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卸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8959发布日期:2018-12-22 08:03阅读:2336来源:国知局
肯特卸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肯特卸扣

背景技术

在de19901233a1中示出的链节中,半部元件的齿部这样相互啮合,使得这些齿部仅克服牵引力沿主负载方向、而非横向于所述主负载方向形锁合地固定。这些齿部仅一维地起作用、而不是空间上起作用。通过彼此啮合的齿的中位线倾斜于中轴线定向,半部元件的外部腿可以朝向相应端部的仅相对低的壁厚减少即可。

肯特卸扣(例如由us8087227b2已知的肯特卸扣)是至少两件式的连接元件。肯特卸扣用于将锚链的两个块事后相互连接并且可以稍后再次拆开连接,或者将另一部件(例如特别是锚本身)连接到锚链上。如果将肯特卸扣用作锚链连接元件,则所述肯特卸扣必须构造为对称的,从而所述肯特卸扣穿过链引导装置并且恰好如锚链的各个链节那样配合到绞盘的链轮中。

而在链的端部上可以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肯特卸扣,该肯特卸扣包括两个不同的半部,其中,一个半部例如与锚卸扣同样地作倒圆并且另一半部构造为v形的,以便使例如在那里挂入的锚链节定心。与外轮廓和功能无关地,肯特卸扣的半部元件在连接的区域中构造为相同的。两个拐杖状的元件设置为半部元件,这两个拐杖状的元件可以侧向推入彼此中并且分别具有齿部和齿部容纳部。在此,拐杖状的或者j状的半部元件的较短的端部必须在中间平面上结束,以便可以将所述半部元件在彼此旁边侧向推入彼此中。在半部元件的较长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在平行的平面中相叠的齿部。这些齿部在侧视图中具有锯齿齿部的形状。这些齿部设置在至少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齿部构造在三个侧面上。在侧视图中,这些齿部的整个组是轻微楔状,这意味着,宽度从一个平面向另一个平面减小。通过这种呈梯度的布置结构使不同的区域承受载荷。

已知的链连接件的缺点在于,齿部构造为相对尖棱的,从而在所述平面之间的过渡部中并且朝向半部元件其余部分出现高的缺口应力。通过简单地增长壁厚无法增强被削弱的区域,因为肯特卸扣的外部的形状由于必须保持获得与锚链节的兼容性而不允许明显改变。组合在一起的半部元件必须不仅在外周上的形状和尺寸方面而且在内部凹部的形状和尺寸方面与锚链节相符合,连接的锚链节嵌接到所述内部的凹部中。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高肯特卸扣的强度并且避免在有缺口的过渡区域中的疲劳断裂。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肯特卸扣来解决。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在半部元件中在沿负载方向处于最上方的齿部之上设置有空置区,该空置区要么构造为在齿部上方环绕的槽要么构造为完全掏空的凹部。所述槽或者凹部的外周同样以大的半径作倒圆。由此,牵拉应力更久地保持在腿的外部的周面区域中或者说围绕齿部容纳部转移到在半部元件上的连接的弯曲区域中。

此外,按照本发明,所有齿缘以大的半径作倒圆,更确切地说,不仅在外侧面上的过渡部中而且在处于内部的凹口中作倒圆。

在齿部上的缘和凹口的倒圆半径为额定核直径的至少3%,亦即例如r=3对于d=76。于是,在容纳空间中的过渡部上的倒圆直径更大。

一旦半部元件相互连接,就在所述半部元件之间插入所谓的耦联滑块。该耦联滑块将由插入彼此中的半部元件形成的椭圆分成“8”字形并且此外阻止侧向推入彼此中的半部元件可能再次彼此漂移脱开。此外,当肯特卸扣处于负载下时,所述耦联滑块将半部元件相互支撑,并且减少在椭圆中的变形。

如本身已知的那样,耦联滑块元件可以用槽销保持和固定,所述槽销被压入到孔中,该孔倾斜地穿过由连接的半部元件和插入的耦联滑块组成的整个单元延伸。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特别地构造的耦联滑块,该耦联滑块能在没有长的槽销的情况下紧固,从而特别是在半部元件中的孔也在其长度方面明显减少并且不再延伸到齿部容纳部旁边的外部的区域中,所述外部的区域须承受整个牵拉应力。因此,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取消在传统的紧固中由孔形成的削弱点。

改进的耦联滑块在一个横孔中设置两个销,这两个销可以经由中央的扩张元件向外推移。因此,销的特别是半球状倒圆的端部亦或球状或圆柱形构造的端部从耦联滑块元件的基体向外推出并且可以嵌接到半部元件的内缘上的相应的容纳部中。与在半部元件的内缘上的相应的突出部或者凹入部配合作用的侧向的贴靠面阻止耦联滑块围绕销轴线转动。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肯特卸扣的拆卸可以明显更容易,此外也可以借助于潜水机器人在水下拆卸。即,仅必须拆卸在耦联滑块上的优选用作扩张元件的内六角形螺钉,从而可以将这两个销再次向内推回。由于销的端部的优选球形的或者锥形的构造,当从肯特卸扣拉出耦联滑块时,所述销自动地推回。如果这由于后期的腐蚀而未成功,则可以居中地切开耦联滑块,其中,半链元件保持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图中详细地:

图1以侧视图示出半部元件;

图2、图3分别以透视图示出在装配前的肯特卸扣的零件;

图4以剖视图示出装配好的肯特卸扣,以及

图5以剖视图示出耦联滑块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侧视图示出用于肯特卸扣的单个的半部元件10。半部元件10主要包括短腿12和长腿11,其中,所述腿11、12经由弯曲的扣环13相互连接。

如图1中的侧视图进一步示出的那样,所述短腿12具有外齿部12.1。在相对置的长腿11上,内齿部16.1在短腿12的下端部的高度上开始,所述内齿部构造在长腿11上的空腔16中。横向的点划线标记了中间平面m,并且标出了在具有内齿部16.1的空腔16与构造在齿部区域16.1之上的空腔17之间的区分。在腿11、12的面向彼此的侧面上能看出突出部14、15,其中,突出部14的高度恰好为短腿12上的突出部15的高度的两倍。扣环13特别是具有与要连接的锚链相对应的直径。孔眼19构造在扣环13之内,该孔眼适合于容纳锚链节。

图1中的侧视图特别是在外齿部12.1中能够看出在锯齿螺纹的尖的外部的齿缘12.3和处于内部的凹口12.2上的明显的倒圆部。配合件、即在长腿11的空腔16中的内齿部16.1以相同的方式作倒圆。通过所述明显的倒圆部避免在齿缘12.3的外部的尖端区域中的应力峰值、特别是还有在内齿部上的齿缘尖端16.2和凹口16.1上的应力峰值。因为长的卸扣的端部由于容纳空间16的大的体积本来就削弱。

为了能够在齿缘尖端12.3、16.3和凹口12.2、16.2上充分地构造相应的倒圆部,需要平行相叠的齿部平面的确定的间距。另一方面,在半部元件10上可供齿部12.1、16.1使用的纵向范围有限,因为所述齿部在腿12从扣环13直线伸出的地方才可以开始,并且必须恰好在中轴线处结束。

由两个半部元件10组装成的一个肯特卸扣的总长度由连接的锚链的几何形状预先确定,并且因此也不可以任意延长。按照锚链的通常的尺寸并且在倒圆半径构造为额定直径的至少3%的情况下,构造恰好四个相叠的齿部平面是特别有利的。

在图2中示出按照图1的两个同样构造的半部元件10位置正确地用于装配。所述半部元件10必须这样定位,使得短腿12的端面在中间平面m中相互贴靠。半部元件10的连接通过侧向的推入进行,从而在两侧所述齿部相互啮合。在此,分别将短腿12的外制齿的区域12.1推入到在长腿11上的具有内齿部16.1的空腔16中。因此,装配方向恰好横向于负载方向。

为了将这两个推入彼此中的半部元件10彼此固定并且为了还能在负载的情况下实现腿11、12的相互支撑,将所谓的耦联滑块元件20插入到腿11、12之间的中部中。所述耦联滑块元件具有在侧面上的凹入部23,所述凹入部设置用于贴靠在半部元件10上的相应的突出部14、15上。经由突出部14、15和凹入部23的棱边实现形锁合的引导阻止耦联滑块元件20扭转。耦联滑块元件20沿z方向的固定通过作为扩张元件21的螺钉进行,经由所述螺钉可以推出侧向伸出的销22,这些销嵌接到插入彼此中的半部元件10的内缘上的容纳部中。

图3以略微不同的透视图再次示出这两个半部元件10和耦联滑块元件20。在这里还可看出的是,短腿12的向内指向的面不具有齿部,因为在那里也不可能与相应的长腿11上的配合件嵌接。但是,在短腿12的内侧面上构造有突出部15,以便在所述半部元件10推入彼此中之后相应地填充和补充在长腿11上的突出部14。

图4以剖视图示出完成装配的肯特卸扣100。在短腿12的外侧上的齿部和在容纳空间16的内侧面上的齿部完全相互啮合。然而,在短腿12的外齿部12.1之上,容纳空间16扩展到空腔17中,该空腔即使在完成装配的肯特卸扣100中也保持空的。优选地,具有侧缘17.1的空腔17已经从在处于最上方的齿部平面中的最后的齿尖端16.3起大致沿肯特卸扣100的纵轴线的方向延伸、亦即平行于纵轴线延伸或者与该纵轴线成锐角地延伸。空腔17的侧缘17.1以另一倒圆部过渡到顶部区域中。在处于牵拉下的肯特卸扣100中,力被导出到齿部的横向于纵轴线定向的贴靠面上。通过空腔17的布置结构使在负载下出现的牵拉应力明显更好地改向,所述空腔通过空置区补充对于容纳齿部12.1实际上仅需的容纳空间16。避免了点状的应力集中。更确切地说,使应力在空腔17旁改向到相应的长腿11的起始区域中并且从那里改向到弯曲的扣环13中。

图5示出耦联滑块元件20的横剖视图。该耦联滑块元件在壳体26中具有横孔26.1,两个固定销2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横孔中。所述固定销在其向外指向的端部22.2上半球形地作倒圆。所述固定销用螺钉24固定以防脱落。所述销22在面向彼此的内表面上具有锥形的区段22.1。螺纹孔26.2构造成垂直于横孔26.1,在所述螺纹孔中容纳有含螺纹凸肩的扩张元件21。在此,涉及一种具有螺钉头的螺钉状的元件,该螺钉头容纳在下沉部中。在螺钉头下方还可以置入弹簧圈28。

扩张元件21的伸入到横孔26.1中的部分首先构造为光滑圆柱形并且在该扩张元件的端部上截锥状地削尖。随着扩张元件21旋入到耦联滑块元件20的壳体中,尖端21.1碰到销22的锥状的凸肩22.1上并且因此向外挤压所述凸肩。销22的倒圆的外侧面嵌接到构造在腿11、12的内缘上的孔中。因此,耦联滑块元件20牢固地固定在两个半部元件10之间。所述耦联滑块元件锁止推入彼此中的半部元件10并且使所述半部元件在负载下保持间隔开距离,从而在所述半部元件10中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牵拉应力的相应提高。

销22的中轴线恰好处于半部元件10之间的中间平面m中,从而用于销22的容纳孔同样是分成两半的。如在图3中可看出的那样,可看出孔在长腿11的内侧面上的突出部14上的一个半部14.1。孔的另一半部15.1构造在短腿12的突出部15上。随着所述半部元件10推移到一起产生一个完整的孔,销22或者说所述销的倒圆的端部22.2可以嵌接到所述完整的孔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