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预埋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634发布日期:2018-11-20 18:1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体预埋盒。

背景技术

目前的预埋盒结构和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设置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等,预埋盒本身不带有阀体,无法起到控制出水的作用,同时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阀体预埋盒。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体预埋盒,包括预埋盒底盒、混水阀机构、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截止阀、预埋盒盒体、阀芯机构、面盖和把手;

所述预埋盒盒体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所述面盖设置于所述预埋盒盒体,所述面盖与所述预埋盒盒体之间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调节螺丝与设置在所述预埋盒底盒内的所述混水阀机构安装,所述截止阀设置于所述混水阀机构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所述阀芯机构和所述把手依次相连;

所述混水阀机构包括腔体、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一侧,所述混合水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所述腔体包括两层,所述腔体的下层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腔体的上层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口与所述腔体的上层连通,所述腔体的上层混合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进来的冷热水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更优的,所述腔体的上层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更优的,所述腔体还包括混合水出水管,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连通。

更优的,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包括阀芯座和阀芯底座,所述阀芯座设置于所述阀芯底座内;

所述阀芯座设有阀芯座水道,所述阀芯座水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和第三水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错位设置于所述阀芯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水道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三水道连接于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第三水道之间设有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第二水道之间设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第二水道之间设有第二挡片;

所述阀芯底座包括座体、限位边和固定装置,所述限位边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座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

更优的,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均为弧形结构。

更优的,所述截止阀包括阀体、转芯、动阀片、静阀片和卡环;

所述转芯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转芯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动阀片,所述静阀片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动阀片与所述静阀片互相贴合;所述阀体的两侧设置有阀体出水口,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阀体进水口;所述动阀片设有出水通孔,所述静阀片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的出水通孔和所述静阀片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的顶部设有转头,所述转头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转头设有沿所述转头上表面直径方向的一字转动槽。

更优的,所述转芯的上部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有第一截水圈,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截水圈。

更优的,所述动阀片和所述静阀片均为陶瓷制成。

更优的,所述预埋盒盒体的长度为64.5mm-94.5mm。

更优的,所述面盖的内表面设有磁条,所述调节板与所述面盖连接的相应位置设有磁条,所述面盖通过磁力与所述调节板相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阀体预埋盒,其混水阀水路结构的变化可以使热水和冷水在混水阀内充分混合后流出,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预埋盒内结构变化使得预埋盒盒体的长度可以缩短,节约材料,更加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芯座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芯底座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止阀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止阀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止阀的截面图;

其中:预埋盒底盒1;混水阀机构2;腔体21;第一进水管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管213;第二出水口214;第一出水管215;第二出水管216;混合水出水管217;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23;混合水出水口24;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3;阀芯座31;阀芯座水道311;进水口3111;出水口3112;第一水道3113;第二水道3114;第三水道3115;第一挡片3116;第二挡片3117;阀芯底座32;座体321;通孔3211;限位边322;固定装置323;截止阀4;阀体41;转芯42;转头421;转动槽422;第一环形槽423;第二环形槽424;第一截水圈425;第二截水圈426;动阀片43;静阀片44;卡环45;预埋盒盒体5;阀芯机构6;面盖7;把手8;调节板9;调节螺丝91;上层a;下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体预埋盒,包括预埋盒底盒1、混水阀机构2、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3、截止阀4、预埋盒盒体5、阀芯机构6、面盖7和把手8;

所述预埋盒盒体5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1,所述面盖6设置于所述预埋盒盒体5,所述面盖6与所述预埋盒盒体5之间设有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8通调节螺丝91与设置在所述预埋盒底盒1内的所述混水阀机构2安装,所述截止阀4设置于所述混水阀机构2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3、所述阀芯机构6和所述把手8依次相连;

所述混水阀机构2包括腔体21、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23和混合水出水口24,所述第一进水口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3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21的一侧,所述混合水出水口24设置于所述腔体21的另一侧;所述腔体21包括两层,所述腔体21的下层b包括第一进水管211和第二进水管213,所述第一进水管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2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口212与所述腔体21的上层a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23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2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口214与所述腔体21的上层a连通,所述腔体21的上层混合由所述第一进水口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3进来的冷热水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24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中所述预埋盒底盒1和所述预埋盒盒体5设置于墙体内,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丝91调整所述调节板与所述预埋盒盒体5的位置,使所述面盖7安装时可以与墙面平齐,保证阀体预埋盒的美观,所述把手8连接于所述阀芯机构6,所述把手8抬起用于开水,所述把手8左右转动用于调整混合水的冷热,所述混水阀机构2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1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3设置于所述预埋盒盒体6内。如图3-6所示,所述混水阀机构2中所述第一进水口22与热水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23与冷水连通,热水和冷水进入到所述腔体21内进行混合后从所述出水口24流出。热水和冷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3进入到所述腔体21的下层b后,流至所述第一出水口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14,所述第一出水口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14上分别设置有截止阀,用于控制热水和冷水的流量,热水和冷水通过截止阀后,流入所述腔体21的上层a,热水和冷水进行混合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24流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腔体21的上层包括第一出水管215和第二出水管216,所述第一出水管215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1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216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14连通。如图4图5所示,本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215设置于所述腔体21的上层并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1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215设置于所述腔体21的上层并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14连通,使进入混水阀的热水和冷水混合速度较慢,保证了流出的混合水的温度不会下降过快,同时保证了热水和冷水的平稳流动,避免水流量过大造成水的浪费以及对混水阀的损坏。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腔体21还包括混合水出水管217,所述混合水出水管21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管215和所述第二出水管216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管217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24连通。如图4和5所示,本例中所述混合水出水管217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管215和所述第二出水管216,可以使热水和冷水在混水阀内混合均匀后再流出使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3包括阀芯座31和阀芯底座32,所述阀芯座31设置于所述阀芯底座32内;

所述阀芯座31设有阀芯座水道311,所述阀芯座水道311包括进水口3111、出水口3112、第一水道3113、第二水道3114和第三水道3115,所述进水口3111和所述出水口3112错位设置于所述阀芯座31的两端,所述第一水道3113连接于所述进水口3111,所述第三水道3115连接于所述出水口3112,所述第一水道3113与所述第三水道3115之间设有第二水道3114,所述第一水道3113与所述第二水道3114之间设有第一挡片3116,所述第三水道3115与所述第二水道3114之间设有第二挡片3117;

所述阀芯底座32包括座体321、限位边322和固定装置323,所述限位边322设置于所述座体321,所述固定装置323设置于所述座体321的外侧,所述座体321设有通孔3211,所述通孔3211与所述出水口3112对应设置。如图7-9所示,所述阀芯座31安装于所述阀芯底座32内,所述阀芯座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孔固定安装于阀芯,所述阀芯底座3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23固定安装于混水阀,所述阀芯座31的出水口3112对准所述阀芯底座32的通孔3211,保证水的正常流通,所述阀芯座31设有阀芯座水道311,所述阀芯座水道311至少设有一个,阀芯座水道311数量越多,单位时间内流过阀芯座31的水流量越大,可根据用户用水量的需求增加或减少阀芯座水道311的数量,即可达到流量控制的效果。本例中所述阀芯座水道311设置有3个,所述阀芯座水道311由所述第一水道3113、所述第二水道3114和所述第三水道3115构成,所述第一水道3113和所述第二水道31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水道3115,当水流流过所述阀芯座水道311时,所述进水口3111和所述出水口3112错位设置,避免水流直接通过所述阀芯座水道311,造成水流冲击过大,对零件造成损坏。水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水道3113、所述第二水道3114和所述第三水道3115,由于水道的直径由窄变宽再变窄,对水流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一水道3113和所述第二水道3114,所述第三水道3115和所述第二水道3114,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挡片3116和所述第二挡片3117,所述第一挡片3116和所述第二挡片3117为弧形结构,更好的起到了缓冲水流冲击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挡片3116和所述第二挡片3117均为弧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截止阀4包括阀体41、转芯42、动阀片43、静阀片44和卡环45;

所述转芯42设置于所述阀体41内,所述转芯42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动阀片43,所述静阀片44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41内,所述动阀片43与所述静阀片44互相贴合;所述阀体41的两侧设置有阀体出水口,所述阀体41的底部设置有阀体进水口;所述动阀片43设有出水通孔,所述静阀片44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43的出水通孔和所述静阀片44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42的顶部设有转头421,所述转头421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转头421设有沿所述转头421上表面直径方向的一字转动槽422。如图10-12所示,本例中,所述截止阀4安装于所述第一出水口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14上,所述阀体41内插接有所述转芯42,所述转芯42的下端通过拨叉卡接在所述动阀片43上,所述动阀片43与所述静阀片44互相贴合,所述静阀片44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41内,在所述静阀片44的下方还安装有所述卡环45,所述静阀片44上开有两个相对的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43开有与进水通孔相对应的出水通孔,当旋转所述转芯42的时候,所述转芯42下端的拨叉带动所述动阀片43转动,使得所述动阀片43上的出水通孔与所述静阀片44上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42的顶部为圆柱型转头421,所述转头421设有经过上表面圆心的一字转动槽422,现有技术中,由于截止阀的转头为螺纹设计,打开或者关闭截止阀的时候需要用到相应螺纹的工具来打开或者关闭,很不方便,本例中将螺纹结构变成一字转动槽的结构,当开启或关闭截止阀的时候,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或者坚硬的铁片、铁尺等工具,即可打开或关闭截止阀,操作简单方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芯42的上部设有第一环形槽423和第二环形槽424,所述第一环形槽423内设有第一截水圈425,所述第二环形槽424内设有第二截水圈426。如图12所示,设置所述第一截水圈425和所述第二截水圈426,可以更好的保证水不会从转芯42与所述阀体41之间的空隙流走。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动阀片43和所述静阀片44均为陶瓷制成。陶瓷阀片经受50到100万次以上的开关操作以后仍然可以顺畅省力的操作,能够耐久使用,陶瓷阀片耐老化、耐磨损、无需维修,保证了截止阀的稳定运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预埋盒盒体5的长度为64.5mm-94.5mm。本例中,所述预埋盒盒体5的长度为最长94.5mm,最短64.5mm,可根据需求在保证装置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自行截取需要的长度,市场上的预埋盒盒体长度为75mm-100mm,本例中通过内部结构的改变,节约了空间,同时更加美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面盖7的内表面设有磁条,所述调节板9与所述面盖7连接的相应位置设有磁条,所述面盖7通过磁力与所述调节板9相连。本例中,使用磁条的磁力将所述面盖7与所述调节板9吸合在一起,与现有的通过螺丝固定相比,本例免去了打孔等步骤,安装以及拆卸都很方便,更加美观。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