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型管道压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769发布日期:2018-09-18 20:5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W型管道压袋。



背景技术:

输送石油、天然气埋地钢质管道在通过池塘、沼泽、湿地、滩涂和严重地震液化区段时,需要克服其敷设施工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为了克服管道的浮力,目前采用方案是在管道上压填充袋,需要经过灌装、搬运和安放等多个步骤,施工不方便,施工速度慢,施工成本高,并且在安放填充袋时容易伤害管道涂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W型管道压袋,以使其施工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更加灵活、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W型管道压袋,包括柔性的袋体,所述袋体的上部设置有开口,袋体的两对侧各设置有一刚性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顶边与袋体对应侧的顶边相连,各框架的底边与袋体对应侧的底边相连,当袋体安放在管道上时,两框架分别位于管道的两侧,袋体的中部顶在管道上,使得袋体向中间拉动两侧的框架的底边,进而使得两框架的下部分别夹紧在管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W型管道压袋用于控制管道在通过河流、水域、沼泽地、滩涂和严重地震液化区段敷设施工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施工时,将袋体安放在管道上时,在袋体的底面的拉动下,框架的下部夹紧在管道的两侧,框架的上部自然张开以将袋体上部的开口撑开,袋体自然压在管道上,稳固且不会倾倒,直接通过开口向袋体内回填即可,不需灌装砂砾和其它填充物,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更加灵活、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的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在两框架的顶边之间的支撑带。框架的上部张开时通过支撑带拉紧,可以防止袋体的开口处被拉裂。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沿垂直于管道的方向设置有多条加强带。通过设置加强带,提升袋体的抗拉伸强度,防止回填时袋体被胀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带和加强带采用高强PP/PE复合或涤纶复合编织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框架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吊耳。方便吊装。

进一步地,各所述吊耳分别设置在对应框架的侧边从上至下的1/3处。吊耳设在该位置,吊起两边的吊耳时,产品会自动张开,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采用聚丙烯基布缝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采用PSP钢塑复合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W型管道压袋用于控制管道在通过河流、水域、沼泽地、滩涂和严重地震液化区段敷设施工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施工时,将袋体安放在管道上时,在袋体的底面的拉动下,框架的下部夹紧在管道的两侧,框架的上部自然张开以将袋体上部的开口撑开,袋体自然压在管道上,稳固且不会倾倒,直接通过开口向袋体内回填即可,不需灌装砂砾和其它填充物,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更加灵活、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器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器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中,1表示袋体;2表示框架;3表示管道;4表示支撑带;5表示加强带;6表示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型管道压袋,包括柔性的袋体1,袋体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袋体1的两对侧各设置有一刚性的框架2,各框架2的顶边与袋体1对应侧的顶边相连,各框架2的底边与袋体1对应侧的底边相连,当袋体1安放在管道3上时,两框架2分别位于管道3的两侧,袋体1的中部顶在管道3上,使得袋体1向中间拉动两侧的框架2的底边,进而使得两框架2的下部分别夹紧在管道3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W型管道压袋用于控制管道3在通过河流、水域、沼泽地、滩涂和严重地震液化区段敷设施工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由于本实施例的袋体1的两侧设置有框架2,将袋体1安放在管道3上时,在袋体1的底面的拉动下,框架2的下部夹紧在管道3的两侧,框架2的上部自然张开以将袋体1上部的开口撑开,袋体1自然压在管道3上,稳固且不会倾倒,直接通过开口向袋体1内回填即可,不需灌装砂砾和其它填充物,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更加灵活、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袋体1的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在两框架2的顶边之间的支撑带4,框架2的上部张开时通过支撑带4拉紧,可以防止袋体1的开口处被拉裂。并且,袋体1沿垂直于管道3的方向设置有多条加强带5,通过设置加强带5,提升袋体1的抗拉伸强度,防止回填时袋体1被胀裂。本实施例的支撑带4和加强带5采用高强PP/PE复合或涤纶复合编织带。

为了方便吊装,每个框架2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吊耳6,各吊耳6分别设置在对应框架2的侧边从上至下的1/3处,吊耳6设在该位置,吊起两边的吊耳6时,产品会自动张开,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的袋体1主要采用聚丙烯基布及涤纶吊带经缝制而成,聚丙烯基布对于常见的土壤化学物质,霉和昆虫有最好的抵抗作用,并且不会生物降解;聚丙烯在pH值2-13的环境中保持稳定,使得它是当今最为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之一;聚丙烯作为土工布的最佳材料,尤其适合于长时间呆在地下的环境中;同时用来生产袋体1的聚丙烯纺织物的渗透性不会妨害阴极保护;这种材料可以呼吸,非常适合于管道3压重行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介电常数 0.187-0.219,有让水出入的能力,这种材料的渗透性是1032L/min/m2,且材料必须进行过防紫外线处理,有500小时防紫外性80%的等级。

框架2是采用φ40PSP钢塑复合管制成的,PSP钢塑复合管是目前国内外最好的管材之一,它既具备钢管的强度和韧性,又有塑料的耐腐蚀抗酸碱抗高温的特性,是制作框架2无可替代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安装使用非常简单、快捷,省工、省力、省设备,其具体的步骤如下:

(1)将产品运到工地,打开包装,由两名工人将框架2装配好,不用任何工具与设备,手工叉装,非常便捷;

(2)吊起两边的吊耳6,产品会自动张开;

(3)将产品吊至管道3线路上方,对准管道3将产品放下,框架2会将产品自动撑开并卡紧在管道3上;

(4)用同样方法将产品逐一卡放在管道3上;

(5)调正站稳后,就可以用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将土直接回填。

综上,本实施例用于控制管道3在通过河流、水域、沼泽地、滩涂和严重地震液化区段敷设施工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具有以下优点:

(1)直接回填、不需灌装砂砾和其它填充物,方便快捷、施工速度快;

(2)灵活方便,手工操作,不需要任何工具和设备,减少施工成本:A、现场安装,无需运输和搬运费用;B、节约了设备、场地和购买填充物等开支;C、剩余成品可以放置在一边,下个项目继续使用。

(3)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环保节约性,不会伤害管道涂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