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409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摩擦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浮动式制动卡钳上的摩擦片回位大多依靠制动盘本身存在的端跳产生的对摩擦片的推力得以实现的,但是这种回位方式仍然存在制动盘与摩擦片的物理接触,存在一定的拖滞力矩。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续航里程成了电动汽车重要的性能指标,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因素很多,汽车制动器的拖滞力矩就是其中一个,减小制动器1N·m拖滞力矩可降低0.5%-1%能耗,故减小制动器拖滞力矩对整车续航里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汽车摩擦片回位仍然存在制动盘与摩擦片的物理接触,存在一定的拖滞力矩,增加了汽车能耗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汽车摩擦片能够快速回位,使摩擦片与制动盘快速分离,大大降低了拖滞力矩,有利于降低汽车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包括安装在卡钳上的相对设置的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卡钳上设有安装槽,外摩擦片外侧连接有回位弹片,回位弹片两端连接在安装槽侧壁上。

汽车制动盘设置在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之间转动,当刹车时,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向制动盘靠近并贴合在制动盘上,通过摩擦阻力进行降速刹车,松开刹车时,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向远离制动盘方向回位。而外摩擦片回位时受到了回位弹片的拉力作用,加快了外摩擦片的回位,使外摩擦片与制动盘快速分离,大大降低了拖滞力矩,有利于降低汽车能耗。

作为优选,安装槽侧壁上与回位弹片连接位置均设有卡槽,回位弹片两端均设有开口朝向外摩擦片的V形的弹性部,弹性部的端部卡在卡槽中。回位弹片的两端设置弹性部,对外摩擦片的拉动更加平稳。V形的弹性部卡接在卡槽中,连接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卡槽靠近外摩擦片的侧壁外边缘设有限位凸沿,弹性部端部卡在限位凸沿和卡槽底面之间。弹性部端部紧紧地卡在限位凸沿和卡槽底面之间,防止弹性部滑离卡槽。

作为优选,弹性部转角位置呈圆角过渡,弹性部与回位弹片连接位置夹角为钝角且转角位置呈圆角过渡。这种结构设置确保了回位弹片的弹性。

作为优选,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的内表面上均设有散热槽。散热槽有利于刹车是的通风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使汽车摩擦片能够快速回位,摩擦片与制动盘快速分离,大大降低了拖滞力矩,有利于降低汽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卡钳,2、外摩擦片,3、内摩擦片,4、安装槽,5、回位弹片,6、卡槽,7、弹性部,8、限位凸沿,9、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汽车摩擦片回位结构(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安装在卡钳1上的相对设置的外摩擦片2、内摩擦片3,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分别设置在制动盘的两侧,卡钳上设有安装槽4,外摩擦片外侧连接有回位弹片5,回位弹片两端连接在安装槽侧壁上。安装槽侧壁上与回位弹片连接位置均设有卡槽6,回位弹片呈U形结构,回位弹片两端均设有开口朝向外摩擦片的V形的弹性部7,弹性部转角位置呈圆角过渡,弹性部与回位弹片连接位置夹角为钝角且转角位置呈圆角过渡,弹性部的端部卡在卡槽中。卡槽靠近外摩擦片的侧壁外边缘设有限位凸沿8,弹性部端部卡在限位凸沿和卡槽底面之间。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的内表面上均设有散热槽9。

汽车制动盘设置在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之间转动,当刹车时,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向制动盘靠近并贴合在制动盘上,通过摩擦阻力进行降速刹车,松开刹车时,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向远离制动盘方向回位。而外摩擦片回位时受到了回位弹片的拉力作用,加快了外摩擦片的回位,使外摩擦片与制动盘快速分离,大大降低了拖滞力矩,有利于降低汽车能耗。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