟槽内收缩,所述止推面设置成在所述卡簧越过所述导向面后止抵在所述止推面上以阻止所述插头向外退出所述分离副缸插管。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朝向所述分离副缸插管的插入端的面为所述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背离所述插入端的面为所述止推面,所述止推面为圆环形面且正交于所述分离副缸插管的轴向。

进一步地,所述卡簧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卡簧沟槽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与所述分离副缸插管之间设置有双重密封结构,所述双重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卡簧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插头的插入端的端部构造为第一台阶面,所述分离副缸插管上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卡簧沟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簧构造为具有缺口的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上还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贴靠在所述分离副缸插管的插入端的端面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接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接组件,通过在分离副缸插管的内周面上设置导向面和止推面,使卡簧可以顺利进入并卡接固定在分离副缸插管内,从而实现了插头与分离副缸插管的连接,且连接效果好、连接可靠性高。同时,通过卡簧的压缩和弹开来固定管路,省去了人工插接卡子的工序,使车辆离合器液压系统管路的安装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接组件,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共同作用,为插接组件提供双重密封,提高了密封效果,并且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防止由于安装过程中的翻滚变形而使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失效的情况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消除由于零件制造公差引起的连接后部件松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插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离副缸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插接组件,1-插头,11-卡簧沟槽,12-第一台阶面,13-环形凹槽,14-法兰,2-卡簧,21-缺口,3-分离副缸插管,31-凸起,311-导向面,312-止推面,32-第二台阶面,33-插入端,34-卡簧容纳腔,35-第二锥面,36-密封圈容纳腔,4-双重密封结构,41-第一密封圈,42-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组件1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组件10可以包括插头1、卡簧2和分离副缸插管3。

插头1右侧连接离合踏板和放气阀管路,分离副缸插管3左侧连接离合器液压分离副缸,离合踏板和放气阀管路通过插接组件10连接至离合器液压分离副缸,以形成完整的离合器液压管路。

结合图2、图3,插头1上设置有卡簧沟槽11,卡簧2设置在卡簧沟槽11内,分离副缸插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凸起31,具体地,凸起31具有导向面311和止推面312,导向面311设置成在插头1向内(即图1中向左)插入分离副缸插管3时挤压卡簧2以使卡簧2向卡簧沟槽11内收缩,止推面312设置成在卡簧2越过导向面311后止抵在止推面312上以阻止插头1向外(即图1中向右)退出分离副缸插管3。

具体而言,分离副缸插管3的内周面上还设置有卡簧容纳腔34,在组装插接组件10的过程中,将插头1从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插入,在此插入过程中,导向面311将挤压卡簧2,导致卡簧2向卡簧沟槽11内收缩,当插头1进一步向内插入时,卡簧2越过导向面311,并进入卡簧容纳腔34内,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卡簧2涨开恢复初始状态,同时卡簧2止抵在止推面312上,从而有效阻止插头1向外退出分离副缸插管3。

在插接过程中,如果插头1没有插接到位,卡簧2则不能越过导向面311,此时,卡簧2在导向面311的阻挡作用下,有向外弹出的趋势,卡簧2将带动插头1一起向外弹出,说明插接失败,由此提高了组装现场的防错。

需要指出的是,卡簧2在自由状态下的最大外径小于导向面311的最大直径且大于导向面311的最小直径,卡簧2在自由状态下的最小外径小于导向面311的最小直径,而导向面311的最小直径与止推面312的最小直径相等,由此,卡簧2才能够止抵在止推面312上,从而将插头1可靠地固定在分离副缸插管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组件10,通过在分离副缸插管3的内周面上设置导向面311和止推面312,使卡簧2可以顺利进入并卡接固定在分离副缸插管3内,从而实现了插头1与分离副缸插管3的连接,且连接效果好、连接可靠性高。同时,通过卡簧2的压缩和弹开来固定管路,省去了人工插接卡子的工序,使车辆离合器液压系统管路的安装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起31为环形,从而为卡簧2提供360°全方位的导向作用和止推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凸起31的朝向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的面(即右侧面)为导向面311,可选地,导向面311为锥面,即导向面311的直径沿插头1插入方向逐渐减小,由此导向面311可对卡簧2施加渐增的挤压力,使卡簧2的收缩过程更加平稳。凸起31的背离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的面(即左侧面)为止推面312,止推面312为圆环形面且正交于分离副缸插管3的轴向。止推面312为竖直的圆环形面,由此增大了止推面312与卡簧2的接触面积,使得止推效果更加显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卡簧2在自由状态下的内径略大于卡簧沟槽11的外径,由此,当卡簧2受到凸起31的挤压时,卡簧2才可以向卡簧沟槽11内收缩,卡簧沟槽11为卡簧2的收缩提供了空间,以使卡簧2越过该凸起31,进而将插头1固定在分离副缸插管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插头1与分离副缸插管3之间设置有双重密封结构4,双重密封结构4位于卡簧2的内侧。通过设置双重密封结构4,提高了插接组件10的密封可靠性,进而提升了离合器液压系统的密封可靠性。

具体地,双重密封结构4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第二密封圈42。第一密封圈41和第二密封圈42共同作用,为插接组件10提供双重密封。

参照图1-图3所示,插头1的插入端33的端部构造为第一台阶面12,分离副缸插管3上与第一台阶面1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台阶面32,第一密封圈41夹设在第一台阶面12与第二台阶面32之间。可选地,第一密封圈41为弹性密封圈或弹性密封垫,当插头1从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插入且插接过程完成后,第一台阶面12与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距离较近,使第一密封圈4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密封圈41分别与第一台阶面12、第二台阶面32紧密接触,起到第一重密封作用,且密封效果较好。同时第一密封圈41被压缩而产生的弹力对插头1起到一个反作用力,迫使卡簧2止抵在止推面312上,由于止推面312不能产生使卡簧2直径变小的分力,故插头1此时被牢牢固定在分离副缸插管3内。

可选地,可以在装配之前,便将第一密封圈41粘贴在第一台阶面12上,由此可以防止插头1在插入分离副缸插管3的过程中发生翻滚变形。

进一步地,插头1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3,第二密封圈42设置在环形凹槽13内,环形凹槽13位于第一台阶面12与卡簧沟槽11之间。具体而言,分离副缸插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锥面35和密封圈容纳腔36,第二锥面35设置在卡簧容纳腔34和密封圈容纳腔36之间。当插头1携带第二密封圈42向内插入分离副缸插管3时,第二密封圈42沿第二锥面35逐渐被挤压,直至第二密封圈42进入密封圈容纳腔36内,此时,第二密封圈42与分离副缸插管3的内周面紧密贴合,由此第二密封圈42处可以起到第二重密封作用,且密封效果较好。

第一密封圈41和第二密封圈42共同作用,为插接组件10提供双重密封,提高了密封效果,并且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防止由于安装过程中的翻滚变形而使第一密封圈41或第二密封圈42失效的情况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消除由于零件制造公差引起的连接后部件松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42可以是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依靠自身弹力,套设在插头1的环形凹槽1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簧2构造为具有缺口21的环形,如图4所示。卡簧2的直径可变,具体而言,缺口21为卡簧2的变形留出了避让空间,当卡簧2受到挤压时,卡簧2的外径将变小,由此卡簧2才能够进入卡簧沟槽11内,并顺利通过分离副缸插管3内的凸起31,当挤压卡簧2的外力消失后,卡簧2又会恢复至自由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插头1上还设置有法兰14,法兰14贴靠在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的端面处,如图1所示。一方面,法兰14为插头1提供了限位作用,防止插头1过多地进入分离副缸插管3内,另一方面,法兰14与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入端33的端面贴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插接组件10的密封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组件10的连接、密封过程。

在离合器液压系统的组装过程中,将插头1压入到分离副缸插管3中,插入时的水平力通过分离副缸插管3内部的导向面311转换为使卡簧2半径逐渐减小的径向力。在此期间,第二密封圈42通过第二锥面35的作用逐渐被压缩,进入工作区域(即密封圈容纳腔36内)。当插头1前端第一台阶面12处的第一密封圈41接触到分离副缸插管3内部的第二台阶面32时,继续插入插头1,第一密封圈41会被压缩而发生变形,同时变形后的第一密封圈41会对插头1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同时,卡簧2到达导向面311终点后会弹开并进入卡簧容纳腔34,并抵靠在导向面311后的止推面312处,由此完成插头1与分离副缸插管3的插接安装过程。

此时,第一密封圈41处于压缩状态,起到第一重密封作用,第二密封圈42压缩在密封圈容纳腔36内,起到第二重密封作用。至此,整个插接组件10完成连接、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