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篷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82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篷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遮篷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各种大型雨篷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雨篷是采用平面结构或者是倾斜的平面结构设计,当遇到下雨天,雨篷上承接的雨水会从雨篷的边沿处流出,出入雨篷时,会被雨篷边沿处流出的雨水淋湿,导致进出雨篷较为麻烦,且雨篷上雨水的收集也不好掌控。

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方便收集雨水的雨篷,如:遮篷是采用一对脚管一和一对脚管二,脚管一的高度低于脚管二的高度,脚管一和脚管二相互交错设置,雨篷上的斜管分别与相应的脚管一和相应的脚管二的连接点通过螺钉连接,进而雨篷呈蝴蝶状,当遇到下雨天时,雨水会从沿着脚管一处流出,进而实现了对雨篷上雨水的收集。

雨篷虽然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导致雨水只能沿着脚管一流出,但是雨篷和脚管一和脚管二之间仅仅是依靠螺钉连接,由于遮篷是采用高低脚管的设置,因此当遇到风力较大的天气,仅仅是采用螺钉连接,容易造成脚管一和脚管二与雨篷上的斜管安装不稳固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遮篷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遮篷的连接结构,遮篷包括斜管和两对脚管,所述脚管具有连接端一,所述斜管具有连接端二,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紧固件和至少一个凸台,所述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连接端一上,所述连接端二上开设有与凸台一一对应设置的凹槽,所述凸台能嵌入凹槽内;或所述凸台设置在连接端二上,所述连接端一上开设有与凸台一一对应设置的凹槽,所述凸台能嵌入凹槽内。

在现有的遮篷中,两对脚管中,其中一对脚管较高,另一对脚管较低,其中一对脚管设置在另一对脚管的中间,由于篷布上设有多根与脚管连接的斜管,此时斜管的连接端二上设有凸台,脚管的连接端一上设有凹槽,可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凸台嵌入凹槽内,实现预定位和固定,再通过紧固件实现对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的稳固的固定;或脚管的连接端一上设有凸台,斜管的连接端二上设有凹槽,进而实现对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的预定位,由于遮篷中采用两对高度不同的脚管,因此,可在其中一对脚管的连接端一上设置凸台,而在另一对脚管的连接端一上设置凹槽,进而就能在安装过程中,能有效的区分两对脚管,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能快速分别出脚管;而采用凸台和凹槽的设置,由于遮篷的脚管角度不同,因此需要脚管与斜管倾斜连接,但是紧固件主要是控制脚管与斜管在轴向的连接固定,而对于脚管和斜管在轴向的固定所用力度并不强,而凸台的设置,能进一步的加强对脚管和斜管的周向固定,进而使得遮篷的连接结构能更加的稳固,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提高。

在上述的遮篷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凸台设有两个,所述连接端一或连接端二上开设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两个凸台分别设置在固定孔的两侧。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之间的稳定性更高,而将两个凸台设置在紧固件两侧,进一步的实现对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的快速定位,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遮篷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凸台具有导向面。

该结构的设置,凸台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端一或者远离连接端二逐渐减小,使得凸台能更加方便、容易的嵌入凹槽中,方便了安装人员的拆装,凸台和凹槽的配合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遮篷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端一的端面为平面,所述连接端二的端面为平面,所述凸台由连接端一的端面或连接端二的端面凸起形成,所述连接端一与连接端二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凸台能嵌入凹槽内。

该结构的设置,由于是采用高低脚管来来实现遮篷的类似蝴蝶的形状,此时将连接端一的端面和连接端二的端面均设置成平面方便了斜管与不同高度脚管的安装,进而当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相贴合,进一步的保证了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遮篷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脚管具有两个连接端一,两个连接端一通过加强板连接。

该结构的设置,连接端一更稳固的设置在脚管上,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遮篷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端一或连接端二上开设有安装槽和安装孔,本连接结构还包括螺母,所述者螺母能嵌入安装槽内且螺母能与安装槽的槽底相抵靠,所述安装槽能与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安装孔与相应的固定孔连通。

安装孔的直径与固定孔的直径相同,此时紧固件能穿过安装孔和固定孔将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连接,螺母嵌入安装槽内与紧固件穿出安装孔的一端螺纹连接并与安装槽的槽底相抵靠,通过螺母和紧固件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紧固件能更好的将脚管与斜管连接,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遮篷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凸台和凹槽的设置,稳固了对脚管和斜管的周向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两个凸台,使得整个遮篷的连接结构更加的稳固,增强了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遮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图2中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图5中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爆炸图。

图8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篷布;11、斜管;12、连接端二;2、脚管;21、连接端一;22、加强板;3、紧固件;4、凸台;41、导向面;5、凹槽;6、固定孔;7、安装槽;8、螺母;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遮篷包括篷布1和两对脚管2,脚管2具有连接端一21,脚管2具有两个连接端一21,两个连接端一21通过加强板22连接,篷布1包括斜管11,斜管11具有连接端二12。

具体的说,如图1-8所示,本连接结构包括紧固件3和至少一个凸台4,连接端一21的端面为平面,连接端二12的端面为平面,连接端一21与连接端二12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3固定,本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4,凸台4由连接端一21的端面凸起形成,连接端二12上开设有与凸台4一一对应设置的凹槽5,凸台4能嵌入凹槽5内;或凸台4由连接端二12的端面凸起形成,连接端一21上开设有与凸台4一一对应设置的凹槽5,凸台4能嵌入凹槽5内。

在现有的遮篷中,两对脚管2中,其中一对脚管2较高,另一对脚管2较低,其中一对脚管2设置在另一对脚管2的中间,由于篷布1上设有多根与脚管2连接的斜管11,此时斜管11的连接端二12上设有凸台4,脚管2的连接端一21上设有凹槽5,可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凸台4嵌入凹槽5内,实现预定位和固定,再通过紧固件3实现对连接端一21和连接端二12的稳固的固定;或脚管2的连接端一21上设有凸台4,斜管11的连接端二12上设有凹槽5,进而实现对连接端一21和连接端二12的预定位,由于遮篷中采用两对高度不同的脚管2,因此,可在其中一对脚管2的连接端一21上设置凸台4,而在另一对脚管2的连接端一21上设置凹槽5,进而就能在安装过程中,能有效的区分两对脚管2,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能快速分别出脚管2;而采用凸台4和凹槽5的设置,由于遮篷的脚管2角度不同,因此需要脚管2与斜管11倾斜连接,但是紧固件3主要是控制脚管2与斜管11在轴向的连接固定,而对于脚管2和斜管11在轴向的固定所用力度并不强,而凸台4的设置,能进一步的加强对脚管2和斜管11的周向固定,进而使得遮篷的连接结构能更加的稳固,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提高。

进一步说,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设有两个,凸台4具有导向面41,凸台4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端一21或者远离连接端二12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端一21或连接端二12上开设有可供紧固件3穿设的固定孔6,两个凸台4分别设置在固定孔6的两侧。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端一21和连接端二12之间的稳定性更高,而将两个凸台4设置在紧固件3两侧,进一步的实现对连接端一21和连接端二12的快速定位,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导向面41的设置,使得凸台4能更加方便、容易的嵌入凹槽5中,方便了安装人员的拆装,凸台4和凹槽5的配合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说,如图1-8所示,连接端一21或连接端二12上开设有安装槽7和安装孔9,本连接结构还包括螺母8,螺母8能嵌入安装槽7内且螺母8能与安装槽7的槽底相抵靠,安装槽7与安装孔9相连通,安装孔9与相应的固定孔6相连通,脚管2具有安装套,安装套能套接在脚管2的端部,两个连接端一21设置在安装套的侧壁上。安装孔97的直径与固定孔6的直径相同,此时紧固件3能穿过安装孔9和固定孔6将连接端一21和连接端二12连接,螺母8嵌入安装槽7内与紧固件3穿出安装孔9的一端螺纹连接并与安装槽7的槽底相抵靠,通过螺母8和紧固件3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紧固件3能更好的将脚管2与斜管11连接,提高遮篷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