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2974发布日期:2018-11-09 18:18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螺旋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螺旋弹簧。

本申请主张于2016年3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073519号的优先权,并且将其内容援引到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将线材围绕线圈轴卷绕而成的螺旋弹簧。

在这种螺旋弹簧中,在将多个螺旋弹簧随意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收纳等时,这些螺旋弹簧会互相缠绕,因此存在例如降低制造效率等的问题。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螺旋弹簧中,形成有使线材沿着线圈轴方向抵接或靠近的多个紧密卷绕部分。由此,由紧密卷绕部分抑制其进入到其他螺旋弹簧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以下,称为线材间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260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螺旋弹簧需要较长的线材,因此会增加重量、成本。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重量、成本而能够防止互相发生缠绕的螺旋弹簧。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将线材围绕线圈轴卷绕而成,在线圈轴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对应部分,所述对应部分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多个线材整体的线圈轴方向上的大小,相等于所述螺旋弹簧中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的最大值,所述对应部分和与所述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小于在所述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中的导线束高度,在线圈轴方向上的所述端部中,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横跨线材的末端部侧的部分、和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之间形成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随着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朝向线材的所述末端部侧逐渐变小。

根据本发明,对应部分和与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以下,称为线材间隙),小于有效卷绕部的导线束高度。从而,即使一个螺旋弹簧的对应部分欲进入到另一个螺旋弹簧的线材间隙,另一个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的线材,会与一个螺旋弹簧的对应部分、和与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干渉。

由此,能够防止:另一个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的线材进入到,一个螺旋弹簧的对应部分和与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之间的线材间隙。其结果,能够防止在另一个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中的线材从线圈轴方向的两侧被一个螺旋弹簧的线材紧紧地夹入而难以拔出的情况。

因此,例如即使无需将线材的长度变长而在螺旋弹簧形成多个紧密卷绕部分等,也能防止螺旋弹簧彼此发生缠绕的现象。

此处,所述螺旋弹簧为,线材的所述末端部和与所述末端部在线圈轴方向上内侧相邻的线材重合的封闭式螺旋弹簧,所述对应部分也可以由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一对线材构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形成为封闭式螺旋弹簧,因此能够显著地实现如上所述的作用效果。另外,由于对应部分由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一对线材构成,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线材的长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螺旋弹簧,在无需增加重量、成本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互相发生缠绕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者等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如下见解。

在图3所示的现有螺旋弹簧100、200中,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对应部分100a、200a,所述对应部分100a、200a的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多个线材整体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大小hs,相等于在螺旋弹簧100、200中的线材间隙的最大值sa。此外,在图示的一例中,螺旋弹簧100、200形成为有效卷绕部100e、200b呈等间距的封闭式弹簧。因此,线材间隙的最大值sa在横跨有效卷绕部100e、200b的几乎整个区域形成为相等。

一个螺旋弹簧100的对应部分100a进入到另一个螺旋弹簧200的线材间隙。伴随这些,在另一个螺旋弹簧200中的有效卷绕部200b的线材,进入到一个螺旋弹簧100的对应部分100a、和与对应部分100a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00b之间的线材间隙100f。

此时,在螺旋弹簧100、200中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端部,从对应部分100a、200a沿围绕线圈轴o横跨线材的末端部100c、200c侧的部分、和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00g、200g之间所形成的线材间隙100d、200d,随着从对应部分100a、200a沿围绕线圈轴o朝向线材的末端部100c、200c侧,逐渐变小。因此,另一个螺旋弹簧200中的线材,很容易较深地进入到一个螺旋弹簧100中的线材间隙100d内。另外,若一旦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则另一个螺旋弹簧200的线材因一个螺旋弹簧100的线材紧紧地夹入进去而难以拔出。如此地,螺旋弹簧100、200彼此之间会发生缠绕。

本发明的螺旋弹簧是鉴于上述见解而制作的。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螺旋弹簧的一实施方式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1a、1b是,将多个线材围绕线圈轴o连续卷绕而形成的。螺旋弹簧1a、1b例如由金属材料等形成。

在图示的一例中,螺旋弹簧1a、1b的外径横跨线圈轴o方向上的全长形成为相等。有效卷绕部13的线材在与其中心轴线正交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状。在有效卷绕部13中的线材外径,横跨全长形成为相同。螺旋弹簧1a、1b形成为,其线材的末端部w1和与末端部w1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抵接并重合的封闭式螺旋弹簧。例如,末端部w1通过实施研磨加工在线材,在与线圈轴o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朝向线圈轴o方向上的外侧的平坦面。

此外,代替封闭式螺旋弹簧,可以使用开放式螺旋弹簧。另外,也可以将线材的横截面形状在横跨包括末端部w1在内的全长形成为相等。

对于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间隙(以下,称为线材间隙)而言,在螺旋弹簧1a、1b中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为最大,并且随着朝向线圈轴o方向上的外侧逐渐变小。此外,也可以采用线材间隙在横跨于螺旋弹簧1a、1b中的去除线圈轴o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整个区域中相等的等间距螺旋弹簧。

在图示的一例中,在线材中从末端边缘w2以线圈轴o为中心到达至约180°的部分,与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抵接并重合。在线材中,仅限于从末端边缘w2以线圈轴o为中心到达至约180°的部分,与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抵接并重合,其他部分从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朝向线圈轴o方向隔开间隔。此外,在线材中,从末端边缘w2以线圈轴o为中心超过约180°的部分,也可以与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抵接并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弹簧1a、1b中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对应部分11,所述对应部分11的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多个线材整体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大小hs,相等于螺旋弹簧1a、1b的线材间隙的最大值sa。在图示的一例中,对应部分11由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一对线材构成。此外,对应部分11也可以由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三个以上线材构成。

对应部分11包括在螺旋弹簧1a、1b中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端面的一部分。即,对应部分11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外端边缘,在线材中位于从末端边缘w2到以线圈轴o为中心分离360°为止的部分之间,即位于从末端边缘w2到分离1.0圈为止的部分之间。

对应部分11在线材中位于从末端边缘w2到以线圈轴o为中心分离约540°为止的部分之间,即位于从末端边缘w2到分离约1.5圈为止的部分之间。

在图示的一例,对应部分11在线材中形成为:从末端边缘w2到以线圈轴o为中心分离约180°或略小于180°的部分、和从末端边缘w2到以线圈轴o为中心分离约540°或略小于540°的部分,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抵接并重合的部分。即,对应部分11在线材中形成为:从末端边缘w2分离略小于0.5圈的部分、和从末端边缘w2分离略小于1.5圈的部分,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抵接并重合的部分。

对应部分11和与对应部分11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线圈轴o方向上的中央部侧)相邻的线材12之间的线材间隙(以下,称为直下间隙)sb,形成为小于在螺旋弹簧1a、1b的有效卷绕部13中的导线束高度h。

此外,导线束高度h是线材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大小。即,导线束高度h是,在将螺纹升角设为θ时,有效卷绕部13的线材的直径d除以cosθ获得的。

此处,在图示的一例中,如上所述,线材间隙在螺旋弹簧1a、1b中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为最大,并且随着朝向线圈轴o方向上的外侧逐渐变小。从而,螺纹升角在有效卷绕部13中不是固定不变的,导线束高度h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直下间隙sb形成为,小于有效卷绕部13的导线束高度h的最小值。

直下间隙sb形成为,小于在有效卷绕部13中的线材的直径d。此外,直下间隙sb的大小也可以形成为,在有效卷绕部13中的线材的直径d以上。

在螺旋弹簧1a、1b的线圈轴o方向上的端部中,从对应部分11围绕线圈轴o横跨线材的末端部w1侧的部分、和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4之间形成的线材间隙(以下,称为端部间隙)sc,随着从对应部分11围绕线圈轴o朝向线材的末端部w1侧逐渐变小。

如以上进行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1a、1b,直下间隙sb形成为小于有效卷绕部13的导线束高度h。从而,即使一个螺旋弹簧1a的对应部分11进入到另一个螺旋弹簧1b的线材间隙,在另一个螺旋弹簧1b的有效卷绕部13中的线材也会与一个1a的对应部分11和与对应部分11在线圈轴o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2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干渉。

由此,能够防止:在另一个螺旋弹簧1b的有效卷绕部13中的线材经过一个螺旋弹簧1a中的直下间隙sb而较深地进入到端部间隙sc内的现象。其结果,能够防止另一个螺旋弹簧1b中的有效卷绕部13的线材,从线圈轴o方向上的两侧被一个1a的线材中的用于划分端部间隙sc的部分紧紧地夹入并难以拔出的现象。因此,例如无需使线材的长度变长而在螺旋弹簧形成多个紧密卷绕部分等,也能防止螺旋弹簧彼此之间发生缠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1a、1b形成为封闭式螺旋弹簧,因此能够显著地实现如上所述的作用效果。另外,由于对应部分11由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相邻的一对线材构成,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线材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应部分11,例示了在线圈轴o方向上相邻的线材彼此互相抵接的结构。但是,作为对应部分,也可以采用线圈轴o方向上相邻的线材在线圈轴o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的结构。

其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适当地替换为公知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如上所述的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螺旋弹簧,在无需增加重量、成本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互相发生缠绕的现象。

附图标记说明:

1a、1b螺旋弹簧

11对应部分

13有效卷绕部

h导线束高度

o线圈轴

sa最大值

sb直下间隙(间隙)

sc端部间隙(间隙)

w1末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