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连杆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2167发布日期:2018-08-04 16:0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长连杆蝶阀。



背景技术:

连杆蝶阀是蝶阀的一种结构形式,应用于很多领域的重要机组阀门之一,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动作灵活等优点;当某系统(例如: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等重要设施)失灵时,故障造成机组过速时刻关闭蝶阀以保护机组;在检修需要时可关闭蝶阀以便停机检修,因此,对于蝶阀来说,可靠性是非常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由驱动装置、阀板、阀体、主轴、杆系等零部件组成。阀门的启闭是靠驱动装置驱动主轴带动杆系机构运动,从而实现阀板的打开和关闭,因此,在需要连杆蝶阀阀门关闭时驱动装置发生故障的话,导致整个机构失效,在需要连杆蝶阀阀门处于开启时驱动装置发生故障的话,流体会积聚在阀门前,流量不断增大,由于水锤效应容易导致对阀板的冲击力过大而损坏阀板,从而降低了阀板的使用寿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连杆蝶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长连杆蝶阀仅能靠驱动装置驱动改变阀板状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长连杆蝶阀,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缸、连接板、主轴、杆系及阀板,所述阀板设置于一阀体内,其中,所述主轴上固定有一手拉转动杆,所述手拉转动杆用于在需要手动改变阀板位置时被拉动,带动主轴旋转;

所述主轴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转盘、转轮、变动杆、第一手拉闸及第二手拉闸;

所述变动杆包括: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杆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手拉闸在液压缸正常工作时,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使第一杆部与第二杆部的位置相对固定;在需要手动改变阀板状态时,脱离第二连接孔,使第二杆部可背离或朝向第一杆部移动;

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轮背离第一杆部的一端位于转动槽内,用于在需要手动改变阀板状态时,在所述变动杆的带动下沿转动槽滑动;

所述第一杆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盘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手拉闸在液压缸正常工作时,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使变动杆与连接板的位置相对固定;在需要手动改变阀板状态时,脱离第二通孔,使变动杆可沿所述转动槽转动。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转盘由底盘、外环及盘芯组成;所述底盘为一实心圆盘;所述外环呈圆环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外环内缘朝向底盘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盘芯呈圆盘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外缘开设有第二环形槽,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环形槽及第二环形槽之间预留有一转动空间,所述第一环形槽、转动空间及第二环形槽结合形成所述转动槽。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转轮由上下两部组成,转轮上部及转轮下部皆为一圆柱体,转轮上部的直径大于转轮下部的直径。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转轮上部外缘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缘及第二环形槽的内缘皆相切,所述转轮下部适配于所述预留空间。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第一杆部中间内侧两边各设有一导向槽213,所述第二杆部外侧两边各设有一滑动凸起222,所述滑动凸起222与所述导向槽213相适配。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孔径相同且同轴设置。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第二手拉闸一端延伸设置有一转动把手,下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且同轴设置。

所述的长连杆蝶阀,其中,所述第一手拉闸一端延伸设置有一转动把手,下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主轴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转盘、转轮、变动杆、第一手拉闸及第二手拉闸;增加了一可调整状态的移动副,以及一可调整状态的转动副,使得长连杆蝶阀的主轴增加了活动空间,在突发状态(如驱动装置失效等)时,可以通过手工操作,改变阀板状态,增加了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长连杆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长连杆蝶阀较佳实施例中改进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长连杆蝶阀较佳实施例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长连杆蝶阀较佳实施例中中第一杆部与第二杆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连杆蝶阀,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长连杆蝶阀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缸101、连接板102、主轴103、杆系104、阀板105以及阀体106,阀体106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杆系104穿过轴孔与阀板105可转动连接,在需要改变阀板105状态,使阀体106疏通或封闭时,由所述液压缸101输出轴向外伸出或向内收缩,从而带动连接板102转动,进而由连接板102带动主轴103转动,主轴103经由杆系104最终带动阀板105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长连杆蝶阀正常工作时的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连杆蝶阀还可手动改变阀板105状态。要知道的是,在由液压缸101作为动力源驱动阀板105开启或关闭时,一旦液压缸101损坏,其输出轴既无法外伸,也无法回收,主轴103是无法转动的,因为其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更换液压缸101或拆卸阀体106,否则阀板105只能保持液压缸101损坏时的状态。可手动改变阀板105状态,是本实用新型原理上的改变,也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最终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的长连杆蝶阀做了如下改动:1、在主轴103上增加了手拉转动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皆可),其作用时,可接受人工操作,带动主轴103转动;2、在主轴103与连接板102之间增加了转盘25、转轮26、变动杆、第一手拉闸23及第二手拉闸24;所述转盘25、转轮26、变动杆及第一手拉闸23的设置是为主轴103转动(手拉转动主轴103)提供一个圆盘形活动空间,变动杆及第二手拉闸24则是为主轴103转动(手拉转动主轴103)提供一个移动副。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缸101就是可转动连接在阀体106上的,所以在手动拉动主轴103转动时,液压缸101的转动也是一个转动副。

如图2所示:所述主轴103上固定有一手拉转动杆(图中未示出);所述主轴103与连接板102之间设置有转盘25、转轮26、变动杆、第一手拉闸23以及第二手拉闸24;所述变动杆包括:第一杆部21以及第二杆部22;

长连杆蝶阀正常运作时;

所述主轴103与连接板102之间的零件如下连接;

所述第一杆部2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1(为了更清楚的展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关系,此处舍弃了第二手拉闸的剖面,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处同理),所述第二杆部2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1,所述第一连接孔21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21孔径相同,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手拉闸24于第一杆部21的一侧延伸设置有一转动把手,下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孔211及第二连接孔221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手拉闸24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2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手拉闸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221连接之后的强度与刚度满足系统需求,所述第二手拉闸24螺纹处通过螺纹连接依次贯通第一连接孔211与第二连接孔221;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第二杆部22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杆部22与所述主轴10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可选:焊接连接、铆钉连接、螺栓连接,其中优选方案为螺栓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及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也不再进行赘述;

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转轮26固定连接,所述转轮26背离第一杆部21位于转动槽254内,所述第一杆部21设置有第一通孔212,所述转盘25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02并设置有第二通孔251;

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转轮2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可选:焊接连接、铆钉连接、螺栓连接,其中优选方案为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通孔212与所述第二通孔251孔径相同,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手拉闸23于第一杆部21一侧的延伸设置有一转动把手,上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212及第二通孔251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手拉闸24与所述第一通孔21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25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地一手拉闸与所述第一通孔21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251连接之后的强度与刚度满足系统需求,所述第一手拉闸23螺纹处通过螺纹连接依次贯通第一通孔212与第二通孔251。

如图3所示:所述转盘25由底盘251、外环252及盘芯253组成;所述底盘251为一实心圆盘;所述外环252呈圆环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251,外环252内缘朝向底盘251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盘芯253呈圆盘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251,外缘开设有第二环形槽,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环形槽及第二环形槽之间预留有一转动空间,所述第一环形槽、转动空间及第二环形槽结合形成所述转动槽254;

所述转轮26由上下两部组成,所述转轮26上部及转轮26下部皆为一圆柱体,转轮26上部的直径大于准轮下部的直径。所述转轮26上部外缘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缘及第二环形槽的内缘皆相切,所述转轮26下部适配于所述预留空间;

所述变动杆与连接板102的位置相对固定;

长连杆蝶阀杆蝶阀液压缸101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往返运动带动连接板102运动,连接板102带动转盘25运动,所述转盘25一侧设置有一转动槽254,所述转轮26如上述所述方式与转动槽254配合,并与所述变动杆固定连接,此时变动杆与连接板102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手拉闸24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孔211及第二连接孔221,第一杆部21与第二杆部22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转盘25带动转轮26运动,转轮26带动变动杆运动,所述变动杆带动第二手拉闸24,所述第二手拉闸24带动主轴103运动的打开与关闭;所述连接板102与主轴103之间一系列零件的装配与安装,使所述连接部装置的刚度与强度其能够满足长连杆蝶阀的正常状态下的使用需求,同时所用零件为常用零件,易于维修与更换。

当所述长连杆蝶阀遇见突发状况时;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第二杆部22为一导向槽213运动结构(也就是经由导向槽与滑动凸起的配合,可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杆部21中间内侧两边各设有一导向槽213,所述第二杆部22外侧两边各设有一滑动凸起222,所述滑动凸起222与所述导向槽213相适配;

通过转动所述第二手拉闸24上的转动把手,使得所述第二手拉闸24螺纹部分与第二连接孔221脱离,通过转动第一手拉闸23上的转动把手,带动所述第一手拉闸23螺纹部分与第二通孔251脱离,两者相适配,当所述第二手拉闸24杆身部分与第二连接孔221脱离时,第一杆部21与第二杆部22可通过导向槽213进行相对运动,使第二杆部22可背离或朝向第一杆部21移动;手动拉动主轴103转动时,液压缸101的转动也是一个转动副;通过液压缸101的转动,拉动手拉转动杆,带动第二杆部22运动,带动第一杆部21绕转轮26进行转动,通过液压缸101的转动、第一杆部21的运动以及第二杆部22的运动,为第一杆部21与第二杆部22完全脱离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第二杆部22顺利完全脱离,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杆部22带动主轴103转动,使得阀板105关闭或开启;所述连接板102与主轴103之间一系列零件的装配与安装,不仅能够满足长连杆蝶阀装置在正常运行下的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当整体装置发生故障时,通过一种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其通过人力或者简单工具满足对阀体106的阀板105的开启与闭合进行控制,也就是用阀体106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联想到蝶阀的使用场景不仅仅是增加了此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对整体系统产生了有益效果,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