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9106发布日期:2018-10-09 20: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流体控制阀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



背景技术:

两位三通电磁阀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等功能。三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来控制阀芯的上下运动,使阀门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管路中介质的通断。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如图1所示,其包括阀盖101和阀座102,阀盖101设置在阀座102上端,阀盖101上设置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阀座内穿设有用于控制管路中介质通断的阀芯103和用于驱动阀芯103移动的线圈组件104。在线圈组件104的作用下,阀芯103能够移动并封闭其中一个出口,从而实现介质的换向。

但是,当阀芯整体轴向尺寸比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对中不好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密封性能,导致介质中掺杂的杂质堆积在阀芯的周围,影响阀芯的运动,因此还存在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下开口相连通,所述阀体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口、与所述上开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阀体包括阀盖和阀座,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阀盖内,所述阀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滑移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开闭的阀芯,所述阀座内于所述第三腔体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阀芯上下运动的磁性驱动组件,所述阀芯的外侧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水阀片,所述阀座朝向所述阀盖的一侧设置有隔水垫板,所述隔水垫板与阀盖的连接处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隔水阀片外侧边缘的环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磁性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若阀芯向上运动,上开口封闭、下开口导通,介质经出口进入,由第二出口出去;而若磁芯向下运动,则下开口封闭、上开口导通,介质经出口进入,由第一出口出去。另外,在阀座与阀盖之间的隔水垫板,能够初步增加阀座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而利用隔水阀片能够在磁芯在未对中的情况下,提高阀座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介质中掺杂的杂质流入第三腔体内,确保阀芯能够正常运行;

而由于隔水阀片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使得阀芯的滑移不会对隔水阀片产生影响。综上,利用隔水阀片能够使阀座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能不受阀芯加工、装配质量的影响,同时能够提高阀芯的可靠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包括阀杆和衔铁,所述阀杆固定在所述衔铁上端,所述阀杆与所述衔铁的连接处沿径向内侧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隔水阀片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水阀片的径向内侧卡接在定位槽中,能够确保阀芯在滑移的过程中,隔水阀片仍与阀芯紧密的连接,防止介质向外泄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通过过盈铆压连接于所述衔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过盈铆压的方式将阀杆连接在衔铁上,有利于阀芯的批量生产,且节省了阀杆与衔铁的安装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阀片靠近所述阀杆与所述衔铁的连接处的一侧沿径向两侧延伸有向外凸起的抵接部,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抵接部外壁相抵接的凹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部与凹陷部的配合作用下,隔水阀片的径向内侧能够牢牢地固定在定位槽内,确保隔水阀片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阀片的中部且面向所述隔水垫板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形变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变槽使得隔水阀片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从而能够减小阀芯滑移时对隔水阀片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阀片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缘提升了隔水阀片与环形卡槽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使得隔水阀片能够保持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盖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隔水阀片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阀座的上端面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水阀片上的卡接部直接卡接在环形凹槽与阀座的上端面之间,减少了隔水垫板的使用,继而节省了生产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垫板与所述阀芯一体浇铸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阀片与阀芯一体浇铸,节省了隔水阀片与阀芯的连接时间,从而只需将隔水阀片的外侧边缘卡接在环形卡槽内,即可实现隔水阀片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磁性驱动组件所述磁性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静铁芯和固定架,所述电磁线圈套设于所述固定架外侧,所述静铁芯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所述静铁芯的上端通过弹簧与所述衔铁的下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上开口封闭、下开口导通,当电磁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磁性,使得衔铁以及阀杆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以封闭下开口、导通上开口;而当电磁线圈失电时,弹簧恢复形变,使得衔铁以及阀杆向上运动并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铁面向所述静铁芯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侧与所述静铁芯的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能够减缓衔铁的下降速度,减小衔铁对静铁芯的冲击力,以提高衔铁以及静铁芯的使用寿命;而利用阶梯槽能够隐藏橡胶垫,以避免对弹簧的伸缩产生影响,同时使得橡胶垫的安装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隔水阀片能够在磁芯在未对中的情况下,提高阀座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介质中掺杂的杂质流入第三腔体内,确保阀芯能够正常运行;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水阀片,能够使阀芯的滑移不会对隔水阀片产生影响;

2、通过在隔水阀片的中部设置向内凹陷的形变槽,使得隔水阀片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从而能够减小阀芯滑移时对隔水阀片产生的影响;

3、隔水阀片的径向内侧卡接在定位槽中,能够确保阀芯在滑移的过程中,隔水阀片仍与阀芯紧密的连接,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介质向外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密封垫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中密封垫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凸显隔水阀片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阀盖;102、阀座;103、阀芯;104、线圈组件;1、阀体;2、阀芯;3、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上开口;6、下开口;7、进口;8、第一出口;9、第二出口;10、磁性驱动组件;11、阀盖;12、阀座;13、上阀盖;14、下阀盖;15、外壳体;16、外铁片;17、环形槽;18、密封圈;19、密封垫;20、阀杆;21、衔铁;22、t型槽;23、卡块;24、隔水阀片;25、隔水垫板;26、环形卡槽;27、环形凸缘;28、定位槽;29、抵接部;30、凹陷部;31、形变槽;32、电磁线圈;33、静铁芯;34、固定架;35、第三腔体;36、通孔;37、弹簧;38、插接部;39、插孔;40、阶梯槽;41、橡胶垫;42、环形凹槽;43、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两位三通电磁阀,如图2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芯2,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第一腔体3内设置有上开口5和下开口6,第二腔体4设置在第一腔体3的下方并与第一腔体3的下开口6相连通,阀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腔体3连通的进口7、与上开口5连通的第一出口8以及与第二腔体4连通的第二出口9;阀芯2滑移于第二腔体4、第一腔体3内,阀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阀芯2向上封闭上开口5、导通下开口6以及向下封闭下开口6、导通上开口5的磁性驱动组件10。

如图2、3所示,阀体1包括阀盖11和阀座12,阀盖11通过螺栓安装在阀座12的上端。具体地,阀盖11包括上阀盖13和下阀盖14,上阀盖13和下阀盖1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口7与第一出口8分别设置在上阀盖13的两侧,第二出口9设置在下阀盖14上,且第二出口9与第一出口8设置在同一侧,即通过可拆卸的上阀盖13和下阀盖14,能够增加或减少介质的出口数量;阀座12包括内置有容纳腔的外壳体15以及卡接于外壳体15上端且用于封闭容纳腔的外铁片16,磁性驱动组件10设置在容纳腔内,外铁片16具有封闭磁性驱动组件10的作用,在磁性驱动组件10产生磁场后,能够减少磁通量的泄漏。

如图3所示,下阀盖14的上端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槽17,环形槽17内设置有密封圈18,通过密封圈18能够增加上阀盖13与下阀盖14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介质流出阀体1外,减少介质的流失。

如图3、4所示,阀芯2包括密封垫19、阀杆20和衔铁21,阀杆20通过过盈铆压连接在衔铁21上端,密封垫19连接在阀杆20顶部且位于第一腔体3内,密封垫19具有向上封闭上开口5、导通下开口6的第一位置以及向下封闭下开口6、导通上开口5的第二位置。其中,密封垫19的底部设置有t型槽22,阀杆20的顶部设置有沿径向两侧延伸的卡块23,卡块23嵌于t型槽22内,而通过卡块23和t型槽22的配合,能够实现密封垫19与阀杆20之间的可拆卸,且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4所示,阀芯2的外侧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水阀片24,阀座12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水垫板25,隔水垫板25与下阀盖14的连接处形成有用于卡接隔水阀片24外侧边缘的环形卡槽26,且隔水阀片24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环形凸缘27,环形凸缘27卡接于环形卡槽26内,通过环形凸缘27与环形卡槽26的配合,能够提升隔水阀片24与环形卡槽26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使得隔水阀片24能够保持稳定。

此外,阀杆20与衔铁21的连接处沿径向内侧形成有用于卡接隔水阀片24的定位槽28。具体地,隔水阀片24靠近阀杆20与衔铁21的连接处的一侧沿径向两侧延伸有向外凸起的抵接部29,定位槽28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抵接部29外壁相抵接的凹陷部30,通过抵接部29与凹陷部30的配合,隔水阀片24的径向内侧能够牢牢地固定在定位槽28内,进一步提高隔水阀片24安装后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了使隔水阀片24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以减小阀芯2滑移时对隔水阀片24产生的影响,在隔水阀片24的中部且面向隔水垫板25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形变槽31。

如图3、4所示,衔铁21面向静铁芯33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阶梯槽40,阶梯槽40内设置有橡胶垫41,橡胶垫41的一侧与静铁芯33的端面相抵,通过橡胶垫41能够减缓衔铁21的下降速度,减小衔铁21对静铁芯33的冲击力,以提高衔铁21以及静铁芯33的使用寿命;而利用阶梯槽40能够隐藏橡胶垫41,以避免对弹簧37的伸缩产生影响,同时使得橡胶垫41的安装更加稳定。

如图5所示,磁性驱动组件10包括电磁线圈32、静铁芯33和固定架34,固定架34的截面呈工字型,固定架34的底部与外壳体15的底部贴合,电磁线圈32套设在固定架34的外侧。结合图2、3所示,固定架34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三腔体35,第三腔体35与第一腔体3以及第二腔体4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而外铁片16上设置有通孔36,第三腔体35通过通孔36与第二腔体4连通,静铁芯33设置在第三腔体35的底部,静铁芯33的上端通过弹簧37与衔铁21的下端连接。因此,在初始状态下,若上开口5封闭、下开口6导通,当电磁线圈32通电时,静铁芯33产生磁性,使得衔铁21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37,以封闭下开口6、导通上开口5;而当电磁线圈32失电时,弹簧37恢复形变,使得衔铁21向上运动并恢复到初始状态。

其中,静铁芯33的底部连接有延伸至第三腔体35外侧的插接部38,外壳体15的底部设置有供插接部38卡接的插孔39,通过插接部38和插孔39的配合,能够使固定架34保持稳定。

工作原理:在磁性驱动组件10的作用下,若阀芯2向上运动,上开口5封闭、下开口6导通,介质经出口进入,由第二出口9出去;而若磁芯向下运动,则下开口6封闭、上开口5导通,介质经出口进入,由第一出口8出去。其中,通过隔水垫板25能够初步增加阀座12与阀盖11之间的密封性;而利用隔水阀片24能够在磁芯在未对中的情况下,提高阀座12与阀盖1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介质中掺杂的杂质流入第三腔体35内,确保阀芯2能够正常运行,且由于隔水阀片24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使得阀芯2的滑移不会对隔水阀片24产生影响。综上,利用隔水阀片24能够使阀座12与阀盖11之间的密封性能不受阀芯2加工、装配质量的影响,同时能够提高阀芯2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是下阀盖14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42,隔水阀片24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卡接部43,卡接部43卡接于环形凹槽42与阀座12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将隔水阀片24上的卡接部43直接嵌在环形凹槽42与阀座12的上端面之间,方便安装,且节省了生产材料。

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是隔水阀片24与阀杆20一体浇铸成型,继而节省了隔水阀片24与阀芯2的连接时间,从而只需将隔水阀片24的外侧边缘卡接在环形卡槽26内,即可实现隔水阀片24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