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59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波纹管。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地下的排水管材基本采用塑料,因为使用轻便,相对以前的混泥土或者金属价格低廉,拖运也更加便捷,但是这种塑料管材很容易破裂,尤其是经过3-5年以后在地下或者暴露在空气中的耐热、抗压等程度远远不及混泥土或者金属材质,另外管与管之间的连接不牢固,需要借助法兰等物件,增加其破损程度,因此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外力、耐压、管接更加快捷、更加牢固稳定的新型波纹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波纹管,包括内接管和外接管,所述内接管上等距离设有第一承压台,所述第一承压台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一承压台中间为平面,所述第一承压台内为空腔,所述内接管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一承压台的加强筋,所述内接管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榫,所述内接管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卯;所述外接管上等距离设有第二承压台,所述第二承压台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二承压台中间为平面,所述第二承压台内为空腔,所述外接管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二承压台的加强筋,所述外接管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榫,所述内接管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卯;所述第一连接榫第二连接卯的结合部外设有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外箍有箍筋。

所述第一承压台第二承压台的朝向为同一向外朝向。

所述相邻两个承压台之间的间距为2-3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波纹管,本实用的承压台设计使管子更加抗压抗外力,加强筋使得结构更加稳固,空腔的设计提高保温效果;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通过两端的榫卯结构、密封橡胶以及箍筋使得整体结构稳固,密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波纹管,包括内接管1和外接管2,所述内接管1上等距离设有第一承压台3,所述第一承压台3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一承压台3中间为平面,这样相比传统的尖头设计提高了受力面积,提高了抗压能力,所述第一承压台3内为空腔4,提高所述内接管1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一承压台3的加强筋5,所述内接管1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榫6,所述内接管1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卯7;所述外接管2上等距离设有第二承压台8,所述第二承压台8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二承压台8中间为平面,所述第二承压台8内为空腔4,所述外接管2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二承压台8的加强筋5,所述外接管2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榫9,所述内接管1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卯10;所述第一连接榫6第二连接卯10的结合部外设有密封橡胶11,所述密封橡胶11外箍有箍筋12;第一连接榫6第二连接卯10榫卯连接,第一连接卯7第二连接榫9榫卯,使管与管之间的连接稳固,外设密封橡胶11箍筋12起到密封作用,不会泄露,维修更换方便。

所述第一承压台第二承压台的朝向为同一向外朝向。

所述相邻两个承压台之间的间距为2-3厘米,目前一般的间距为1-5厘米,本实用的设计降低承压台与承压台之间的部分剖裂程度。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波纹管,包括内接管和外接管,所述内接管上等距离设有第一承压台,所述第一承压台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一承压台中间为平面,所述第一承压台内为空腔,所述内接管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一承压台的加强筋,所述内接管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榫,所述内接管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卯;所述外接管上等距离设有第二承压台,所述第二承压台的两侧为弧形面,所述第二承压台中间为平面,所述第二承压台内为空腔,所述外接管外表面设有3条以上穿过第二承压台的加强筋,所述外接管的接头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榫,所述内接管的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卯;所述第一连接榫第二连接卯的结合部外设有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外箍有箍筋;本实用的承压台设计使管子更加抗压抗外力,加强筋使得结构更加稳固,空腔的设计提高保温效果;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通过两端的榫卯结构、密封橡胶以及箍筋使得整体结构稳固,密封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