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834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耦合和变速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双太阳轮输入、双行星轮、无内齿圈、行星架输出的新型行星结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行星轮系传动,是用来实现加减速传动获得加减的传动比、实现转向和分路传动以及用作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现不同需求扭力传动等,一般行星轮很难实现双太阳轮低损耗输入,一般行星轮很难实现多动力同轴耦合。

由于现在市场对节能减排、能量回收、多动力耦合技术的特殊需求,需要设计出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损耗极低的动力耦合和变速结构。现有的一般行星结构是有内齿圈,太阳轮和齿圈动力输入不方便同轴安装,从而造成安装限制,动力输入少,损耗很高,没能很好的满足现阶段汽车动力多档变速、风能多输入,水轮机组多输入发电等动力同轴耦合安装及变速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解决现有行星结构动力输入输出方式单一,动力同轴耦合安装困难,变速箱体积庞大且变速调配比范围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包括输出行星架、耐磨部件、固定轴、大太阳轮、小太阳轮、内行星轮、外行星轮;

所述小太阳轮和大太阳轮通过耐磨部件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内行星轮转轴固定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小太阳轮啮合连接;所述外行星轮的转轴固定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内行星轮和大太阳轮啮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输出行星架包括输出行星架、端面板和密封元件;所述输出行星架设计为圆盘式中空结构;所述端面板设计为圆形板且中心设计为空心,空心边缘安装为密封元件;两块端面板设计在输出行星架两边的边缘上;密封元件固定在输出行星架上,小太阳轮、内行星轮、外行星轮和大太阳轮均设计为空心,中间均有耐磨部件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耐磨部件为轴承或具有耐磨特性材质的零件。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小太阳轮的齿轮齿数比大太阳轮的齿轮齿数少。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内行星轮的齿轮长度比外行星轮的齿轮长度短。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内行星轮的个数为3个,内行星轮的一端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输出行星架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外行星轮的个数为3个,外行星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块端面板和输出行星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双太阳轮输入,双行星轮,无齿圈,解决现有行星结构动力输入单一和变速比及输出单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多动力输入平稳耦合,解决多动力串联同时输入如不同步引起的相互干扰问题。

3、本实用新型解决多动力串联方式的耦合,单动力实现先减少增加扭力,再与其他动力串联速度可叠加。

4、本实用新型解决多动力同轴方向安装的问题,大大减少齿轮和动力整体体积。

5、本实用新型解决变速齿轮结构复杂,齿轮数大量减少少,结构紧凑、损耗极低等优点,可以应用广泛,如:汽车多动力多级变速,风能倍增变速、水势能重复利用发电等领域。

6、本实用新型为双动力输入,可以组合使用变为更多动力输入,如3动力组合2组新型行星实现7档变速,如4动力组合3组新型行星实现13档变速,以此类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动力输入的一种方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动力输出的另一种方式。

图中标号: 1输出行星架、2端面板、3耐磨部件、4固定轴、5小太阳轮、6密封元件、7内行星轮、8外行星轮、9大太阳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如图1、2、3、4所示,包括输出行星架1、耐磨部件3、固定轴4、小太阳轮5、内行星轮7、外行星轮8和大太阳轮9。小太阳轮5和大太阳轮9通过耐磨部件3安装在固定轴4上,耐磨部件3为轴承,其中,耐磨部件3也可以是其他的耐磨材料,防止小太阳轮5和大太阳轮9对固定轴4的磨损。内行星轮7转轴固定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小太阳轮5啮合连接,小太阳轮5的齿轮齿数比大太阳轮9的齿轮齿数少。外行星轮8的转轴固定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内行星轮7和大太阳轮9啮合连接,内行星轮7的齿轮长度比外行星轮8的齿轮长度短。内行星轮7的个数为3个,内行星轮7的一端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输出行星架1上,从而使得形成转动力。外行星轮8的个数为3个,外行星轮8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端面板2和输出行星架1上。

如图1所示,行星架包括输出行星架1、端面板2和密封元件6。输出行星架1为圆盘结构,输出行星架1为圆形中空结构。端面板2设计为圆形板且中心设计为空心,空心边缘为密封元件6。两块端面板2安装在固定轴4上;密封元件6固定在输出行星架1上,从而使得形成内部的密封结构。小太阳轮5、内行星轮7、外行星轮8和大太阳轮9均安装在输出行星架1内。

如图2所示,当动力输入时,小太阳轮5在动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小太阳轮5带动三个内行星轮7进行转动,由外行星轮8及大太阳9轮形成的约束力使内行星轮7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转轴固定在行星架端面板2上,从而使得旋转的动力输出到输出行星架1,形成转动的动力输出。大太阳轮9在接收动力驱动时,大太阳轮9进行转动并同时带动三个外行星轮8进行转动,三个外行星轮8的两端的固定轴固定安装在端面板2和输出行星架1上,由于内行星轮7及小太阳5轮形成的约束力使得旋转的动力输出到端面板2和输出行星架1上,形成转动的动力输出。

大小太阳轮可以同时输入也可以分开独立工作,动力同时输入属串联关系。当只需一个太阳轮可独立工作时锁止另一个太阳轮即可实现。无齿圈结构,内外双行星轮固定在同一个行星架上。有内行星轮和外行星轮组合使用,行星架为输出端。大小太阳轮可根据需要定义变速比,输出不同的扭力或转速。小太阳轮和大太阳反向输入时,输出转速相减。小太阳轮和大太阳同向输入时,输出转速相加。输入可组成A/B/A+B三种模式输出,A表示小太阳轮5的输出模式,B表示大太阳轮9的输出模式,A+B表示小太阳轮5和大太阳轮9结合的输出模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在电动车的两档或更多档位变速轮毂电机。应用如下:军事电装甲车辆多档低能耗轮毂动力;电梯多电机节能控制,可根据负载变换转换不同功率电机工作;电动汽车的多电机多档动力模块;水电站双涡轮/涡轮耦合发电,两个或组合多个动力转速或扭力相加,可发更多的电;风力发电,两组或多组风叶同时输入,耦合在同一起可实现更多能量输入;单人或多人自行车变速箱结构,大小太阳齿轮切换控制输入;更多双动力源输入结构;更多多电机变速档调速,能源分配、收集,实现转速与扭力调配,达到节能与变速用途。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